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湖大开发被否决了之后,欧阳辩就不提了什么集中力量做大事的事情了,尤其是向政事堂和赵祯正儿八经的递策划书之类的东西了。
最近他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央行的扩张上面。
在他的敦促下,央行的扩张速度大大的提速,将大部分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都纳入了其中。
尤其是开设了市舶司的沿海要地港口,都会设置支行进行服务。
而河东路与西夏贸易的和市,与辽国的榷场,都设置了支行专门进行服务。
在嘉佑四年进入秋天的时候,央行已经将根系深深地扎进了大宋朝的经济命脉之中。
虽然央行不具备发行货币、征收赋税的功能,但央行却将天下的钱庄都勾连到了一起,一个庞大的资金流动网络被建立了起来,大量的钱币被人从地里挖掘出来,存进央行之中。
……
蔡襄过得非常舒服,他从包拯手上接过来的三司,国库里还有不少的钱,这让他前期可回旋的余地打了很多。
然后深入管理之后,他惊奇地发现,大宋的工商税在快速地提升,尤其是进入嘉佑四年下半年的时候,新送来的工商税账本大大增多,经过统计,在第三季度,工商税暴增,尤其是商业税,至少增多了八成!
蔡襄看到数据之后,大惊之下反复核算了几次,这才确定数据是真实的。
他将第一二季度的数据也都拿出来对比,其实趋势已经很明显了,税收的确是在快速地上升的。
蔡襄忖度道:“难道……是因为央行?”
不论原因是什么,这都是个大喜事,值得找皇帝报喜。
蔡襄抱上账册,直奔官家所在。
赵祯最近其实过得不是很开心,虽然钱的问题不是很大了,蔡襄是个能干的三司使,国库里也有了一些钱,在蔡襄精打细算之下,还是颇能敷用。
但是最近又开始逼他立皇子了,文彦博、富弼、韩琦、吴奎、包拯……只要是稍微有点资格上书的人,都会递上折子劝说。
尤其是包拯那个老货,不仅上书不说,还总是当面喷他,质问他为什么还不立皇子。
上一次赵祯被逼问得烦了,随口应了一句你包希仁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却被包拯给狠狠怼了,说什么臣是老绝户,老臣也活不了几年啦,臣还能有什么想法等等,直接将他喷了个满脸。
反正很烦心就是了,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最近他日夜耕耘,期盼能够生下自己的儿子,可越是如此,就越是求而不得,反而最近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
刚刚下了早朝,赵祯就已经感觉到很是疲倦了,眼睛有些睁不太开了,老腰更是隐隐作痛,正待去找太医按按腰,却听郑大用来报,说是蔡襄求见。
赵祯只能扶着腰宣见。
蔡襄一见到赵祯,就喜气洋洋地报喜:“陛下,大喜!”
蔡襄为人稳重,他说大喜便真是有喜,难得有好消息,赵祯急道:“喜从何来!”
蔡襄大声道:“陛下,今日户部司将第三季度的商业税呈交上来,臣做了一些统计,发现商业税比同期暴增八成。
臣心有疑虑,虽然说三季度属于金九银十的商业旺盛期,但也不至于会如此暴涨。
于是臣对比了嘉佑四年第一二季度,以及嘉佑三年的数据,通过对比之后,发现商税的确是稳中有升。
尤其是到了今年的三季度,更是突然暴增!所以臣赶紧来和陛下报喜!”
赵祯喜道:“那可好,不知道到如今为止,商税收了多少?”
蔡襄算了一下道:“去年全年的工商税占了赋税总额的一半,大约是两千万贯左右。
而今年三季度,工商税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三千五百万贯左右。
恐怕加上第四季度,工商税就要超过去年的赋税总额了!”
赵祯震惊得讷讷不能言,其神情用瞠目结舌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
过了好一会赵祯才道:“君谟,你可知为何商税为何暴增?”
蔡襄想了一下道:“臣其实也不知道,但有个猜测,应该和欧阳季默的央行有关系。”
赵祯点点头,和郑大用问道:“季默可在京?”
郑大用点点头道:“前些日子刚从福建路归来,现在是在京的。”
赵祯奇道:“跑福建路那么远?”
