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养拿下,石达开向西的通路已经打开,现在的西南地区,诸事皆宜。
只等着太平军以龟速转移过去了。
真的算是龟速了,太平军的在现在整个队伍确切的数字是五十几万。
五十几万人在缅北的丛林之间转移,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队伍之间还有很多的妇孺和孩童。
甚至石达开还带走了很多土人。
这些土人的地位跟奴隶差不多。这些人主要负责建造营地以及在前面开路。
在中南半岛这里的奴隶制现在还没有完全被废除。深山里面比较封闭的部落还存在猎奴人。他们会出山抓捕山外的人进山去作为奴隶使用。
石达开他们只是驱使这些土人,也不能完全算是奴隶,说是仆从军也可以。有很多事情这些中南半岛土生土长的人做的会更好一些。
这支庞大的队伍每天前进的速度只有十公里左右。
这么多的人不可能一起前进,进入了缅北之后,这些人的安全上基本上没有问题。按照复兴军提前的安排。沿途的土司寨子,还会提供食物补给,并且为体弱的妇孺提供住宿。
现在进入了旱季,雨水变少,前进的环境好了很多。而且缅北这里也是高原气候,环境更加的干燥凉爽一些。
“文清,让底下的各营加快前进的速度。每天至少前进四十里路。”石达开知道这么拖下去不是回事。
实际上,太平军前进速度变慢,也跟现在改善的行军环境有关。
不是应该条件越好,前进的速度越快吗?
还真不是这样的。自从坐着复兴军的拖船到了缅北的高原之后。
这些人似乎体会到了吃大户的感觉。
在沿途的寨子,复兴军会给他们补充物资,那吃的比以前还要好。
这些人就存了好好宰一笔复兴军的感觉。太平军中还有一部分人对复兴军的心怀怨怼。
他们认为是复兴军在赶着他们到处跑。
他们不知道,当然石达开也没有告诉他们,他们的路上吃的、喝的都是石达开花钱买过单的。
董老抠自然不会给他们免费的午餐,人家可是商人出身。复兴军能够答应提供补给就不错了。
要知道石达开现在手中不缺钱。但是他手中抢来的那些金银珠宝拿去找谁买东西呢?
这里的土人懒得家中不会有超过三天的余粮。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况且石达开他们的几十万人,需要的东西可不仅仅是粮食那么简单。
董叔恒甚至卖了一个医疗队给他们。当然这卖的是服务而不是人。
有了医生,这支队伍中途的损耗就少的多了,至少他们的不会再有病无医。
董叔恒买过来的东西可不便宜,所以现在石达开让队伍加快速度,也是为了体谅董叔恒。
他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抢来的钱财都进了董叔恒的口袋。
同时他也想在旱季赶到阿萨姆地区,这样更方便他们对当地的攻伐。
阿萨姆地区的雨季同样是雨水丰富,连续下雨势必也会减慢太平军的攻罚速度。
石达开算好了,自己要是能够在农历九月底前赶到阿萨姆地区。
那么他有四个月的时间。这样他不仅有把握攻下阿萨姆地区,而且可以将当地的秩序稳定下来。
到时候他们只要抵挡住英印当局第一波的反击就好。
等到英印军的大部队集结好了之后,当地的雨季也就差不多要来了。
大雨为进攻方天然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是防守方天然的援军。
所以石达开不能让自己的队伍在路上继续这么拖着了。
相对安逸的生活只会消磨掉他手下太平军的锐气。
就像是之前在南掌的那几个月。
石达开的队伍分为前中后三个大阵营。
前阵主要是作战部队,由陈玉成带领。他们将第一批进入阿萨姆地区。
陈玉成将负责提前占据一片根据地。为后续的部队打下一个立脚的地方。
石达开自己带着中军,军中的军人家属所编的女营以及少年军都跟着中军。由石达开带人保护。
后面殿后的后军主要是二线的作战部队。
石达开虽然相信复兴军,但是对这里的土司也不得不防。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小土司在后面捅自己一下,那就恶心了。
