第五章 军制
量变引起质变。
在今日这一件事情之前。嘉靖虽然知道一些情况,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这明显是因人而异。
一个能干的大臣,能打的将领下面的士卒,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权力,军队就变得能打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刚刚开始的时候,嘉靖也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周梦臣每一次一争取,就能留在大同。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既然大同而今的现状,是能臣名将造成的。嘉靖为了过安稳日子,内心之中未必想让这个现状被打破。
而今却不一样了。周梦臣十几日功夫灭一国,简直迅如雷霆,即便周梦臣而今站在嘉靖身前了。嘉靖内心之中,还是有一种恍惚感。他忽然有些理解,先帝,也就是正德皇帝大军还没有到南京,就听说宁王八十万大军,被一个小小巡抚带着一万多民兵给灭的。那种错愕感。
不是,嘉靖见识少。而今这样的战例,放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但是放在大明的历史中却是没有的。
甚至让嘉靖有一种画风不一样的感觉。这样的战事,放在汉唐之际,很合适。而放在本朝却有一点不大和谐。
嘉靖这几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周梦臣太能打?还是别的因素?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嘉靖对周梦臣的判断。如果说周梦臣太能打,是那一种千百年不出一个恶绝世名将。大明的神兵利器,那么嘉靖就要考虑严嵩的意见了,就是封周梦臣为国公,放在北京好生奉养。凡是天下有事,嘉靖就放周梦臣去打。周梦臣好好养生,说不定将来能混了数朝元老,大明之郭子仪。
如果是另外的原因,就值得嘉靖更多的思考了。
周梦臣不知道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也明白,这个问题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大明军队建设。周梦臣依靠他复套的影响力。不管将来青城一带,是一省,还是数镇。都摆脱不了周梦臣的影响了力。即便杨博作为兵部尚书,他要掌控十万虎贲之师,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周梦臣的方针走。否则话,将来的道路未必会那么顺利。
但是这仅仅这一片新占之地,还有大同,其余地方怎么办?
而且周梦臣在大同做得一切改革。其实都没有盖棺论定。说好听点,是因为大同残破,战时的便宜之策。毕竟,周梦臣去大同之前,嘉靖授予特别便宜行事之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有便宜行事之权。在军制内政很多方面都有。
不过,便宜行事这种状态,终究是要结束的。不可能一直都这样的。
就好像小孩子上户口一样。之前孩子是黑户。但不能一直是黑户。唯一不一样的是,孩子总不杀了,但是新政却是可以改得。
周梦臣郑重其事的将他对军队的改革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嘉靖听了,沉思片刻。说道:“这是府兵制吗?”
周梦臣说道:“陛下英明,臣就参照了府兵制度。在臣看来,兵制无非几种,一种是私兵制,就是兵为将有。虽有经制之师,却不是国家之兵。臣之所以痛心疾首,觉得卫所制度一定要改革的原因就在于此,卫所军是朝廷经制之师,而今不能战,从卫所乃至民间征兵,所谓之营兵,空饷太多,甚至有些军队到了五成以上。空饷太多,军队不能战。将领们为执行国家任务,就养家丁。甚至用一将,根本不是用这位将军的能力,而是用他的家丁。而今已经有苗头了。将来虽然经制之兵越来越衰弱,这样的情况就会越发严重。到时候就是太阿倒持的局面。臣为国家大臣,不能不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分忧。”
嘉靖听了,呼吸都有一点点急促了。
作为皇帝,嘉靖最本能的一件事情,就是对自己的皇位严重关切。一听周梦臣这样说,想起很多奏报。果然发现周梦臣说得是对的,大明军队有私兵化的可能。而今的李成梁还年轻,等李成梁老的时候,他就是大明所有将领之中养家丁第一人,号称八千家丁。雄于天下。
而这个情况,决计不是从石头之中一下子崩出来的,其中必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将帅们吃空饷养家丁,其实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比如周尚文。周尚文其实也吃空饷,他将大同镇空饷以及其他黑得白得钱财全部用到了骑兵之上,才有了能与鞑子对抗的大同精骑,从这个角度来看,周尚文做的事情,与养家丁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很多家丁一方面听主将的话,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有朝廷的官职在身。
周梦臣看嘉靖没有表示就继续说了下去。说道:“剩下两种,就是募兵制,与役兵制。募兵制的典型,就是唐代藩镇之兵,当兵吃饷。给钱给够,是足够打造一直可战之兵,但是缺点很明显,小规模用而行,国家大规模用却是不行的。因为太费钱了。前宋养兵之费耗尽天下钱粮,就是事实。别的不说,就拿而今养兵花费,一兵一年十二两,本朝最少需要百万大军,这就是是一千二百万两,武备粮食养马,将帅的待遇自然也不能与士卒相同,这一系列加起来,最少是一千五百万两上下,一旦动兵的赏赐。一年两千万两都打不住。朝廷根本支撑不起来。”
其实,在周梦臣看来,以大明的体量支撑一年两千万的军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比大明军制更有问题的是大明财政问题。周梦臣也就不说了。
以大明一年二千五六百万石的粮食收入,与盐税等一系列商税,哪怕加上大同额外贡献的赋税,也就是三四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对了最近还有一个铸钱的收入,但也就一两百万两的钱息。这些都折合在起,一年赋税不过堪堪两千万两而已。
这样做?朝廷不做其他事情了?
