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茱萸,十月采果。
蜀地一带有个风俗,把十月茱萸子缝入香囊内,挂在床头或者系在腰身,可保一年无灾。
最近蜀中也如江南多雨,今早天刚放晴,白帝城少男少女就成群结伴出城采茱萸。
城外南山上长着大片茱萸树, 雨后的果实颗颗红润,阳光下宛若珠宝带露,一团团抱在树枝上甚是好看。
莫府内园,两个丫鬟满脚泥泞挎篮回来,对着风亭内读书的莫文姝叫‘小姐’。
“小姐你看,我俩采的茱萸好不好?”
“今天南山可热闹了。”
“嗯,摘雨后茱萸子的人可多了。”
翠衣丫鬟把竹篮托起给小姐过目。
晨风拂玉面, 莫娘子单手持书,明眸望红茱萸, 前世过往好似倒映在上面。
不知看到几时,她目中漏出一丝怅然,神思回到十日前,二姐离别之时。
粉衣丫鬟旁观小姐神色,暗推了一把小妹,笑说:“听说过五日,南乡要办巫祭。届时小姐带我俩去看看可好?”
莫娘子被她扯回神思,收拾心情道:“昨夜风妹妹已来府告知相邀。”
“此番巫祭,乃是祭鬼,安抚在世游魂怨鬼,你俩可以去看,但只能远观。免被鬼物纠缠。”
“是。”
两丫鬟齐领喏。
这时一老妈子领着一位女客进园。
妈子张望亭内小姐,对女客道:“自上次夫人一别,小姐伤心数日,这次相见可不要再伤我家小姐。”
“夫子许你进家门,是看在你与小姐的情义。”
“若换成别的狐亲,绝不会请入府内。”
“以后你高家还需好自为之, 若是再弄心眼, 耍什么心计,下次就进不来了。”
这女客不是别人,乃早出临安来西蜀的高二姐。
二姐听着这妈子训教之言,淡然笑说:“吴妈妈好言,妾身记下了,请告知夫子,我高家已服,不敢再用计谋。”
“那便好,你自去见小姐吧。”
莫府吴妈凝视一眼,低头欠个身出园。
风亭内两丫鬟齐看这边,见广平狐又找来,暗猜其来意。
莫娘子隐隐有感,蓦然顾首看见鱼池水榭边的二姐,喜悦之情涌入眼眶,含泪望着狐家姐姐。
高二飘身与她眼眸相对,亭外道:“一别十日,妹妹清瘦了。”
“姐姐……”
莫娘子话出起身,促步奔出亭子, 投入二姐怀中。
“妹妹……”
两女抱在一起,只凭‘姐妹’二字, 便把各自情义道出。
高二此刻撩动心神,回想当日离开时那番冷言冷语,心里自责又庆幸。
相拥稍许后,她牵着莫文姝入亭,取香帕给妹妹拭泪,伴坐说:“那日都怪我意气用事,没明白妹妹真情真心,伤了你。”
“今日我当着丫鬟之面,与你赔个不是。”
“姐姐莫说外话,该怪我没有讲清楚。”
说着,莫娘子唇角挂笑,心中再无愁怅。
高二含笑扫过两丫鬟说:“我有些话,不便旁人听,可让她们回避一下。”
莫娘子嗯声点头,命丫鬟去洗晒茱萸子,无事不要过来。
两丫鬟相视领命,挎着篮子结伴出园。
园门外吴妈没走,而是竖一耳朵贴墙窥听。
隔墙数丈却能将亭内所谈听入耳中,自叹道:“小姐当真不曾割恩断情,这般如何是好。夫子真意你做女儿都不明白,哎……”
说着,不等丫鬟出园先行一步。
园内,高二目送两丫鬟过水榭,牵手三妹道:“妹妹清瘦了,我再不会言语刺你。当日的确是我不好。”
“说了那么多狠话……”
“好在世才点醒我,我才明白过来,看懂妹妹真心。”
“此番来蜀,我一不劝你认亲,二不劝你成婚,只为重系姐妹之情。”
莫娘子闻言心神舒适,听她话中提到‘刘世才’,笑问:“姐姐可是从临安过来的?那篇入学文章归还了?他点醒你什么?”
“说来话长。”
高二明眸善睐,挽手依靠亭栏说:“我确是打临安来此。”
“此去世才家乡,除了归还他入学文章,其二是送避瘟丹。”
“却不想让黄家俩丫头把人情抢了去。”
“避瘟丹?黄家?”
