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摩拳擦掌、在跃跃欲试,或者是在这个时候看热闹不怕事大。
孔讷觉得时机成熟了,不止是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其他一些想要弹劾朱肇煇的大臣们,也觉得时机成熟了。他们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这不止是维护孔圣人子嗣的名誉,这也是在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这是不能退让的关键时刻。
甚至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忧国忧民’的大臣也觉得这是在敲打宗室,免得大明的宗室不安分。他们觉得朱肇煇的表现,就是宗室有些不太安分的预兆,必须严厉打击。
高坐龙椅的朱允煐很淡定,他大概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也能猜出来接下来会有重头戏。
“臣有本奏!”就在朱允煐淡定的时候,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高举奏折跪下,“臣弹劾鲁王世子中伤大臣,污蔑先贤!”
朱允煐还是很淡定的,只是平静问道,“还有谁,一并站出来吧。”
“臣具本弹奏,鲁王世子行事狂悖。”
“臣附议!鲁王世子”
一个个的大臣都站出来了,很快乌泱泱的出现了接近十名大臣,一个个的都是在弹劾朱肇煇了。
基本上也都是督察院领头,礼部、大理寺或者翰林院这边也不缺少人站出来。督察院站出来很正常,主管部门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小老弟这是捅了马蜂窝了,一个个的大臣看起来是很愤怒的,一个个的都是在弹劾了。
这个时候孔讷也不能装作没事人了,他颤颤巍巍的站出来了。在一众人的关注当中高举奏折跪下,这并不意外,他要是不站出来那才是让人失望了。
孔讷悲愤异常,高举奏折语带哽咽,“臣有本奏!鲁王世子污蔑臣父祖!”
朱允煐还是没有太多表情的样子,虽然站出来了十来个大臣,看似声势浩大,只不过这样的一些所谓压力,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朱允煐表情淡定,只是平静问道,“哦?鲁王世子昨日所言,可是事实?”
忽然间,很多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别看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年轻天子语气平淡,但是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无疑会让一些人心里有着惊涛骇浪。
孔讷心里一惊,而这个时候朱允煐继续说道,“昨日朕命人翻阅典籍,鲁王世子所言桩桩件件都有录在案。衍圣公,这可是事实?”
“臣年幼。”孔讷被唬住了,随即找了个理由,“臣并不知情。”
而这个时候右副都御史站出来,帮腔说道,“陛下,先衍圣公孔公上奏谏言,乃臣之本份!”
好吧,这个理由是相当不错的。鲁王士子朱肇煇在翻旧账,在弹劾元朝时期的衍圣公孔克坚,而现在的大臣有观点。那就是孔克坚当时是元朝的官员,为元朝效力很正常,那是臣子本份。
孔讷这个时候不说话,而其他的官员一个个的也都得到了信号。
他们一个个情绪激动,先衍圣公当时只是在伪元为官,所奏之事并无不妥。现在若是皇帝陛下翻旧账,哪怕是会让天下士子寒心,尤其是大明很多文武百官也都是有在元朝为官的经历。要是真的翻旧账,这些人心里难安啊,会让百官心寒。
这一个‘大势’,看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似乎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不少文武大臣的意见都是翻旧账不可取,毕竟大明确实有不少官员都有在元朝出仕的记录。要是现在追究这个事情,那么不少官员就是有了罪名,这确实不妥。
而且也有人有观点,孔克坚当时虽然是在为元朝皇帝劝谏,是抵抗大明的王师。只是孔克坚是元朝的衍圣公,他是奉公体国,他的做法按照普世价值来说也是一个臣子的本分。若是他拿着元朝的俸禄不办事,那才是让人失望的事情。
这看起来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尤其是孔克坚并没有为大明出仕。所以若是现在追究孔家人,尤其是追究孔克坚的罪名,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是会有着不服气的。
朱允煐这个时候开口,缓缓说道,“唐开元年间追封孔圣文宣王,此前多有文宣公。只是将孔圣的谥号加在后裔身上,这并不妥,所以在宋至和,文宣公该为衍圣公。”
朱允煐继续说道,“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
这就是‘衍圣公’的由来,与以往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
孔讷‘不明就里’,不少文武大臣们也静待下文,因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在说着衍圣公的由来。
缓缓起身,朱允煐居高临下问道,“孔圣修订六经,著《论语》。衍圣公之爵位,也是历代君王感孔圣之恩德。只是这衍圣公,应该是奉行孔圣之遗德。”
朱允煐表情严肃起来,追问道,“衍圣公,可为嫡长?”