当石达开正带着人在缅北的丛林行军的时候。
彭玉麟也开始接手石达开他们在南掌留下的遗产。
有些被陈玉成打的躲进深山的土人,见到攻打自己的太平军退走了。还以为敌人撤军了,当他们欢欣鼓舞地想要的回到家园之时。
又来了一批更加凶悍的人。
湘军打仗素来以彪悍著称。对于这些突然间返回城市的土人。鲍超的二十师通常是用精准的射击来警告他们。
等到,内阁派来的政府工作组到了当地之后,开始恢复当地的秩序。这种零星的杀戮才停止。
虽然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复兴军都声称没有杀戮当地的土人。
但是进驻的工作组在当地做人口普查的时候,还是比之前土王记录的人口少了一半。
这一半人哪里去了,驻军的说法是土人太懒,没有存粮,他们进山后饿死了。
工作组到了之后,开始重用当地的华人进行管理。当地本就有很多华人势力。
只是之前,这些华人都是处在结寨自保阶段。现在华夏政府来了。
这些人成了这里的主角。有些人读过书,立马就成为了当地华夏政府的官员。
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有的土人都集中在一个个的村庄中。重新给他们的分配土地。
他们的土地变少了就得跟好人一样勤劳耕种,不然就要饿肚子。
剩余的土地全部收归华夏所有。政府将进行统一的规划,有的会建成农场,有的会分配给内陆迁来的移民。
“发电给内阁。将南掌以甘蒙高原为分界线分成南北两个行省,北边的叫澜沧行省,南边的叫眉公行省。两个行省都要接受南方的百姓自主移民。”董书恒交代到。
对于这两个行省,董叔恒将动员南方的无地、少地农民自己移民过去。那里的土地肥沃,不像远东那样是苦寒之地。
华夏南方各省地上人多,董叔恒相信很多人会为了土地迁移过去的。
历史上,广东、福建那么多下南洋的百姓,都是自发去的。现在哪里已经是华夏之地,那么愿意去的人一定更多。
南掌就像师华夏雄狮的一只前脚踏进了暹罗湾。掌握了张条中间的主线,以后不管是暹罗还是越南都要的生活在华夏的眼皮子底下,这样,他们还能够有小动作吗?
南掌正好处在中南半岛,中间的一条南北高原地带。对两边都是俯视的姿态。
现在的华夏地图不再是一只雄鸡,倒是越来越像一头丰满的雄狮了。
澜沧江越往下游就越加的宽阔平缓。沿途的地区,大量的中南半岛河流汇聚进了澜沧江。
张强的水师船队,带着一个刚补充到前线的陆战团越过了已经被复兴军拿在手中的万象,继续向下游探索前进。路上他们灭了几个南掌南部的土邦。
南掌这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土邦都将都城建在澜沧江的边上。非常容易攻伐。
基本上几炮打去,这些人就投降了。
这里都是当初太平军没有打到的地方。算是几个漏网之鱼。
“司令,再往前面就是真腊的地界了,那里现在似乎是暹罗的势力。”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弱老人,他瘦的只剩皮包骨头,黝黑的皮肤包裹着骨头,让他的四肢看起来像是钢筋一般。
关键是此人有一双大脚掌,哪怕此时站在稳重的大船上,此人也是光着脚板。
这是一个澜沧江上的老船把事。他已经在澜沧江上跑了一辈子的船。
因为上游有很多的暗礁、浅滩存在,所以能够从云南跑船到下游的船队很少。
只有这种老把式知道那里有暗礁浅滩,以及如何才能够避开。
当初船队找到这个老把式也花了很不容易。
有了他,之前的探索船队才能够那么快地炸掉暗礁、浅滩,为水师打通道路。
现在这个姓向的老头就是水师的活地图。
“司令,前面有一座城叫上丁,驻扎着一伙暹罗人的水师。水师的将领叫做普拉,此人手中有几十艘大木船、还有火轮船,上面都装上了洋人的火炮。这暹罗人跟洋人关系不错。他们手中的洋枪、洋炮不少。”
“当然了,他们可没有咱们的水师厉害。”
张强没想到这个向老头鬼精鬼精的。他以前也是跑商船的,知道官家的水师就是大河上最大的水匪。
当初满清治下,商船遇到了水师肯定是要要交保护费的。
“向老头,那个什么普拉将军是不是以前经常盘剥你们的商船啊?”