莫娘子被她话调动好奇心,细问起来。
高二便将‘临安遭瘟’与‘黄家送丹’合并讲述。
后谈起刘世才为家乡所做之事,从‘献治疫六法’、‘乱葬谷祭鬼’,说到‘下邳阴山渡河’,如讲典故般娓娓道来。
谷袜
莫文姝听着不插话,心神几度变化。
最初是‘赞赏’,后变为‘欣赏’,直到二姐说起‘贤弟为民渡河,苦熬心性……’,不禁站了起来,由内而外产生‘敬意’。
这等君心大义,当得她这位千金敬佩。
“这三日他魂儿休养的如何?”
“妹妹不必担心。”
高二牵她坐下,笑说:“那阴山之主极为赏识君子,送了十粒养魂丹给贤弟。”
“今日我见他好转,才放心来见妹妹。”
“世才阴山渡河,所得大于所失!”
“他借沸河熬炼心性,明见胎身本性,其心境已通达‘正心’了!”
“可谓‘苦中见性,大义正心’。”
莫娘子心窍一震,眼眸闪亮。
若非从二姐口中说出,她实难相信那‘临安书生’进步如此神速!
可转念一想,也是合情合理。
世间疾苦却能助人悟道,但必须是大苦厄,还要有一定心性,有悟性有经得起苦难,自然会有大明白。
“刘世才无愧孔孟双成奇才。”
“我记得他上个月才入真学,今不满一月就得正心,真是闻所未闻……,也只有书中那些名士可比。”
“现在应该有位名师指点他,帮他把前路指正。”
“不然似他这般进步,稍有不慎将来会走岔路。”
“妹妹说的是。”
高二享风,微笑说:“明经之后就要修身养性,若无先达指点明道,就会在前路上跌跤。”
“这点贤弟他自是知晓的,他欲拜师,求教后路,继承绝学。”
莫娘子一念思量,以为二姐在替刘世才求学,欲拜入父亲门下,说:“这个小妹做不了主,需问父亲之意。”
“其实小妹已经把他的《正气歌》和《山居秋暝》抄给父亲过目。”
“我不是因动情,而是惜他良才,有推举之意。”
“父亲对他入学文章非常赞赏。”
“夸赞说,蜀中只有文夫子爱徒可以一较高下,刘世才的《正气歌》能给文坛添一大彩!”
“可父亲只是赞誉,未动收徒之意。”
“妹妹有此美意,世才得知必然欣悦。”
高二笑着与她十指相扣,道:“其实他已寻到好师门,再过几日就会拜入门下。令尊或许知到与他无缘,因此不提收徒。”
“不知刘世才将拜入哪位夫子门下?”
莫文姝明眸相视,神思一下罗列出数位在世大儒。
结果二姐说出‘司徒明’三字,使她甚是差异。
“司徒……”
“姐姐说的可是太祖年间,那位心学大宗师司徒明?”
“我读《大周鸿儒传》,司徒一门绝学只传三代,三代之后鲜有真传弟子。”
“莫非世间还有其传人?刘公子要隔世拜师?”
“不错。”
高二点头说:“司徒大宗师有一位嫡传尚在人世,此君极为赏识世才,欲将师门绝学倾囊相授。”
“司徒一门心学与世才道义不相冲,可以助他立道成就大业。”
听到此处,莫文姝感‘临安书生’造化非常,又追问‘他与此君如何结识’。
府邸北园,书房。
莫夫子运笔写完一篇《正气歌》,转头对身旁‘经意童子’道:“去叫我女过来,连高家狐女一起叫来。”
“喏。”
童子化作一点文光飞出窗外。
这时夫子身后交椅上忽显一妇人。
看她是个四十许美貌女子,穿金戴玉一身贵气,目视夫子宽袍后背,似在等什么。
数息后,妇人散了矜持,开口道:“周朝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须重铸河山,方可延续气运。”
“兄长行事果断,善抓时机,如何在此事上犹豫不决?”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此乃古之常理。”
“大周三百年气运见衰,这些年哪年不生灾祸?”
“我家所行之事,是为了大周兆民,是为天下苍生,他年夺得神器,大周还是大周。”
“我家起兵时日已定,只等临安瘟疫席卷南国之日,便是起兵之时!”
“兄长当寄托天心,把握这大争之世!与我家共取神器,重固太祖江山。便是改天换地之功,孔丘孟轲不能比。”
“他年凭借此功,证道诸子也未可知?”
