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炮胜小炮
这也表明下面的水,也从淡水转化为海水了。在河水与海水混合交接的地方,水流的流向都是毕竟混乱的,甚至会出现旋涡。当然了,如电影一般通天彻地的大旋涡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这个时候,船只是借不了水流的力量的。
不管是官军的船只,与倭寇的船只此刻都慢了下来。
而官军船只经过这一路的追击,也慢慢的分散开来。什么队形都无法保存了。
一路撤了下来,汪直一直站在船头,用千里镜细细的看着。好在汪直在此之前就感觉不对了。所以,他的位置是比较靠后的。并没有受到什么打击。
汪直咬着牙说道:“海峰。”
毛海峰说道:“义父有何吩咐。”
汪直说道:“这是搏命的时候了。这里船速下降,官军大队也散开了,我们的船只比官军的多,水战经验也丰富,此刻反扑胜负还在两可之间。你也知道,这一战,我们如果败了,东海之大,无我父子容身之处。”
毛海峰明白汪直的意思,说道:“义父,你在这里安坐,我这就去。”
汪直说道:“不用了。我的意思是,而今全部船只都交给你了,还有我座船。全部交给你指挥,我就在这里,胜了,直扑南京,我要让大明天下震动。如果败了。你我父子同赴黄泉罢了。”
汪直也是发了狠了。
历史上,汪直被胡宗宪诱降上岸,然后被杀,汪直部分分崩离析。虽然也引起一大波倭寇的反击,从江南,浙江,福建到底都有烽烟。一直打到嘉靖四十一年,才稍稍平靖。
但总体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将所有海盗在组织起来。各自为战的倭寇,自然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而汪直而今被逼狠了,之前存在议和之心,而今一丝不存,一心一意要让周梦臣看看他的厉害。
不过汪直一发狠。果然不同凡响。
汪直嫡系大多少数是商船,与寻常倭寇的船只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并不代表汪直就没有杀手锏了。他有一支数艘船的船队,全部是大船。其中有五艘船。甚至要比明军的船还要大一圈。
据说,这些几艘船有两三艘都是当年朝廷的封舟。
什么是封舟。就是朝廷使臣出使外藩用的船只。因为要弘扬大明的威严,所以船只要大,要能造多大就造多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和宝船似乎也有一样的功能。毕竟郑和宝船也是以外交目的出使的。
反正在郑和船队之后,大明造得最大的船只,就是封舟。不过数量也不多,因为大明需要封舟的外藩,也不过是琉球,朝鲜,至于安南。很抱歉,封舟的作用一般是册封藩属国王的。安南在大明体系之中,一直没有国王的地位。所以,安南国王在国内称帝也好,称王也罢,在大明这里不过是一个土司规格。所以用不上这么大的船。
这些封舟大多是面子工程,想想吧,朝鲜与琉球死国王的频率才多高。一般情况下,用上一次,就封存了。等下次需要用的,已经不能用了。除非两个的国王死的频率太快了。就要造新的。
而前文说过,一艘木船保养好的情况下,用上一百年都没有问题。
所以,这些不能用的大船,是真不能用了,还是被不能用了,也是一个问题。
汪直金钱开路,什么样的船搞不到。
而这些封舟上都是从佛郎机那边搞来的大炮。
这些大炮甚至比大明大炮还要精良。这也是周梦臣武器思路所导致的。除却当年在北京城下一炮轰死俺答的大炮之外,周梦臣就没有想过打造什么非常精良的大炮,想得都是大批量生产质量合格火炮。将火炮从艺术品变成工艺品。
这也是大明体量决定的。在西方一些小国,几十门精品火炮,就足够成为国防的支柱力量。但是对大明来说,天下这么多需要火炮的地方。单单九边全部换防,没有一两千门都搞不定。
汪直主力前出,在双方速度下降的时候,与官军接上战了。一时间双方火炮对轰。在双方之间的大部分海盗船都震惊莫名。因为在船上开炮准头是非常喜人的。很多火炮都误中副车。打到其他海盗船上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汪直这种举动一出来。也让大部分海盗都振作了精神。特别是明军的船只速度慢了下来。海盗船的灵活,反应快的特点也展示出来。
就在长江口外十几里的地方,双方混战成一团。
对于明军还是考验才刚刚开始。
俞大猷本部人马是最擅长水战的。卢镗所部也尚可,汤克宽所部与刘显所部,仅仅是敢打敢杀而已。而倭寇这边,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真不能打的人,都不可能在海上吃这一口饭。汪直所以能统合这群海盗,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秩序,但是这些秩序都是建立武力的基础上。没有武力根本不可能在海上立足。
