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连续几年的移民政策。
现在的华夏百姓对于移民海外已经不再是那样的排斥。
反而在复兴军坚持不懈地宣传之下。
很多人都认可将家中子弟送到外面发展就是帮助家族开枝散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华夏百姓在思想上的可塑性非常的强。
出海再也不是走投无路之下的选择,而是一种上升的渠道,是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方式。
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新京城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统府连带一干的官府都搬到了西边的新城之后。
原本的城墙之内的就显得宽敞多了,城内的政治氛围淡了。
各大书院的入住,让这座四九城看来更显得朝气蓬勃。
原本的街面上大都是那些吃皇粮的旗人,每天斗鸡遛鸟,喝茶抽大烟,不务正业,让整座京城都显得暮气沉沉。
现在这街头更多的是书院的学生以及外省来京办事儿的人,这些人的精神面貌就要好的多了。
所以这城内非但没有萧条,反而是更加的繁华。
全国各地的小吃,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管是传统的小商品,还是拥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品,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城内的道路从新修缮了之后,整座城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新京的官府转们规划了商业区,保留了原本的分类划分。
但是又将各种的商品的交易区往一起靠拢。这样让百姓们购物更加的方便。
草原上原来的牛羊肉、皮子,关外运来的坚果、各种晒干的菌菇、山西的糜子、江南的稻米、高邮的布匹。
一个商品交易区域正在形成。
很多人愿意在城墙内逛逛购物就是因为这里的东西比较全。
最近一段时间,新京城中最为轰动的事情有两件,其中一件就是原来满清的皇宫准备给普通的百姓开放了。
随便是谁,只要花一个铜元买上一张票就能够进去参观。
另外一件事情就西边新城到老城再到新规划的南城居民区的电车最近开始通了。
这个头上拖着两根大辫子的电车,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围观。
随着新京火车站的修成,许多的百姓都已经见过了火车了。
大家都在找这个车子的烟囱,可是没有一个人找到。
“祥子,咱们还是别去了吧,咱们一家四口人门票就要四个铜元,你这还要坐电车,又要花不少钱。”祥子媳妇儿劝道。
就在昨天晚上,祥子在饭桌上宣布,今天要带着全家坐电车去参观皇宫。
这个提议自然是得到了家中两个小娃子的满心支持。
只有祥子的媳妇儿有些不乐意。
家中的条件才好转了,祥子媳妇儿一直想在南城建造的新居民区那里买套大点的房子。
但是祥子告诉他不要急。政府有规划准备的将他们这个老城区给拆了,到时候每家都能够分到一套房子。
也许是手中有了钱了,祥子的媳妇总是不放心,老想着要置办点产业。
祥子就告诉她实在嫌弃钱放在手中隔应的慌,那就拿去跟人凑份子买股票。
因为购买股票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必须拥有五千华元的存款。普通的老百姓是根本没办法购买的。
所以一些家境还算殷实的普通百姓就想出一个办法。
那就是几个相熟的人家凑份子,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开账户,将几家的钱凑在一起。
然后拿去买股票,按照各家出钱的多少最后来分利。
到了后来世面上开始有人开盘子借钱去购买股票。
赚了钱之后还本付息。
因为一开始这种现象并不普遍,而且他们做的很隐蔽。
所以复兴军官府并没有发现。
祥子家实际上只是完成了由饥饿到温饱的转变。他们家积攒的那点钱就连跟人家合伙买股票都不够。
祥子现在除去家中的开支实际上能够攒下的钱也就不到二十华元。
这还要祥子媳妇在人家成衣铺子帮忙同时赚钱的情况下。
因为一对儿女都能够上学了,所以祥子媳妇儿现在才能去出去工作。
祥子蹬三轮车运货一个月可以赚五个华元左右,年底有一次奖金,不过要根据他们车行的收益来发。
虽然他们车行现在隶属于新京官府,但是他们还是要自负盈亏的。
每个月车行还要上交一笔款子给官府,偿还当初购买三轮车的钱。
还好现在的电车只载客,不运货,不然祥子他们的生意都还要受到影响呢。
最近为了拓展业务,车行又购进了一批带顶棚的载客三轮车。
祥子见着了,跟原来的黄包车差不多,只是以前靠两条腿跑,现在可以骑在车子上蹬了。
好在,这样能够剩下很多的力气,速度也比人力车要快一些。
不过祥子还是在跑货运,这样他下午收工的时间会早一些。
祥子现在终于不用再担心家里人吃饭的问题了。
现在赚的钱越来越多,粮食却越来越便宜。
每天出工的心情都比以前好多了。
最近大家都在聊着电车和皇宫的事情。
那些坐过电车的逢人便显摆,说什么电车为啥声音,就靠着两根辫子从上面的电线吸收能量来跑。
底下的轮子就跟那哪吒的风火轮一样,自己就能旋转起来。
司机坐在前面只要管着开进、停止就好了。车子上装了一个大喇叭。
到了路口司机就会大喊:“电车来嘞,您请等一等诶!”
