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旦涉及到谈判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普鲁士自然是不急的,反正现在的普鲁士的大军驻守在丹麦的土地上。
自由派成立的临时政府甚至还给普鲁士军队提供补给。现在普鲁士的军队就是他们的保护伞。
普鲁士人虽然停止进攻了。但是霍森泽霖手中掌握的军队则的可以继续对丹麦国王军发动进攻。
半个月后,一支由两万人组成临时政府军队,趁着夜色,在朗厄海峡的奥尔堡偷偷登陆。
这次登陆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因为霍森泽霖早就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自由派。
由于国王的军队都在南部的前线。
日德兰半岛的北部保守势力的军队空虚。
给当地的自由派以很大的方便。
这些自由派组织了自己的武装,提前占领港口,双方约定好了时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奥尔堡。
得到消息的弗雷德里克七世再也坐不住了。连夜让拉尔森率领大军向北边开拔。
这次他终于决定扔下了荷尔斯泰因以及石勒苏益格地区。
早就潜伏在这两个地区的普鲁士间谍趁机活动。
丹麦军队一走,这两个地区就宣布脱离丹麦王国。
在当地贵族百姓的邀请下,原本驻守在吕贝克的联军终于北上,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两个地区。
联军进驻时候,当地的百姓走上街头夹道欢迎。
德意志邦联各家报社的记者们争相拍下这些镜头。
丹麦的军队一路退到了帕兹堡,留下了一部分兵力沿着森讷河流域驻守之后。
拉尔森则率领主力部队北上的去平定的伪政府的军队。
巴黎这边和普鲁士的谈判才刚刚开始,丹麦的内战就打响了。
霍森泽霖代表的是丹麦的自由派大资本家,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加自由的商业环境。
这和丹麦国内的那些的庄园主想要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想法显然是相矛盾的。
丹麦的保守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为了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霍森泽霖让议会出台了一项新的法令,那就是按照拥有土地数量的多少来有差别征税。
也就是说土地多的人交高额的税率。农村以及城市中那些土地少的人或者是无地的人就可以缴纳很少的税率,甚至是不用交税。
这条法令一下子在的丹麦如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那些保守派贵族庄园主自然是坚定地站在国王一边,因为这条法令恰恰是在针对他们。
但是,那些自耕农以及城市的工人、手工业者、商人则全力支持新的自由派政府。
自由派收复了北日德兰之后,双方控制的土地以及人口的数量几乎差不多。
但是自由派这边控制着两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奥尔堡以及哥本哈根。
霍森泽霖的手中并不缺少装备,也不缺人,但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缺乏训练。
国王手中掌握的军队则是丹麦的正规军,而且是丹麦军队的精锐。
这些军队中的军官大都是贵族出身。
所以,弗雷德里克七世完全不用担心这支军队的忠诚度。
不过他的忽视了底层的士兵。
这些基层的士兵大都是普通的农民或者是城市工人。
这些人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
当然了,要想让这些人爆发出来自己的能量需要契机。
这些老兵已经形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现在有这些贵族军官约束着,这些人还脑补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另外一边在谈判桌上,普鲁士人也因为自由派政府的主动进攻而获得了主动权。
因为现在普鲁士的军队还驻扎在的东部三岛。
这让丹麦国王军没有办法放开了去镇压自由派政府。
普鲁士的驻军相当于变相给自由派政府提供一个保护伞。
很快,谈判的结果就出来了,因为英法从中作梗,将荷尔斯泰因地区划给了奥地利代管,石勒苏益格地区则给普鲁士代管。
德意志联军则要的条约签订之后马上撤离丹麦的领土。
没有一分钱的赔款!
