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不能闹大。
那么能不能直接压下去?就当没有这件事。用大玄朝廷的话来说,那就是“留中不发”。
可以也不可以。
说可以是因为兰大真人的确有这个权力,比如上次王家攻击齐玄素,便被天师压下来了。
说不可以,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还是拿上一次的事情举例,天师出手压了下来,没有任何后遗症,是因为王家缺少金阙中枢的相关力量,当时的李家正专注于凤麟洲战事,有求于张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跟张家对着干。全真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天师没有任何顾虑。
一个案子,要到什么程度封顶,底线在哪里,都是有着相当的灵活空间,灵活之妙,存乎一心。说得直白露骨一点,案子先讲政治,再讲影响,最后才讲案情。
这次与上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暂时不知道对手是谁,也不知道对手是否缺少金阙中枢力量的支持,不过在这个时候还敢针对齐玄素的,多半是金阙内的某一股势力。
道门内部搞事也是有套路的,一般是先派个小卒子出来提出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举报,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手段,比如公开发难、揭开盖子等等,本质上是试探。然后就是进一步跟进,进行推波助澜、拱火、扩大化等一系列行为。闹到物议纷纷、举世汹汹的地步后,真正的幕后黑手才会出面,代表某个势力提出主张,形成逼宫之势。
如果这是个试探的举动,那么意味着后面还有各种跟进后手。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把这件事压下去就变成了心虚示弱,甚至是对举报内容的默认。
如果你没有做这些事情,那么你压什么?
这就会陷自己于被动之中。
说白了,强压下去这种手段只能用于以强凌弱,若是同级对手,那就没什么用了。所以皇帝对大臣可以留中不发,上司和下属之间也可以,同僚之间就没有这样的说法了。
所以不能强压下去。
不能强压下去,又要把影响降到最低,就必须用一些手段。
用什么手段呢?
张月鹿还真想出一个办法,在事情正式发酵之前,用另外一件事吸引注意力,比如第一花魁李青奴嫁人什么的,最好闹到人尽皆知,从帝京到玉京,从凤麟洲到东婆娑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有人都去关注李青奴的事情,自然没人关注齐玄素这边的事情。这便争取到了时间。
等到李青奴的热度消退得差不多了,齐玄素这边的事情也能查个差不多了。毕竟本质上都是污蔑,所以想要查清还是比较容易的。
到那时候,外人看到的消息就不是“齐玄素被人举报”,而是“齐玄素被人诬告”,虽然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但造成的影响可是天差地别。
张月鹿持身正不假,却不意味着她是个愣脑壳,该有的手段还是有的。
不过李青奴嫁人只是打个比方,
李青奴是太平道的人,张月鹿是正一道的人,她不可能去命令李青奴,所以要另外想一个法子,足够有话题性。
这倒是让张月鹿有点犯难了。
张月鹿并不擅长炮制话题,她更擅长的是查案子。
不过提到案子,倒是提醒了张月鹿。古往今来,各种奇案同样能吸引人的注意,尤其是事关本身利益的。
张月鹿如今是次席副府主,掌管律法,她立刻让人调来各种卷宗。
不看不知道,最近还真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案子。
岭南道府与婆罗洲道府不同,后者属于道府直管,而前者因为位于大玄的国境之内,所以是道府和官府并行。这个案子并不归属道府处理,而是归地方官府处理的民事案件。所以张月鹿事前并不知道这个案子,直到张月鹿今天要查找有关奇案,才从官府那边的卷宗里翻找出了这个案子。
案情并不复杂,有个当红的名伶到岭南献艺,在此过程中与一位富商千金相识相恋,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最终两人在私下里结成眷侣。这位富商千金的叔父得知此事之后,大为恼怒,一纸诉状将这个名伶告上了公堂,称其拐带良家妇女。县令当即派遣衙役在两人的新婚之夜将其带走。
这个案子如今已经宣判,结果是县令重判此案,女子被判掌嘴二百,判给普善堂另择婚配,名伶被判流放。这位县令是儒门之人,判案的依据是良贱不
通婚。
因为名伶的名气很大,所以这个案子已经引起了一定的争论。
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同情派”,对小夫妻二人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女子的叔父以及众乡党实属越俎代庖之举。另一派则是“严惩派”,主张夫妻二人不守礼法理应严惩。
两派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个判决是否合理上面。毕竟道门已经讲究平等了嘛,可惯性的力量仍旧巨大,儒门的那一套仍旧是深入人心。这就导致两派相持不下。
张月鹿觉得这个案子有些意思。
她的立场是一贯的,一直对儒门持批判的态度,这在三教大会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她看来,门当户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门当户对不能等同于良贱不通婚,这是潜规则和明文律法的区别,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就是因为其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在道门的理念中,没有因为道士嫁给平民或者迎娶平民就被论罪开除道籍的说法。
这个儒门县令明显违反了道门的平等精神,道门中人都只敢暗中违反,你竟然敢公然违反,你想要干什么?