虽然有很多海盗都吃了大亏,而今已经悄悄逃走,但是还有很多海盗想要坚持战斗。毕竟大部分海盗都明白,今日之战的意义,特别是官军假借海运有了这么大一支大船队,今后沿海很多地方他们都不能活动了。
为了今后能自由的打劫,今日就一定要将官军的水师给打败。让他们不敢再起这个念头。
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之中,这个时候,明军的炮火起了作用,数千门小炮,数百门大炮,虽然在周梦臣看来,火炮数量还有不足,那种仅仅能打一百多丈的小炮,打到对方船舷上有时候连一个痕迹都不留下来,算什么炮。
真正能起作用的大炮,一艘船才有两门。实在太少了,奈何,大明这个少,倭寇哪里更少,大部分海盗的火炮都是自己添置的,一小炮都要上百两银子。而军器监的出产价,不超过十两。
而大炮,即便最五百斤的大炮,最少也在百两以上。而在海盗这里更是有价无时的东西。
成本上的差距,让大部分海盗都不舍得太多钱,而且他们也不觉得需要太多火炮。无他,火炮这东西,在海战之中对付强手才有用。但是对于一般商船,有与没有,都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还浪费钱。
但是他们这样想法,在这一战大大吃了苦头。
虽然在混战之中,明军一度处于困境之中。但是总体上,没有丢一艘船,但是船长水手死伤不少,靠的就是密集的近防火力。证实了俞大猷的观点,海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炮胜小炮,小炮胜无炮。
不过,面对倭寇的灵活机动的战术。明军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在这一片海域之上,一千多艘船混战成一片,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面对这个局面刘显坐不住了。
刘显是不大擅长海战的。他倒是能在船上站稳,他仅仅是用守城的角度来打的,总之,在倭寇的围攻之下屡屡被动。甚至刘显的座船,还一个不小心被围住了。有一群海盗冲了上来。
这反而让刘显大展神威,手中长刀挥舞,虽然只有一身轻便的锁子甲,但是大开大合,有进无退,简直是一刀一个,片刻之间,就将这些冲上来的倭寇都给杀了干净。
刘显只觉得每个汗毛都敞开了,非常舒服。心中暗道:“这才是我刘某人要打得仗。”
这种近杀搏杀,小规模厮杀,才是刘显最喜欢的。
这也表明下面的水,也从淡水转化为海水了。在河水与海水混合交接的地方,水流的流向都是毕竟混乱的,甚至会出现旋涡。当然了,如电影一般通天彻地的大旋涡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这个时候,船只是借不了水流的力量的。
不管是官军的船只,与倭寇的船只此刻都慢了下来。
而官军船只经过这一路的追击,也慢慢的分散开来。什么队形都无法保存了。
一路撤了下来,汪直一直站在船头,用千里镜细细的看着。好在汪直在此之前就感觉不对了。所以,他的位置是比较靠后的。并没有受到什么打击。
汪直咬着牙说道:“海峰。”
毛海峰说道:“义父有何吩咐。”
汪直说道:“这是搏命的时候了。这里船速下降,官军大队也散开了,我们的船只比官军的多,水战经验也丰富,此刻反扑胜负还在两可之间。你也知道,这一战,我们如果败了,东海之大,无我父子容身之处。”
毛海峰明白汪直的意思,说道:“义父,你在这里安坐,我这就去。”
汪直说道:“不用了。我的意思是,而今全部船只都交给你了,还有我座船。全部交给你指挥,我就在这里,胜了,直扑南京,我要让大明天下震动。如果败了。你我父子同赴黄泉罢了。”
汪直也是发了狠了。
历史上,汪直被胡宗宪诱降上岸,然后被杀,汪直部分分崩离析。虽然也引起一大波倭寇的反击,从江南,浙江,福建到底都有烽烟。一直打到嘉靖四十一年,才稍稍平靖。
但总体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将所有海盗在组织起来。各自为战的倭寇,自然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而汪直而今被逼狠了,之前存在议和之心,而今一丝不存,一心一意要让周梦臣看看他的厉害。
不过汪直一发狠。果然不同凡响。
汪直嫡系大多少数是商船,与寻常倭寇的船只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并不代表汪直就没有杀手锏了。他有一支数艘船的船队,全部是大船。其中有五艘船。甚至要比明军的船还要大一圈。
据说,这些几艘船有两三艘都是当年朝廷的封舟。
什么是封舟。就是朝廷使臣出使外藩用的船只。因为要弘扬大明的威严,所以船只要大,要能造多大就造多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和宝船似乎也有一样的功能。毕竟郑和宝船也是以外交目的出使的。
