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反正本定国公先同意了,西宁侯随便去办!”徐永宁率先说道。
“本英……英国公也赞同!”张懋跟着点头。
柳承庆咬咬牙,最后以安远侯世子的身份表态,“安远侯家也赞同……起码我赞同!”
大不了回去被老爹揍一顿!
反正他是要跟着太子走的,他爹哪里比得上大明的第二天子重要?!
作为勋贵集团中排名前几的几位人物一点头,宋兴的底气就更足了。
“还请殿下等待些时日!”
集结勋贵们也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宋兴此时担任的还是宫廷禁卫将军,根本不敢轻易离职。
“无妨,西宁侯若是脱不开身,可以与孤的总率长成国公说些有难处的地方……成国公想来是不介意为你分担一二的。”
促进宋兴和朱仪的沟通,也方便朱见济的东宫侍卫们在紫禁城里面的活动和扩张影响力。
朱见济是眼馋宫禁之权的嘛!
“多谢殿下。”
宋兴也好奇朱仪很久了。
听说他在东宫用一直新的操练方式训练士卒,让数百不羁的猛男短时间内做到了令行禁止,有了强军之风。
宋兴本来就想着,如果有空,就要去找朱仪讨教一番。
只是碍于朱见济,他这个禁卫长官可不能随便去骚扰东宫的人。
现在东宫之主都点头了,宋兴也就安心了。
徐永宁他们也很高兴。
因为他们觉得是自己的行为,促成了朱见济的点头,让英烈祠可以建立起来。
还是那个道理——
政治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们不管,只要办的事情是好的,那又有什么问题?
朱见济更高兴。
因为不久以后,他就能省下一大笔开支了。
要给卢忠发一笔奖金,好好褒奖他这次的利落安排。
只要再等一段日子……
随着民间的舆论慢慢发酵,阴阳怪气已经满足不了京城爷们的嘴巴时,春闱终于放榜了。
三月初,新科进士们走入紫禁城,拜见皇帝。
景泰帝带上了朱见济,让他亲眼看看,天下英雄是怎么进入自己彀中的。
小太子乖乖的跟在皇帝身后,瘦下去一点的身型仍旧醒目,站在偏瘦的景泰帝身边跟个矮墩似的。
景泰帝对着新科进士们发表感言,无外乎是些“你们都是人才”“为大明奉献一切是大家的福报”之类的话。
朱见济打量着下面不敢抬头,乖乖听领导扯淡的进士们,发现不管文采如何,好歹人是够看的。
谁让从唐朝开始,科举录取基本会看下考生的“身、言、书、判”,长得丑的人成功登科的难度,可比帅哥大多了。
而等到景泰帝终于表达完了自己的激动,朱见济悄悄拉了下好爸爸的袖子。
景泰帝不解的瞄了儿子一眼。
“父皇,儿臣也想和他们说说话。”朱见济告诉他,“进士的卷子我跟您看过了,可人长什么样,儿子却不认识呢!”
那好吧!
景泰帝也偷偷拉了下儿子抬高的袖子,示意他可以出台了。
周边的官员早就对小太子参政见怪不怪,连改卷拟订进士排名他都要旁观,现在进士都在眼前了,又怎么可能不出来走两步?
于是在殿内,朱见济的声音取代了景泰帝的,传入进士们的耳中。
本以为皇帝说完了话,再走一些流程就可以听到自己授官的消息了,谁知道小老板还要给自己加戏?
进士们紧张起来,不知道小太子要跟他们说什么。
为了准备春闱,他们也在京城里住了不少日子,自然是听说过朱见济这位天才儿童的。
“孤见各位才俊,心生喜悦。”
“特别是孤这边早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能否为孤解惑?”
“这个问题便是——国与家,谁先谁后?”
朱见济将问题抛出,然后眼神在殿内进士的身上一扫,想看看有那个机灵的猜到自己的意图。
想这些进士们为了等待放榜,这十几天都是待在京城里时刻张望的,民间传言或多或少都要听一点。
比如说现任的景泰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把他哥打发去给太祖守陵,还好吃好喝供着这废物干嘛?
“自当是国在家前!”
朱见济问完不久,就有哪位急性子的进士的答道。
于是其他人也跟着回答,“国在家前,无国哪里有家!”
“好个【国在家前】!”朱见济腰带一扶,久违的小肚腩再次得到突显,“那么孤再问,如果家中有长辈因事误国,是亲亲相护还是要以国为重?”
此时,旁边臣子里已经有人意识到了小太子的来者不善——
他们的宅邸也都在京城各处,是听得到某些传闻的。
所以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严重,右都御史杨善迅速站出,对朱见济拱手抢答,“舜帝在时,对其父不改孝义,孟子也曾强调过【亲亲相隐】,人伦之重。”
“可见自古忠孝同等,太子不可强行舍一取一。”
“那在杨御史眼里,是家比国重要?”朱见济冷眼看着这位朝中守旧派的坚定领导者,“孤已经设了一个前提,表示家中有人对国不利,只是国势有危,杨御史还在顾忌什么忠孝人伦……”
“难不成杨御史觉得,刚刚说【国在家前】的这些新科进士,都是忠而不孝之徒?”