“另外一种,就是役兵制度。”周梦臣说道:“总体上来说,就是士卒当兵,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朝廷开支的俸禄并不多,但是朝廷会在另外一些方面补充士卒。其实,大明卫所制度,就是一种变种的役兵制度。而府兵制也是如此。”
“这种制度的问题是,不可长久。以史为鉴。唐兴衰之机,就在于安史之乱,俗人以为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信任安禄山,李林甫乱政,杨国忠弄权,其实是因为大明府兵制度崩溃,而募兵制度,权操于下,以至于节度使权重,中央权轻,已经失衡,如果有明君良臣在上,尚可补救,再逢玄宗殆政。才有此难。”
“然不遇玄宗殆政?安史之乱或许不会发生。但是定然有其他边镇做乱,形势使然。”
“如果府兵制度尚在,唐初以关中征发数十万大军四出而定天下,安禄山何足为患?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事机先坏而后乱起。”
周梦臣的言语之中,其实有几分恐吓与劝谏的意思。
无他,周梦臣其实默默的将嘉靖而今的局面,与唐玄宗面对的局面做了一个对比。周梦臣不用明说,嘉靖自然能想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嘉靖的处境其实是比唐玄宗更危险的。唐玄宗最少没有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是他有,唐玄宗面对的也是国家经制之军不行了。军权下滑到了地方。嘉靖也是。甚至嘉靖还要面对比他唐玄宗更复杂的问题。
量变引起质变。
在今日这一件事情之前。嘉靖虽然知道一些情况,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这明显是因人而异。
一个能干的大臣,能打的将领下面的士卒,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权力,军队就变得能打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刚刚开始的时候,嘉靖也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周梦臣每一次一争取,就能留在大同。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既然大同而今的现状,是能臣名将造成的。嘉靖为了过安稳日子,内心之中未必想让这个现状被打破。
而今却不一样了。周梦臣十几日功夫灭一国,简直迅如雷霆,即便周梦臣而今站在嘉靖身前了。嘉靖内心之中,还是有一种恍惚感。他忽然有些理解,先帝,也就是正德皇帝大军还没有到南京,就听说宁王八十万大军,被一个小小巡抚带着一万多民兵给灭的。那种错愕感。
不是,嘉靖见识少。而今这样的战例,放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但是放在大明的历史中却是没有的。
甚至让嘉靖有一种画风不一样的感觉。这样的战事,放在汉唐之际,很合适。而放在本朝却有一点不大和谐。
嘉靖这几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周梦臣太能打?还是别的因素?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嘉靖对周梦臣的判断。如果说周梦臣太能打,是那一种千百年不出一个恶绝世名将。大明的神兵利器,那么嘉靖就要考虑严嵩的意见了,就是封周梦臣为国公,放在北京好生奉养。凡是天下有事,嘉靖就放周梦臣去打。周梦臣好好养生,说不定将来能混了数朝元老,大明之郭子仪。
如果是另外的原因,就值得嘉靖更多的思考了。
周梦臣不知道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也明白,这个问题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大明军队建设。周梦臣依靠他复套的影响力。不管将来青城一带,是一省,还是数镇。都摆脱不了周梦臣的影响了力。即便杨博作为兵部尚书,他要掌控十万虎贲之师,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周梦臣的方针走。否则话,将来的道路未必会那么顺利。
但是这仅仅这一片新占之地,还有大同,其余地方怎么办?