“啊,实不相瞒,张司令,这个暹罗普拉将军对于华商的态度确实不好。他不仅收钱,有时候还会炮击我们。似乎是纯粹为了自己取乐。”向老头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了,干脆直接说道。
其实在上游的时候,张强的水师就跟暹罗人打过交道。暹罗的北部和东部与南掌之间就是以澜沧江为界。
所以水师在江上行走,经常能够见到暹罗人。有时候还会碰到暹罗人的巡逻船队。
不过这些暹罗人远远地看到华夏的船队都是恭敬地避开。
华夏的使团早就已经到了暹罗,并且暹罗已经上表向华夏称藩,同时也派遣使团去参加董书恒的就职大典。
暹罗在中南半岛是一个大国,这两年淮海军跟暹罗的交往还是比较密切的。南洋的华商每年都会从暹罗购得大量的稻米运到华夏。
这里是华夏的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地,而且当地的华人势力也比较强。
当前的国王拉玛四世非常善于洞察时事。他们向华夏上供,同时又与英、法、美等国建交。
他们甚至跟英国和法国签订了条约。
拉玛四世知道如何在这些大国之间寻求平衡。
在后世,暹罗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划为殖民地的国家,与他们的一直以来采取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其实,说难听一点就是在大国之间做墙头草,谁都不得罪,谁强就投靠谁。
二战的时候,日本人打来了,他立马就投降了,然后加入了轴心国。
战后,这个国家却没有受到清算,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轴心国的。
越战的时候,他又投向了美国人的怀抱。靠着为美国驻军提供生理服务,打造了一个旅游圣地芭提雅。
西南军区南下的时候,董书恒就有过专门的交代。
彭玉麟询问总统,对暹罗这个国家应该怎么对待。
董书恒告诉他,暹罗是中南半岛大国,而且其与英法都有条约。
为了避免落人口实,不必主动攻伐。但是如果暹罗人阻碍华夏收回南掌与真腊的治权。那么就干他娘的,让他知道自己的亲爹是谁。
是的,董书恒的原话就是这么说的。
复兴军到南掌之后,已经派使者去通知了那个华夏名字叫郑明的拉玛四世国王。
拉玛四世很识趣,赶紧命令还在南掌境内的暹罗军队撤回来。
对于这个新的华夏,拉玛四世有所了解,他是一个开明的国王,其经历也堪称传奇。
两年前还是一个地方势力的淮海军就开始于暹罗接触。
那时候的暹罗还是禁止大米出口,在淮海公司的斡旋下,拉玛四世放开了大米出口的限制,并且解除了糖的专营权,就是为了增加贸易。
华商和华人在暹罗境内也得到了优待。华商成为了暹罗国内最重要的一支商人势力。
其对暹罗王室甚至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然,暹罗不仅仅对华夏人开放,他们同样对其他洋人开放。
所以暹罗并不缺少西洋的东西。这两年和华夏做生意,暹罗的国库充盈。
拉玛四世甚至购买火枪建立了一支两万人的火枪部队。
法国人送给他几艘小火轮,他没有留着自己享用,而是交给了内河水师,以加强对真腊的控制。
这次接到华夏的通知,暹罗撤回了在南掌的军队,但是在真腊的驻军没有撤回来。
因为在真腊还有法国人的势力在,拉玛四世不觉得华夏会去得罪法国人。
在拉玛四世看来,华夏不过是一个刚刚建立的政府,应该不会去得罪法国这样的强国的。
可是他想错了。董书恒已经提前向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公开表明了华夏对于中南半岛各国的宗主权。
并且因为南掌和真腊王室断绝,华夏将收回宗地。
这是基于华夏的宗法制度。现在的法国就连越南王国的门都没有撬开,自然谈不上插手南掌的事情。
但是在真腊确实有法国的势力,因为真腊的南面靠海,所以列强的船队经常停靠在那里。
之前真腊一直在越南南祈的控制之下,但是这些年越南衰微,暹罗趁机进入澜沧江下游,将越南王国挤出了澜沧江以西地区。
这里成为了暹罗东南的一个大粮仓。
普拉的水师就是暹罗人在真腊的一支重要的水上力量。法国人送来的三艘火轮船就在这个水师。