郑大用点点头:“是的,陛下,夏天的时候状元郎不是和陛下以及政事堂,讨了一个造船厂的份额么,状元郎似乎是想将造船厂放在泉州。”
“哦,是有这事,朕想起来了,嗨,一个诺大的央行行长,去操心这些小事作甚。”赵祯有些不以为然。
郑大用陪笑道:“或许是状元公小孩子心性也说不定。”
赵祯收敛起笑容正色道:“不可乱说,季默虽说官阶不高,但他是国之栋梁,莫要说这些令人误会的话。”
郑大用被赵祯一提醒,突然想起欧阳辩的父亲是大喷子欧阳修,若是让欧阳大炮知道自己这么随口评价他的幺儿,恐怕要上书喷自己了。
想到这里,郑大用的后背顿时有微汗沁出。
只听到赵祯道:“去吧,快速将状元郎请来。”
郑大用赶紧去了。
这个时候找欧阳辩倒是简单,要么在国子监的央行总部,要么就是在欧阳辩自己的院子,郑大用怕赵祯等急了,派出了两路人,果然在他的院子里找到了。
从欧阳辩的院子进宫要方便很多,大约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欧阳辩实际上在睡懒觉,他又不上早朝,央行那边他是老大,去不去都没有人能管他,所以一般没有什么事的情况下,他会躲在家里睡觉。
不过这种机会不多,央行大扩张,意味着他每日都要面对很多问题,那些派出去的骨干在当地拼杀,他则是坐镇央行总部进行协调以及向朝廷各部之间进行跨部门的协调。
欧阳辩的人面广,这个事情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无论是政事堂还是三司,或者是流内铨,甚至是与军队相关的枢密院,他都能够说上话。
央行在地方的扩张,需要和诸多地方官方机构打交道,包含且不局限于路级机构、州县的文官体系、以及诸多监镇和军事机构等等。
欧阳辩官二代的身份让他认识了很多人,这一点上面他比起大多数初入官场的人都要强得多。
反正涉及到哪个机构,欧阳修都有旧识,如果没有,富弼会有,如果富弼没有,包拯会有,如果包拯没有,蔡襄会有……
可以这么说,有了欧阳辩,央行的扩张速度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
最近他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央行的扩张上面。
在他的敦促下,央行的扩张速度大大的提速,将大部分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都纳入了其中。
尤其是开设了市舶司的沿海要地港口,都会设置支行进行服务。
而河东路与西夏贸易的和市,与辽国的榷场,都设置了支行专门进行服务。
在嘉佑四年进入秋天的时候,央行已经将根系深深地扎进了大宋朝的经济命脉之中。
虽然央行不具备发行货币、征收赋税的功能,但央行却将天下的钱庄都勾连到了一起,一个庞大的资金流动网络被建立了起来,大量的钱币被人从地里挖掘出来,存进央行之中。
……
蔡襄过得非常舒服,他从包拯手上接过来的三司,国库里还有不少的钱,这让他前期可回旋的余地打了很多。
然后深入管理之后,他惊奇地发现,大宋的工商税在快速地提升,尤其是进入嘉佑四年下半年的时候,新送来的工商税账本大大增多,经过统计,在第三季度,工商税暴增,尤其是商业税,至少增多了八成!
蔡襄看到数据之后,大惊之下反复核算了几次,这才确定数据是真实的。
他将第一二季度的数据也都拿出来对比,其实趋势已经很明显了,税收的确是在快速地上升的。
蔡襄忖度道:“难道……是因为央行?”
不论原因是什么,这都是个大喜事,值得找皇帝报喜。
蔡襄抱上账册,直奔官家所在。
赵祯最近其实过得不是很开心,虽然钱的问题不是很大了,蔡襄是个能干的三司使,国库里也有了一些钱,在蔡襄精打细算之下,还是颇能敷用。
但是最近又开始逼他立皇子了,文彦博、富弼、韩琦、吴奎、包拯……只要是稍微有点资格上书的人,都会递上折子劝说。
尤其是包拯那个老货,不仅上书不说,还总是当面喷他,质问他为什么还不立皇子。
上一次赵祯被逼问得烦了,随口应了一句你包希仁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却被包拯给狠狠怼了,说什么臣是老绝户,老臣也活不了几年啦,臣还能有什么想法等等,直接将他喷了个满脸。
反正很烦心就是了,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最近他日夜耕耘,期盼能够生下自己的儿子,可越是如此,就越是求而不得,反而最近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
刚刚下了早朝,赵祯就已经感觉到很是疲倦了,眼睛有些睁不太开了,老腰更是隐隐作痛,正待去找太医按按腰,却听郑大用来报,说是蔡襄求见。
赵祯只能扶着腰宣见。
蔡襄一见到赵祯,就喜气洋洋地报喜:“陛下,大喜!”
