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邺城。
身为监军的沮授忧心忡忡。
这是他第二次向袁绍劝谏:
“如今汉室暗弱,而冀州郡县初定,兵强士附,若能西迎大驾,即官邺都,即可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天下诸侯谁能御之?”
刚刚击溃公孙瓒主力、正在畅想未来的袁绍却再次拒绝了他:
“董卓是袁氏生死之仇,身为袁氏家主,我不能手刃仇敌,已经十分不孝,又岂能尊奉他所拥立的天子?”
这番道理有礼有节,饱含了袁绍对于惨死在董卓刀下数百亲族的深厚感情,沮授无言以对,只能退下。
他刚刚出门,就遇到了郭图、淳于琼、许攸等中原士族。
郭图看他脸色不善,笑着问道:
“监军可是遇到了难处?”
沮授与他原本关系就不和睦,但碍于公务,还是如实说道:
“朝廷刚刚发来诏书,要求州郡提供粮草,我便劝谏明公,希望可以迎奉天子迁都邺城,进而谋取大业。只是明公另有考虑,不愿接纳,诸君若是同意,可否与我一起再劝明公?”
郭图还没回答,淳于琼已经大手一挥:
“汉室早已衰微,想要复兴何其困难?如今中原大地,早已成为群雄逐鹿之势,何必再去考虑什么汉室?沮监军目光浅短,竟然有此谏言,难怪袁公不予采纳。”
许攸也面露讥讽之色:
“仲简公所言甚是,我等辅佐袁公,难道不应该着眼于当前?只要彻底消灭公孙伯圭,河北三州便将成为我军之根基,而后跨河南下,争取天下,这才是袁公之霸业!区区大汉天子,三番五次被李傕、郭汜、张济、杨奉等叛贼追逐得狼狈逃窜,甚至要依靠白波贼、南匈奴才得以苟延残喘,若还要指望这样的朝廷再度复兴,岂非痴人说梦?”
郭图本来还想安慰一下沮授,但最终也只是拱了拱手:
“我等来此,乃是为了劝谏袁公继续发兵,公孙伯珪大势已去,只要再次强攻,易京必破!”
沮授跺了跺脚,长叹一声:
“天子就在河东,若是让他人趁机挟持天子,袁公必将陷入被动!”
许攸冷眼看着他:
“这有什么被动?比如天子诏书让我等运送粮草,我等拒不发粮,他区区一个黄口孺子,又能有什么办法?他能让刚刚上任的大司马张济来讨伐袁公?还是让刘表、刘璋来救援自己?”
-
驻扎在闻喜县城的刘协什么办法也没有。
就算他带头省吃俭用,就算他把闻喜县府库刨个底朝天,朝廷大军也依然面临断粮的窘境。
毕竟……除去白波两万兵马,依附于汉室的文武百官、宫人家眷也依然有七八千人之多,五千斤粮食实在不够分配。
闻喜县中原本有裴氏、毋丘等大姓,只是时局动荡,大多都举家避乱南方,以杨彪、陈纪等名族大儒的号召力,竟然找不到士族接济粮草。
河东太守王邑马上就要断粮了,骠骑将军、河内太守张杨已经派人回野王搬运粮食,但受到暴雨影响,日之内似乎没办法赶来,刘协不得不派遣朝廷官员四处搜集草根。
好在暴雨过后,地上纷纷长出了不少蘑菇之类的东西,向来不事农活的官员们如获至宝,纷纷化身成为“采蘑菇的尚书郎”,每个人都能兴高采烈地带回来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大蘑菇。
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蘑菇,刘协有些疑惑:
“这些东西……能吃吗?”
贾诩也直皱眉头:
“陛下,可以召医官审查一番。”
杨彪、伏完等人略有尴尬,之前他们急于渡河,太医这种身份低微的小吏不是被推入河中喂了鱼虾,就是被众人踩踏而死,能够跟随大部队平安活下来的,竟然没有一个……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却看到两面大纛缓缓从东北方向而来:
“冀州牧。”
“袁。”
贾诩双眼一亮:
“陛下快看,莫非是袁冀州的兵马?”
刘协的脸上也泛起了一丝喜色:
“快快派人前去迎接,莫要丢失朝廷的礼数!”
-
片刻之后,一百名骑兵带着两百匹战马抵达闻喜,距离刘协尚有数百步,他们就全部翻身下马,在官员的引导下缓缓步行。
见到刘协之后,当先一名小将跪倒在地:
“小人乃是袁冀州部下,袁公得到天子诏令之后,特奉上粮谷千石,绢布五百匹,以资朝廷所需,只是前几日遭逢大雨,故而有所耽误,万望陛下恕罪!”