现在这三艘火轮船上可都装上了火炮。
正是因为它们,越南人只能乖乖地呆在东岸,连河道都不敢靠近。
普拉的位置重要,手下兵强马壮。所以才会愈加的骄横,甚至是拉玛四世的命令都有时候阳奉阴违。
他甚至跟洋人勾结向真腊和暹罗走私鸦片,俨然要成为一方军阀。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可不仅仅是卖给华夏。在南洋,这也是一项暴力的贸易。
尤其是现在华夏断绝了鸦片贸易,这些东印度公司的人只能够加强对南洋各小国的输出。
只等着太平军以龟速转移过去了。
真的算是龟速了,太平军的在现在整个队伍确切的数字是五十几万。
五十几万人在缅北的丛林之间转移,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队伍之间还有很多的妇孺和孩童。
甚至石达开还带走了很多土人。
这些土人的地位跟奴隶差不多。这些人主要负责建造营地以及在前面开路。
在中南半岛这里的奴隶制现在还没有完全被废除。深山里面比较封闭的部落还存在猎奴人。他们会出山抓捕山外的人进山去作为奴隶使用。
石达开他们只是驱使这些土人,也不能完全算是奴隶,说是仆从军也可以。有很多事情这些中南半岛土生土长的人做的会更好一些。
这支庞大的队伍每天前进的速度只有十公里左右。
这么多的人不可能一起前进,进入了缅北之后,这些人的安全上基本上没有问题。按照复兴军提前的安排。沿途的土司寨子,还会提供食物补给,并且为体弱的妇孺提供住宿。
现在进入了旱季,雨水变少,前进的环境好了很多。而且缅北这里也是高原气候,环境更加的干燥凉爽一些。
“文清,让底下的各营加快前进的速度。每天至少前进四十里路。”石达开知道这么拖下去不是回事。
实际上,太平军前进速度变慢,也跟现在改善的行军环境有关。
不是应该条件越好,前进的速度越快吗?
还真不是这样的。自从坐着复兴军的拖船到了缅北的高原之后。
这些人似乎体会到了吃大户的感觉。
在沿途的寨子,复兴军会给他们补充物资,那吃的比以前还要好。
这些人就存了好好宰一笔复兴军的感觉。太平军中还有一部分人对复兴军的心怀怨怼。
他们认为是复兴军在赶着他们到处跑。
他们不知道,当然石达开也没有告诉他们,他们的路上吃的、喝的都是石达开花钱买过单的。
董老抠自然不会给他们免费的午餐,人家可是商人出身。复兴军能够答应提供补给就不错了。
要知道石达开现在手中不缺钱。但是他手中抢来的那些金银珠宝拿去找谁买东西呢?
这里的土人懒得家中不会有超过三天的余粮。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况且石达开他们的几十万人,需要的东西可不仅仅是粮食那么简单。
董叔恒甚至卖了一个医疗队给他们。当然这卖的是服务而不是人。
有了医生,这支队伍中途的损耗就少的多了,至少他们的不会再有病无医。
董叔恒买过来的东西可不便宜,所以现在石达开让队伍加快速度,也是为了体谅董叔恒。
他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抢来的钱财都进了董叔恒的口袋。
同时他也想在旱季赶到阿萨姆地区,这样更方便他们对当地的攻伐。
阿萨姆地区的雨季同样是雨水丰富,连续下雨势必也会减慢太平军的攻罚速度。
石达开算好了,自己要是能够在农历九月底前赶到阿萨姆地区。
那么他有四个月的时间。这样他不仅有把握攻下阿萨姆地区,而且可以将当地的秩序稳定下来。
到时候他们只要抵挡住英印当局第一波的反击就好。
等到英印军的大部队集结好了之后,当地的雨季也就差不多要来了。
大雨为进攻方天然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是防守方天然的援军。
所以石达开不能让自己的队伍在路上继续这么拖着了。
相对安逸的生活只会消磨掉他手下太平军的锐气。
就像是之前在南掌的那几个月。
石达开的队伍分为前中后三个大阵营。
前阵主要是作战部队,由陈玉成带领。他们将第一批进入阿萨姆地区。
陈玉成将负责提前占据一片根据地。为后续的部队打下一个立脚的地方。
石达开自己带着中军,军中的军人家属所编的女营以及少年军都跟着中军。由石达开带人保护。
后面殿后的后军主要是二线的作战部队。
