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辩升官了,但他要面临的问题很多。

    现在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招人。

    央行名义上属于朝廷,但在经营上实际上是一个公司,或者说他是一个央企。

    所以朝廷除了委任了欧阳辩作为行长,以及一个总账作为副手,其余的人手就要靠欧阳辩自己去招聘了。

    不过欧阳辩是可以通过流内铨这个大宋朝最大的人力机构去选材的。

    欧阳辩知道从零开始组建一个机构是非常艰难的,但没想到困难有那么多。

    欧阳辩查看手头上朝廷给的东西,看完之后感觉自己掉进坑里了。

    看一下朝廷给予的支持目录:

    1.流内铨提供的人力资源簿。

    流内铨的主官是欧阳修之前的下属,对欧阳辩倒是热情,拍着胸口对欧阳辩说,只要有看上的,随意挑选,说服工作他去做。

    好吧,这算是挺大的支持,毕竟央行算是央企,那些等候补缺的大多是科举场出来的,他们想进的是官场,而不是一个央企,有流内铨去说服,倒也少了欧阳辩许多的工作。

    2.赵祯和政事堂批准的经费十万贯。

    嗯,按理说,朝廷算是非常慷慨了,毕竟十万贯对于朝堂来说不是小数目了,但对于开办一个央行来说,就十万家底……大约就是够一开始的日常开销吧?

    一个银行的开办,是需要一大笔储备资金的,这笔储备资金是为了一开始的贷款,因为一家银行的开办,不可能只是吸收存款,还得往外贷款,十万贯钱……呵呵。

    3.总行的办公地点。

    这个朝廷倒是慷慨,直接将已经沦落为贡院的国子监给了央行作为办公场所,国子监倒是够大,央行即便是发展个十几二十年,都绰绰有余的。

    4.然后就是一堆资料了,这堆资料大部分还是欧阳辩自己写出来的框架,然后召集票号钱庄完善填补出来的。

    大概就是说,朝廷给出的支持大约就是给了一个政策,其余的东西都是聊胜于无。

    什么叫一穷二白,这就是了!

    新中国那会够惨了吧,那时候还有旧政府留下的一个架子在呢,虽然储备金黄金什么的都被搬走了,但至少一个完整的框架还在呢。

    不过大宋的优点还是有点的,至少国家信誉还是在的。

    欧阳辩不是抱怨的人,拿到手有什么东西,那么他就从什么东西开始,反正慢慢来就是了,朝廷虽然期望颇高,但能支持的不多,也没敢给欧阳辩下目标。

    但有人却是看不过眼了,那人就是包拯。

    包拯跑到赵祯面前去为欧阳辩打抱不平。

    因为当时是朝会,百官都在,包拯跑出来质疑。

    包拯道,央行国之重器,不和任何一个机构雷同,这是个全新的机构。

    他自己是三司使,所以知道,即便是一家小钱庄的筹办,都得有大量的储备金才可以筹办起来,前期没有储备金,想要顺利运转起来相当于天方夜谭。

    包拯建议把朝廷便钱务、榷货务、交引铺、检校库等等具有官方性质的金融机构归入央行作为下属机构,这样央行就有了初步的启动资金。

    但包拯这个建议却被不少人反对,他们认为,央行原本就是独立朝堂之外,怎么还可以反过来侵吞朝廷资产?

    包拯哑口无言。

    赵祯也颇为尴尬。

    这件事情上,他对欧阳辩的支持的确太少,少到他自己也感觉尴尬。

    不过宋朝的底子就是这样,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很薄了,不然庆历年间也不可能变法,若不是欧阳辩所说过于吸引人,赵祯还不敢动呢。

    包拯为自己说话,欧阳辩还是很感激的,上门去致谢包拯。

    老包只是叹息不已,只是承诺三司的十万贯钱他会尽快挤出来给到欧阳辩。

    欧阳辩只是安慰包拯,有了政策的支持已经算是不错了,以后的事情自己会全力做好的,不会令大家失望的。

    包拯也只能将信将疑了,在他看来,这事根本不可能做到!

    招人并不顺利,流内铨的主官拍着胸口说会帮欧阳辩看中的人找来,但欧阳辩筛选出来的千人名单,却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到位。

    流内铨主官对此很是惭愧,欧阳辩也表示了理解。

    在官本位的社会里,能够进入党政机关的不会进入事业单位,能够进入事业单位的不会进国企,这都是人之常情,何况央行草创,前景如何还是个迷呢。

    不过前期有百来号人也算可以了,这百来号人欧阳辩是要作为骨干来培养的,可以培养成分行行长、支行行长等骨干、至于其他的办事人员,则是可以在社会招聘,比如账房和柜员等等。

    央行虽然比不上官府内编制,但对于社会上在私人资本工作的那些人,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招到百来号人之后,欧阳辩的第一件事不是立牌子,而是开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短期培训班。

    培训的内容很多,主要是组织架构的培训、管理学的知识、基本的金融知识都得教一教,现在虽然未必会懂,但要有悟性,这是一个选拔的过程。

    这一批人不是专业人员,而是管理人员,真正的专业人员是要从社会上招聘,这帮人主要是要会管理,要将摊子铺开,就得依靠这帮人。

    欧阳辩自己编写了教材,自己上马讲课不说,还从三司里邀请王安石以及其他的司案的专业人士过来讲课,连欧阳修都被动员过来讲了几堂课,教师阵容上的确是相当豪华,倒是给这百来号人增添了许多的信心。

    这里面涌向了不少欧阳辩相当看好的苗子,也算是意外之喜。

    这百来个人大多是年轻人,还有一半的人是嘉佑二年榜的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

    因为这一届的进士同进士加起来有七八百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安排,所以至少有一多半的人是在等着补缺的。

    实际上他们可以继续等下去,因为他们都有寄禄官阶,有官阶就有俸禄,虽然不多,但是足以度日了。

    这五十多个嘉佑二年榜的进士或者同进士愿意来,其实是冲着欧阳辩来的。

    毕竟是同年嘛。

    关键是,官家赵祯怕有人对进央行有所顾虑,特意颁发旨意——进央行不属于补缺,等候补缺进士、同进士可以先进央行过度,若是工作出色,又有意进入朝廷工作,届时可以优先考虑,另,薪俸照发,央行薪水按照央行标准。

    也就是说,官职可以保留,薪俸照领,央行也有工资。

    这样一来,对这些贫困的进士、同进士就有吸引力了。

    他们没有背景,家境也一般,想要补缺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呢,干脆来这里先挣多一分薪水嘛,如果工作出色,还能够借此出仕呢!

    能够考中进士、同进士的都是学习尖子,脑袋自然是不笨的,经过培训之后基本能够胜任初期的工作了。

章节目录

北宋之无双国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墙头上的猫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墙头上的猫1并收藏北宋之无双国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