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油,楚清所会的东西就这些:分馏出不同产物。

    至于减轻味道,楚清就做不到了。

    可就算分馏出这些东西,目前好像也用处不大,比方说汽油,楚清目前只发给工人拿回去洗衣服上的原油。

    还得再三叮嘱一定要在室外使用、且不可有明火在旁边,

    但就这些,依然能让幸福县变成不久后的缴税大户。

    有灯油就得有灯具,有灯具就得有各种零件。

    楚清的玻璃厂开始加班生产玻璃灯罩。

    秋生又组织起县内铁匠加工铁皮灯座、灯架等制品。

    很快,一应行业都被带动起来。

    楚清更是绘制了煤油炉的图纸,让拿去加工。

    帆布、羊毛毡等,被浸透沥青,制成油毛毡,用来苫盖在屋顶,成为防水建筑材料。

    一个新兴的、没人看好的、一穷二白的小县,很快便成为从原油开采到加工、再到销售一体化的半工业县。

    楚星海对于义母没事儿就泡在实验室里不爱出来很有些不高兴,因为义母一进实验室,就会忘记时间,不喊她都不知道该吃饭了。

    “义母,开饭啦!”楚星海已经喊了第三遍了:“开饭啦开饭啦啦啦啦……啦!”

    小家伙在窗根下蹦着高的喊。

    楚清探身到窗外,直接给他提溜进来:“闻闻味儿,臭不臭?”

    虽然开着窗,但楚清鼓捣煤油炉,还是让屋子里留下不少味道,可是久在其中不闻其臭,还是让嗅觉灵敏的小孩子给判断一下比较好。

    “还行吧,能忍,”楚星海问道:“义母还需要多久?吃饭啦!”

    楚清便抱着楚星海走出实验室,并锁上门,说道:“咱们这就去吃饭,你给义母说说,煤油灯你用着怎么样?”

    楚星海:“好用,可亮了!而且脸没有以前那么脏。”

    脸脏和煤油灯,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实际上关系可大着呢。

    不管是蜡烛还是灯油,都会产生油烟,在灯盏旁边看会儿书,脸上都有一层淡淡的炭黑。

    要是用帕子往鼻孔里捅咕捅咕,帕子上都是黑色的。

    这也是楚清不爱待在这个世界的原因之一。

    只要天色稍晚,那就看什么东西都很暗沉。

    打個比方说,晚上看书,就算是皇宫,灯烛点上一大堆,那也是免不了到处都有黑暗的死角,根本做不到亮如白昼。

    就说在京都,恐怕夜晚室内最亮堂的,也只有青瓦台,因为不但灯烛多,还用镜子进行光反射。

    在大宣,烛光晚餐不是浪漫,而是常态。

    灯烛发出的油烟,熏黑的不止是脸,还有家具、墙壁,楚清就没见过有谁家里墙白似雪的。

    煤油灯照样会有油烟,但是楚家的煤油台灯的玻璃罩上方,会有个可拆卸的伞状铁帽,远看就像个凉亭。

    油烟会直接熏在那个帽顶里面,减少散在墙壁上的机会。

    透明的玻璃罩不但不影响光亮,还能避风,灯罩顶端的铁帽,又避免油烟熏在脸上,难怪楚星海喜欢。

    “义母,你在里面干什么呢?”楚星海问道。

    楚清:“义母在研究做个阀门,控制油灯的火苗。”

    母子二人边说边往饭厅那边走。

    楚星海的问题不断:“义母啊,你说,明明这煤油灯也不怎么高明,为何除了您就没人鼓捣出来呢?”

    哎哟,这个问题一下子勾起楚清的回忆。

    孟懂刚上学那会儿,听说印刷术是祖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领先于世界几百年

    孟懂曾经问:“为什么印刷术出现得那么晚?”

    相较于世界各国,祖国的印刷术被认为是最早的,可那时孟懂说:

    “脚踩在泥巴上,就会留下脚印,这不就是雕版?

    要是脚上沾了泥水,踩在干净的地面上,不就是印刷?

    这么简单的事儿还要算发明吗?”

    当时就把楚清问住了。

    就是的啊,印章早就有了,因何印刷术却到汉朝才起源、唐朝得以发展、直到宋朝才兴盛??

    想来想去,大概应该是供需问题。

    生存是百姓面临的最大问题,读书识字是普通人根本不去做想的事情,没有需求,自然没人去研究。

    待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人研究出雕刻印刷的方法,又因交通不便难以传播。

    等终于传播出去了,于百姓又无大用。

    生产水平、供需关系,都是决定一项发明出现早晚、和普及程度的必然原因。

    “人得填饱肚子才会有力气想事情,”楚清回答楚星海:“就像义母,以前带着你大哥讨生活都费劲,哪有心思研究这些玩意儿?

    再说了,搞出来要是变不成钱,又为何要搞?

    还有,就算能变成钱,咱自己却没有力量保护住、被人抢走,咱也是什么也得不到。”

    楚星海点头:“义母说得有理,只有不愁吃喝才能有心思研究事物,我听大哥说,发明锯子的鲁班也是个富人?”

    楚清:“……”

    小孩子的脑回路,大人总是跟不上啊!

    楚清:“你大哥说得对,鲁班是富人,他家是等级不算很高的贵族,家境很殷实……”

    “老大!”祥子跑来:“黄大人和李大人又回来了!”

    自打李进上次来说同意加盟楚清的书坊后,就带着黄照贤一起回京了,这才走了没多久,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李进和黄照贤确实回来了,还领着一个老头儿——户部尚书刘聚。

    “永安公,老夫冒昧拜访,失礼了!”刘聚一见到楚清便开口。

    “刘大人好,刘大人辛苦,刘大人别来无恙!”楚清赶紧上前接待:“您怎么来了?”

    楚清有些惊讶,就算皇帝同意与自己合作,也不至于把刘聚这么大岁数、这么高官职的人给派出来进行商业洽谈吧?

    “老大人还没用饭吧?快快,我请您好好吃一顿。”楚清道。

    看刘聚的满脸疲惫之态,就知道他没休息好,现在正值饭点儿,赶紧请吃饭吧!

    李进和黄照贤是在回京路上遇到刘聚的,因为他们二人都与楚清打了一段时间的交道,刘聚干脆让他们一起回转,也好在路上与他讲讲楚清的脾性。

    楚清如今可有国公爵位,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而且听说,现在连皇帝都敢喷。

    以前的楚清,只能说不是善茬,现在则不是善类!

    这样一个历经过朝廷倾轧、战场退敌的人物,如今又居于高位,怼天怼地怼皇帝,怕是心性有变吧?

    不然,为何皇帝顶着一脸便秘的无奈样子,派他这个尚书大人亲自前来与楚清商谈?

章节目录

寒门母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东方红不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方红不败并收藏寒门母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