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李无咎和范质的这次硬碰硬,不知道鹿死谁手呢?”赵普调弄着面前的团茶,笑眯眯的问赵匡胤。

    赵匡胤摸着下巴,好不迟疑的说:“范质必妥协,李无咎必得逞。”

    “哦,明公,您倒是对李无咎颇有些信心呐。”赵普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眯起小眼,“新君年幼,太后久处深宫,不通政军事务,这朝廷大权尽入范质之手。如果我是范质,可忍不得此等公然挑衅。”

    赵匡义撇了撇嘴,说:“则平先生,你此次确实料错了那李无咎。此人深通兵法之要,不动如山,其疾似火,一旦动了手,便是雷霆万钧之势,令你难以招架。”

    赵普看了眼赵匡义,微笑道:“论及军务之事,李无咎确实令人佩服,不过,此人羽翼未丰,又无兵权,徒呼奈何?”

    赵匡胤摆了摆手,面前的两个人,一人是他的亲弟弟,一人是他的首席谋士,他们俩演的一曲双簧,瞒不过他的眼睛。

    柴荣依依不舍的丢下了万里河山,眼见着,朝廷大权尽入范质之手。而且,越往后走,范质的势力会变得越是庞大。

    试想一下,一个已经当了六年首相,如果继续掌权下去,不出年,满朝重臣多出自范系门下,将会是何等?光景?

    这种状况,赵匡胤仅仅是想一想,就觉得可怕,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多了!

    赵匡义见赵匡胤一直低头沉思,就冲赵普使了个眼色。赵普微微摇头,对于赵匡胤的脾气。他知之甚详。

    这赵匡胤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他虽然没读多少书。却生性四海,尤擅交朋接友。这么些年下来,赵匡胤的交游遍及整个军中,不可谓不广泛。

    当年的义社十兄弟,如今在军中掌握重权的颇有其人,来往甚密还有五位,再加上慕容延钊这个铁杆弟兄,赵家的实力其实并不亚于韩通。

    赵匡胤个人所掌握的军力,虽然实力不俗。名为军方第一人,却远远不及韩通这个真正的第一大佬。

    按照赵匡胤的盘算,如果,李中易倒向赵家这一边,那么,接下来的行动,将会水到渠成。

    只可惜,李中易自从归周之后,便和赵家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较为疏远的关系。

    就在赵匡胤踌躇的时候。赵匡义突然厉声低喝:“二兄,杀父之仇,不可不报。”

    赵匡胤仰起脸,冷冷的盯在赵匡义的脸上。斥道:“休得胡言乱语。”

    尽管遭到了赵匡胤的喝斥,赵匡义却不以为意,他的这位二兄的脾气。早被摸透了。

    赵匡胤表面上喜欢交朋结友,实际上。最喜欢的事情却是,独自坐在书房里。琢磨事儿。

    赵匡义还非常清楚,柴荣临驾崩之前,其实对赵匡胤已经十分猜忌。

    李中易的兵权被夺了之后,朝里的重将之中,对柴家天下威胁最大的,就是赵老二。

    于是,柴荣明着提拔赵匡胤做了殿前都点检,暗中却把朝廷最精锐的部队,调入韩通的掌握之中。

    这等于就是,明摆着告诉赵老二,以及朝中的全体武臣,属于你们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

    自从晚唐以来,手握重兵的藩镇,一直是中原朝廷的心腹之患。原本,柴荣想用温和的方式,逐渐削弱藩镇的力量。只可惜,天不假年,在柴荣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完成这一宏大的理想。

    事实上,历史上的赵老二,在被赵老三干掉之前,也没有彻底解除武将们对政权的威胁。

    赵普接了赵老三的眼色,不动声色的说:“明公,李某不除,必有后患。”

    赵匡胤皱紧眉头,反问赵普:“李无咎被明升暗降,由帅臣变成了第八相,恐怕对……”

    赵普听得很清楚,赵匡胤虽然没把话说完,意思却异常清晰,李中易按照常理,也应该对朝廷颇有意见才对头。

    “明公,您想过没有,一旦咱们那个啥,李无咎若是站在了朝廷这边,后果如何?”赵普扇动着小阴风,直接硬灌入赵匡胤的耳朵。

    赵匡义及时补了一刀,冷冷的说:“兄长,须知黄雀在后的古老传说。”

    “那你说怎么办?”赵匡胤若有所思的望着一向冷情的赵家老三,视线的余光,却瞟着赵普。

    赵匡义是个啥性格,能办多大的事,赵匡胤身为兄长,岂能不知道?

    如果,没有赵普在后边推波助澜,赵匡义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于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赵匡胤的底线。

    说句心里话,赵匡胤对于李中易的感觉,异常之复杂。

    想当初,李中易擒下了赵匡义和慕容延钊,不仅没杀掉他们,反而卖了他一个大大的人情。

    这份人情,赵家其实一直没有还上。当然了,李中易被柴荣设计弄到开封的途中,赵匡胤没有依赵普所言,暗中作掉李某人,勉强算是还了半个人情。

    以李中易当时的身份、地位和实力,赵匡胤如果暗中对他下了毒手,然后报个暴病身亡,柴荣绝无深究的可能。

    当时,赵匡胤念着旧情,放了李中易一马,结果,谁曾想,如今兵强马壮的李某人,倒成了赵家最大的潜在威胁。

    老赵家,世代武夫出身,家里的奴仆们,几乎人人都会几手绝活。

    只可惜,赵家的老家主赵弘殷,死得不明不白,这已经成了赵家人心里面最大的一个魔咒。

    当时,朝廷的重兵就在赵弘殷附近,只可惜,派去求援的使者,一拨接着一拨,就是没有看见援兵的踪影。

    家恨父仇,与家族的前途,交织在了一起,合并成了赵家要翻天覆地的决心。

    可问题是,柴荣虽然走了,李中易却依然活蹦乱跳的活跃在朝廷之中。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赵家懂,李中易不可能不懂,韩通虽然懂,却得罪了太多的人。

    李中易这个孤臣,在赵匡胤的眼里,比韩通这个所谓的孤臣,要难对付得多,至少十倍。

    这些年以来,赵匡胤眼睁睁的看着,李中易从芝麻小官,青云直上,最终登入政事堂。

    就在赵匡胤正欲表态之际,忽然,一名心腹的牙将,急匆匆的走进来,小声禀报说:“回点检,政事堂刚出了堂贴,枢密院出了军令,调羽林右卫回开封城北,继续镇守黄河。”

    “啊……室内的三赵,几乎同时惊叫出声,事情,显然变得复杂和大条了!未完待续……

    :跟着领导出差中,兄弟们多多谅解司空的难处!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