刘协一看他身后的粮袋,顿时只觉得神清气爽:
“袁本初毕竟世代忠臣,没有辜负大汉的信赖。他的忠心,朕知道了,你且起身吧。”
不用他示意,他的老丈人、执金吾伏完就带领亲信接管了这批物资,外围的杨奉等人只能气得干瞪眼。
尚书令陈纪看了一眼这名小将,随意问了一句:
“听口音,你是豫州人士?”
那名小将正在起身,动作微微一顿,而后拱手回答:
“小人是颍川阳城人,是淳于仲简将军的亲兵,使君何以得知?”
陈纪点了点头:
“老夫是许县人士,在外为官多年,忽然听到家乡的口音,难免觉得亲切,颍川如今可好?”
小将迟疑着摇了摇头:
“小人追随淳于将军征战四方已经六七年了,故乡亲族大多不在人世,使君所问……实在不知。”
陈纪叹了口气:
“乱世之中,你我俱是身不由己,也难为了。”
他这边正在感慨,刘协那边已经和杨彪商量好了对袁绍的封赏:
“袁冀州忠诚可嘉,朕心甚慰,拜其为前将军,都督冀、幽、并三州军政,假节,封邺侯,食邑三千户!”
——看得出来,刘协和杨彪等公卿,对于四世三公的袁绍还是另眼相看。送了一年粮食的陈飞,至今也只有两千户食邑,而袁绍只送了一次,就换来了三千户的侯爵!
这名小将接过诏书,当即跪倒在地:
“陛下英明!小人临行之时,袁将军已经指派大军,稍后便来迎驾!”
刘协看了一眼杨彪,杨太尉的脸色却忽然变得有点难看。
【袁绍雄踞河北,兵强马壮,若是让他迎驾成功,朝廷之上……还有杨氏说话的份吗?】
-
杨彪还在为杨氏的未来而发愁,伏完那边已经煮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肉粥,第一时间端到了刘协的面前:
“陛下想必饿了吧?等到晚膳之时,臣再好好准备……”
刘协闻着肉香,面前保持着君王的威严,只是微微颔首,伸手示意:
“给诸位公卿也分上一碗吧,大家这几日都十分劳顿,趁热吃一口吧!”
杨彪、周忠、张喜等官员也纷纷领到了自己的肉粥,不过也不可能人手一碗,毕竟伏完只是仓促之间熬煮的稀饭,就连贾诩都没有排到。
看着他们吃得香甜,贾诩只好退到角落里,从衣袖里摸出一条牛肉干,默默吃了起来。
陈纪也凑了过来:
“文和公,给老夫也吃一点呗?”
贾诩抬了抬眉毛:
“陈公为何不去喝粥?”
陈纪笑了笑:
“老夫虽然牙齿松动,却从来不喜欢喝粥,还是吃肉更香,尤其是家乡的牛肉。”
贾诩的眉毛挑得更高,却还是分给他一条肉干和半张酥饼。
陈纪道了一声谢,就着清水慢慢开吃。
他毕竟已经年近六旬,这种硬邦邦的干粮只能一口一口小心咀嚼,等到他吃完的时候,那些喝粥的公卿们早就把碗底舔得干净。
“砰!”
只听一声清脆的响声,刘协手中的饭碗摔落在地。
这名年仅十五岁(虚岁)的大汉皇帝,忽然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小腹。
“陛下?!”
杨彪浑身一颤,也捂住了自己的咽喉。
赵温、张喜、刘艾等公卿无一例外地发出了惨叫,整个大厅如同地狱!
吃得最多的伏完更加凄惨,他张大了嘴巴,想要喊叫什么,却根本说不出话来!
没有太医,所以没有救治。
刘协和他的忠臣们终于一个个摔倒在地,留下了数十名惊慌失措的中级官员。
陈纪擦了擦嘴巴,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不忍目睹惨状的他转向了一边,向着贾诩轻声说道:
“文和公,老夫年纪大了,是时候返回故乡了。”
贾诩看着他,缓缓说道:
“元方公要是不弃,我愿陪你一同前往颍川。”
陈纪露出了一丝笑容,而后他站了起来,满面都是愤怒之色:
“诸公,袁绍投毒谋害天子,如此狼子野心,天地难容!我等……要为陛下发诏讨贼!”
-
《后汉书·献帝纪》:
兴平二年夏六月,帝驾幸河东闻喜,时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冀州牧袁绍遣送粮谷千余石,帝信而不疑,乃煮为肉糜,少顷,帝崩,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少府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杨琦等公卿皆薨,唯尚书令陈纪、宣威将军贾诩等得免。
身为监军的沮授忧心忡忡。
这是他第二次向袁绍劝谏:
“如今汉室暗弱,而冀州郡县初定,兵强士附,若能西迎大驾,即官邺都,即可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天下诸侯谁能御之?”