反正在郑和船队之后,大明造得最大的船只,就是封舟。不过数量也不多,因为大明需要封舟的外藩,也不过是琉球,朝鲜,至于安南。很抱歉,封舟的作用一般是册封藩属国王的。安南在大明体系之中,一直没有国王的地位。所以,安南国王在国内称帝也好,称王也罢,在大明这里不过是一个土司规格。所以用不上这么大的船。
这些封舟大多是面子工程,想想吧,朝鲜与琉球死国王的频率才多高。一般情况下,用上一次,就封存了。等下次需要用的,已经不能用了。除非两个的国王死的频率太快了。就要造新的。
而前文说过,一艘木船保养好的情况下,用上一百年都没有问题。
所以,这些不能用的大船,是真不能用了,还是被不能用了,也是一个问题。
汪直金钱开路,什么样的船搞不到。
而这些封舟上都是从佛郎机那边搞来的大炮。
这些大炮甚至比大明大炮还要精良。这也是周梦臣武器思路所导致的。除却当年在北京城下一炮轰死俺答的大炮之外,周梦臣就没有想过打造什么非常精良的大炮,想得都是大批量生产质量合格火炮。将火炮从艺术品变成工艺品。
这也是大明体量决定的。在西方一些小国,几十门精品火炮,就足够成为国防的支柱力量。但是对大明来说,天下这么多需要火炮的地方。单单九边全部换防,没有一两千门都搞不定。
汪直主力前出,在双方速度下降的时候,与官军接上战了。一时间双方火炮对轰。在双方之间的大部分海盗船都震惊莫名。因为在船上开炮准头是非常喜人的。很多火炮都误中副车。打到其他海盗船上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汪直这种举动一出来。也让大部分海盗都振作了精神。特别是明军的船只速度慢了下来。海盗船的灵活,反应快的特点也展示出来。
就在长江口外十几里的地方,双方混战成一团。
对于明军还是考验才刚刚开始。
俞大猷本部人马是最擅长水战的。卢镗所部也尚可,汤克宽所部与刘显所部,仅仅是敢打敢杀而已。而倭寇这边,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真不能打的人,都不可能在海上吃这一口饭。汪直所以能统合这群海盗,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秩序,但是这些秩序都是建立武力的基础上。没有武力根本不可能在海上立足。
虽然有很多海盗都吃了大亏,而今已经悄悄逃走,但是还有很多海盗想要坚持战斗。毕竟大部分海盗都明白,今日之战的意义,特别是官军假借海运有了这么大一支大船队,今后沿海很多地方他们都不能活动了。
为了今后能自由的打劫,今日就一定要将官军的水师给打败。让他们不敢再起这个念头。
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之中,这个时候,明军的炮火起了作用,数千门小炮,数百门大炮,虽然在周梦臣看来,火炮数量还有不足,那种仅仅能打一百多丈的小炮,打到对方船舷上有时候连一个痕迹都不留下来,算什么炮。
真正能起作用的大炮,一艘船才有两门。实在太少了,奈何,大明这个少,倭寇哪里更少,大部分海盗的火炮都是自己添置的,一小炮都要上百两银子。而军器监的出产价,不超过十两。
而大炮,即便最五百斤的大炮,最少也在百两以上。而在海盗这里更是有价无时的东西。
成本上的差距,让大部分海盗都不舍得太多钱,而且他们也不觉得需要太多火炮。无他,火炮这东西,在海战之中对付强手才有用。但是对于一般商船,有与没有,都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还浪费钱。
但是他们这样想法,在这一战大大吃了苦头。
虽然在混战之中,明军一度处于困境之中。但是总体上,没有丢一艘船,但是船长水手死伤不少,靠的就是密集的近防火力。证实了俞大猷的观点,海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炮胜小炮,小炮胜无炮。
不过,面对倭寇的灵活机动的战术。明军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在这一片海域之上,一千多艘船混战成一片,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面对这个局面刘显坐不住了。
刘显是不大擅长海战的。他倒是能在船上站稳,他仅仅是用守城的角度来打的,总之,在倭寇的围攻之下屡屡被动。甚至刘显的座船,还一个不小心被围住了。有一群海盗冲了上来。
这反而让刘显大展神威,手中长刀挥舞,虽然只有一身轻便的锁子甲,但是大开大合,有进无退,简直是一刀一个,片刻之间,就将这些冲上来的倭寇都给杀了干净。
刘显只觉得每个汗毛都敞开了,非常舒服。心中暗道:“这才是我刘某人要打得仗。”
这种近杀搏杀,小规模厮杀,才是刘显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