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臣忧思
唐鹤征立即上前,他看见一个比较年轻的郎中,大概在三十岁上下。心中忽然有些自责。他暗道:“我知道吕宋没有什么好郎中,我就应该去请一位名医过来。”
唐鹤征内心之中,不相信这位郎中。却不会表露在脸上,他上前说道:“郎中,我父亲?”
这个郎中,虽然年纪轻,但能力并不弱。毕竟医学院培养方式,与中医学徒的培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位郎中也是医学世家出身,从小都背汤头歌识字,只是作为大同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之间,简直地狱般的存在。郎中家道中落,十五六岁的时候,全家只剩下他一个人。于是考入大同书院之中,在大同书院医科学习,接受了全新的教育,因为根基扎实,名列前茅。然后又到了北-京惠民医院,一待就是数年。
到了而今,二十多岁,医学上很多大家都挑不出毛病。但是在北-京的话,没有人找他看病。他只能给人治头疼发烧的小病,病情稍稍重一点,就会有别的郎中接手。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觉得似乎头发白,就说明这个郎中的医术精湛。
于是,他来到了吕宋。在吕宋他就是医术最好的那一个。
其实唐鹤征虽然有意遮掩了。但是在父亲病危的这种情况下,他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到位。这个郎中也看出来的。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只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毕竟他也习惯。
郎中说道;“唐大人,本来年纪大了。来到吕宋之后,又因为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大耗元气。如果之后,细细调养,也是能保全天年的。但是在大病之后,唐大人更是日以继夜。不辞劳苦。而今这一场病,正是元气耗尽,卫营之气枯竭。这病,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唐顺之的病是消化道系统的病。卫营之气,就是指人对食物的摄取功能。很多病人只要能吃饭。说明这病,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今也是一样,唐顺之而今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已经很薄弱了。而且这方面的能力你,也阻碍了药物的生效。毕竟这个时代,大部分药都要吃到胃里面才能发挥药效的。
如果不能消化,真是什么药都不行的。
唐鹤征一听,虽然已经有了准备。但是脚上依然站不稳,几乎要摔倒在地。好在身边的人搀扶了一把。
身边的人正要劝。忽然听一声呻吟之声。郎中说道:“去看看。老大人醒了。”
唐鹤征立即进去,跪倒在病床之前,一看唐顺之。整个人枯瘦无比,甚至一下都认不出来。唐顺之虽然不是一个胖子,但之前也决计不是如此骨瘦如柴的样子。
唐鹤征说道:“父亲----”两个字一出口,眼泪就不知道怎么的冲了出来。
唐顺之见状,冷哼一声。似乎想强调作为父亲的尊严,但是他元气不足,声音实在不大。说道:“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一边待着。”
唐鹤征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唐顺之已经不去看他了,他问道:“谭纶何在?”
谭纶立即上前,说道:“大人。我在。”
唐顺之说道:“红毛夷在做什么?”
谭纶微微一愣。看了看唐鹤征。想要说是什么。
唐顺之再次说道:“红毛夷在做什么?”
谭纶只能回答道:“红毛夷已经派了一百多人,乘船进入吕宋岛南部,并寻找港口,看样子要在吕宋岛上圈一块地。”
唐顺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立即派人,去占据宋州附近的所有适合做港口的地方,吕宋岛距离大明咫尺之遥,而今距离西人不下万里,如果放任他们站了。你我都是朝廷的罪人,这一件事情立即去办。”
谭纶说道:“大人,如果这样的话。吕州城这里谁坐镇?”
唐顺之说道:“你安排就是了。”
谭纶说道:“属下明白。”
唐顺之说道:“新吕州城选址怎么样了?”
谭纶说道:“沿着吕宋河南下,大概百余里的地方,有一个不错的地方,已经建立居民点,如果下一批移民都会在哪里安置,明后年间,就能筑城。”
唐顺之说道:“也好,这事情也急不得。慢慢来吧。”他微微一顿,说道:“你们将我儿子都请来了想来我这一条命,也长久不了了。今后南洋巡抚的事情,就由你来负责吧。”
谭纶说道:“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一定会好起来的。”
唐顺之轻轻一笑,说道:“身为儒臣。何惧生死,回首我一生,虽然少年成名,著书立传,自以为当名传后世,但是细细数量,唯独这一两年,独立吕宋开拓才此地,才是我一生最最重要的功绩。”
“惜哉,天不假年,如果上天给我十年,我一定会打造出来,大明第十五个省,吕宋省。这一件是,我是做不成了。就交给你来做了。”
谭纶说道:“大人,我-----”
唐顺之说道:“我知道朝中将吕宋当成流放之地,甚至比流放之地更可怕。根本没有什么官员会来,你一身本事,即便在朝中也不会被埋没的。留你在这里算是委屈了你。只是你看看那些百姓。你就知道,你在做一件多伟大的事情,我也不求你像我一般,一直留在吕宋。最少做满几个任期如何?”