朱允煐的话音刚落,这也使得奉天殿一片嘈杂。看起来不止是朝臣们在‘发难’,他们的皇帝陛下现在也是在发难了。
孔讷这个时候也是有底气的,连忙说道,“回陛下,元延祐二年,孔氏族人上奏。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讳思晦。”
朱允煐微微点头,随即笑着问道,“孔思晦,是嫡长?”
孔讷内心惶恐,也不解,“回陛下,臣不敢欺君,先祖确为嫡长!”
朱允煐平静开口,缓缓说道,“相信孔氏也有族谱,只是宋自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其人为孔端友之弟,是北宗之始。”
不少文武大臣对视、窃窃私语,本来大家觉得鲁王世子只是在质疑衍圣公是在蒙元出仕。这其实没多大麻烦,稍微糊弄一下就好,毕竟在蒙元出仕的文人士子不少,也有不少的武勋战将。
可是现在的皇帝陛下呢,直接质疑起来了衍圣公的合法性了,直接是从根上在质疑孔讷、孔克坚这些人了。所谓的嫡庶之分,还是很明显的。
在孔讷满脑袋冷汗的时候,朱允煐继续说道,“孔璠为衍圣公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先后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
朱允煐露出笑容,随即说道,“随即,孔元措入仕蒙元。”
这其实是委婉的说法,只是孔元措所在的金朝被蒙古所灭。好在孔元措为衍圣公,只是换了主君成为了蒙古人的衍圣公了。
朱允煐居高临下,看着孔讷问道,“此前你说孔氏族人要求嫡长,又曾因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为嗣,孔氏族人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其母改嫁,也不可为孔氏宗。”
孔讷这个时候赶紧说道,“回陛下,元忽必烈时,五十二世孙孔讳洙归元,让位于曲阜宗子。”
孔洙让封孔之全,这是因为孔洙是南宗末代衍圣公。宋元政权更迭中,所谓的以运用儒家智慧、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保全孔子家族。
孔讷的意思是很明显,现如今的孔氏宗族虽然不是嫡脉,但是是合法继承。
朱允煐不置可否,随即笑着问道,“哦?这么说来北宗方为正统?”
这一下朱允煐算是彻底的图穷匕见了,这也使得朝堂上一片嘈杂。今上这是在彻底的质疑如今的衍圣公一系了,这是在质疑所谓的北宗根本就不具备合法性。
冷哼一声,朱允煐厉声说道,“孔圣乃天下文宗之祖,孔氏族人也当恪守礼法!孔洙让封,或为蒙元暴政!只是如今这些年,汝等可曾想过让封、可曾想过孔圣嫡脉?!”
孔讷猛地抬头,凄声嚎道,“陛下,臣乃孔氏嫡脉!”
朱允煐可不管那些,径直说道,“孔圣嫡脉为天下大事,不可混淆!朕决意追本溯源,嫡庶不可混淆,旁支以图取代嫡脉,滑天下之大稽!”
这一下不只是孔讷慌了,很多的文武百官也都慌了起来。
他们觉得孔讷没错,因为当时的孔洙让封,看起来是自愿将嫡脉让给了孔讷的祖先。
可是当今皇帝说的也没错啊,孔洙那一脉才是正统啊,孔讷这一脉完全就是蒙元皇帝扶植起来的。说句难听的话,孔讷这一脉是蒙元皇帝认为的正统,是忽必烈册封的孔子嫡脉!