其他的一些内容则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项。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普鲁士还是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在俾斯麦的操纵下,普鲁士的报纸报道了很多的英法干预这场战争的细节。
一时间,普鲁士甚至是一些北方邦国民众对于英法粗暴干涉德意志邦联事务的行为都深感厌恶。
奥地利的举动也让北方的邦国反感。这次收复荷尔斯泰因以及石勒苏益格两地,奥地利不仅仅没有帮上什么忙。
反而是在最后拖了整个德意志邦联的后退。
邦联南北双方由此产生了巨大的间隙,为后面的普奥战争埋下了伏笔。
荷尔斯泰因地区的贵族民众,对于将自己划给了奥地利也感到不满。
这直接导致了奥地利自始至终没有被荷尔斯泰因所承认。
奥地利也没有从这块飞地获得任何的好处。
两地都更加希望加入普鲁士。
石勒苏益格的百姓为并入普鲁士一片欢欣鼓舞。
这次战争,普鲁士充分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武力。
北方的小邦国很多都动了心思要紧紧抱住普鲁士的大腿。
战后德意志邦联议会直接给德意志海军也就是现在的普鲁士海军一笔巨大的拨款,这样普鲁士又能够建造更多的铁甲舰了。
普鲁士的国内也被铁甲舰的出色表现所震服。
威廉四世将德意志邦联的拨款全部拿出来造军舰,而且还追加了大量的军费。这次虽然没有在丹麦获得军费。
不过在丹麦的王宫还有保守派的贵族庄园还是缴获到了大量的财物,所以这场战争普鲁士还是有的赚的。
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普鲁士海军在原本新开工的四艘铁甲舰基础上再次追加四艘铁甲舰。
同时普鲁士还专门招募了大量的造船工匠开始研究更加的大型的铁甲舰。
欧洲的军备竞赛就这样拉开序幕。
在东方,动乱了几十年的土地上,现在却是一片的祥和。
都说粮食是稳定一切的基础。
现在有了南洋的粮仓,有了的东北以及远东的大型农场。
复兴军治下基本上不会再出线饿死人的现象。
实在活不下去了可以直接去当地的移民办。
只要报名参加移民了就有免费的饭食吃。
所以说现在复兴军治下是最为稳定的时候。
经过了之前几十年的大乱,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都异常珍惜他们现在的生活。
这些刚从战乱中缓过神来的百姓,非常容易满足,他们只要能够吃饱饭,就是干活再累,也没有什么怨言。
董书恒常跟底下的人讲这么勤劳朴实的百姓要是再管不好,那么就说明这个官员真的是不可救药。
八九月份正是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草原上虽然没有春日里那种绿草茵茵、生机勃勃景象。
但是此时正是草长马肥之时。
董书恒从半个月前开始北巡。
这次由教导师的骑兵团以及总统府警卫团跟随护卫。
董书恒将他的两个号称弓马娴熟的妻子也带了出来。
他从新京城出发,出张家口,视察了草原上的商业重镇绥远城。
现在的绥远城随处可见皮毛加工厂,还有一些羊毛精纺厂。这里已经有了一点点工业化的气息。
漠南草原产的皮毛大都送到了这里,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加工集散地。
从张家口延伸出来的铁路会修建到这里。
最快明年就能够通车了。
董书恒见到当地的火车站都已经修好了,看样子大家对火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在复兴军全方位的宣传下,铁路已经的成了能够带动地方走向富裕的代名词。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通上火车。
什么有地方上的士绅、工厂主集资修建到当地的支线铁路。按照复兴军的规定,私人只可以投资支线铁路。
董书恒决定草原上水源充沛的地方都建立了林场。这些林场可不是伐木的,而是栽树的。
因为历史的原因,草原上的树木退化的很厉害。
原本历史上在漠南草原的还是有很多的树林的。
但是到了明清以后,逐渐的退化,尤其是明末经历了小冰河期,草原上的树木退化的更加厉害。
明朝时期在河套地区建立城池,开发耕地也破坏了很多林地。
陈冬生曾经简易从新开发河套地区的耕地,建立农场。
但是这个方案被董书恒否决了。现在复兴军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有的是可以开发的土地。