这就给了张月鹿插手的理由,涉及到精神、理念、想法、教义,必然是要以道门为主的,大玄朝廷也不能多说什么,
张月鹿觉得,可以通过青萍书局将这个案子宣扬出去,形成影响,来一场全民大讨论,该不该平等,什么才是平等。张月
鹿也定下了一个基调,能力有高低,出生无贵贱。
张月鹿仔细斟酌之后,联系了姜大真人。
按照道理来说,姜大真人这种地位的平章大真人,不是想见就能见的,更不是想联系就能联系的,不过张月鹿的身份不同寻常,毕竟是八代大掌教的候选人之一,这点面子还是有的。六代弟子们也乐得在晚辈面前展现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
张月鹿之所以要联系姜大真人,是因为青萍书局归属在紫霄宫的名下,而姜大真人掌管着紫霄宫,这不是随便安排个作者的小事,涉及到意识理念,想要让青萍书局全面配合,还得姜大真人出面。
对于张月鹿的要求,姜大真人没有为难,一口答应下来。
很快,一场席卷大半个东方世界的大辩论拉开了帷幕。
什么是平等?该不该平等?
两派人围绕着名伶娶妻的案件,以青萍书局的邸报为战场,开始唇枪舌剑。
这两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本来不是一个问题,无论是道门中人,还是儒门中人,都不敢否认这一点,自然是应该平等,这是最大的正确。
不过第一点就很有说道了。
见仁见智。
所以最多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平等?
人人平等,万物平等,生而平等,死而平等,这都是平等。
这些平等并不一样。
这些讨论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温不火,不过一个人的下场发言让这场讨论直接进入了白热化。
秦凌阁。
他出身宗室,身上带着一个亲王的爵位,不过没什么实权。因为他自小没了父母,皇帝陛下便将他接到宫中亲自教养,让他与诸位皇子一起跟随大学士们读书。皇室一向崇道,历代帝王都身兼道门大真人名号,与大掌教并列,皇室成员信奉太上道祖,虽然也学儒家经典,但必须以道门为主以儒门为辅。可秦凌阁却对儒学十分痴迷,不愿拜入道门,宁可放弃亲王爵位,也要拜在一位儒门大祭酒的门下,此举让他名声大噪,许多儒门中人盛赞他是百年难见的读书种子。
秦凌阁拜入儒门之后,得到了儒门一件仙物的认可,成为一座洞天的主人。他与儒门的三位大祭酒都有过交集,三位大祭酒皆有学问传授。如今的秦凌阁在儒门颇有声望,成为了最年轻的宗师。
除此之外,秦凌阁还是张月鹿在三教大会上的对手。
这样一个人物出面参与讨论,立刻把讨论推向了顶峰。
关键秦凌阁语出惊人,不讨论第二个问题,而是讨论第一个问题——该不该平等。
秦凌阁说:“平等?有些人需要平等,有些人不需要平等,他们需要生存,对于这些来人说,平等是一种奢求。过去多年以来,道门已经在各地尝试植入平等,而它没有奏效一次,因为这些地方不具备必须的最基本根基来支撑平等。在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支撑下,难道推翻一个旧君主,
扶持一个新领袖,就能建立平等的国度了吗?”