遇到马车占用了电车的车道,司机又会喊道:“赶车的还请让一让诶,我这一车的人赶着上班,别让您家里的畜牲挡了道呀。”
要是有人不听,他就会按动一个按钮,发出刺耳的声音。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当着电车的道要是被警察看到了,说不得要被拉到路边一通教育。
还有人说这个电车真是稳当,端着小茶杯在上面喝茶都不带洒的。
小孩子之间也会在学校里面相互炫耀,所以家中的两个娃子早就嚷着要去坐电车了。
再说那皇宫,很早就有人说要开放了。
说是要让老百姓看看满清的皇帝是怎么样用老百姓的钱来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的。
这话据说还是总统讲的。听说总统说了,不管是总统还是皇帝都是要领导百姓国好日子。
大家需要有一个人来带头,所以就有了皇帝或者总统。
但是这个带头的人必须要带好头。
董书恒这个话很多老百姓是听不懂的。
他们到皇宫纯粹就去看个新鲜,回头好跟人吹嘘。
尤其是新京这里的百姓,在这方面总是不甘人后。
一起聊天的时候别人都在那里聊自己的观看体会。
自己啥也讲不出来,就会感到非常的没面子。
那些第一次到新京来的人也是要去皇宫里看上一看的,不然他们就会觉得新京白来了。
开放皇宫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就包括魏源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可为。
他到不是觉得这会断了董书恒称帝的路。
要知道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觉得董书恒会称帝的。
他现在不想,不代表他以后不想,人对于权力都是会渐渐迷恋的。
到时候董书恒迷恋上了这种掌握权力的感觉,还是会走上那条路。
魏源反对,是担心将皇宫放开给人们参观,会破坏这里。
这里可不仅仅是满清的皇宫,这个皇宫最早从蒙元时期就在使用了,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这是华夏民族的瑰宝。
不过董书恒却认为一栋建筑物只要缺少了人气就会渐渐腐朽。
开放这里正是为了好好保护这里。
而且每年大量的门票收入正好可以用来支付皇宫修缮的费用。
魏源这个老头现在越来越顽固。
不过董书恒现在都很少见到他。老家伙现在天天埋在故纸堆里。
皇宫中的那些东西他都盘了一年了。
董书恒又给他添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很多都是石达开他们在印度地区抢回来的。
有古庙中的雕塑、还有很多梵文的古籍。
甚至还有一些幕府上贡的唐朝是传到日本的一些华夏的古籍。
最后董书恒答应只开放皇宫中的一小部分区域给百姓们参观。同时答应将门票的收入用来养活整个皇宫的研究以及维护团队。
这样的情况下,魏源才答应下来。
即使是只开放了一小部分区域,也挡不住这些百姓的好奇心啊。
以至于刚开始的时候皇宫博物院每天只能够限放一定数量的门票,放完即止。
现在已经好多了,不再像一开始的时候人那么多。
本地的人去过一次一般都不会再去第二次。
外地的人数量就没有那么多,而且比较分散一些,不会集中到一起去参观。
“老师,好久不见了。”董书恒一脸谄笑地凑到魏源的跟前。
最近他是越来越害怕与老师见面了。
为了不挨骂,今天他还专门带上了魏玉珍以及小董夏。
“爹爹……”魏玉珍也上前见礼。
“今天怎么有功夫登我这个破庙。”魏源没好气地说道。
董书恒现在天天跟徐寿那些研究员呆在一起。
将军政大事都给抛到了一边,底下的人都对此颇有微词。
有人说他这是在学天启帝。
曾宪风估计是将状都告到老丈人这里来了。
“老师,您可是一尊大佛,您在哪里,哪里就蓬荜生辉。”董书恒笑嘻嘻地说道。
只有在魏源这里的,他才会表现的这么轻松。
现在的华夏百姓对于移民海外已经不再是那样的排斥。
反而在复兴军坚持不懈地宣传之下。
很多人都认可将家中子弟送到外面发展就是帮助家族开枝散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华夏百姓在思想上的可塑性非常的强。
出海再也不是走投无路之下的选择,而是一种上升的渠道,是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方式。
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新京城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统府连带一干的官府都搬到了西边的新城之后。
