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话一出,满朝的大臣都愣了,皇帝的粮食在哪里,他们怎么不知道。
“陛下此言当真?”杨荣忍不住问道。
“是不是真的今天粮车进京城就能见到,朕在这里奉劝一下那些心存侥幸之人,不要尝试以身试法,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一场围堵皇帝的战争被皇帝一句‘朕有的是粮食’给攻破,若是皇帝有粮食,能够维持京城百姓的消耗,他们做的就是无用之功。他们这么与皇帝对抗本来就是觉得皇帝手中没有粮食,根本撑不下去,可是皇帝手中若是有粮,粮商对抗下去受损失的就是他们自己。
他们对抗皇帝是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是损失利益。不过还是有人认为皇帝是在虚张声势,下朝之后便有不少人赶往朝阳门,去看到底有没有粮船或者粮车进城。
然而就在他们等的心焦的时候,有人前来报信说粮车从宣武门(原顺城门)进城了。众人大惊,怎么会有粮食从宣武门进城,这粮食来自哪里?
粮食来自哪里?看看押运粮食的人就知道了,这是房山直隶州送来的粮食。
知州唐三任亲自组织百姓押运粮食,房山是山区县肯定不是产粮大县,每年的将是也就将将够本县消耗,算上刚归附的良乡县也就有少量的盈余。
既然房山没有粮食,这粮食又从哪里来的。这就要从房山县的定位说起,作为皇帝直接控制离京城最近的地盘,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些新政的试点,而且房山还要建立孤儿学堂,纺织工厂。
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撑,房山本地的产出又无法支撑这么大的粮食消耗,只能外购粮食储备。
好在房山这两年大搞生态养殖,农副产品的大量产出让房山百姓的收入倍增,同时也给县衙带来大量的税收。
因为这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并不在正税之中,这笔多出来的钱就在皇帝陛下的特批下留在了房山,用于大量采购粮食。
两年的时间房山县已经储备了超过三十万石的粮食,这些粮食直接用于供应新政新增人口使用。
如今京城粮食出现了问题,朱瞻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房山的存粮,悄悄安排人去房山通知唐三任运二十万石粮食进京。
唐三任接到皇帝的通知不敢怠慢,立刻组织县内百姓为皇帝运粮。房山县百姓一听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皇帝陛下遇到了难处,快没饭吃了,纷纷踊跃报名参加运粮队,甚至表示自带干粮,不占公家便宜。
受到朱瞻基深刻影响的唐三任知道与百姓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非常不容易,可是破坏起来却非常的容易。
运粮也用不了这么多人,为了不打击老百姓的积极性,唐三任当场表示,按照抽签方式每个村子十户抽一丁,抽中的百姓自带车辆为京城运粮,食宿州衙全管了,运粮行动完成后,参与的壮丁每丁给予一贯报酬。
唐知州的话引来百姓的欢呼,以前朝廷征发徭役什么时候给过钱,不让老百姓搭钱就是良心官吏了。虽然这是运粮不是徭役范畴之内,但是官府什么时候讲过理。
对于这种抽签抓阄的方式,老百姓是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最公平的方式,抽中了是自己的运气,抽不中自认倒霉。
很快通过抽签,唐三任组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运粮队伍,每人赶两辆牛车,每车十石粮食。
这样运粮一趟正好能运两万石,两天跑一趟,差不多二十天的时间就把二十万石粮食运完。
这是最坏的打算,投入二十万石控制京城的恐慌情绪,只要稳住百姓的情绪,也许用不了二十万石粮食就能把京城百姓安稳住。
引起恐慌的从来不是物资,而是人心,只有将百姓恐慌的人心稳住,才不会被有心人牵着鼻子走。
即使一个月内二十万石粮食不能稳定局势,那些人还想再拼一下,周恂如在江南采购的粮食在一个月内也差不多到了京城。
那些人真要这么玩儿,正好皇家可以借势成立一家粮食商行,未来海外运到天津的粮食除了军粮之外,也要有一个安稳的销售渠道。
既然不想干那就永远也别干了,老子手握军队,会害怕一群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吗?
唐三任指挥着运粮车队进了宣武门,过了菜市口拐个弯就到了皇城的正门大明门外。
朱瞻基早已经坐在大明门的城楼上等待着唐三任的到来,看到远处走来的车队,朱瞻基带着一众文武亲近之臣顺着走马道下了城墙,守门的羽林军御马监与侍卫千户合并后的新军名将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朱瞻基施施然的出了城门站在城门外迎接唐三任的到来。
唐三任老远就看到了出迎的皇帝,哪里还敢骑在马上,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在运粮队伍的最前面。来到皇帝陛下近前双膝跪地叩首道:“微臣叩见陛下,微臣何德何能敢劳陛下亲迎,折煞微臣了!”
