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因为你死了,所以他就复仇是吧?”

    刘思思面色不变,心里头却吐槽道,你丫才死了呢!

    “剧情里是这样的,剩下的我就不能说了。”

    问完刘思思,鲁豫又转向郭凡,“这部电影在拍摄中听说使用了数字摄影机,为什么要放弃胶片呢?”

    “我的第一选择永远是胶片。这次选择数字摄影的原因是,在外面已经几乎没有胶片了,也很难找到工作室去冲洗胶片。”

    万年也说,“对,现在纯粹的胶片电影几乎绝迹了。我们公司今年投资的电影《柳如是》是近年来少见的使用了全胶片拍摄的电影。除了成本之外,胶片电影的洗印成本和拷贝成本都太高,对于现代电影来说太麻烦。”

    “数字电影是不是更适合拍摄科幻电影?”鲁豫好奇道。

    “有这方面原因,”郭凡道,“数字电影更适合后期制作,胶片的话,光是在后期去掉动作戏的威亚就很费时间,更别说要制作特效。”

    “如今数字摄影机的拍摄质量不比胶片差,我们使用的是alexa,可以模拟电影胶片的效果进行拍摄。”

    鲁豫又问,“这是郭凡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在拍摄期间有什么感觉?”

    “最开始是怀疑,为什么要找我一个新丁来导演?每天睡觉前,都在怀疑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之前剪辑时候还在怀疑,现在好一些了。”

    郭凡笑道,“拍摄期间没感觉,在剧组的感觉很好。但是一旦独处,心里头的怀疑就会涌出来,演员的安慰和员工的激情都没什么作用。”

    “是吗?我看你在剧组的时候挺自信啊。”万年装作惊讶的样子。

    “没,心里头一直特别怂,担心搞砸电影。”

    “电影在威尼斯展映的时候,观众的反响很好,这让你们放心了吗?”

    万年摇摇头,“那毕竟国外的观众,我们的电影还是面向国内市场的,没有上映,就没有最终结果。”

    “现在看到的反馈,大部分来自专业或者半专业的观众,他们知道这点电影的难点在哪儿,但普通观众可能直接对比好莱坞。万一对比《阿凡达》,那我就傻眼了。观众不会拿双重标准来对你,因为你是国产就宽容,不一定这样。”

    “你希望观众给你优待和宽容吗?还是说希望他们能公正对比你的电影和好莱坞电影?”鲁豫问。

    “我太希望优待了!但咱们希望和人家实际做是两码事,而且你既然要干这件事情,就要直面好莱坞的东西,这个没办法,躲不开,只能比,没有别的办法但我们确实有差距,人家干了五十多年,我们这才是第一次。”

    “都有什么差距?”

    “我打一比方,我们还在这吭哧吭哧修自行车,人家开着车,绝尘而去,把我们甩在后面。我们在工业化上缺的东西太多了。之前一提到工业化,就觉得是硬东西,是大机器,但想要用大机器批量化生产,你需要前提条件,得先理解工业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要标准化,要可量化,之后才能被分配,被分配才能分工,分了工才能够提高效率,这是工业化的底层逻辑。”郭凡道。

    此时,万年也接口道,“我们追溯到原点,就是格式化。”

    “对,格式化,标准化。”郭凡点点头。

    “之所以说《升级》是国产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完美无缺。实际上,这部电影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它的优点主要是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和拍摄系统。”万年接茬道。

    “我们国内的很多剧组,即便有条件,在拍摄中仍旧使用传统的拍摄模式,用纸笔来记录拍摄内容,安排拍摄计划。不能说这样不对,只是说,这种模式不适合进行大片的拍摄。效率和质量上都上不去,若是无法改变这一点,那国内电影的现代化发展只能说是空谈。”

    郭凡道,“我之前在一个剧组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场记软件,我们可以拿来用,但是工作人员不用,说用这些产品还不如一张纸记得快。我说你今天是快,但你记一百天就是一百张纸,一百张纸里面要寻找任何一个信息,你怎么找?万一你去洗手间没带纸怎么办?一旦丢了该怎么办?这就是只看到了当下的方便,没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之后我们怎么办,工业化的很多东西就是理念问题。这些还算好说服,比如你遇到一些大编剧,说我就不改,你爱用不用,那你怎么办?”