蔡襄为人稳重,他说大喜便真是有喜,难得有好消息,赵祯急道:“喜从何来!”
蔡襄大声道:“陛下,今日户部司将第三季度的商业税呈交上来,臣做了一些统计,发现商业税比同期暴增八成。
臣心有疑虑,虽然说三季度属于金九银十的商业旺盛期,但也不至于会如此暴涨。
于是臣对比了嘉佑四年第一二季度,以及嘉佑三年的数据,通过对比之后,发现商税的确是稳中有升。
尤其是到了今年的三季度,更是突然暴增!所以臣赶紧来和陛下报喜!”
赵祯喜道:“那可好,不知道到如今为止,商税收了多少?”
蔡襄算了一下道:“去年全年的工商税占了赋税总额的一半,大约是两千万贯左右。
而今年三季度,工商税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三千五百万贯左右。
恐怕加上第四季度,工商税就要超过去年的赋税总额了!”
赵祯震惊得讷讷不能言,其神情用瞠目结舌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
过了好一会赵祯才道:“君谟,你可知为何商税为何暴增?”
蔡襄想了一下道:“臣其实也不知道,但有个猜测,应该和欧阳季默的央行有关系。”
赵祯点点头,和郑大用问道:“季默可在京?”
郑大用点点头道:“前些日子刚从福建路归来,现在是在京的。”
赵祯奇道:“跑福建路那么远?”
郑大用点点头:“是的,陛下,夏天的时候状元郎不是和陛下以及政事堂,讨了一个造船厂的份额么,状元郎似乎是想将造船厂放在泉州。”
“哦,是有这事,朕想起来了,嗨,一个诺大的央行行长,去操心这些小事作甚。”赵祯有些不以为然。
郑大用陪笑道:“或许是状元公小孩子心性也说不定。”
赵祯收敛起笑容正色道:“不可乱说,季默虽说官阶不高,但他是国之栋梁,莫要说这些令人误会的话。”
郑大用被赵祯一提醒,突然想起欧阳辩的父亲是大喷子欧阳修,若是让欧阳大炮知道自己这么随口评价他的幺儿,恐怕要上书喷自己了。
想到这里,郑大用的后背顿时有微汗沁出。
只听到赵祯道:“去吧,快速将状元郎请来。”
郑大用赶紧去了。
这个时候找欧阳辩倒是简单,要么在国子监的央行总部,要么就是在欧阳辩自己的院子,郑大用怕赵祯等急了,派出了两路人,果然在他的院子里找到了。
从欧阳辩的院子进宫要方便很多,大约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欧阳辩实际上在睡懒觉,他又不上早朝,央行那边他是老大,去不去都没有人能管他,所以一般没有什么事的情况下,他会躲在家里睡觉。
不过这种机会不多,央行大扩张,意味着他每日都要面对很多问题,那些派出去的骨干在当地拼杀,他则是坐镇央行总部进行协调以及向朝廷各部之间进行跨部门的协调。
欧阳辩的人面广,这个事情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无论是政事堂还是三司,或者是流内铨,甚至是与军队相关的枢密院,他都能够说上话。
央行在地方的扩张,需要和诸多地方官方机构打交道,包含且不局限于路级机构、州县的文官体系、以及诸多监镇和军事机构等等。
欧阳辩官二代的身份让他认识了很多人,这一点上面他比起大多数初入官场的人都要强得多。
反正涉及到哪个机构,欧阳修都有旧识,如果没有,富弼会有,如果富弼没有,包拯会有,如果包拯没有,蔡襄会有……
可以这么说,有了欧阳辩,央行的扩张速度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