他不仅仅不准备开发草原上的耕地。还在当地建立了大量的林场,专门将这些靠近水源的土地种上树木。
这次董书恒到草原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为了检查植树的情况。
这个政策可以说是他用自己的权力强行推行下去。
底下的人包括很多高层都不大理解。
这个时期,新京地区的沙尘暴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已经出现了。
董书恒在年初的时候进驻新京就已经感受到了。
董书恒还让内阁专门制定了草原法令。规定了禁止随意将草场或者林场改做他用。
尤其是改做耕地。哪怕是是草场的所有者都不允许改变草场的用途。
同时还规定了在草原上的禁止放牧任何品种的山羊,山羊会啃食草根,对草原的影响非常大。
复兴军已经引进了一些优质品种的绵羊。
在与国产的绵羊品种进行杂交之后,现在已经开始在牧民中进行推广。
董书恒见到了大量的小树林,不过现在都还是小树苗。
他还去慰问了林场的工人。
在林场中会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给林场耕种。这是林场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后这些树木长大了,林子的产出也是可以赚钱的。这些将维持住林场的运转。还好林场的用工数量要比农场少的多。
穿过乌兰察布,沿途在左翼中旗休息了一下。
董书恒又去看了开发中的漠北露天。
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戈壁滩了,条件比较恶劣。
董叔恒将杨兮妹和吕飞燕留在了赛音山达。
自己则在刚刚赶来的齐彬的陪同下一同赶到了铜矿场。
“齐彬,有了这个矿场,以后我们都不用再担心缺铜了。”董书恒说道。
“是的,总统,我们的勘察人员说这个大铜矿可以开采上百年。”齐彬也很兴奋,光是搞起了这一个项目就一件足够大的功劳了。
齐彬非常的感激董书恒能够将他任命为漠北大都护。
他知道这个职务的分量非常的重。由此可见董书恒对自己的器重。
因此,他早就已经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华夏人。
普鲁士自然是不急的,反正现在的普鲁士的大军驻守在丹麦的土地上。
自由派成立的临时政府甚至还给普鲁士军队提供补给。现在普鲁士的军队就是他们的保护伞。
普鲁士人虽然停止进攻了。但是霍森泽霖手中掌握的军队则的可以继续对丹麦国王军发动进攻。
半个月后,一支由两万人组成临时政府军队,趁着夜色,在朗厄海峡的奥尔堡偷偷登陆。
这次登陆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因为霍森泽霖早就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自由派。
由于国王的军队都在南部的前线。
日德兰半岛的北部保守势力的军队空虚。
给当地的自由派以很大的方便。
这些自由派组织了自己的武装,提前占领港口,双方约定好了时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奥尔堡。
得到消息的弗雷德里克七世再也坐不住了。连夜让拉尔森率领大军向北边开拔。
这次他终于决定扔下了荷尔斯泰因以及石勒苏益格地区。
早就潜伏在这两个地区的普鲁士间谍趁机活动。
丹麦军队一走,这两个地区就宣布脱离丹麦王国。
在当地贵族百姓的邀请下,原本驻守在吕贝克的联军终于北上,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两个地区。
联军进驻时候,当地的百姓走上街头夹道欢迎。
德意志邦联各家报社的记者们争相拍下这些镜头。
丹麦的军队一路退到了帕兹堡,留下了一部分兵力沿着森讷河流域驻守之后。
拉尔森则率领主力部队北上的去平定的伪政府的军队。
巴黎这边和普鲁士的谈判才刚刚开始,丹麦的内战就打响了。
霍森泽霖代表的是丹麦的自由派大资本家,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加自由的商业环境。
这和丹麦国内的那些的庄园主想要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想法显然是相矛盾的。