这,有些难办了!
孔讷觉得时机成熟了,不止是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其他一些想要弹劾朱肇煇的大臣们,也觉得时机成熟了。他们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这不止是维护孔圣人子嗣的名誉,这也是在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这是不能退让的关键时刻。
甚至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忧国忧民’的大臣也觉得这是在敲打宗室,免得大明的宗室不安分。他们觉得朱肇煇的表现,就是宗室有些不太安分的预兆,必须严厉打击。
高坐龙椅的朱允煐很淡定,他大概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也能猜出来接下来会有重头戏。
“臣有本奏!”就在朱允煐淡定的时候,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高举奏折跪下,“臣弹劾鲁王世子中伤大臣,污蔑先贤!”
朱允煐还是很淡定的,只是平静问道,“还有谁,一并站出来吧。”
“臣具本弹奏,鲁王世子行事狂悖。”
“臣附议!鲁王世子”
一个个的大臣都站出来了,很快乌泱泱的出现了接近十名大臣,一个个的都是在弹劾朱肇煇了。
基本上也都是督察院领头,礼部、大理寺或者翰林院这边也不缺少人站出来。督察院站出来很正常,主管部门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小老弟这是捅了马蜂窝了,一个个的大臣看起来是很愤怒的,一个个的都是在弹劾了。
这个时候孔讷也不能装作没事人了,他颤颤巍巍的站出来了。在一众人的关注当中高举奏折跪下,这并不意外,他要是不站出来那才是让人失望了。
孔讷悲愤异常,高举奏折语带哽咽,“臣有本奏!鲁王世子污蔑臣父祖!”
朱允煐还是没有太多表情的样子,虽然站出来了十来个大臣,看似声势浩大,只不过这样的一些所谓压力,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朱允煐表情淡定,只是平静问道,“哦?鲁王世子昨日所言,可是事实?”
忽然间,很多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别看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年轻天子语气平淡,但是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无疑会让一些人心里有着惊涛骇浪。
孔讷心里一惊,而这个时候朱允煐继续说道,“昨日朕命人翻阅典籍,鲁王世子所言桩桩件件都有录在案。衍圣公,这可是事实?”
“臣年幼。”孔讷被唬住了,随即找了个理由,“臣并不知情。”
而这个时候右副都御史站出来,帮腔说道,“陛下,先衍圣公孔公上奏谏言,乃臣之本份!”
好吧,这个理由是相当不错的。鲁王士子朱肇煇在翻旧账,在弹劾元朝时期的衍圣公孔克坚,而现在的大臣有观点。那就是孔克坚当时是元朝的官员,为元朝效力很正常,那是臣子本份。
孔讷这个时候不说话,而其他的官员一个个的也都得到了信号。
他们一个个情绪激动,先衍圣公当时只是在伪元为官,所奏之事并无不妥。现在若是皇帝陛下翻旧账,哪怕是会让天下士子寒心,尤其是大明很多文武百官也都是有在元朝为官的经历。要是真的翻旧账,这些人心里难安啊,会让百官心寒。
这一个‘大势’,看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似乎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不少文武大臣的意见都是翻旧账不可取,毕竟大明确实有不少官员都有在元朝出仕的记录。要是现在追究这个事情,那么不少官员就是有了罪名,这确实不妥。
而且也有人有观点,孔克坚当时虽然是在为元朝皇帝劝谏,是抵抗大明的王师。只是孔克坚是元朝的衍圣公,他是奉公体国,他的做法按照普世价值来说也是一个臣子的本分。若是他拿着元朝的俸禄不办事,那才是让人失望的事情。
这看起来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尤其是孔克坚并没有为大明出仕。所以若是现在追究孔家人,尤其是追究孔克坚的罪名,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是会有着不服气的。
朱允煐这个时候开口,缓缓说道,“唐开元年间追封孔圣文宣王,此前多有文宣公。只是将孔圣的谥号加在后裔身上,这并不妥,所以在宋至和,文宣公该为衍圣公。”
朱允煐继续说道,“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
这就是‘衍圣公’的由来,与以往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
孔讷‘不明就里’,不少文武大臣们也静待下文,因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在说着衍圣公的由来。
缓缓起身,朱允煐居高临下问道,“孔圣修订六经,著《论语》。衍圣公之爵位,也是历代君王感孔圣之恩德。只是这衍圣公,应该是奉行孔圣之遗德。”
朱允煐表情严肃起来,追问道,“衍圣公,可为嫡长?”
