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义乌兵

    当然了,因为浙江省的特殊性,浙江省北边,几乎是与江南连在一起的。民风也与江南差不多,在戚继光看来,多市井之民,实在不是当兵的料子。所以戚继光选兵的范围,大多是在浙江西南,以处州府,金华府几个偏山区的府县为主。

    毕竟,同样的军饷,杭州,嘉兴等地的百姓未必感兴趣,但是处州山区之中的百姓看来,却足够卖命了。

    但是戚继光虽然没有刻意偏向义乌兵,但是义乌兵却是是极好的兵源,在戚继光麾下脱颖而出。比如眼前这位吴惟忠。他现在就是营官了。

    如果仅仅看吴惟忠的履历,他升迁速度,要比戚继美还要快。戚继美在大同的时候,就参与过战事,虽然没有在主战场之上,但是还是有资历的。然后到了浙军之中担任营官,虽然速度很快,但是也让人挑不出错来。

    但是吴惟忠,去年因为戚继光招募士卒才入伍,因为训练出色,成为下级军官,随即在一系列战斗之中,脱颖而出。成为营官。可以这样说,戚继美的履历让人挑不出毛病,那是因为戚继美是普通将领。

    正因为戚继美能力上有上限,才要在其他方面,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而吴惟忠是那种不需要在履历资历上做文章的,任何时候将他丢在战场之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在浙江之中,义乌将领也是一个不小的团体。而吴惟忠就是义乌兵这个小团体核心之一,有一部分在浙江没有带过来,而今吴惟忠就是征日义乌兵的首领。

    所以,才二十多岁的吴惟忠就城担任营官了。甚至戚继光也是模仿周梦臣培养自己,来培养吴惟忠的。毕竟戚继光也是有爵位在身,甚至征日之战后,戚继光的爵位甚至还要动一动,还有俞大猷功劳积累的够多了,这一次说不定能挂一个伯爵。

    毕竟以戚继光而今资历,即便在外征战,多是一方面主帅。不可能亲自冲锋陷阵了。

    此战,艰难非常。在戚继光看来,在征日军中,吴惟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戚继光也没法废话,三言两语将而今的局面给说了。说道:“此战,以寡敌众,凶险非常。你可有把握,如果没有把握,我去选其他人就是了。”

    吴惟忠听了,明知道戚继光话里有激将之意,依然说道:“大人何出此言,我吴某人何曾避战过,不过区区倭寇而已。江南百姓有多少死于倭寇之手,而今正是为他们报仇的时候。请大人放心,吴惟忠此去,不胜不还。”

    戚继光说道:“好。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跟我说了。”

    吴惟忠也不客气,说道:“我要掌心雷,越多越好。”

    戚继光说道:“我会聚集军中与水师所有的掌心雷,你能带多少,就是多少。”

    吴惟忠说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想要一些人到我营中。”

    戚继光明白吴惟忠的意思。与历史上的戚家军不一样,戚家军这个称呼是后来才有的。当时并没有这个称呼,甚至谁敢这样叫,就是陷戚继光于不义,毕竟称呼戚家军,将朝廷放在什么位置了。

    不过,有一点却是没有错的,历史上的浙军在大明军队体系之中很尴尬。卫所军边军在国家军事体系之中的地位是远远超过南军的。也就是浙军这样的编练新军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浙军,也就是戚家军在内外倾轧之下,损失殆尽。

    而今却不一样,周梦臣首先就是确定了这些编练新军的经制之军的地位。而今周梦臣是以南京兵部尚书的名义管理这些军队,还有一些临时规范的感觉。但是周梦臣其实已经在着手将管理流程正规化。这样一来,编练新军在大明军事体系之中,就不是后娘养的,而是兵部尚书下面的亲儿子。

    但是既然属于经制之师,有些事情也是要做的。

    那就是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能私人化。具体表现在,每一支军队不能由某一派系独占。

    总体上来说,这些军队都属于周梦臣一派,但不要以为编练新军,这些浙军,闽军等军队之中,就没有派系了吧?不可能的。人一多,自然会有分化抱团的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党中无党,帝王思想,派中无派,千奇百怪。

    当然了,军队刚刚建立各种派系还出于萌芽状态。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就是大同派,从大同跟随周梦臣,戚继光南下,用于组建新军的,这些人不多,但是多处于高位。第二派就是抗倭派,原来的抗倭武装,被编练到新军之中,特点是,他们之前都有各种各样的正式非正式的头衔,在当地或者朝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并不是太单纯的。这也是让朝廷与当地士绅放心的办法。不可能全军上下都听命于周梦臣。否则很多人睡不着觉。只是这些人不怎么占主流。并不是因为戚继光排挤他们,而是能力问题。这些人号称抗倭有功的人,其实能力都很有限,否则也不会让倭寇放肆到如此地步。还以为自己是有功之臣。戚继光虽然不刻意针对他们的。但是以军中能者上,劣者下的规矩。

    这些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而第三派,就是从军派。也就是在戚继光征兵之后,原本没有什么背景,甚至可以说是普通百姓,然后一仗仗打上来的将领们。而义乌人就是这一派里面的小团体。

    戚继光基本上以各色掺杂,不会让任何一派独立占据某一支军队,即便损失一些战斗力也必须这么做。

    而今却不一样了。

    吴惟忠这一次的任务太重要了。之前的种种就不重要了。只要能打胜仗,怎么都行。至于打赢之后,再安置也不迟。

    戚继光说道:“没有问题,你看重那一支军队,可以成建制的调入你营之中。”

    吴惟忠后退行了一礼,说道:“先生,没有问题了。”

    戚继光听了,五味杂陈。

    戚继光年纪尚轻,没有收弟子的想法。但是并不代表戚继光就没有弟子了。

    戚继光在军中训练士卒,同样也训练将领,对于很多将领,特别是从最底层提拔上来的将领,更是劳心劳力,一点点的传授军事知识与思想,甚至为了专门传授这些人,他在军中还自己编了一些小册子。作为军中教材。

    这也是戚继光军中,有很多如吴惟忠这样的将领脱颖而出的原因。

    可以说,凡是这些从最下面能爬上来的将领,都可以说是戚继光的弟子。

    戚继光有没有收弟子的想法,自然是有的。

    在历史上的戚继光或许没有这个想法,但是而今的戚继光却一定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是周梦臣的弟子,身份与地位不一样了。

    周梦臣做了很多事情,但依旧没有改变大明文贵武轻的事实。一个大儒远比一个名将有地位,戚继光打过这么多仗,而今也有爵位在身。但是在社会地位上,未必比得上一个大儒。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真正有本身的人都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不要说戚继光,就是俞大猷也在儒学上下功夫,似乎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让别人看自己,不是单纯的将领,而是儒将。只是俞大猷的研究,当时没有人注意,也就是后世人研究俞大猷的时候顺便看看而已。

    

章节目录

奋斗在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