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考与文考的时间被安排在同一天,以免出现一个人同时参加文科武考,导致录取的名额不足。

    在具体时间上,武考时间会比文考延长三天。

    前三天考教武艺,第四天考教军略兵法。

    若是通过了考试,在下一级科考的选择上却可以自由抉择。

    文考过了县试,若是对自己勇武有信心,郡试完全可以参与武考。

    同样,若武考过了州试,认为自己学识过人,殿试中也可以参与文考。

    文科武考成绩互通,最适合的就是辛弃疾这种“文能作词千古传唱,武能跃马扬鞭抗金”的超级猛人。

    在征西将军府习文尚武的风气下,必然会有豪杰才俊演绎一出“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绝世风流。

    今朝是征西将军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宏大的一次科考,对此张瑞颇为关注,问道:“今岁科考人数几何?”

    蔡琰回道:“良人麾下八郡,上百县,文科武考人数接近十万。”

    近十万人?

    这规模着实令人震惊。

    不过略微思索了片刻,张瑞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征西将军府治下人口近三百万。又强制推行教育,识文断字者大幅增加已在意料之中。

    张瑞最近闲来无事,在蔡琰的陪伴下读了一本《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是本朝名士崔寔创作的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

    张瑞则更多是当传记在读,领略大汉的风土人情。

    《四民月令》详细记录了豪强庄园地主经营的家历。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等,自给自足,闭门位市。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

    其中最令张瑞诧异的是,早在张瑞强制普及教育之前,《四民月令》便详细记录了豪强庄园内所设乡村学社的详情。其教育理念非常之先进,深度切合当下社会的农业生产力。

    教学时往往会避开农忙季节,“贫子冬日乃得学书”,确保了普通百姓极高的入学率。

    除了豪强庄园主兴办的乡学以外,这个时代重隐士的风格,导致私学极为昌盛。

    大量名士如司马徽、荀淑、王烈、郑玄等人皆不愿出仕,选择隐居一方,教书育人,德化百姓。其中的荀淑开创了鼎鼎有名的颍川书院,王烈有弟子上千人,郑玄有门徒数千人。

    正是有这些人教化一方,才使得汉末三国豪杰层出不穷,人才璀璨辈出,成为诸夏历史上最耀眼的时代之一。

    因而有汉一代,百姓如果想进学,门路甚至比后世某些朝代还要方便,至少要比大清文风昌盛。

    野蛮黑暗的大清,民间识字率尚且高达百分之十,很难断言大汉的识字率与之相较孰高孰低。

    在张瑞强制普及教育之前,进学多靠百姓自愿。这是因为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不看出身,只要通过了经学考试就有入仕的机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平民子弟读书的热情。

    但张瑞一直将德皇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经典名言奉为人生至理:“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

    哪怕条件艰苦数十上百名大小孩童只能分到一个教习。哪怕物资不足,教习不得不以沙盘教授懵懂稚子识字,征西将军府治下还是强制普及了教育。

    不要瞧不起这种简陋的教书方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享誉千古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幼时家贫,便是用沙盘当纸,用芦苇秆代笔,跟随母亲读书认字。最终学业有成,考中进士,位列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教育一事能否成功,只看决心,而从不在于条件有多优渥或者有多艰苦。

    条件之艰苦者比比皆是。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孙康、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无不是贫苦人家努力向学的典范。甚至羊续三子,羊秘、羊衜、羊耽亦皆是自幼家贫、面黄肌瘦,不得不且耕且读,最终分别位列曹魏京兆尹太守、曹魏上党太守以及曹魏太常,迎娶辛宪英。

    论条件之优渥,人类有史以来,没有任何国家能与米帝相提并论。然而坐拥无数财富的米帝,却教育糜烂,基层百姓文盲率节节攀升,少年犯罪率屡创新高,反智言论层出不穷,震惊世界。

    在张瑞的一意孤行下,教育被强制普及,使征西将军府治下的识字率再提升一截。即便整体仍不及唐宋,亦绝对超过了大清。

    所以今岁文科武考两项凑齐十万人,也符合情理。只是不知道通过武考的豪杰们,究竟会有多少人折戟于兵法军论。

    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了,一身勇武尽得县中父老惊艳与认可,却因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最终不得不面对考官遗憾的摇头。

    相信今岁武考过后,民间向学之风将会更加兴盛。

    当从军、选将、从政、出仕等等一切出人头地的途径都需要识文断字,民间百姓必然会对学习蔚然成风。望子成龙,乃是每个诸夏父母刻在骨髓里的信仰。

    后世父母无不希望子女考上大学,那么当今的父母就会以同样的态度来督促子女。

    而且官府可不会像后世那么温和,一再的温言相劝。子女肯进学的管饷饭,不肯进学的,则父母直接杖刑二十。

    别说是汉代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即便是后世,再混账的孩子,也不敢害得父母被拖到大庭广众之下,凶狠殴打二十下。

    自古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杖刑用的全是大杖,被杖刑二十下,父亲尚有可能忍住,作为母亲绝对痛苦难当、涕泪横流。

    这种情况下,哪个熊孩子敢不进学,能被父老乡亲指指点点一辈子,永远抬不起头来。

    正是有这么多前人、后世普及教育的手段共同作用,才有征西将军府治下十万考生赴考。

    张瑞可以豪情万丈的断言,自己麾下人才底蕴之深厚,天下诸侯皆望尘莫及。

    即便四世三公的袁绍亦无法媲美。

    这是人才选拔制度、是百姓民心、是政令法度的全方面优势。

章节目录

汉末之并州匪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杨氏良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氏良家子并收藏汉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