原本的城墙之内的就显得宽敞多了,城内的政治氛围淡了。
各大书院的入住,让这座四九城看来更显得朝气蓬勃。
原本的街面上大都是那些吃皇粮的旗人,每天斗鸡遛鸟,喝茶抽大烟,不务正业,让整座京城都显得暮气沉沉。
现在这街头更多的是书院的学生以及外省来京办事儿的人,这些人的精神面貌就要好的多了。
所以这城内非但没有萧条,反而是更加的繁华。
全国各地的小吃,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管是传统的小商品,还是拥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品,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城内的道路从新修缮了之后,整座城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新京的官府转们规划了商业区,保留了原本的分类划分。
但是又将各种的商品的交易区往一起靠拢。这样让百姓们购物更加的方便。
草原上原来的牛羊肉、皮子,关外运来的坚果、各种晒干的菌菇、山西的糜子、江南的稻米、高邮的布匹。
一个商品交易区域正在形成。
很多人愿意在城墙内逛逛购物就是因为这里的东西比较全。
最近一段时间,新京城中最为轰动的事情有两件,其中一件就是原来满清的皇宫准备给普通的百姓开放了。
随便是谁,只要花一个铜元买上一张票就能够进去参观。
另外一件事情就西边新城到老城再到新规划的南城居民区的电车最近开始通了。
这个头上拖着两根大辫子的电车,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围观。
随着新京火车站的修成,许多的百姓都已经见过了火车了。
大家都在找这个车子的烟囱,可是没有一个人找到。
“祥子,咱们还是别去了吧,咱们一家四口人门票就要四个铜元,你这还要坐电车,又要花不少钱。”祥子媳妇儿劝道。
就在昨天晚上,祥子在饭桌上宣布,今天要带着全家坐电车去参观皇宫。
这个提议自然是得到了家中两个小娃子的满心支持。
只有祥子的媳妇儿有些不乐意。
家中的条件才好转了,祥子媳妇儿一直想在南城建造的新居民区那里买套大点的房子。
但是祥子告诉他不要急。政府有规划准备的将他们这个老城区给拆了,到时候每家都能够分到一套房子。
也许是手中有了钱了,祥子的媳妇总是不放心,老想着要置办点产业。
祥子就告诉她实在嫌弃钱放在手中隔应的慌,那就拿去跟人凑份子买股票。
因为购买股票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必须拥有五千华元的存款。普通的老百姓是根本没办法购买的。
所以一些家境还算殷实的普通百姓就想出一个办法。
那就是几个相熟的人家凑份子,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开账户,将几家的钱凑在一起。
然后拿去买股票,按照各家出钱的多少最后来分利。
到了后来世面上开始有人开盘子借钱去购买股票。
赚了钱之后还本付息。
因为一开始这种现象并不普遍,而且他们做的很隐蔽。
所以复兴军官府并没有发现。
祥子家实际上只是完成了由饥饿到温饱的转变。他们家积攒的那点钱就连跟人家合伙买股票都不够。
祥子现在除去家中的开支实际上能够攒下的钱也就不到二十华元。
这还要祥子媳妇在人家成衣铺子帮忙同时赚钱的情况下。
因为一对儿女都能够上学了,所以祥子媳妇儿现在才能去出去工作。
祥子蹬三轮车运货一个月可以赚五个华元左右,年底有一次奖金,不过要根据他们车行的收益来发。
虽然他们车行现在隶属于新京官府,但是他们还是要自负盈亏的。
每个月车行还要上交一笔款子给官府,偿还当初购买三轮车的钱。
还好现在的电车只载客,不运货,不然祥子他们的生意都还要受到影响呢。
最近为了拓展业务,车行又购进了一批带顶棚的载客三轮车。
祥子见着了,跟原来的黄包车差不多,只是以前靠两条腿跑,现在可以骑在车子上蹬了。
好在,这样能够剩下很多的力气,速度也比人力车要快一些。
不过祥子还是在跑货运,这样他下午收工的时间会早一些。
祥子现在终于不用再担心家里人吃饭的问题了。
现在赚的钱越来越多,粮食却越来越便宜。
每天出工的心情都比以前好多了。
最近大家都在聊着电车和皇宫的事情。
那些坐过电车的逢人便显摆,说什么电车为啥声音,就靠着两根辫子从上面的电线吸收能量来跑。
底下的轮子就跟那哪吒的风火轮一样,自己就能旋转起来。
司机坐在前面只要管着开进、停止就好了。车子上装了一个大喇叭。
到了路口司机就会大喊:“电车来嘞,您请等一等诶!”
