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在线本站域名手机同步请访问shuilou

    “搬来开封的时候,阿爷的家当全都陷在了成都,瓶儿,你回头从帐房上,取两千贯钱给阿爷,具体怎么个说法,你自己看着办吧。”李中易不缺钱,最缺的是家庭的和睦亲情。

    “嘻嘻,奴就说,是公中暂时借给老太爷的钱。”瓶儿笑嘻嘻的把理由端了出来,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这个小妾没白娶。

    只要是人,都与尊严,李达和虽然话不多,也不善于交际,可是,骨子里却颇有股子封建士大夫的刚硬。

    瓶儿如果直接说是李中易给的开医馆的钱,李达和八成不会接受这种馈赠。

    与此相反,如果是借的钱,李达和暗中替二儿子李中昊积攒家底,心理上也会舒服得多。

    “爷,吃个花红果吧?”芍药见李中易和瓶儿谈完了正事,赶紧见缝插针,献上殷勤。

    李中易接过花红果,小小的啃了一口,随口夸奖芍药,“这果子用井水镇得不错,很有味道。”

    芍药喜笑颜开,瞥了眼瓶儿,心里多少有些小得意。她虽然不会管家,帮不了正经事,可是,撒撒娇,逗李中易笑上一笑,这点小本事还是有的。

    “呕呕……”瓶儿忽然没来由的干呕起来,吐的全是黄水。

    李中易起初没在意,转念一想,两眼不禁瞪得溜圆,莫非是有了?

    擒过瓶儿的右手,李中易深吸了一口气,定神把了脉,脉相搏动有力,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嘿嘿,这不是喜脉,那什么才是喜脉?

    望见李中易脸上渐渐绽开爽心的笑意,冰雪聪明的瓶儿,羞涩的别过脑袋,心里甜丝丝的,她终于怀上了!

    李中易心里美得很,他终于又要当父亲了,瓶儿肚子里的孩子,是他彻底融入这个时代的见证。

    芍药发觉李中易和瓶儿的眼神有些不对,起初她还不太明白,等李中易吩咐瓶儿多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的时候,她这才隐约有些明白了:瓶儿抢在了她的前头,怀上了爷的种!

    李中易开心了一阵子,发觉芍药的脸色越来越白,就揽住她的细腰,将她抱坐到腿上,安抚说:“急啥?你迟早也会怀上爷的孩儿。”

    芍药至今都不知道,她最爱喝的汤里,一直添加了温和的避孕药物。

    在芍药的身体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前,李中易丝毫也不打算,让自己的女人去闯生育的鬼门关!

    薛夫人顺利的产下一对双胞胎,除了她以前生过李中易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李中易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从营养、运动、精神等各个层面,给予了充分的照顾。

    从优生学的角度,身体远未发育成熟的初次生孩子的孕妇,难产的机率,高得惊人。

    即使李中易是顶级名医,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女人,绝对能够顺产。

    当然了,瓶儿怀孕,李中易可以使用的手段就比薛夫人要多得多,起码,他可以随时随地摸清楚胎儿的脑袋所在。

    自家的老娘再亲,李中易也不可能摸她的肚子,总有点隔着靴子搔痒的无奈感。

    早上,城门刚开不久,李中易就乘坐马车出了城。没办法,任务重,时间紧,工匠还缺得厉害,他只能多用点心思了。

    坐进公事厅后,李小七站到李中易的身前,小声说:“公子,昨晚大家扯谈到很晚才睡。据老工匠们说,这造箭最难的就是三棱箭头,和伐木造箭杆,至于其他的,都还好说。”

    李中易点点头,示意李小七继续说下去,李小七咽下一口唾沫,解释说:“这箭头需要铁匠一锤一锤的去敲出尖锥形,还要留出插入木箭杆的孔洞,不仅工序繁琐,而且废品率极高。”

    “是啊,可是,我现在手上没有铁匠啊。”李中易叹了口气,孙大清和周冲暗中把事情做绝了,让他有苦难言。

    周冲昨晚中了风后,李中易算是要回来了一点债务,只是,造箭的难题却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

    “我昨晚想了一夜,临时调集铁匠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唉,只能考虑制作箭头的模具了。”李中易昨晚确实睡得不怎么踏实。