唐顺之最怕的事情就是这个。
吕宋的日子很艰难,而且各种事情很多,需要有能力的官员才能玩得转。但是而今大明上下都将海外视为畏途。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的。
而万不得已来的人,是什么人?是官场斗争失败者。是贪污腐败之徒,是人家看不上的货色。这样的人来到吕宋,会成什么样子。
大好基业,恐怕要毁于一旦。
这是唐顺之最担心的事情。
所以,他用恳求的语气来求谭纶,在吕宋久任。
谭纶虽然在台州城下,打了一场非常尴尬的战事,但是勇气可嘉,更不要说现在,一步步的成为文武双全的大臣。他的能力足以支撑吕宋局面,甚至让吕宋变得更好。
只是这样的人,也是有自己的门路,未必不能提前回到明朝。
此刻谭纶又能说什么啊?
唐顺之言下之意,是会推荐他接任南洋巡抚。
他从知府到巡抚,根本就没有用多长时间。虽然在南洋苦了一些。累了一些,但是成就感非常强,同时也不是没有一些灰色收入的。
毕竟海外对官员的监管,要少很多很多。
这也是唐顺之为什么要留住谭纶的原因。海外局面不一样,自然不能用大明的标准来衡量海外。如果绑得太紧,海外的官员根本不可能做事,但是放开权力之后,这些官员到底是做事,还是给自己捞好处,却就不清楚了。
谭纶说道:“请大人放心,我一定在吕宋好好经营的。”
对仕途来说。谭纶只要坐稳了南洋巡抚,哪怕花一些时间做出一些功业,回去之后,也是会被嘉奖的,更不要说。他不可能忘记,推行这一件事情的。是周梦臣。
而周梦臣而今在朝廷之上的地位,越发不能忽视。
不是他想回去就能回去的,他自然要答应下来。
唐顺之说道:“这我就放心了,你们去忙吧。让我给犬子单独说几句话。”
唐顺之此言一出,其他人自然都识趣的赶紧退开,片刻之后,病房之中,只剩下父子两人了。中,只剩下父子两人了。
唐鹤征立即上前,他看见一个比较年轻的郎中,大概在三十岁上下。心中忽然有些自责。他暗道:“我知道吕宋没有什么好郎中,我就应该去请一位名医过来。”
唐鹤征内心之中,不相信这位郎中。却不会表露在脸上,他上前说道:“郎中,我父亲?”
这个郎中,虽然年纪轻,但能力并不弱。毕竟医学院培养方式,与中医学徒的培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位郎中也是医学世家出身,从小都背汤头歌识字,只是作为大同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之间,简直地狱般的存在。郎中家道中落,十五六岁的时候,全家只剩下他一个人。于是考入大同书院之中,在大同书院医科学习,接受了全新的教育,因为根基扎实,名列前茅。然后又到了北-京惠民医院,一待就是数年。
到了而今,二十多岁,医学上很多大家都挑不出毛病。但是在北-京的话,没有人找他看病。他只能给人治头疼发烧的小病,病情稍稍重一点,就会有别的郎中接手。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觉得似乎头发白,就说明这个郎中的医术精湛。
于是,他来到了吕宋。在吕宋他就是医术最好的那一个。
其实唐鹤征虽然有意遮掩了。但是在父亲病危的这种情况下,他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到位。这个郎中也看出来的。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只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毕竟他也习惯。
郎中说道;“唐大人,本来年纪大了。来到吕宋之后,又因为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大耗元气。如果之后,细细调养,也是能保全天年的。但是在大病之后,唐大人更是日以继夜。不辞劳苦。而今这一场病,正是元气耗尽,卫营之气枯竭。这病,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唐顺之的病是消化道系统的病。卫营之气,就是指人对食物的摄取功能。很多病人只要能吃饭。说明这病,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今也是一样,唐顺之而今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已经很薄弱了。而且这方面的能力你,也阻碍了药物的生效。毕竟这个时代,大部分药都要吃到胃里面才能发挥药效的。
如果不能消化,真是什么药都不行的。
唐鹤征一听,虽然已经有了准备。但是脚上依然站不稳,几乎要摔倒在地。好在身边的人搀扶了一把。
身边的人正要劝。忽然听一声呻吟之声。郎中说道:“去看看。老大人醒了。”
唐鹤征立即进去,跪倒在病床之前,一看唐顺之。整个人枯瘦无比,甚至一下都认不出来。唐顺之虽然不是一个胖子,但之前也决计不是如此骨瘦如柴的样子。
唐鹤征说道:“父亲----”两个字一出口,眼泪就不知道怎么的冲了出来。
唐顺之见状,冷哼一声。似乎想强调作为父亲的尊严,但是他元气不足,声音实在不大。说道:“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一边待着。”
唐鹤征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唐顺之已经不去看他了,他问道:“谭纶何在?”