刚刚击溃公孙瓒主力、正在畅想未来的袁绍却再次拒绝了他:
“董卓是袁氏生死之仇,身为袁氏家主,我不能手刃仇敌,已经十分不孝,又岂能尊奉他所拥立的天子?”
这番道理有礼有节,饱含了袁绍对于惨死在董卓刀下数百亲族的深厚感情,沮授无言以对,只能退下。
他刚刚出门,就遇到了郭图、淳于琼、许攸等中原士族。
郭图看他脸色不善,笑着问道:
“监军可是遇到了难处?”
沮授与他原本关系就不和睦,但碍于公务,还是如实说道:
“朝廷刚刚发来诏书,要求州郡提供粮草,我便劝谏明公,希望可以迎奉天子迁都邺城,进而谋取大业。只是明公另有考虑,不愿接纳,诸君若是同意,可否与我一起再劝明公?”
郭图还没回答,淳于琼已经大手一挥:
“汉室早已衰微,想要复兴何其困难?如今中原大地,早已成为群雄逐鹿之势,何必再去考虑什么汉室?沮监军目光浅短,竟然有此谏言,难怪袁公不予采纳。”
许攸也面露讥讽之色:
“仲简公所言甚是,我等辅佐袁公,难道不应该着眼于当前?只要彻底消灭公孙伯圭,河北三州便将成为我军之根基,而后跨河南下,争取天下,这才是袁公之霸业!区区大汉天子,三番五次被李傕、郭汜、张济、杨奉等叛贼追逐得狼狈逃窜,甚至要依靠白波贼、南匈奴才得以苟延残喘,若还要指望这样的朝廷再度复兴,岂非痴人说梦?”
郭图本来还想安慰一下沮授,但最终也只是拱了拱手:
“我等来此,乃是为了劝谏袁公继续发兵,公孙伯珪大势已去,只要再次强攻,易京必破!”
沮授跺了跺脚,长叹一声:
“天子就在河东,若是让他人趁机挟持天子,袁公必将陷入被动!”
许攸冷眼看着他:
“这有什么被动?比如天子诏书让我等运送粮草,我等拒不发粮,他区区一个黄口孺子,又能有什么办法?他能让刚刚上任的大司马张济来讨伐袁公?还是让刘表、刘璋来救援自己?”
-
驻扎在闻喜县城的刘协什么办法也没有。
就算他带头省吃俭用,就算他把闻喜县府库刨个底朝天,朝廷大军也依然面临断粮的窘境。
毕竟……除去白波两万兵马,依附于汉室的文武百官、宫人家眷也依然有七八千人之多,五千斤粮食实在不够分配。
闻喜县中原本有裴氏、毋丘等大姓,只是时局动荡,大多都举家避乱南方,以杨彪、陈纪等名族大儒的号召力,竟然找不到士族接济粮草。
河东太守王邑马上就要断粮了,骠骑将军、河内太守张杨已经派人回野王搬运粮食,但受到暴雨影响,日之内似乎没办法赶来,刘协不得不派遣朝廷官员四处搜集草根。
好在暴雨过后,地上纷纷长出了不少蘑菇之类的东西,向来不事农活的官员们如获至宝,纷纷化身成为“采蘑菇的尚书郎”,每个人都能兴高采烈地带回来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大蘑菇。
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蘑菇,刘协有些疑惑:
“这些东西……能吃吗?”
贾诩也直皱眉头:
“陛下,可以召医官审查一番。”
杨彪、伏完等人略有尴尬,之前他们急于渡河,太医这种身份低微的小吏不是被推入河中喂了鱼虾,就是被众人踩踏而死,能够跟随大部队平安活下来的,竟然没有一个……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却看到两面大纛缓缓从东北方向而来:
“冀州牧。”
“袁。”
贾诩双眼一亮:
“陛下快看,莫非是袁冀州的兵马?”
刘协的脸上也泛起了一丝喜色:
“快快派人前去迎接,莫要丢失朝廷的礼数!”
-
片刻之后,一百名骑兵带着两百匹战马抵达闻喜,距离刘协尚有数百步,他们就全部翻身下马,在官员的引导下缓缓步行。
见到刘协之后,当先一名小将跪倒在地:
“小人乃是袁冀州部下,袁公得到天子诏令之后,特奉上粮谷千石,绢布五百匹,以资朝廷所需,只是前几日遭逢大雨,故而有所耽误,万望陛下恕罪!”