    冶铁业属于官府垄断管制性的行业,民间的铁匠大多只会打造一些农具之类的东西,修补一下菜刀或是剪刀,即使这些民间铁匠来了,也顶不了多少用处。

    铁匠严重缺少,那就只能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了,李中易决定搞出箭头的模具来。

    有了模具,就可以利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加快造箭的速度。

    “小八,我记得开封城郊有卖石炭的,你去卖几大车来。”李中易吩咐李小八去买东西,就把昨日硕果仅存的那个铁匠,谢小三给找了来。

    “能不能用耐火泥造出箭头的模具?”李中易也不想耽误时间,开门见山的就问谢小三。

    “模具?”谢小三一脸懵懂的望着李中易,李中易哑然一笑,模具是现代词汇,应该叫范式才符合规矩。

    经过李中易的解释之后,谢小三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摸着脑袋回答说:“用泥做的范式,很容易破损,下次就没办法再用了。”

    泥?谢小三的误解,却让李中易的眼前,陡然一亮。

    史书上记载过,有人用泥土制造出炮范,极大的增加了火炮的生产效率。

    虽然,泥制炮范的不合格率很高,一般在30左右,可是,那是工艺太过复杂。

    泥制的箭头范式,只要提前做好了三棱锥形状的箭头木模,剖成两半,在其中夹实泥土,晒干之后,就只需要倒入铁水,就可以了。

    这么一来,所有工匠经过短暂的培训,都可以参与到造箭头的工作中来,其效率必定大大提高。

    即使有废品,也可以直接回炉再用,不至于浪费了铁料。

    一个月三十天,昨天已经浪费了一天,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还有二十九天的时间。

    现在正是大热天,开封城郊的气温很高,泥制的箭头范式,相信很快就会晒干。

    再说了,就算是天气不好,李中易也可以烧起大炕,人为的提高室温,加快泥范干透的速度。

    谢小三没做过泥范,李中易也仅仅是凭借想象罢了,最终的成果,还需要实验一下。

    “李公,幸好炼铁炉没有熄火,小人昨晚又加了一些木炭,保持了炉温。不然的话,要想重新点火,至少需要五天以上的时间。”谢小三的解释,让李中易觉得非常幸运。

    现在的节骨眼上,白白的耽误五天时间,他还真是受不了!

    造箭坊内,只有小型的炼铁炉,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化生铁的坩埚炉,只是李中易不懂罢了。

    首先是木匠上场。由王小乙领头,比照着铁矢箭头的三棱锥形状,在一个时辰内做出了一只木制三棱箭头的模具。

    王小乙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将木模具一切为二,方便将湿泥夹出箭头的形状来。

    有了第一个实物的木模之后,王小乙就领着他的木匠班,照着葫芦画瓢,在两个多时辰内,制造出了二十支这种木模。

    李中易抽查之后,他发觉,除了王小乙亲手制作的第一个木模之外,其余的木模外形都非常难看,不过,这种时候,李中易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要里面顶用,外形难看,李中易完全没有办法计较。

    这箭头的木模,比羽箭上的铁矢要大上一圈,看得出来,王小乙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五万个箭头,还剩下29天,黄泥干透大约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大约每天要生产出二千二百个箭头。抛开次品的比例,每天至少要捏出3000个空心的泥箭头,才有可能顺利的造出合格的铁箭头。

    好在到处都是黄泥,原料根本不需要发愁,于是,李中易调集了几十个工匠,一边担水,一边稀释挖来的黄泥。

    与此同时,李中易为了提高黄泥干透的效率,方便晚上可以烘干黄泥,命人又搭建起了一座建有火坑的木板房,大约三百平米的样子。

    危机关头,一切从简,火坑的夹缝,李中易只是命人用稀黄泥涂抹了一层,就草草了事。

    李中易暂时只有二十个箭头的木模,也只能安排二十个年轻的工匠,夹黄泥的箭头模型。

    别看人不多,由于工作简单,黄泥充足,据李中易的私下观察,最快的一个工匠,一个时辰内,居然夹出了二百个泥模。

    嗯,李中易非常满意,箭头的工作,总算是有了着落。

    接下来,李中易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铁匠这一块,为了实验箭头的泥模,究竟是否顶用。

    李小七花了两个多时辰,硬是在火上烤干了二十只空心泥箭头。

    李中易命李小七就在炼铁炉的旁边,挖了个小土坑,形状只比空心泥箭头略大一点,方便摆进去就可以了。

    谢小三那边有三十个工匠,六人一组,轮流上前拉动巨大的鼓风风囊,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却咬紧牙关,等待换班的那一刻。

    李中易见了此情此景,不由暗暗要头,靠人力鼓风,效率太低,而且很难持续。

    如今是没了办法,李中易即使有心改进将风囊改进为了可以反复鼓风的活塞式风箱,也已经没有了那个时间来做实验。r1152

    ,无弹窗请。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