“我等岂敢!”进士们吓得脖子一紧,低着头不敢掺和太子和左都御史的斗法。
“于爱卿!”
朱见济上前一步,目光灼灼的看向于谦,“敢问卿家,家国天下,谁轻谁重?!”
于谦从容道,“家国天下,自然是小家而大国。”
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的话说了。
即便他心里清楚朱见济想要做什么。
但是这些时日过来,于谦看得出景泰帝和他儿子的确比南宫那位强上一截,所以只要保证国祚稳定不出乱子,于谦是不会参与皇家内斗。
朱见济早就预料到于谦这位纯臣的回答,满意的点点头。
而于谦这位救时宰相的答案也算是给这个问题定下了基调。
小太子已经挖坑把新科进士们埋进去了,还让于谦上前帮忙填土,景泰帝在旁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天真,谁还敢上前乱跳?
没看见杨善都被憋的说不出话了吗?
杨善自己也清楚,当初迎回太上皇已经让景泰帝不满意了,好感度刷成了负数,现在要是继续为太上皇站台,只怕会刺激的皇帝当场大怒。
但封建的道德感让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土木帝下坠到糊穿地心的程度。
一切还得徐徐图之……才好让他尽臣子之道。
杨善无奈退下,想着回去后要不要写一封奏疏,先遏制住民间对太上皇的埋怨,顺便弹劾一下顺天府尹的治理不利。
在他看来,哪里有放任平民议论天家事务的道理!
那些胡乱说话的就应该被抓起来!
进士们也松了口气。
没想到还没正式入职,他们就被迫参与一场朝堂口水战。
虽然双方都表现得儒雅随和而且没多说话,但他们都感觉自己被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恨不得立马回去洗洗睡了。
随后,景泰帝带着儿子回到内廷,一坐下就大笑出声。
他看不惯杨善已经很久了。
当初要不是杨善直接把太上皇带了回来,打了景泰帝一个措手不及,何至于让他着急上火?
偏偏景泰帝迫于压力,还不得不给他升职。
在此之后杨善也一直是守旧派的中坚力量。
现在能看到这人吃瘪,景泰帝当然高兴。
“本英……英国公也赞同!”张懋跟着点头。
柳承庆咬咬牙,最后以安远侯世子的身份表态,“安远侯家也赞同……起码我赞同!”
大不了回去被老爹揍一顿!
反正他是要跟着太子走的,他爹哪里比得上大明的第二天子重要?!
作为勋贵集团中排名前几的几位人物一点头,宋兴的底气就更足了。
“还请殿下等待些时日!”
集结勋贵们也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宋兴此时担任的还是宫廷禁卫将军,根本不敢轻易离职。
“无妨,西宁侯若是脱不开身,可以与孤的总率长成国公说些有难处的地方……成国公想来是不介意为你分担一二的。”
促进宋兴和朱仪的沟通,也方便朱见济的东宫侍卫们在紫禁城里面的活动和扩张影响力。
朱见济是眼馋宫禁之权的嘛!
“多谢殿下。”
宋兴也好奇朱仪很久了。
听说他在东宫用一直新的操练方式训练士卒,让数百不羁的猛男短时间内做到了令行禁止,有了强军之风。
宋兴本来就想着,如果有空,就要去找朱仪讨教一番。
只是碍于朱见济,他这个禁卫长官可不能随便去骚扰东宫的人。
现在东宫之主都点头了,宋兴也就安心了。
徐永宁他们也很高兴。
因为他们觉得是自己的行为,促成了朱见济的点头,让英烈祠可以建立起来。
还是那个道理——
政治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们不管,只要办的事情是好的,那又有什么问题?
朱见济更高兴。
因为不久以后,他就能省下一大笔开支了。
要给卢忠发一笔奖金,好好褒奖他这次的利落安排。
只要再等一段日子……
随着民间的舆论慢慢发酵,阴阳怪气已经满足不了京城爷们的嘴巴时,春闱终于放榜了。
三月初,新科进士们走入紫禁城,拜见皇帝。
景泰帝带上了朱见济,让他亲眼看看,天下英雄是怎么进入自己彀中的。
小太子乖乖的跟在皇帝身后,瘦下去一点的身型仍旧醒目,站在偏瘦的景泰帝身边跟个矮墩似的。
景泰帝对着新科进士们发表感言,无外乎是些“你们都是人才”“为大明奉献一切是大家的福报”之类的话。
朱见济打量着下面不敢抬头,乖乖听领导扯淡的进士们,发现不管文采如何,好歹人是够看的。
谁让从唐朝开始,科举录取基本会看下考生的“身、言、书、判”,长得丑的人成功登科的难度,可比帅哥大多了。
而等到景泰帝终于表达完了自己的激动,朱见济悄悄拉了下好爸爸的袖子。
景泰帝不解的瞄了儿子一眼。
“父皇,儿臣也想和他们说说话。”朱见济告诉他,“进士的卷子我跟您看过了,可人长什么样,儿子却不认识呢!”