刘协一看他身后的粮袋,顿时只觉得神清气爽:
“袁本初毕竟世代忠臣,没有辜负大汉的信赖。他的忠心,朕知道了,你且起身吧。”
不用他示意,他的老丈人、执金吾伏完就带领亲信接管了这批物资,外围的杨奉等人只能气得干瞪眼。
尚书令陈纪看了一眼这名小将,随意问了一句:
“听口音,你是豫州人士?”
那名小将正在起身,动作微微一顿,而后拱手回答:
“小人是颍川阳城人,是淳于仲简将军的亲兵,使君何以得知?”
陈纪点了点头:
“老夫是许县人士,在外为官多年,忽然听到家乡的口音,难免觉得亲切,颍川如今可好?”
小将迟疑着摇了摇头:
“小人追随淳于将军征战四方已经六七年了,故乡亲族大多不在人世,使君所问……实在不知。”
陈纪叹了口气:
“乱世之中,你我俱是身不由己,也难为了。”
他这边正在感慨,刘协那边已经和杨彪商量好了对袁绍的封赏:
“袁冀州忠诚可嘉,朕心甚慰,拜其为前将军,都督冀、幽、并三州军政,假节,封邺侯,食邑三千户!”
——看得出来,刘协和杨彪等公卿,对于四世三公的袁绍还是另眼相看。送了一年粮食的陈飞,至今也只有两千户食邑,而袁绍只送了一次,就换来了三千户的侯爵!
这名小将接过诏书,当即跪倒在地:
“陛下英明!小人临行之时,袁将军已经指派大军,稍后便来迎驾!”
刘协看了一眼杨彪,杨太尉的脸色却忽然变得有点难看。
【袁绍雄踞河北,兵强马壮,若是让他迎驾成功,朝廷之上……还有杨氏说话的份吗?】
-
杨彪还在为杨氏的未来而发愁,伏完那边已经煮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肉粥,第一时间端到了刘协的面前:
“陛下想必饿了吧?等到晚膳之时,臣再好好准备……”
刘协闻着肉香,面前保持着君王的威严,只是微微颔首,伸手示意:
“给诸位公卿也分上一碗吧,大家这几日都十分劳顿,趁热吃一口吧!”
杨彪、周忠、张喜等官员也纷纷领到了自己的肉粥,不过也不可能人手一碗,毕竟伏完只是仓促之间熬煮的稀饭,就连贾诩都没有排到。
看着他们吃得香甜,贾诩只好退到角落里,从衣袖里摸出一条牛肉干,默默吃了起来。
陈纪也凑了过来:
“文和公,给老夫也吃一点呗?”
贾诩抬了抬眉毛:
“陈公为何不去喝粥?”
陈纪笑了笑:
“老夫虽然牙齿松动,却从来不喜欢喝粥,还是吃肉更香,尤其是家乡的牛肉。”
贾诩的眉毛挑得更高,却还是分给他一条肉干和半张酥饼。
陈纪道了一声谢,就着清水慢慢开吃。
他毕竟已经年近六旬,这种硬邦邦的干粮只能一口一口小心咀嚼,等到他吃完的时候,那些喝粥的公卿们早就把碗底舔得干净。
“砰!”
只听一声清脆的响声,刘协手中的饭碗摔落在地。
这名年仅十五岁(虚岁)的大汉皇帝,忽然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小腹。
“陛下?!”
杨彪浑身一颤,也捂住了自己的咽喉。
赵温、张喜、刘艾等公卿无一例外地发出了惨叫,整个大厅如同地狱!
吃得最多的伏完更加凄惨,他张大了嘴巴,想要喊叫什么,却根本说不出话来!
没有太医,所以没有救治。
刘协和他的忠臣们终于一个个摔倒在地,留下了数十名惊慌失措的中级官员。
陈纪擦了擦嘴巴,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不忍目睹惨状的他转向了一边,向着贾诩轻声说道:
“文和公,老夫年纪大了,是时候返回故乡了。”
贾诩看着他,缓缓说道:
“元方公要是不弃,我愿陪你一同前往颍川。”
陈纪露出了一丝笑容,而后他站了起来,满面都是愤怒之色:
“诸公,袁绍投毒谋害天子,如此狼子野心,天地难容!我等……要为陛下发诏讨贼!”
-
《后汉书·献帝纪》:
兴平二年夏六月,帝驾幸河东闻喜,时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冀州牧袁绍遣送粮谷千余石,帝信而不疑,乃煮为肉糜,少顷,帝崩,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少府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杨琦等公卿皆薨,唯尚书令陈纪、宣威将军贾诩等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