而且周梦臣在大同做得一切改革。其实都没有盖棺论定。说好听点,是因为大同残破,战时的便宜之策。毕竟,周梦臣去大同之前,嘉靖授予特别便宜行事之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有便宜行事之权。在军制内政很多方面都有。
不过,便宜行事这种状态,终究是要结束的。不可能一直都这样的。
就好像小孩子上户口一样。之前孩子是黑户。但不能一直是黑户。唯一不一样的是,孩子总不杀了,但是新政却是可以改得。
周梦臣郑重其事的将他对军队的改革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嘉靖听了,沉思片刻。说道:“这是府兵制吗?”
周梦臣说道:“陛下英明,臣就参照了府兵制度。在臣看来,兵制无非几种,一种是私兵制,就是兵为将有。虽有经制之师,却不是国家之兵。臣之所以痛心疾首,觉得卫所制度一定要改革的原因就在于此,卫所军是朝廷经制之师,而今不能战,从卫所乃至民间征兵,所谓之营兵,空饷太多,甚至有些军队到了五成以上。空饷太多,军队不能战。将领们为执行国家任务,就养家丁。甚至用一将,根本不是用这位将军的能力,而是用他的家丁。而今已经有苗头了。将来虽然经制之兵越来越衰弱,这样的情况就会越发严重。到时候就是太阿倒持的局面。臣为国家大臣,不能不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分忧。”
嘉靖听了,呼吸都有一点点急促了。
作为皇帝,嘉靖最本能的一件事情,就是对自己的皇位严重关切。一听周梦臣这样说,想起很多奏报。果然发现周梦臣说得是对的,大明军队有私兵化的可能。而今的李成梁还年轻,等李成梁老的时候,他就是大明所有将领之中养家丁第一人,号称八千家丁。雄于天下。
而这个情况,决计不是从石头之中一下子崩出来的,其中必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将帅们吃空饷养家丁,其实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比如周尚文。周尚文其实也吃空饷,他将大同镇空饷以及其他黑得白得钱财全部用到了骑兵之上,才有了能与鞑子对抗的大同精骑,从这个角度来看,周尚文做的事情,与养家丁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很多家丁一方面听主将的话,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有朝廷的官职在身。
周梦臣看嘉靖没有表示就继续说了下去。说道:“剩下两种,就是募兵制,与役兵制。募兵制的典型,就是唐代藩镇之兵,当兵吃饷。给钱给够,是足够打造一直可战之兵,但是缺点很明显,小规模用而行,国家大规模用却是不行的。因为太费钱了。前宋养兵之费耗尽天下钱粮,就是事实。别的不说,就拿而今养兵花费,一兵一年十二两,本朝最少需要百万大军,这就是是一千二百万两,武备粮食养马,将帅的待遇自然也不能与士卒相同,这一系列加起来,最少是一千五百万两上下,一旦动兵的赏赐。一年两千万两都打不住。朝廷根本支撑不起来。”
其实,在周梦臣看来,以大明的体量支撑一年两千万的军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比大明军制更有问题的是大明财政问题。周梦臣也就不说了。
以大明一年二千五六百万石的粮食收入,与盐税等一系列商税,哪怕加上大同额外贡献的赋税,也就是三四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对了最近还有一个铸钱的收入,但也就一两百万两的钱息。这些都折合在起,一年赋税不过堪堪两千万两而已。
这样做?朝廷不做其他事情了?
“另外一种,就是役兵制度。”周梦臣说道:“总体上来说,就是士卒当兵,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朝廷开支的俸禄并不多,但是朝廷会在另外一些方面补充士卒。其实,大明卫所制度,就是一种变种的役兵制度。而府兵制也是如此。”
“这种制度的问题是,不可长久。以史为鉴。唐兴衰之机,就在于安史之乱,俗人以为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信任安禄山,李林甫乱政,杨国忠弄权,其实是因为大明府兵制度崩溃,而募兵制度,权操于下,以至于节度使权重,中央权轻,已经失衡,如果有明君良臣在上,尚可补救,再逢玄宗殆政。才有此难。”
“然不遇玄宗殆政?安史之乱或许不会发生。但是定然有其他边镇做乱,形势使然。”
“如果府兵制度尚在,唐初以关中征发数十万大军四出而定天下,安禄山何足为患?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事机先坏而后乱起。”
周梦臣的言语之中,其实有几分恐吓与劝谏的意思。
无他,周梦臣其实默默的将嘉靖而今的局面,与唐玄宗面对的局面做了一个对比。周梦臣不用明说,嘉靖自然能想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嘉靖的处境其实是比唐玄宗更危险的。唐玄宗最少没有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是他有,唐玄宗面对的也是国家经制之军不行了。军权下滑到了地方。嘉靖也是。甚至嘉靖还要面对比他唐玄宗更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