那好吧!
景泰帝也偷偷拉了下儿子抬高的袖子,示意他可以出台了。
周边的官员早就对小太子参政见怪不怪,连改卷拟订进士排名他都要旁观,现在进士都在眼前了,又怎么可能不出来走两步?
于是在殿内,朱见济的声音取代了景泰帝的,传入进士们的耳中。
本以为皇帝说完了话,再走一些流程就可以听到自己授官的消息了,谁知道小老板还要给自己加戏?
进士们紧张起来,不知道小太子要跟他们说什么。
为了准备春闱,他们也在京城里住了不少日子,自然是听说过朱见济这位天才儿童的。
“孤见各位才俊,心生喜悦。”
“特别是孤这边早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能否为孤解惑?”
“这个问题便是——国与家,谁先谁后?”
朱见济将问题抛出,然后眼神在殿内进士的身上一扫,想看看有那个机灵的猜到自己的意图。
想这些进士们为了等待放榜,这十几天都是待在京城里时刻张望的,民间传言或多或少都要听一点。
比如说现任的景泰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把他哥打发去给太祖守陵,还好吃好喝供着这废物干嘛?
“自当是国在家前!”
朱见济问完不久,就有哪位急性子的进士的答道。
于是其他人也跟着回答,“国在家前,无国哪里有家!”
“好个【国在家前】!”朱见济腰带一扶,久违的小肚腩再次得到突显,“那么孤再问,如果家中有长辈因事误国,是亲亲相护还是要以国为重?”
此时,旁边臣子里已经有人意识到了小太子的来者不善——
他们的宅邸也都在京城各处,是听得到某些传闻的。
所以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严重,右都御史杨善迅速站出,对朱见济拱手抢答,“舜帝在时,对其父不改孝义,孟子也曾强调过【亲亲相隐】,人伦之重。”
“可见自古忠孝同等,太子不可强行舍一取一。”
“那在杨御史眼里,是家比国重要?”朱见济冷眼看着这位朝中守旧派的坚定领导者,“孤已经设了一个前提,表示家中有人对国不利,只是国势有危,杨御史还在顾忌什么忠孝人伦……”
“难不成杨御史觉得,刚刚说【国在家前】的这些新科进士,都是忠而不孝之徒?”
“我等岂敢!”进士们吓得脖子一紧,低着头不敢掺和太子和左都御史的斗法。
“于爱卿!”
朱见济上前一步,目光灼灼的看向于谦,“敢问卿家,家国天下,谁轻谁重?!”
于谦从容道,“家国天下,自然是小家而大国。”
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的话说了。
即便他心里清楚朱见济想要做什么。
但是这些时日过来,于谦看得出景泰帝和他儿子的确比南宫那位强上一截,所以只要保证国祚稳定不出乱子,于谦是不会参与皇家内斗。
朱见济早就预料到于谦这位纯臣的回答,满意的点点头。
而于谦这位救时宰相的答案也算是给这个问题定下了基调。
小太子已经挖坑把新科进士们埋进去了,还让于谦上前帮忙填土,景泰帝在旁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天真,谁还敢上前乱跳?
没看见杨善都被憋的说不出话了吗?
杨善自己也清楚,当初迎回太上皇已经让景泰帝不满意了,好感度刷成了负数,现在要是继续为太上皇站台,只怕会刺激的皇帝当场大怒。
但封建的道德感让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土木帝下坠到糊穿地心的程度。
一切还得徐徐图之……才好让他尽臣子之道。
杨善无奈退下,想着回去后要不要写一封奏疏,先遏制住民间对太上皇的埋怨,顺便弹劾一下顺天府尹的治理不利。
在他看来,哪里有放任平民议论天家事务的道理!
那些胡乱说话的就应该被抓起来!
进士们也松了口气。
没想到还没正式入职,他们就被迫参与一场朝堂口水战。
虽然双方都表现得儒雅随和而且没多说话,但他们都感觉自己被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恨不得立马回去洗洗睡了。
随后,景泰帝带着儿子回到内廷,一坐下就大笑出声。
他看不惯杨善已经很久了。
当初要不是杨善直接把太上皇带了回来,打了景泰帝一个措手不及,何至于让他着急上火?
偏偏景泰帝迫于压力,还不得不给他升职。
在此之后杨善也一直是守旧派的中坚力量。
现在能看到这人吃瘪,景泰帝当然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