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周六福包袱款款的离开家,告别了大哥小弟跟老爹,来到了预备役集合的地方。
“好多人啊……”
他看着不远处的另一堆人马,轻声感叹。
对面的那群人显然跟他们这种去凑数当兵的不同,应该有些身份,不然何至于还能坐着马车?
就是里面还有女人在,让周六福觉得很不对劲——
去边关戍守怎么还要有女人?
难道是跟去年清理民间会所似的,那些女的都是犯了事,被发配到边关给当地留守的单身汉们当老婆的?
“你别瞎说!”
当周六福把心中猜测跟同伴分享,并且幻想自己也能白捡一个车技娴熟的老婆时,同伴狠狠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那些是东宫抽调过去,帮助重建大宁城各种事务的宫娘子、匠户师傅!”
“咱们上官可看重他们了,你可别给我惹事!”
“原来如此!是我想差了!”周六福果断认错。
东宫出来的宫女,此时在民间也算有名气了,毕竟像小太子这样“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着实少见。
而宫女们也为了不辜负太子信任,追求自己在秘书处的升职加薪,也是努力工作着,一身算术本事,让老百姓开了眼。
为了表示尊敬,他们便将这些出身宫廷,在外面工作的女官称之为“宫娘子”。
周六福不知道这些看着就娇弱的宫娘子们去关外有什么用,但一想这是东宫指令,必然有其深意,便不再多问。
从上官手里领到了一个木头雕刻的身份牌,一行人带着无数物资,便朝着关外进发。
而等到他们终于到达宣府的时候,李秉和方瑛也早就等候多时了。
“李公,接下来是便是要辛苦你了!”
方瑛站在城墙之上,和李秉一起俯瞰着下面不断涌入宣府的队伍,抚须而笑。
他身上虽然没有批甲带胄,但一身精悍之气,让城楼之下的人偶尔瞄到了,也会迅速的低下头去,以免冒犯了贵人。
李秉脸上微笑着,却是嘴硬说道,“老夫辛劳已久,南和伯切不可推脱,以加重老夫负担啊!”
“我就会打仗,调理内政还是需要李公来的!”
方瑛摆摆手,表示他可以尽力为之后边关几个重镇的建立清扫外敌,但内部事务还真得看李秉把握。
毕竟对方可是花数年之功,就把宣府从正统十四年的阴云中拉扯出来的当世名臣。
李秉哼哼唧唧,但看着那大批的物资运进来,还有最近招收的流民汇聚,心中总是高兴的。
也不知道永乐之时镇压漠北的大明边军,能不能在这景泰朝重现。
“东宫那里也发来了一份有关建设措施的册子,让老夫按照地方实情,结合处理……”
“南和伯,你觉得这是何意?”
已经熟悉了的老同事互相打趣完毕,李秉终于从那运来的成捆的粮食和棉布上面挪开,笑意还没有从眼中退去,就对着方瑛发问。
小太子管的是不是有点多了?
重点是李秉看了那份册子,竟然觉得言之有物,十有八九能成功操作起来,心里便被惊住了。
“而且太子还传了话,给我等方便之权,可以上呈密奏,通过锦衣卫直达天子……这又如何?”
在鞑清的“奏折”制度建立起来前,华夏王朝的工作汇报都有严格的流程要走,需要一级一级的往上呈报。
这也是后来内阁和司礼监能够蒙蔽皇帝,操控朝剧的一大原因。
如果密奏出现,那就意味着地方官员能够避开六部内阁乃至于司礼监,直接向皇帝打报告,实现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李秉没有这种总结性的历史判断思维,但也能琢磨出其中意思。
小太子如此行事,不知道陛下如何?
“李公不必多想!”
方瑛看着李秉沉思的老脸,和颜笑道,“我去过京城,见过陛下和太子。”
“对着你,我敢说太子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满朝上下,真正相互扶持的,除了天家父子,还能有谁?”
李秉被排挤出京城好几年,此后也是一心扑在地方事务上,没有打听过其中详情。
所以收到这消息后,还颇为警觉,生怕自己又踩到了坑里,导致从宣府重镇被调去其他更糟糕的地方。
好在听方瑛说完京城风向,李秉便放下了心。
“原来如此,是老夫多虑了!”
“不过既然太子发了这样的话,那老夫能不能时常密奏天子,让他多调拨着饷银过来?”
李秉随后又心思活泛起来。
地方找中央要钱,一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毕竟自古只有四方赋税汇入京师,没有听过国库不停掏钱补贴地方财政的。
当年太祖太宗在时,出于战略考虑,对东北关外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倒贴,可仁宣二宗时不就放弃了吗?
李秉之前也打过报告,述说了一番扩大边境防卫空间的重要性,可奏疏去了便没有回应,估计都没来得及给皇帝看看,就被财政短缺的户部给扔一边去了。
听说如今的小太子是个会赚钱的,那自己总能找他要点东西吧?