    兴许是觉得这话题有点太走心,鲁豫又开始把节目往惯常的哈哈大笑模式引。

    在场的观众,三成是万年粉,三成是刘思思的粉,那么接下来该问什么就很清楚了。

    “感谢郭凡导演的分享。”

    鲁豫捧了一句,接着道,“其实我对一件事很好奇,思思跟万年很熟吧?你们在剧组对戏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刘思思想了想道,“我们在生活中很熟,而且角色的关系,跟我们现在也差不多,所以在表演上没什么难度。”

    “那亦非呢?你跟万年也认识很多年了吧?”

    “这个角色跟我平时的差别比较大,所以我设计了比较多的东西。”柳亦非笑道,“不过角色戏份不多,所以我演起来很轻松。”

    “跟他对戏压力大吗?”鲁豫好奇道。

    “也没有,很正常的状态。”柳亦非回答道。

    刘思思也点点头,“没什么压力,拍摄之前,他都会跟我讨论角色,很多特点和细节在这个过程里就清楚了。”

    “你是说,他在私下教你···”

    鲁豫还没说完,万年就一个劲儿摇头道,“没有没有,不能叫教,我们管这个叫探讨。”

    台下观众再度笑喷,你丫要不要这么怂?

    鲁豫咧着嘴乐了一会儿,接着道,“你对她们俩的表演有什么评价?”

    “呃···”,万年转头看了看两张带着意味深长笑容的脸,“很有进步的空间,对,进步空间!”

    “能换个词吗?”

    “那就,演的很努力,很专心,拍戏的时候一点杂念都没有···”

    ······

    “柏林影帝评柳亦非演技:演技努力,有进步空间。”

    “万年:我没教她演戏,我们在探讨。”

    “《升级》主创谈国产电影困境:工业化发展要从基础开始。”

    第二天,《鲁豫有约》便公布了万年等人参与录制的消息,并把一些桥段剪成了预告片,顺带着公布了播出日期。

    公司的宣传计划设计的很好,除了《鲁豫有约》这个节目本身的影响力之外,还将网络以及万年等人的粉丝在内的影响因素全部计算在内,最大化的实现了对电影本体的宣传。

    在预告片播出之后,如上的几条热搜就登上了微博排行榜,其中有公司买的,也有粉丝们生生顶上去的,宣传效果甚至要超出青年影视的预估。

    首先在微博上发言的便是录制当晚出现在现场的观众,他们本来就是真粉,节目录制完成后便将录制中出现的花絮和爆点发到了网上。

    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关于节目录制的花絮以及几人的互动便在微博上蔓延开来,效果要远远好于公司在网络上发布的电影前瞻。

    就跟《画壁》宣传主打刚刚结婚的邓朝孙丽夫妻一样,比起电影内容,在上映之前,观众们还是更加关注演员和明星的八卦。

    说起来虽然有点蛋疼,但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作用,给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一些乐子。

    总而言之,宣传效果极佳,节目哈哈哈配上网友发发发,一下子宣传效果就出来了,关注度瞬间上升,秒掉了一众先头部队。

    九月档的排头兵是《大武生》、《全球热恋》以及《美国队长》。

    这几部电影接连上映,算是正式开启了国庆档的序幕。

    今年中影对好莱坞大片的排布很怪,几部卖相不错的大片如《哈利波特7》、《蓝精灵》等全部被扔进了暑期档的绞肉机,在《变形金刚三》的压力之下苟且偷生,顺带着秒掉了暑期档里的一众炮灰。

    而到了九月份,唯一称得上不错的好莱坞电影就只剩下了一部《源代码》,华娱文科幻片必拍作品···

    可惜,这电影的营销很差劲,中影从来都是管杀不管埋,压根不给批片搞什么宣传。而吉伦哈尔算是典型的文艺咖,票房号召力不足。但是,这部电影在北美上映以来,口碑颇为不错,倒也在国内引发了一股小小的观影潮流,取得了六千多万的国内票房。

章节目录

影帝的懒散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迅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迅康并收藏影帝的懒散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