谭纶立即上前,说道:“大人。我在。”
唐顺之说道:“红毛夷在做什么?”
谭纶微微一愣。看了看唐鹤征。想要说是什么。
唐顺之再次说道:“红毛夷在做什么?”
谭纶只能回答道:“红毛夷已经派了一百多人,乘船进入吕宋岛南部,并寻找港口,看样子要在吕宋岛上圈一块地。”
唐顺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立即派人,去占据宋州附近的所有适合做港口的地方,吕宋岛距离大明咫尺之遥,而今距离西人不下万里,如果放任他们站了。你我都是朝廷的罪人,这一件事情立即去办。”
谭纶说道:“大人,如果这样的话。吕州城这里谁坐镇?”
唐顺之说道:“你安排就是了。”
谭纶说道:“属下明白。”
唐顺之说道:“新吕州城选址怎么样了?”
谭纶说道:“沿着吕宋河南下,大概百余里的地方,有一个不错的地方,已经建立居民点,如果下一批移民都会在哪里安置,明后年间,就能筑城。”
唐顺之说道:“也好,这事情也急不得。慢慢来吧。”他微微一顿,说道:“你们将我儿子都请来了想来我这一条命,也长久不了了。今后南洋巡抚的事情,就由你来负责吧。”
谭纶说道:“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一定会好起来的。”
唐顺之轻轻一笑,说道:“身为儒臣。何惧生死,回首我一生,虽然少年成名,著书立传,自以为当名传后世,但是细细数量,唯独这一两年,独立吕宋开拓才此地,才是我一生最最重要的功绩。”
“惜哉,天不假年,如果上天给我十年,我一定会打造出来,大明第十五个省,吕宋省。这一件是,我是做不成了。就交给你来做了。”
谭纶说道:“大人,我-----”
唐顺之说道:“我知道朝中将吕宋当成流放之地,甚至比流放之地更可怕。根本没有什么官员会来,你一身本事,即便在朝中也不会被埋没的。留你在这里算是委屈了你。只是你看看那些百姓。你就知道,你在做一件多伟大的事情,我也不求你像我一般,一直留在吕宋。最少做满几个任期如何?”
唐顺之最怕的事情就是这个。
吕宋的日子很艰难,而且各种事情很多,需要有能力的官员才能玩得转。但是而今大明上下都将海外视为畏途。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的。
而万不得已来的人,是什么人?是官场斗争失败者。是贪污腐败之徒,是人家看不上的货色。这样的人来到吕宋,会成什么样子。
大好基业,恐怕要毁于一旦。
这是唐顺之最担心的事情。
所以,他用恳求的语气来求谭纶,在吕宋久任。
谭纶虽然在台州城下,打了一场非常尴尬的战事,但是勇气可嘉,更不要说现在,一步步的成为文武双全的大臣。他的能力足以支撑吕宋局面,甚至让吕宋变得更好。
只是这样的人,也是有自己的门路,未必不能提前回到明朝。
此刻谭纶又能说什么啊?
唐顺之言下之意,是会推荐他接任南洋巡抚。
他从知府到巡抚,根本就没有用多长时间。虽然在南洋苦了一些。累了一些,但是成就感非常强,同时也不是没有一些灰色收入的。
毕竟海外对官员的监管,要少很多很多。
这也是唐顺之为什么要留住谭纶的原因。海外局面不一样,自然不能用大明的标准来衡量海外。如果绑得太紧,海外的官员根本不可能做事,但是放开权力之后,这些官员到底是做事,还是给自己捞好处,却就不清楚了。
谭纶说道:“请大人放心,我一定在吕宋好好经营的。”
对仕途来说。谭纶只要坐稳了南洋巡抚,哪怕花一些时间做出一些功业,回去之后,也是会被嘉奖的,更不要说。他不可能忘记,推行这一件事情的。是周梦臣。
而周梦臣而今在朝廷之上的地位,越发不能忽视。
不是他想回去就能回去的,他自然要答应下来。
唐顺之说道:“这我就放心了,你们去忙吧。让我给犬子单独说几句话。”
唐顺之此言一出,其他人自然都识趣的赶紧退开,片刻之后,病房之中,只剩下父子两人了。中,只剩下父子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