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了,就有这么一个好处,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好东西多。
不说其他朝代,就只是一个晚清、民国,也有不少值得一看到瓷器。
比如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中的一些有名头的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
只不过,想要收购瓷片,坐等升值,可就不能局限在清代、民国了,而且里面的学问也不少。
从器型上看,一般情况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生活器的价值。
那些数量上相对少、制作上相对精良,器型上相对奇异的瓷片,在收藏市场更受青睐。
同时,要尽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所谓有“天”有“地”的带口沿和底足的,信息量大,研究价值相对高。
现在有了人炒作,只要你不成为接盘侠,要是让炒作者成为接盘侠,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中长期投资。
要是能够把握市场,适度的“养一养”、“捂一捂”,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另外,打“地区差”也是一种有效的购藏手段。
由于审美观念、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同一种古瓷片,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这些东西,张一杰和曹庆春门清,但是,只要遇到了可能好的东西,他们就心热了,就想着能够买家了,万一是真的呢?
这一次他们看上的,就是一件价值很高的碎片。
其中有一块巴掌大小的汝窑碎瓷片,可是,它能是真的?
鉴定汝窑瓷器,陈文哲就算是不用作弊手段,他也有一定的自信,因为汝窑原则上来说,就是一种青瓷。
还有,汝窑瓷器的胎色细腻,在胎土中含有少量的铜元素,对着太阳光看会看到微微发红的迹象,同时略带有浅黄色。
汝窑的釉色一般以玛瑙入釉,外表呈现天青、淡蓝较多,也有青绿、墨绿、月白等釉色。
这些特点,一一对照,鉴定入窑瓷器还是很容易的。
现在的陈文哲对于铜的发色、宝烧,可是有着很深的研究。
所以他一看这块瓷片就知道,这所谓的汝窑瓷片,就是一件现代仿品。
其他都不说,这块青瓷片太大了,怎么看都像是大型香炉,或者是大罐之上的一块残片。
汝窑无大器,难道是说着玩的?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南河州汝。
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
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
这些都是小器型,没有一件大器,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都知道了汝窑美在天青色,而且珍贵在它的那个玛瑙釉。
但是我们能找到的、能了解的流传下来的汝窑瓷,都特别小。
就是没有那种大个的,我们现存的可以认证为汝窑的这些个器皿都比较小,大部分都是一些实用器。
当然,很多人会说,用这个否定一件可能的汝窑器,或者是汝窑碎片,有点片面,有点武断。
确实,历史上关于无大器很多朝代也有过,比如明朝的成化年间,也说过成化无大器。
那么大小之间界线在哪儿呢?这个界线谁也没有办法去划定。
以汝窑而论,我们现在觉得汝窑最大的体量,就应该是一只三足奁了。
三足奁又叫三足尊,这“奁”和“尊”都是放东西的一种小容器,但是有点点区别。
奁一般是用来置放诸如镜子、首饰等细碎物品。
而尊其实就是一种酒器,用来盛酒的。”
传世的那件汝窑三足奁,高只有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就这么大个。
那么以成化瓷来说,成化瓷后来也发现有大个儿的罐子,所以大小界定是很困难的。
我们说无大器,一般指的是没有这么大的器皿,而我们其他的很多朝代,这么大的器皿是有的。
没大器,它只能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它生产不了大器。
当时汝窑是作为给宫廷,尤其给皇上御用的瓷器,它实际上都是生活中使用的器皿。
而那时候还没有上升到陈设瓷,再加上当时烧造条件的所致,所以没有烧出大件器皿。
从出土的这个窑址来看,大量的残器也没有大件的器物出土。
所以,看一眼,陈文哲就知道,这摊主拿出来东西,应该是现代臆造品。
加上上面的做旧痕迹,陈文哲连想上手的欲望都没有。
“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如果是这种的,没必要看!”
“啊?为什么啊?”摊主还没有什么表示,曹庆春就着急了,当然,他着急是想要知道原因。
“汝窑无大器,这块碎瓷片个头太大了,而且明显是一件大罐的残片,北宋汝窑是给皇室烧造的生活用瓷,从来没有听说过烧制过大罐,也从来没有出土过,就算是发掘北宋窑址,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大罐的残片。”
陈文哲说的这么明白,那位摊主干脆也不说话了。
“小伙子懂行啊?我们黄家村做瓷片生意的不少,几乎每家都有几件压箱底,来,过来看看我这件。”
说着,旁边的那位摊主,也从自家的摊位后面,拿出来了一件瓷片。
陈文哲一看,还是一件汝窑的碎片,而且是一件瓷底。
看样子是一只盘子的底,碎片不小,只不过相比大罐上的那块碎片,就要小多了。
如果很是汝窑的盘子底,就算是残损的,也是有很高价值的。
很可惜,这块碎底不全,只有一小块。
这一件很显然就不是一眼假,反正看一眼,陈文哲并没有看出破绽。
这就比较厉害了,虽然不相信这真是汝窑的碎瓷片,但是陈文哲还是没有犹豫的,就走了过去,万一是真的呢?
“可以上手看看吗?”