石达开虽然相信复兴军,但是对这里的土司也不得不防。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小土司在后面捅自己一下,那就恶心了。
当石达开正带着人在缅北的丛林行军的时候。
彭玉麟也开始接手石达开他们在南掌留下的遗产。
有些被陈玉成打的躲进深山的土人,见到攻打自己的太平军退走了。还以为敌人撤军了,当他们欢欣鼓舞地想要的回到家园之时。
又来了一批更加凶悍的人。
湘军打仗素来以彪悍著称。对于这些突然间返回城市的土人。鲍超的二十师通常是用精准的射击来警告他们。
等到,内阁派来的政府工作组到了当地之后,开始恢复当地的秩序。这种零星的杀戮才停止。
虽然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复兴军都声称没有杀戮当地的土人。
但是进驻的工作组在当地做人口普查的时候,还是比之前土王记录的人口少了一半。
这一半人哪里去了,驻军的说法是土人太懒,没有存粮,他们进山后饿死了。
工作组到了之后,开始重用当地的华人进行管理。当地本就有很多华人势力。
只是之前,这些华人都是处在结寨自保阶段。现在华夏政府来了。
这些人成了这里的主角。有些人读过书,立马就成为了当地华夏政府的官员。
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有的土人都集中在一个个的村庄中。重新给他们的分配土地。
他们的土地变少了就得跟好人一样勤劳耕种,不然就要饿肚子。
剩余的土地全部收归华夏所有。政府将进行统一的规划,有的会建成农场,有的会分配给内陆迁来的移民。
“发电给内阁。将南掌以甘蒙高原为分界线分成南北两个行省,北边的叫澜沧行省,南边的叫眉公行省。两个行省都要接受南方的百姓自主移民。”董书恒交代到。
对于这两个行省,董叔恒将动员南方的无地、少地农民自己移民过去。那里的土地肥沃,不像远东那样是苦寒之地。
华夏南方各省地上人多,董叔恒相信很多人会为了土地迁移过去的。
历史上,广东、福建那么多下南洋的百姓,都是自发去的。现在哪里已经是华夏之地,那么愿意去的人一定更多。
南掌就像师华夏雄狮的一只前脚踏进了暹罗湾。掌握了张条中间的主线,以后不管是暹罗还是越南都要的生活在华夏的眼皮子底下,这样,他们还能够有小动作吗?
南掌正好处在中南半岛,中间的一条南北高原地带。对两边都是俯视的姿态。
现在的华夏地图不再是一只雄鸡,倒是越来越像一头丰满的雄狮了。
澜沧江越往下游就越加的宽阔平缓。沿途的地区,大量的中南半岛河流汇聚进了澜沧江。
张强的水师船队,带着一个刚补充到前线的陆战团越过了已经被复兴军拿在手中的万象,继续向下游探索前进。路上他们灭了几个南掌南部的土邦。
南掌这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土邦都将都城建在澜沧江的边上。非常容易攻伐。
基本上几炮打去,这些人就投降了。
这里都是当初太平军没有打到的地方。算是几个漏网之鱼。
“司令,再往前面就是真腊的地界了,那里现在似乎是暹罗的势力。”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弱老人,他瘦的只剩皮包骨头,黝黑的皮肤包裹着骨头,让他的四肢看起来像是钢筋一般。
关键是此人有一双大脚掌,哪怕此时站在稳重的大船上,此人也是光着脚板。
这是一个澜沧江上的老船把事。他已经在澜沧江上跑了一辈子的船。
因为上游有很多的暗礁、浅滩存在,所以能够从云南跑船到下游的船队很少。
只有这种老把式知道那里有暗礁浅滩,以及如何才能够避开。
当初船队找到这个老把式也花了很不容易。
有了他,之前的探索船队才能够那么快地炸掉暗礁、浅滩,为水师打通道路。
现在这个姓向的老头就是水师的活地图。
“司令,前面有一座城叫上丁,驻扎着一伙暹罗人的水师。水师的将领叫做普拉,此人手中有几十艘大木船、还有火轮船,上面都装上了洋人的火炮。这暹罗人跟洋人关系不错。他们手中的洋枪、洋炮不少。”
“当然了,他们可没有咱们的水师厉害。”
张强没想到这个向老头鬼精鬼精的。他以前也是跑商船的,知道官家的水师就是大河上最大的水匪。
当初满清治下,商船遇到了水师肯定是要要交保护费的。
“向老头,那个什么普拉将军是不是以前经常盘剥你们的商船啊?”