朱见济都没想到,这老头子反应过来,就计划来薅自个儿羊毛。
“这个……”
方瑛没有多说,算是默认。
谁让李秉要到了钱,他也能占到便宜。
于是李秉兴奋的打算过几天就递密奏上去,希望皇太子能继续为边关建设出钱出力。
————————
京城这边,将队伍迁移的收尾事项处理的差不多后,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仍旧是时不时开会。
“兀良哈那边果然又发来消息了!”
于谦抽出一份奏疏,递给高凳上主持会议的小太子。
朱见济接过来,翻来扫了几眼,没有看完便主动问起于少保,“兀良哈这次说了什么?”
“还是像上次那样,一张嘴就是要城池和甲胄,把我大明当傻子耍?”
“改了!”于谦难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显然是为大明军威重新震慑住了桀骜不驯的兀良哈部感到欣慰。
“兀良哈首领沙不丹上奏,请求朝廷允许他们内附宣府、大同,在其附近放牧。只是他还提到,大宁等地,当初是太祖太宗给他们牧马的地方,还是希望朝廷能让他们留在那边居住的。”
高谷冷笑,“兀良哈也配提太祖太宗?当年太宗北征打的是谁,他们自己还不清楚?”
“太子千万莫被兀良哈等人措辞蒙骗……此等关外磨牙允血之徒,不受教化,不尊大国,礼义廉耻皆无,需警惕之!”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高谷也知道自己在朝堂待不了几年,说话也越来越直接。
他非常希望能用自己的理念,去感染一下未来的皇帝。
“可关外大漠本就难以管理,当年太祖太宗于那里划分都司卫所,还是让那些人做大了?”
陈循习惯性的反驳高谷,随后提议,“以臣之见,兀良哈三卫既然有了臣服之态,不若遵循旧制,让他们为我大明前驱,东镇女真,西抗瓦剌、鞑靼。”
瓦剌虽然乱起来了,可底子还在,他们也担心管理失控之下,会有草原部落南下攻击大明其他地方的关镇。
就像最近几年,河套那边的守将便有上疏,说草原上的鄂尔多斯部也有南下动向,企图扣关入套。
而且鞑靼势力亦是强大,必须要防备他们趁虚而入。
大明的钱还没重新攒回来呢,能支持起关外建设已经够好了,何谈大规模的向草原出动军队?
朱见济听了沉默,
景泰帝听了打瞌睡——他昨天才跟唐妃和好,今天就有点劳累了。
“两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
“以孤的想法,兀良哈收服过来的确有效,如果放任他出去乱咬人,也不利于大明边关的稳定……”
“这样吧!”
“既然沙不丹他们提了要求,大明也跟他们提几点——”
朱见济再次提上腰带,将早就打好的腹稿说出。
“好多人啊……”
他看着不远处的另一堆人马,轻声感叹。
对面的那群人显然跟他们这种去凑数当兵的不同,应该有些身份,不然何至于还能坐着马车?
就是里面还有女人在,让周六福觉得很不对劲——
去边关戍守怎么还要有女人?
难道是跟去年清理民间会所似的,那些女的都是犯了事,被发配到边关给当地留守的单身汉们当老婆的?
“你别瞎说!”
当周六福把心中猜测跟同伴分享,并且幻想自己也能白捡一个车技娴熟的老婆时,同伴狠狠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那些是东宫抽调过去,帮助重建大宁城各种事务的宫娘子、匠户师傅!”
“咱们上官可看重他们了,你可别给我惹事!”
“原来如此!是我想差了!”周六福果断认错。
东宫出来的宫女,此时在民间也算有名气了,毕竟像小太子这样“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着实少见。
而宫女们也为了不辜负太子信任,追求自己在秘书处的升职加薪,也是努力工作着,一身算术本事,让老百姓开了眼。
为了表示尊敬,他们便将这些出身宫廷,在外面工作的女官称之为“宫娘子”。
周六福不知道这些看着就娇弱的宫娘子们去关外有什么用,但一想这是东宫指令,必然有其深意,便不再多问。
从上官手里领到了一个木头雕刻的身份牌,一行人带着无数物资,便朝着关外进发。
而等到他们终于到达宣府的时候,李秉和方瑛也早就等候多时了。
“李公,接下来是便是要辛苦你了!”
方瑛站在城墙之上,和李秉一起俯瞰着下面不断涌入宣府的队伍,抚须而笑。
他身上虽然没有批甲带胄,但一身精悍之气,让城楼之下的人偶尔瞄到了,也会迅速的低下头去,以免冒犯了贵人。
李秉脸上微笑着,却是嘴硬说道,“老夫辛劳已久,南和伯切不可推脱,以加重老夫负担啊!”
“我就会打仗,调理内政还是需要李公来的!”
方瑛摆摆手,表示他可以尽力为之后边关几个重镇的建立清扫外敌,但内部事务还真得看李秉把握。
毕竟对方可是花数年之功,就把宣府从正统十四年的阴云中拉扯出来的当世名臣。
李秉哼哼唧唧,但看着那大批的物资运进来,还有最近招收的流民汇聚,心中总是高兴的。
也不知道永乐之时镇压漠北的大明边军,能不能在这景泰朝重现。
“东宫那里也发来了一份有关建设措施的册子,让老夫按照地方实情,结合处理……”
“南和伯,你觉得这是何意?”