“季重快快请起?”朱瞻基上前双手将自己这员爱将扶了起来动情的说道:“你当得起,不说你今天为京城送粮之功,就说在你的治下百姓过得什么样的日子。这个时候若是朕把你调离房山,百姓非得跑到京城来叩阙不可。”
“房山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与微臣关系不大,微臣充其量就是将陛下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微臣不过是尽了人臣本分而已,而陛下才是房山百姓的引路人。”
“好一个人臣本分,天下之臣若是都知道尽人臣本分,又何须制定严刑峻法,震慑不臣。”
“陛下!臣今天一共运来两千车粮食,共计两万石,这边卸完车之后,就赶紧回去接着运下一趟。”
朱瞻基摆摆手压低声音说道:“下一趟你不能跟着来了。”
“为何?”唐三任疑惑问道。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些人会善罢甘休吗?从你进城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知道粮食来自哪里了,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陛下是说……”
朱瞻基摆摆手制止了唐三任继续说下去,然后低声在他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唐三任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陛下此言当真?”杨荣忍不住问道。
“是不是真的今天粮车进京城就能见到,朕在这里奉劝一下那些心存侥幸之人,不要尝试以身试法,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一场围堵皇帝的战争被皇帝一句‘朕有的是粮食’给攻破,若是皇帝有粮食,能够维持京城百姓的消耗,他们做的就是无用之功。他们这么与皇帝对抗本来就是觉得皇帝手中没有粮食,根本撑不下去,可是皇帝手中若是有粮,粮商对抗下去受损失的就是他们自己。
他们对抗皇帝是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是损失利益。不过还是有人认为皇帝是在虚张声势,下朝之后便有不少人赶往朝阳门,去看到底有没有粮船或者粮车进城。
然而就在他们等的心焦的时候,有人前来报信说粮车从宣武门(原顺城门)进城了。众人大惊,怎么会有粮食从宣武门进城,这粮食来自哪里?
粮食来自哪里?看看押运粮食的人就知道了,这是房山直隶州送来的粮食。
知州唐三任亲自组织百姓押运粮食,房山是山区县肯定不是产粮大县,每年的将是也就将将够本县消耗,算上刚归附的良乡县也就有少量的盈余。
既然房山没有粮食,这粮食又从哪里来的。这就要从房山县的定位说起,作为皇帝直接控制离京城最近的地盘,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些新政的试点,而且房山还要建立孤儿学堂,纺织工厂。
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撑,房山本地的产出又无法支撑这么大的粮食消耗,只能外购粮食储备。
好在房山这两年大搞生态养殖,农副产品的大量产出让房山百姓的收入倍增,同时也给县衙带来大量的税收。
因为这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并不在正税之中,这笔多出来的钱就在皇帝陛下的特批下留在了房山,用于大量采购粮食。
两年的时间房山县已经储备了超过三十万石的粮食,这些粮食直接用于供应新政新增人口使用。
如今京城粮食出现了问题,朱瞻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房山的存粮,悄悄安排人去房山通知唐三任运二十万石粮食进京。
唐三任接到皇帝的通知不敢怠慢,立刻组织县内百姓为皇帝运粮。房山县百姓一听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皇帝陛下遇到了难处,快没饭吃了,纷纷踊跃报名参加运粮队,甚至表示自带干粮,不占公家便宜。
受到朱瞻基深刻影响的唐三任知道与百姓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非常不容易,可是破坏起来却非常的容易。
运粮也用不了这么多人,为了不打击老百姓的积极性,唐三任当场表示,按照抽签方式每个村子十户抽一丁,抽中的百姓自带车辆为京城运粮,食宿州衙全管了,运粮行动完成后,参与的壮丁每丁给予一贯报酬。
唐知州的话引来百姓的欢呼,以前朝廷征发徭役什么时候给过钱,不让老百姓搭钱就是良心官吏了。虽然这是运粮不是徭役范畴之内,但是官府什么时候讲过理。
对于这种抽签抓阄的方式,老百姓是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最公平的方式,抽中了是自己的运气,抽不中自认倒霉。
很快通过抽签,唐三任组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运粮队伍,每人赶两辆牛车,每车十石粮食。
这样运粮一趟正好能运两万石,两天跑一趟,差不多二十天的时间就把二十万石粮食运完。
这是最坏的打算,投入二十万石控制京城的恐慌情绪,只要稳住百姓的情绪,也许用不了二十万石粮食就能把京城百姓安稳住。
引起恐慌的从来不是物资,而是人心,只有将百姓恐慌的人心稳住,才不会被有心人牵着鼻子走。
即使一个月内二十万石粮食不能稳定局势,那些人还想再拼一下,周恂如在江南采购的粮食在一个月内也差不多到了京城。
那些人真要这么玩儿,正好皇家可以借势成立一家粮食商行,未来海外运到天津的粮食除了军粮之外,也要有一个安稳的销售渠道。
既然不想干那就永远也别干了,老子手握军队,会害怕一群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吗?
唐三任指挥着运粮车队进了宣武门,过了菜市口拐个弯就到了皇城的正门大明门外。
朱瞻基早已经坐在大明门的城楼上等待着唐三任的到来,看到远处走来的车队,朱瞻基带着一众文武亲近之臣顺着走马道下了城墙,守门的羽林军御马监与侍卫千户合并后的新军名将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朱瞻基施施然的出了城门站在城门外迎接唐三任的到来。
唐三任老远就看到了出迎的皇帝,哪里还敢骑在马上,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在运粮队伍的最前面。来到皇帝陛下近前双膝跪地叩首道:“微臣叩见陛下,微臣何德何能敢劳陛下亲迎,折煞微臣了!”
“季重快快请起?”朱瞻基上前双手将自己这员爱将扶了起来动情的说道:“你当得起,不说你今天为京城送粮之功,就说在你的治下百姓过得什么样的日子。这个时候若是朕把你调离房山,百姓非得跑到京城来叩阙不可。”
“房山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与微臣关系不大,微臣充其量就是将陛下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微臣不过是尽了人臣本分而已,而陛下才是房山百姓的引路人。”
“好一个人臣本分,天下之臣若是都知道尽人臣本分,又何须制定严刑峻法,震慑不臣。”
“陛下!臣今天一共运来两千车粮食,共计两万石,这边卸完车之后,就赶紧回去接着运下一趟。”
朱瞻基摆摆手压低声音说道:“下一趟你不能跟着来了。”
“为何?”唐三任疑惑问道。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些人会善罢甘休吗?从你进城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知道粮食来自哪里了,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陛下是说……”
朱瞻基摆摆手制止了唐三任继续说下去,然后低声在他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唐三任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