“啊,实不相瞒,张司令,这个暹罗普拉将军对于华商的态度确实不好。他不仅收钱,有时候还会炮击我们。似乎是纯粹为了自己取乐。”向老头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了,干脆直接说道。
其实在上游的时候,张强的水师就跟暹罗人打过交道。暹罗的北部和东部与南掌之间就是以澜沧江为界。
所以水师在江上行走,经常能够见到暹罗人。有时候还会碰到暹罗人的巡逻船队。
不过这些暹罗人远远地看到华夏的船队都是恭敬地避开。
华夏的使团早就已经到了暹罗,并且暹罗已经上表向华夏称藩,同时也派遣使团去参加董书恒的就职大典。
暹罗在中南半岛是一个大国,这两年淮海军跟暹罗的交往还是比较密切的。南洋的华商每年都会从暹罗购得大量的稻米运到华夏。
这里是华夏的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地,而且当地的华人势力也比较强。
当前的国王拉玛四世非常善于洞察时事。他们向华夏上供,同时又与英、法、美等国建交。
他们甚至跟英国和法国签订了条约。
拉玛四世知道如何在这些大国之间寻求平衡。
在后世,暹罗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划为殖民地的国家,与他们的一直以来采取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其实,说难听一点就是在大国之间做墙头草,谁都不得罪,谁强就投靠谁。
二战的时候,日本人打来了,他立马就投降了,然后加入了轴心国。
战后,这个国家却没有受到清算,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轴心国的。
越战的时候,他又投向了美国人的怀抱。靠着为美国驻军提供生理服务,打造了一个旅游圣地芭提雅。
西南军区南下的时候,董书恒就有过专门的交代。
彭玉麟询问总统,对暹罗这个国家应该怎么对待。
董书恒告诉他,暹罗是中南半岛大国,而且其与英法都有条约。
为了避免落人口实,不必主动攻伐。但是如果暹罗人阻碍华夏收回南掌与真腊的治权。那么就干他娘的,让他知道自己的亲爹是谁。
是的,董书恒的原话就是这么说的。
复兴军到南掌之后,已经派使者去通知了那个华夏名字叫郑明的拉玛四世国王。
拉玛四世很识趣,赶紧命令还在南掌境内的暹罗军队撤回来。
对于这个新的华夏,拉玛四世有所了解,他是一个开明的国王,其经历也堪称传奇。
两年前还是一个地方势力的淮海军就开始于暹罗接触。
那时候的暹罗还是禁止大米出口,在淮海公司的斡旋下,拉玛四世放开了大米出口的限制,并且解除了糖的专营权,就是为了增加贸易。
华商和华人在暹罗境内也得到了优待。华商成为了暹罗国内最重要的一支商人势力。
其对暹罗王室甚至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然,暹罗不仅仅对华夏人开放,他们同样对其他洋人开放。
所以暹罗并不缺少西洋的东西。这两年和华夏做生意,暹罗的国库充盈。
拉玛四世甚至购买火枪建立了一支两万人的火枪部队。
法国人送给他几艘小火轮,他没有留着自己享用,而是交给了内河水师,以加强对真腊的控制。
这次接到华夏的通知,暹罗撤回了在南掌的军队,但是在真腊的驻军没有撤回来。
因为在真腊还有法国人的势力在,拉玛四世不觉得华夏会去得罪法国人。
在拉玛四世看来,华夏不过是一个刚刚建立的政府,应该不会去得罪法国这样的强国的。
可是他想错了。董书恒已经提前向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公开表明了华夏对于中南半岛各国的宗主权。
并且因为南掌和真腊王室断绝,华夏将收回宗地。
这是基于华夏的宗法制度。现在的法国就连越南王国的门都没有撬开,自然谈不上插手南掌的事情。
但是在真腊确实有法国的势力,因为真腊的南面靠海,所以列强的船队经常停靠在那里。
之前真腊一直在越南南祈的控制之下,但是这些年越南衰微,暹罗趁机进入澜沧江下游,将越南王国挤出了澜沧江以西地区。
这里成为了暹罗东南的一个大粮仓。
普拉的水师就是暹罗人在真腊的一支重要的水上力量。法国人送来的三艘火轮船就在这个水师。
现在这三艘火轮船上可都装上了火炮。
正是因为它们,越南人只能乖乖地呆在东岸,连河道都不敢靠近。
普拉的位置重要,手下兵强马壮。所以才会愈加的骄横,甚至是拉玛四世的命令都有时候阳奉阴违。
他甚至跟洋人勾结向真腊和暹罗走私鸦片,俨然要成为一方军阀。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可不仅仅是卖给华夏。在南洋,这也是一项暴力的贸易。
尤其是现在华夏断绝了鸦片贸易,这些东印度公司的人只能够加强对南洋各小国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