在秦凌阁下场之后,张月鹿忽然感觉到,事态好像有点失控,她也不得不亲自下场去驳斥秦凌阁。
无形之中,又让这场辩论的热度更上一层楼。
甚至许多大真人、大宗师都被惊动了。
到了此时,不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再怎么推波助澜,谁还会去关注一个小小的首席副府主被举报呢?如今可是在讨论儒道教义!与此相比,其他的事情都太渺小了,也太微不足道了。
那么能不能直接压下去?就当没有这件事。用大玄朝廷的话来说,那就是“留中不发”。
可以也不可以。
说可以是因为兰大真人的确有这个权力,比如上次王家攻击齐玄素,便被天师压下来了。
说不可以,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还是拿上一次的事情举例,天师出手压了下来,没有任何后遗症,是因为王家缺少金阙中枢的相关力量,当时的李家正专注于凤麟洲战事,有求于张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跟张家对着干。全真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天师没有任何顾虑。
一个案子,要到什么程度封顶,底线在哪里,都是有着相当的灵活空间,灵活之妙,存乎一心。说得直白露骨一点,案子先讲政治,再讲影响,最后才讲案情。
这次与上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暂时不知道对手是谁,也不知道对手是否缺少金阙中枢力量的支持,不过在这个时候还敢针对齐玄素的,多半是金阙内的某一股势力。
道门内部搞事也是有套路的,一般是先派个小卒子出来提出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举报,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手段,比如公开发难、揭开盖子等等,本质上是试探。然后就是进一步跟进,进行推波助澜、拱火、扩大化等一系列行为。闹到物议纷纷、举世汹汹的地步后,真正的幕后黑手才会出面,代表某个势力提出主张,形成逼宫之势。
如果这是个试探的举动,那么意味着后面还有各种跟进后手。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把这件事压下去就变成了心虚示弱,甚至是对举报内容的默认。
如果你没有做这些事情,那么你压什么?
这就会陷自己于被动之中。
说白了,强压下去这种手段只能用于以强凌弱,若是同级对手,那就没什么用了。所以皇帝对大臣可以留中不发,上司和下属之间也可以,同僚之间就没有这样的说法了。
所以不能强压下去。
不能强压下去,又要把影响降到最低,就必须用一些手段。
用什么手段呢?
张月鹿还真想出一个办法,在事情正式发酵之前,用另外一件事吸引注意力,比如第一花魁李青奴嫁人什么的,最好闹到人尽皆知,从帝京到玉京,从凤麟洲到东婆娑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有人都去关注李青奴的事情,自然没人关注齐玄素这边的事情。这便争取到了时间。
等到李青奴的热度消退得差不多了,齐玄素这边的事情也能查个差不多了。毕竟本质上都是污蔑,所以想要查清还是比较容易的。
到那时候,外人看到的消息就不是“齐玄素被人举报”,而是“齐玄素被人诬告”,虽然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但造成的影响可是天差地别。
张月鹿持身正不假,却不意味着她是个愣脑壳,该有的手段还是有的。
不过李青奴嫁人只是打个比方,
李青奴是太平道的人,张月鹿是正一道的人,她不可能去命令李青奴,所以要另外想一个法子,足够有话题性。
这倒是让张月鹿有点犯难了。
张月鹿并不擅长炮制话题,她更擅长的是查案子。
不过提到案子,倒是提醒了张月鹿。古往今来,各种奇案同样能吸引人的注意,尤其是事关本身利益的。
张月鹿如今是次席副府主,掌管律法,她立刻让人调来各种卷宗。
不看不知道,最近还真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案子。
岭南道府与婆罗洲道府不同,后者属于道府直管,而前者因为位于大玄的国境之内,所以是道府和官府并行。这个案子并不归属道府处理,而是归地方官府处理的民事案件。所以张月鹿事前并不知道这个案子,直到张月鹿今天要查找有关奇案,才从官府那边的卷宗里翻找出了这个案子。
案情并不复杂,有个当红的名伶到岭南献艺,在此过程中与一位富商千金相识相恋,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最终两人在私下里结成眷侣。这位富商千金的叔父得知此事之后,大为恼怒,一纸诉状将这个名伶告上了公堂,称其拐带良家妇女。县令当即派遣衙役在两人的新婚之夜将其带走。
这个案子如今已经宣判,结果是县令重判此案,女子被判掌嘴二百,判给普善堂另择婚配,名伶被判流放。这位县令是儒门之人,判案的依据是良贱不
通婚。
因为名伶的名气很大,所以这个案子已经引起了一定的争论。
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同情派”,对小夫妻二人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女子的叔父以及众乡党实属越俎代庖之举。另一派则是“严惩派”,主张夫妻二人不守礼法理应严惩。
两派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个判决是否合理上面。毕竟道门已经讲究平等了嘛,可惯性的力量仍旧巨大,儒门的那一套仍旧是深入人心。这就导致两派相持不下。
张月鹿觉得这个案子有些意思。
她的立场是一贯的,一直对儒门持批判的态度,这在三教大会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她看来,门当户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门当户对不能等同于良贱不通婚,这是潜规则和明文律法的区别,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就是因为其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在道门的理念中,没有因为道士嫁给平民或者迎娶平民就被论罪开除道籍的说法。
这个儒门县令明显违反了道门的平等精神,道门中人都只敢暗中违反,你竟然敢公然违反,你想要干什么?