遇到马车占用了电车的车道,司机又会喊道:“赶车的还请让一让诶,我这一车的人赶着上班,别让您家里的畜牲挡了道呀。”
要是有人不听,他就会按动一个按钮,发出刺耳的声音。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当着电车的道要是被警察看到了,说不得要被拉到路边一通教育。
还有人说这个电车真是稳当,端着小茶杯在上面喝茶都不带洒的。
小孩子之间也会在学校里面相互炫耀,所以家中的两个娃子早就嚷着要去坐电车了。
再说那皇宫,很早就有人说要开放了。
说是要让老百姓看看满清的皇帝是怎么样用老百姓的钱来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的。
这话据说还是总统讲的。听说总统说了,不管是总统还是皇帝都是要领导百姓国好日子。
大家需要有一个人来带头,所以就有了皇帝或者总统。
但是这个带头的人必须要带好头。
董书恒这个话很多老百姓是听不懂的。
他们到皇宫纯粹就去看个新鲜,回头好跟人吹嘘。
尤其是新京这里的百姓,在这方面总是不甘人后。
一起聊天的时候别人都在那里聊自己的观看体会。
自己啥也讲不出来,就会感到非常的没面子。
那些第一次到新京来的人也是要去皇宫里看上一看的,不然他们就会觉得新京白来了。
开放皇宫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就包括魏源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可为。
他到不是觉得这会断了董书恒称帝的路。
要知道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觉得董书恒会称帝的。
他现在不想,不代表他以后不想,人对于权力都是会渐渐迷恋的。
到时候董书恒迷恋上了这种掌握权力的感觉,还是会走上那条路。
魏源反对,是担心将皇宫放开给人们参观,会破坏这里。
这里可不仅仅是满清的皇宫,这个皇宫最早从蒙元时期就在使用了,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这是华夏民族的瑰宝。
不过董书恒却认为一栋建筑物只要缺少了人气就会渐渐腐朽。
开放这里正是为了好好保护这里。
而且每年大量的门票收入正好可以用来支付皇宫修缮的费用。
魏源这个老头现在越来越顽固。
不过董书恒现在都很少见到他。老家伙现在天天埋在故纸堆里。
皇宫中的那些东西他都盘了一年了。
董书恒又给他添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很多都是石达开他们在印度地区抢回来的。
有古庙中的雕塑、还有很多梵文的古籍。
甚至还有一些幕府上贡的唐朝是传到日本的一些华夏的古籍。
最后董书恒答应只开放皇宫中的一小部分区域给百姓们参观。同时答应将门票的收入用来养活整个皇宫的研究以及维护团队。
这样的情况下,魏源才答应下来。
即使是只开放了一小部分区域,也挡不住这些百姓的好奇心啊。
以至于刚开始的时候皇宫博物院每天只能够限放一定数量的门票,放完即止。
现在已经好多了,不再像一开始的时候人那么多。
本地的人去过一次一般都不会再去第二次。
外地的人数量就没有那么多,而且比较分散一些,不会集中到一起去参观。
“老师,好久不见了。”董书恒一脸谄笑地凑到魏源的跟前。
最近他是越来越害怕与老师见面了。
为了不挨骂,今天他还专门带上了魏玉珍以及小董夏。
“爹爹……”魏玉珍也上前见礼。
“今天怎么有功夫登我这个破庙。”魏源没好气地说道。
董书恒现在天天跟徐寿那些研究员呆在一起。
将军政大事都给抛到了一边,底下的人都对此颇有微词。
有人说他这是在学天启帝。
曾宪风估计是将状都告到老丈人这里来了。
“老师,您可是一尊大佛,您在哪里,哪里就蓬荜生辉。”董书恒笑嘻嘻地说道。
只有在魏源这里的,他才会表现的这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