已经熟悉了的老同事互相打趣完毕,李秉终于从那运来的成捆的粮食和棉布上面挪开,笑意还没有从眼中退去,就对着方瑛发问。
小太子管的是不是有点多了?
重点是李秉看了那份册子,竟然觉得言之有物,十有八九能成功操作起来,心里便被惊住了。
“而且太子还传了话,给我等方便之权,可以上呈密奏,通过锦衣卫直达天子……这又如何?”
在鞑清的“奏折”制度建立起来前,华夏王朝的工作汇报都有严格的流程要走,需要一级一级的往上呈报。
这也是后来内阁和司礼监能够蒙蔽皇帝,操控朝剧的一大原因。
如果密奏出现,那就意味着地方官员能够避开六部内阁乃至于司礼监,直接向皇帝打报告,实现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李秉没有这种总结性的历史判断思维,但也能琢磨出其中意思。
小太子如此行事,不知道陛下如何?
“李公不必多想!”
方瑛看着李秉沉思的老脸,和颜笑道,“我去过京城,见过陛下和太子。”
“对着你,我敢说太子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满朝上下,真正相互扶持的,除了天家父子,还能有谁?”
李秉被排挤出京城好几年,此后也是一心扑在地方事务上,没有打听过其中详情。
所以收到这消息后,还颇为警觉,生怕自己又踩到了坑里,导致从宣府重镇被调去其他更糟糕的地方。
好在听方瑛说完京城风向,李秉便放下了心。
“原来如此,是老夫多虑了!”
“不过既然太子发了这样的话,那老夫能不能时常密奏天子,让他多调拨着饷银过来?”
李秉随后又心思活泛起来。
地方找中央要钱,一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毕竟自古只有四方赋税汇入京师,没有听过国库不停掏钱补贴地方财政的。
当年太祖太宗在时,出于战略考虑,对东北关外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倒贴,可仁宣二宗时不就放弃了吗?
李秉之前也打过报告,述说了一番扩大边境防卫空间的重要性,可奏疏去了便没有回应,估计都没来得及给皇帝看看,就被财政短缺的户部给扔一边去了。
听说如今的小太子是个会赚钱的,那自己总能找他要点东西吧?
朱见济都没想到,这老头子反应过来,就计划来薅自个儿羊毛。
“这个……”
方瑛没有多说,算是默认。
谁让李秉要到了钱,他也能占到便宜。
于是李秉兴奋的打算过几天就递密奏上去,希望皇太子能继续为边关建设出钱出力。
————————
京城这边,将队伍迁移的收尾事项处理的差不多后,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仍旧是时不时开会。
“兀良哈那边果然又发来消息了!”
于谦抽出一份奏疏,递给高凳上主持会议的小太子。
朱见济接过来,翻来扫了几眼,没有看完便主动问起于少保,“兀良哈这次说了什么?”
“还是像上次那样,一张嘴就是要城池和甲胄,把我大明当傻子耍?”
“改了!”于谦难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显然是为大明军威重新震慑住了桀骜不驯的兀良哈部感到欣慰。
“兀良哈首领沙不丹上奏,请求朝廷允许他们内附宣府、大同,在其附近放牧。只是他还提到,大宁等地,当初是太祖太宗给他们牧马的地方,还是希望朝廷能让他们留在那边居住的。”
高谷冷笑,“兀良哈也配提太祖太宗?当年太宗北征打的是谁,他们自己还不清楚?”
“太子千万莫被兀良哈等人措辞蒙骗……此等关外磨牙允血之徒,不受教化,不尊大国,礼义廉耻皆无,需警惕之!”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高谷也知道自己在朝堂待不了几年,说话也越来越直接。
他非常希望能用自己的理念,去感染一下未来的皇帝。
“可关外大漠本就难以管理,当年太祖太宗于那里划分都司卫所,还是让那些人做大了?”
陈循习惯性的反驳高谷,随后提议,“以臣之见,兀良哈三卫既然有了臣服之态,不若遵循旧制,让他们为我大明前驱,东镇女真,西抗瓦剌、鞑靼。”
瓦剌虽然乱起来了,可底子还在,他们也担心管理失控之下,会有草原部落南下攻击大明其他地方的关镇。
就像最近几年,河套那边的守将便有上疏,说草原上的鄂尔多斯部也有南下动向,企图扣关入套。
而且鞑靼势力亦是强大,必须要防备他们趁虚而入。
大明的钱还没重新攒回来呢,能支持起关外建设已经够好了,何谈大规模的向草原出动军队?
朱见济听了沉默,
景泰帝听了打瞌睡——他昨天才跟唐妃和好,今天就有点劳累了。
“两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
“以孤的想法,兀良哈收服过来的确有效,如果放任他出去乱咬人,也不利于大明边关的稳定……”
“这样吧!”
“既然沙不丹他们提了要求,大明也跟他们提几点——”
朱见济再次提上腰带,将早就打好的腹稿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