看到陈文哲有了兴趣,这位看着五六十岁的老者,直接起身,把他坐下的箱子打了开来。
看到他的动作,陈文哲的眉头都要皱起来了。
这里的摊主,好像每一个都坐着一只木箱,里面的东西,却都是一些垃圾。
“不要皱眉,我跟他们可不一样,我这里的收藏,最起码都是老的。”
陈文哲有点无奈,这摊主拿出来的那有一眼,恐怕也是为了钓鱼。
不说其他朝代,就只是一个晚清、民国,也有不少值得一看到瓷器。
比如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中的一些有名头的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
只不过,想要收购瓷片,坐等升值,可就不能局限在清代、民国了,而且里面的学问也不少。
从器型上看,一般情况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生活器的价值。
那些数量上相对少、制作上相对精良,器型上相对奇异的瓷片,在收藏市场更受青睐。
同时,要尽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所谓有“天”有“地”的带口沿和底足的,信息量大,研究价值相对高。
现在有了人炒作,只要你不成为接盘侠,要是让炒作者成为接盘侠,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中长期投资。
要是能够把握市场,适度的“养一养”、“捂一捂”,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另外,打“地区差”也是一种有效的购藏手段。
由于审美观念、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同一种古瓷片,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这些东西,张一杰和曹庆春门清,但是,只要遇到了可能好的东西,他们就心热了,就想着能够买家了,万一是真的呢?
这一次他们看上的,就是一件价值很高的碎片。
其中有一块巴掌大小的汝窑碎瓷片,可是,它能是真的?
鉴定汝窑瓷器,陈文哲就算是不用作弊手段,他也有一定的自信,因为汝窑原则上来说,就是一种青瓷。
还有,汝窑瓷器的胎色细腻,在胎土中含有少量的铜元素,对着太阳光看会看到微微发红的迹象,同时略带有浅黄色。
汝窑的釉色一般以玛瑙入釉,外表呈现天青、淡蓝较多,也有青绿、墨绿、月白等釉色。
这些特点,一一对照,鉴定入窑瓷器还是很容易的。
现在的陈文哲对于铜的发色、宝烧,可是有着很深的研究。
所以他一看这块瓷片就知道,这所谓的汝窑瓷片,就是一件现代仿品。
其他都不说,这块青瓷片太大了,怎么看都像是大型香炉,或者是大罐之上的一块残片。
汝窑无大器,难道是说着玩的?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南河州汝。
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
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
这些都是小器型,没有一件大器,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都知道了汝窑美在天青色,而且珍贵在它的那个玛瑙釉。
但是我们能找到的、能了解的流传下来的汝窑瓷,都特别小。
就是没有那种大个的,我们现存的可以认证为汝窑的这些个器皿都比较小,大部分都是一些实用器。
当然,很多人会说,用这个否定一件可能的汝窑器,或者是汝窑碎片,有点片面,有点武断。
确实,历史上关于无大器很多朝代也有过,比如明朝的成化年间,也说过成化无大器。
那么大小之间界线在哪儿呢?这个界线谁也没有办法去划定。
以汝窑而论,我们现在觉得汝窑最大的体量,就应该是一只三足奁了。
三足奁又叫三足尊,这“奁”和“尊”都是放东西的一种小容器,但是有点点区别。
奁一般是用来置放诸如镜子、首饰等细碎物品。
而尊其实就是一种酒器,用来盛酒的。”
传世的那件汝窑三足奁,高只有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就这么大个。
那么以成化瓷来说,成化瓷后来也发现有大个儿的罐子,所以大小界定是很困难的。
我们说无大器,一般指的是没有这么大的器皿,而我们其他的很多朝代,这么大的器皿是有的。
没大器,它只能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它生产不了大器。
当时汝窑是作为给宫廷,尤其给皇上御用的瓷器,它实际上都是生活中使用的器皿。
而那时候还没有上升到陈设瓷,再加上当时烧造条件的所致,所以没有烧出大件器皿。
从出土的这个窑址来看,大量的残器也没有大件的器物出土。
所以,看一眼,陈文哲就知道,这摊主拿出来东西,应该是现代臆造品。
加上上面的做旧痕迹,陈文哲连想上手的欲望都没有。
“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如果是这种的,没必要看!”
“啊?为什么啊?”摊主还没有什么表示,曹庆春就着急了,当然,他着急是想要知道原因。
“汝窑无大器,这块碎瓷片个头太大了,而且明显是一件大罐的残片,北宋汝窑是给皇室烧造的生活用瓷,从来没有听说过烧制过大罐,也从来没有出土过,就算是发掘北宋窑址,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大罐的残片。”
陈文哲说的这么明白,那位摊主干脆也不说话了。
“小伙子懂行啊?我们黄家村做瓷片生意的不少,几乎每家都有几件压箱底,来,过来看看我这件。”
说着,旁边的那位摊主,也从自家的摊位后面,拿出来了一件瓷片。
陈文哲一看,还是一件汝窑的碎片,而且是一件瓷底。
看样子是一只盘子的底,碎片不小,只不过相比大罐上的那块碎片,就要小多了。
如果很是汝窑的盘子底,就算是残损的,也是有很高价值的。
很可惜,这块碎底不全,只有一小块。
这一件很显然就不是一眼假,反正看一眼,陈文哲并没有看出破绽。
这就比较厉害了,虽然不相信这真是汝窑的碎瓷片,但是陈文哲还是没有犹豫的,就走了过去,万一是真的呢?
“可以上手看看吗?”
看到陈文哲有了兴趣,这位看着五六十岁的老者,直接起身,把他坐下的箱子打了开来。
看到他的动作,陈文哲的眉头都要皱起来了。
这里的摊主,好像每一个都坐着一只木箱,里面的东西,却都是一些垃圾。
“不要皱眉,我跟他们可不一样,我这里的收藏,最起码都是老的。”
陈文哲有点无奈,这摊主拿出来的那有一眼,恐怕也是为了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