……
蜀地一带有个风俗,把十月茱萸子缝入香囊内,挂在床头或者系在腰身,可保一年无灾。
最近蜀中也如江南多雨,今早天刚放晴,白帝城少男少女就成群结伴出城采茱萸。
城外南山上长着大片茱萸树, 雨后的果实颗颗红润,阳光下宛若珠宝带露,一团团抱在树枝上甚是好看。
莫府内园,两个丫鬟满脚泥泞挎篮回来,对着风亭内读书的莫文姝叫‘小姐’。
“小姐你看,我俩采的茱萸好不好?”
“今天南山可热闹了。”
“嗯,摘雨后茱萸子的人可多了。”
翠衣丫鬟把竹篮托起给小姐过目。
晨风拂玉面, 莫娘子单手持书,明眸望红茱萸, 前世过往好似倒映在上面。
不知看到几时,她目中漏出一丝怅然,神思回到十日前,二姐离别之时。
粉衣丫鬟旁观小姐神色,暗推了一把小妹,笑说:“听说过五日,南乡要办巫祭。届时小姐带我俩去看看可好?”
莫娘子被她扯回神思,收拾心情道:“昨夜风妹妹已来府告知相邀。”
“此番巫祭,乃是祭鬼,安抚在世游魂怨鬼,你俩可以去看,但只能远观。免被鬼物纠缠。”
“是。”
两丫鬟齐领喏。
这时一老妈子领着一位女客进园。
妈子张望亭内小姐,对女客道:“自上次夫人一别,小姐伤心数日,这次相见可不要再伤我家小姐。”
“夫子许你进家门,是看在你与小姐的情义。”
“若换成别的狐亲,绝不会请入府内。”
“以后你高家还需好自为之, 若是再弄心眼, 耍什么心计,下次就进不来了。”
这女客不是别人,乃早出临安来西蜀的高二姐。
二姐听着这妈子训教之言,淡然笑说:“吴妈妈好言,妾身记下了,请告知夫子,我高家已服,不敢再用计谋。”
“那便好,你自去见小姐吧。”
莫府吴妈凝视一眼,低头欠个身出园。
风亭内两丫鬟齐看这边,见广平狐又找来,暗猜其来意。
莫娘子隐隐有感,蓦然顾首看见鱼池水榭边的二姐,喜悦之情涌入眼眶,含泪望着狐家姐姐。
高二飘身与她眼眸相对,亭外道:“一别十日,妹妹清瘦了。”
“姐姐……”
莫娘子话出起身,促步奔出亭子, 投入二姐怀中。
“妹妹……”
两女抱在一起,只凭‘姐妹’二字, 便把各自情义道出。
高二此刻撩动心神,回想当日离开时那番冷言冷语,心里自责又庆幸。
相拥稍许后,她牵着莫文姝入亭,取香帕给妹妹拭泪,伴坐说:“那日都怪我意气用事,没明白妹妹真情真心,伤了你。”
“今日我当着丫鬟之面,与你赔个不是。”
“姐姐莫说外话,该怪我没有讲清楚。”
说着,莫娘子唇角挂笑,心中再无愁怅。
高二含笑扫过两丫鬟说:“我有些话,不便旁人听,可让她们回避一下。”
莫娘子嗯声点头,命丫鬟去洗晒茱萸子,无事不要过来。
两丫鬟相视领命,挎着篮子结伴出园。
园门外吴妈没走,而是竖一耳朵贴墙窥听。
隔墙数丈却能将亭内所谈听入耳中,自叹道:“小姐当真不曾割恩断情,这般如何是好。夫子真意你做女儿都不明白,哎……”
说着,不等丫鬟出园先行一步。
园内,高二目送两丫鬟过水榭,牵手三妹道:“妹妹清瘦了,我再不会言语刺你。当日的确是我不好。”
“说了那么多狠话……”
“好在世才点醒我,我才明白过来,看懂妹妹真心。”
“此番来蜀,我一不劝你认亲,二不劝你成婚,只为重系姐妹之情。”
莫娘子闻言心神舒适,听她话中提到‘刘世才’,笑问:“姐姐可是从临安过来的?那篇入学文章归还了?他点醒你什么?”
“说来话长。”
高二明眸善睐,挽手依靠亭栏说:“我确是打临安来此。”
“此去世才家乡,除了归还他入学文章,其二是送避瘟丹。”
“却不想让黄家俩丫头把人情抢了去。”
“避瘟丹?黄家?”