这就给了张月鹿插手的理由,涉及到精神、理念、想法、教义,必然是要以道门为主的,大玄朝廷也不能多说什么,
张月鹿觉得,可以通过青萍书局将这个案子宣扬出去,形成影响,来一场全民大讨论,该不该平等,什么才是平等。张月
鹿也定下了一个基调,能力有高低,出生无贵贱。
张月鹿仔细斟酌之后,联系了姜大真人。
按照道理来说,姜大真人这种地位的平章大真人,不是想见就能见的,更不是想联系就能联系的,不过张月鹿的身份不同寻常,毕竟是八代大掌教的候选人之一,这点面子还是有的。六代弟子们也乐得在晚辈面前展现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
张月鹿之所以要联系姜大真人,是因为青萍书局归属在紫霄宫的名下,而姜大真人掌管着紫霄宫,这不是随便安排个作者的小事,涉及到意识理念,想要让青萍书局全面配合,还得姜大真人出面。
对于张月鹿的要求,姜大真人没有为难,一口答应下来。
很快,一场席卷大半个东方世界的大辩论拉开了帷幕。
什么是平等?该不该平等?
两派人围绕着名伶娶妻的案件,以青萍书局的邸报为战场,开始唇枪舌剑。
这两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本来不是一个问题,无论是道门中人,还是儒门中人,都不敢否认这一点,自然是应该平等,这是最大的正确。
不过第一点就很有说道了。
见仁见智。
所以最多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平等?
人人平等,万物平等,生而平等,死而平等,这都是平等。
这些平等并不一样。
这些讨论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温不火,不过一个人的下场发言让这场讨论直接进入了白热化。
秦凌阁。
他出身宗室,身上带着一个亲王的爵位,不过没什么实权。因为他自小没了父母,皇帝陛下便将他接到宫中亲自教养,让他与诸位皇子一起跟随大学士们读书。皇室一向崇道,历代帝王都身兼道门大真人名号,与大掌教并列,皇室成员信奉太上道祖,虽然也学儒家经典,但必须以道门为主以儒门为辅。可秦凌阁却对儒学十分痴迷,不愿拜入道门,宁可放弃亲王爵位,也要拜在一位儒门大祭酒的门下,此举让他名声大噪,许多儒门中人盛赞他是百年难见的读书种子。
秦凌阁拜入儒门之后,得到了儒门一件仙物的认可,成为一座洞天的主人。他与儒门的三位大祭酒都有过交集,三位大祭酒皆有学问传授。如今的秦凌阁在儒门颇有声望,成为了最年轻的宗师。
除此之外,秦凌阁还是张月鹿在三教大会上的对手。
这样一个人物出面参与讨论,立刻把讨论推向了顶峰。
关键秦凌阁语出惊人,不讨论第二个问题,而是讨论第一个问题——该不该平等。
秦凌阁说:“平等?有些人需要平等,有些人不需要平等,他们需要生存,对于这些来人说,平等是一种奢求。过去多年以来,道门已经在各地尝试植入平等,而它没有奏效一次,因为这些地方不具备必须的最基本根基来支撑平等。在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支撑下,难道推翻一个旧君主,
扶持一个新领袖,就能建立平等的国度了吗?”
在秦凌阁下场之后,张月鹿忽然感觉到,事态好像有点失控,她也不得不亲自下场去驳斥秦凌阁。
无形之中,又让这场辩论的热度更上一层楼。
甚至许多大真人、大宗师都被惊动了。
到了此时,不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再怎么推波助澜,谁还会去关注一个小小的首席副府主被举报呢?如今可是在讨论儒道教义!与此相比,其他的事情都太渺小了,也太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