朱允煐的话音刚落,这也使得奉天殿一片嘈杂。看起来不止是朝臣们在‘发难’,他们的皇帝陛下现在也是在发难了。
孔讷这个时候也是有底气的,连忙说道,“回陛下,元延祐二年,孔氏族人上奏。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讳思晦。”
朱允煐微微点头,随即笑着问道,“孔思晦,是嫡长?”
孔讷内心惶恐,也不解,“回陛下,臣不敢欺君,先祖确为嫡长!”
朱允煐平静开口,缓缓说道,“相信孔氏也有族谱,只是宋自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其人为孔端友之弟,是北宗之始。”
不少文武大臣对视、窃窃私语,本来大家觉得鲁王世子只是在质疑衍圣公是在蒙元出仕。这其实没多大麻烦,稍微糊弄一下就好,毕竟在蒙元出仕的文人士子不少,也有不少的武勋战将。
可是现在的皇帝陛下呢,直接质疑起来了衍圣公的合法性了,直接是从根上在质疑孔讷、孔克坚这些人了。所谓的嫡庶之分,还是很明显的。
在孔讷满脑袋冷汗的时候,朱允煐继续说道,“孔璠为衍圣公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先后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
朱允煐露出笑容,随即说道,“随即,孔元措入仕蒙元。”
这其实是委婉的说法,只是孔元措所在的金朝被蒙古所灭。好在孔元措为衍圣公,只是换了主君成为了蒙古人的衍圣公了。
朱允煐居高临下,看着孔讷问道,“此前你说孔氏族人要求嫡长,又曾因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为嗣,孔氏族人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其母改嫁,也不可为孔氏宗。”
孔讷这个时候赶紧说道,“回陛下,元忽必烈时,五十二世孙孔讳洙归元,让位于曲阜宗子。”
孔洙让封孔之全,这是因为孔洙是南宗末代衍圣公。宋元政权更迭中,所谓的以运用儒家智慧、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保全孔子家族。
孔讷的意思是很明显,现如今的孔氏宗族虽然不是嫡脉,但是是合法继承。
朱允煐不置可否,随即笑着问道,“哦?这么说来北宗方为正统?”
这一下朱允煐算是彻底的图穷匕见了,这也使得朝堂上一片嘈杂。今上这是在彻底的质疑如今的衍圣公一系了,这是在质疑所谓的北宗根本就不具备合法性。
冷哼一声,朱允煐厉声说道,“孔圣乃天下文宗之祖,孔氏族人也当恪守礼法!孔洙让封,或为蒙元暴政!只是如今这些年,汝等可曾想过让封、可曾想过孔圣嫡脉?!”
孔讷猛地抬头,凄声嚎道,“陛下,臣乃孔氏嫡脉!”
朱允煐可不管那些,径直说道,“孔圣嫡脉为天下大事,不可混淆!朕决意追本溯源,嫡庶不可混淆,旁支以图取代嫡脉,滑天下之大稽!”
这一下不只是孔讷慌了,很多的文武百官也都慌了起来。
他们觉得孔讷没错,因为当时的孔洙让封,看起来是自愿将嫡脉让给了孔讷的祖先。
可是当今皇帝说的也没错啊,孔洙那一脉才是正统啊,孔讷这一脉完全就是蒙元皇帝扶植起来的。说句难听的话,孔讷这一脉是蒙元皇帝认为的正统,是忽必烈册封的孔子嫡脉!
这,有些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