莫娘子被她话调动好奇心,细问起来。
高二便将‘临安遭瘟’与‘黄家送丹’合并讲述。
后谈起刘世才为家乡所做之事,从‘献治疫六法’、‘乱葬谷祭鬼’,说到‘下邳阴山渡河’,如讲典故般娓娓道来。
谷袜
莫文姝听着不插话,心神几度变化。
最初是‘赞赏’,后变为‘欣赏’,直到二姐说起‘贤弟为民渡河,苦熬心性……’,不禁站了起来,由内而外产生‘敬意’。
这等君心大义,当得她这位千金敬佩。
“这三日他魂儿休养的如何?”
“妹妹不必担心。”
高二牵她坐下,笑说:“那阴山之主极为赏识君子,送了十粒养魂丹给贤弟。”
“今日我见他好转,才放心来见妹妹。”
“世才阴山渡河,所得大于所失!”
“他借沸河熬炼心性,明见胎身本性,其心境已通达‘正心’了!”
“可谓‘苦中见性,大义正心’。”
莫娘子心窍一震,眼眸闪亮。
若非从二姐口中说出,她实难相信那‘临安书生’进步如此神速!
可转念一想,也是合情合理。
世间疾苦却能助人悟道,但必须是大苦厄,还要有一定心性,有悟性有经得起苦难,自然会有大明白。
“刘世才无愧孔孟双成奇才。”
“我记得他上个月才入真学,今不满一月就得正心,真是闻所未闻……,也只有书中那些名士可比。”
“现在应该有位名师指点他,帮他把前路指正。”
“不然似他这般进步,稍有不慎将来会走岔路。”
“妹妹说的是。”
高二享风,微笑说:“明经之后就要修身养性,若无先达指点明道,就会在前路上跌跤。”
“这点贤弟他自是知晓的,他欲拜师,求教后路,继承绝学。”
莫娘子一念思量,以为二姐在替刘世才求学,欲拜入父亲门下,说:“这个小妹做不了主,需问父亲之意。”
“其实小妹已经把他的《正气歌》和《山居秋暝》抄给父亲过目。”
“我不是因动情,而是惜他良才,有推举之意。”
“父亲对他入学文章非常赞赏。”
“夸赞说,蜀中只有文夫子爱徒可以一较高下,刘世才的《正气歌》能给文坛添一大彩!”
“可父亲只是赞誉,未动收徒之意。”
“妹妹有此美意,世才得知必然欣悦。”
高二笑着与她十指相扣,道:“其实他已寻到好师门,再过几日就会拜入门下。令尊或许知到与他无缘,因此不提收徒。”
“不知刘世才将拜入哪位夫子门下?”
莫文姝明眸相视,神思一下罗列出数位在世大儒。
结果二姐说出‘司徒明’三字,使她甚是差异。
“司徒……”
“姐姐说的可是太祖年间,那位心学大宗师司徒明?”
“我读《大周鸿儒传》,司徒一门绝学只传三代,三代之后鲜有真传弟子。”
“莫非世间还有其传人?刘公子要隔世拜师?”
“不错。”
高二点头说:“司徒大宗师有一位嫡传尚在人世,此君极为赏识世才,欲将师门绝学倾囊相授。”
“司徒一门心学与世才道义不相冲,可以助他立道成就大业。”
听到此处,莫文姝感‘临安书生’造化非常,又追问‘他与此君如何结识’。
府邸北园,书房。
莫夫子运笔写完一篇《正气歌》,转头对身旁‘经意童子’道:“去叫我女过来,连高家狐女一起叫来。”
“喏。”
童子化作一点文光飞出窗外。
这时夫子身后交椅上忽显一妇人。
看她是个四十许美貌女子,穿金戴玉一身贵气,目视夫子宽袍后背,似在等什么。
数息后,妇人散了矜持,开口道:“周朝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须重铸河山,方可延续气运。”
“兄长行事果断,善抓时机,如何在此事上犹豫不决?”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此乃古之常理。”
“大周三百年气运见衰,这些年哪年不生灾祸?”
“我家所行之事,是为了大周兆民,是为天下苍生,他年夺得神器,大周还是大周。”
“我家起兵时日已定,只等临安瘟疫席卷南国之日,便是起兵之时!”
“兄长当寄托天心,把握这大争之世!与我家共取神器,重固太祖江山。便是改天换地之功,孔丘孟轲不能比。”
“他年凭借此功,证道诸子也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