丹麦的保守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为了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霍森泽霖让议会出台了一项新的法令,那就是按照拥有土地数量的多少来有差别征税。
也就是说土地多的人交高额的税率。农村以及城市中那些土地少的人或者是无地的人就可以缴纳很少的税率,甚至是不用交税。
这条法令一下子在的丹麦如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那些保守派贵族庄园主自然是坚定地站在国王一边,因为这条法令恰恰是在针对他们。
但是,那些自耕农以及城市的工人、手工业者、商人则全力支持新的自由派政府。
自由派收复了北日德兰之后,双方控制的土地以及人口的数量几乎差不多。
但是自由派这边控制着两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奥尔堡以及哥本哈根。
霍森泽霖的手中并不缺少装备,也不缺人,但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缺乏训练。
国王手中掌握的军队则是丹麦的正规军,而且是丹麦军队的精锐。
这些军队中的军官大都是贵族出身。
所以,弗雷德里克七世完全不用担心这支军队的忠诚度。
不过他的忽视了底层的士兵。
这些基层的士兵大都是普通的农民或者是城市工人。
这些人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
当然了,要想让这些人爆发出来自己的能量需要契机。
这些老兵已经形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现在有这些贵族军官约束着,这些人还脑补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另外一边在谈判桌上,普鲁士人也因为自由派政府的主动进攻而获得了主动权。
因为现在普鲁士的军队还驻扎在的东部三岛。
这让丹麦国王军没有办法放开了去镇压自由派政府。
普鲁士的驻军相当于变相给自由派政府提供一个保护伞。
很快,谈判的结果就出来了,因为英法从中作梗,将荷尔斯泰因地区划给了奥地利代管,石勒苏益格地区则给普鲁士代管。
德意志联军则要的条约签订之后马上撤离丹麦的领土。
没有一分钱的赔款!
其他的一些内容则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项。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普鲁士还是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在俾斯麦的操纵下,普鲁士的报纸报道了很多的英法干预这场战争的细节。
一时间,普鲁士甚至是一些北方邦国民众对于英法粗暴干涉德意志邦联事务的行为都深感厌恶。
奥地利的举动也让北方的邦国反感。这次收复荷尔斯泰因以及石勒苏益格两地,奥地利不仅仅没有帮上什么忙。
反而是在最后拖了整个德意志邦联的后退。
邦联南北双方由此产生了巨大的间隙,为后面的普奥战争埋下了伏笔。
荷尔斯泰因地区的贵族民众,对于将自己划给了奥地利也感到不满。
这直接导致了奥地利自始至终没有被荷尔斯泰因所承认。
奥地利也没有从这块飞地获得任何的好处。
两地都更加希望加入普鲁士。
石勒苏益格的百姓为并入普鲁士一片欢欣鼓舞。
这次战争,普鲁士充分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武力。
北方的小邦国很多都动了心思要紧紧抱住普鲁士的大腿。
战后德意志邦联议会直接给德意志海军也就是现在的普鲁士海军一笔巨大的拨款,这样普鲁士又能够建造更多的铁甲舰了。
普鲁士的国内也被铁甲舰的出色表现所震服。
威廉四世将德意志邦联的拨款全部拿出来造军舰,而且还追加了大量的军费。这次虽然没有在丹麦获得军费。
不过在丹麦的王宫还有保守派的贵族庄园还是缴获到了大量的财物,所以这场战争普鲁士还是有的赚的。
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普鲁士海军在原本新开工的四艘铁甲舰基础上再次追加四艘铁甲舰。
同时普鲁士还专门招募了大量的造船工匠开始研究更加的大型的铁甲舰。
欧洲的军备竞赛就这样拉开序幕。
在东方,动乱了几十年的土地上,现在却是一片的祥和。
都说粮食是稳定一切的基础。
现在有了南洋的粮仓,有了的东北以及远东的大型农场。
复兴军治下基本上不会再出线饿死人的现象。
实在活不下去了可以直接去当地的移民办。
只要报名参加移民了就有免费的饭食吃。
所以说现在复兴军治下是最为稳定的时候。
经过了之前几十年的大乱,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都异常珍惜他们现在的生活。
这些刚从战乱中缓过神来的百姓,非常容易满足,他们只要能够吃饱饭,就是干活再累,也没有什么怨言。
董书恒常跟底下的人讲这么勤劳朴实的百姓要是再管不好,那么就说明这个官员真的是不可救药。
八九月份正是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草原上虽然没有春日里那种绿草茵茵、生机勃勃景象。
但是此时正是草长马肥之时。
董书恒从半个月前开始北巡。
这次由教导师的骑兵团以及总统府警卫团跟随护卫。
董书恒将他的两个号称弓马娴熟的妻子也带了出来。
他从新京城出发,出张家口,视察了草原上的商业重镇绥远城。
现在的绥远城随处可见皮毛加工厂,还有一些羊毛精纺厂。这里已经有了一点点工业化的气息。
漠南草原产的皮毛大都送到了这里,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加工集散地。
从张家口延伸出来的铁路会修建到这里。
最快明年就能够通车了。
董书恒见到当地的火车站都已经修好了,看样子大家对火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在复兴军全方位的宣传下,铁路已经的成了能够带动地方走向富裕的代名词。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通上火车。
什么有地方上的士绅、工厂主集资修建到当地的支线铁路。按照复兴军的规定,私人只可以投资支线铁路。
董书恒决定草原上水源充沛的地方都建立了林场。这些林场可不是伐木的,而是栽树的。
因为历史的原因,草原上的树木退化的很厉害。
原本历史上在漠南草原的还是有很多的树林的。
但是到了明清以后,逐渐的退化,尤其是明末经历了小冰河期,草原上的树木退化的更加厉害。
明朝时期在河套地区建立城池,开发耕地也破坏了很多林地。
陈冬生曾经简易从新开发河套地区的耕地,建立农场。
但是这个方案被董书恒否决了。现在复兴军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有的是可以开发的土地。
他不仅仅不准备开发草原上的耕地。还在当地建立了大量的林场,专门将这些靠近水源的土地种上树木。
这次董书恒到草原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为了检查植树的情况。
这个政策可以说是他用自己的权力强行推行下去。
底下的人包括很多高层都不大理解。
这个时期,新京地区的沙尘暴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已经出现了。
董书恒在年初的时候进驻新京就已经感受到了。
董书恒还让内阁专门制定了草原法令。规定了禁止随意将草场或者林场改做他用。
尤其是改做耕地。哪怕是是草场的所有者都不允许改变草场的用途。
同时还规定了在草原上的禁止放牧任何品种的山羊,山羊会啃食草根,对草原的影响非常大。
复兴军已经引进了一些优质品种的绵羊。
在与国产的绵羊品种进行杂交之后,现在已经开始在牧民中进行推广。
董书恒见到了大量的小树林,不过现在都还是小树苗。
他还去慰问了林场的工人。
在林场中会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给林场耕种。这是林场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后这些树木长大了,林子的产出也是可以赚钱的。这些将维持住林场的运转。还好林场的用工数量要比农场少的多。
穿过乌兰察布,沿途在左翼中旗休息了一下。
董书恒又去看了开发中的漠北露天。
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戈壁滩了,条件比较恶劣。
董叔恒将杨兮妹和吕飞燕留在了赛音山达。
自己则在刚刚赶来的齐彬的陪同下一同赶到了铜矿场。
“齐彬,有了这个矿场,以后我们都不用再担心缺铜了。”董书恒说道。
“是的,总统,我们的勘察人员说这个大铜矿可以开采上百年。”齐彬也很兴奋,光是搞起了这一个项目就一件足够大的功劳了。
齐彬非常的感激董书恒能够将他任命为漠北大都护。
他知道这个职务的分量非常的重。由此可见董书恒对自己的器重。
因此,他早就已经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