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其中问得最多的便是成亲后庄晓蝶还来不来教她们,这让庄晓蝶既羞涩又为难。
朝夕相处这么久,她对这些学生当然是有感情的,可一旦嫁为人妇,继续来教书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因此面对孩子们不舍的询问,她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此时校舍外有几个士兵走过,庄晓蝶隐约听到他们在谈论:
“这次骠姚校尉带着云岭铁骑打到了凉州,把北凉世子都给俘虏了。”
“这事还用你说,谁还不知道啊。”
“那你知不知,北凉为了赎回世子,只能乖乖把公主送来和亲啊。”
“啊,真的?北凉把公主送来和亲,和谁和亲?”
“废话,当然是与咱们杨使君和亲啊。”
听到这,庄晓蝶不由得怔住了。
金城,郡守衙门里,杨禹靠在镂花轩窗下,看着杨义命人送来的两个高脚玻璃杯、一面镜子和几张印着字金色的纸票,玻璃杯杂质已很少,通体透明,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了。
“盛些水来。”
杨禹把玻璃杯递给夜青楼,向来大大咧咧的夜大侠接过玻璃杯后,也不禁多了几分小心,如此晶莹剔透的杯子,绝对是价值连城,她心里不禁嘀咕:也不知那家伙是怎么想的,竟用来装水,真是糟蹋宝贝啊。
杨禹又拿起那面圆镜,镜子自然也是用玻璃做的,直径在二十厘米左右,拿起来一照,纤毫毕现。
这时夜青楼接来水,杨禹随手从案上拿起一张金色纸票,浸入水中,纸票上的字迹也没有因湿水而发散,他拿起纸票两手一扯,这纸票没有如普通白纸般一扯就断,原因是云岭坞的工匠按杨禹的指点,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棉丝等物,而上面的印的字也不是用普通的墨,而是用一种特制的漆胶印的,因此即便湿了水,字迹也不发散,纸票也依然比普通的纸张坚韧。
杨禹对送来几样物品很满意,抬头对小九说道:“配方要保密,外传者死,家人籍入为奴。”
小九连忙道:“郎君放心,经手之人,都是受过杨家大恩的,而且二郎已有万全安排,配方绝不会泄露。”
“那就好,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各种型号的杯子、镜子、珠子各送一些过去给刘宝宝,让他在江南出售,那边百年世家大族众多,应该能大赚一笔。”
小九满脸笑容地应了下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财源滚滚而来。
“金票也没问题了,回去告诉我二哥,先印一些出来,在军中取代实物流通,看看情况再说。”
“喏!”小九应了一声,抬头看了看杨禹的脸色,然后说道:“恭喜郎君,贺喜郎君。“
杨禹笑道:“嗯,这确实值得庆贺,我相信刘宝宝一定不负众望,让咱们大赚特赚一番,哈哈哈……”
“郎君,我说的不是这个,赵掌柜刚才跟我说了,坞主在上邽给郎君订了一门亲,大礼都过了。”
“啊?”杨禹惊得霍然站起身,“这……这……这……我大哥他这是搞什么嘛!”
“郎君,女方姓庄。”
“姓庄?”杨禹突然想到了什么,瞪着小九道:“小九,你找抽是不是?快说清楚。”杨禹怒了,竟敢戏弄我。
小九忍着笑,倒豆子般说道:“郎君,坞主给您订下的是庄先生的掌上明珠,庄家小娘子。”
杨禹暗暗松了一口气,脸上却故意绷着道:“我大哥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怎么事先也不跟我说说,这也太……”
“想来坞主是怕跟郎君你说了,又像以前一样黄了,所以这次先斩后奏。”
“怎么说话呢?”
“啊!小的说错了,这个事……总之恭喜郎君,贺喜郎君。”
噗!夜青楼突然来了精神,一笑之后也不知她从哪里捏出一枚药丸,仿佛街头卖狗皮膏药的对杨禹极力引诱道:“一个宰相千金,一个北凉公主,一下子来了俩,加上原来后衙里的四个,这下可不好招架,来来来,我这十全大补丸,每日一丸,包你腰不酸、腿不软,我劝你最好先备上一两百丸,将来你想买,未必还能买得到,现在这药材是越来越不好找了呢。”
“那就先给我来一千丸吧。”
“真的?”夜青楼大喜,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她一脸期盼地问道,“你真的要一千丸?”
“真你个鬼,滚蛋!”
“别别别,五百丸也行啊,不,五十丸,五十丸就好……”
“再不滚,信不信下次你去青楼就不是卖药,而是接客了。”
“嘁!”
小九想把话题岔开,问道:“郎君,北凉使团已到金城十余日,郎君打算什么时候接见?”
结果夜青楼又奸笑了起来:“对哦,要人家把公主送来了,你又避而不见,这算哪门子道理,我都去替你看过了,还别说,那北凉公主长得还真是娇俏,就连名字也不错哦,叫沮渠清扬,对了,我还打听到她还有个妹妹叫沮渠素婉,据说也长得不错,何不一起要来……”
“这样你的十全大补丸就更好卖了对吧?”杨禹气极,拿起几案上的玻璃杯直接砸了过去。
“你这不是暴殄天物嘛,你不要我可要了哈。”夜青楼飞快接住玻璃杯,便往怀里揣,生怕杨禹抢回似的,迅速消失在门外。
杨禹忍不住叹道:“薛青多好的人啊,怎么找来这么个不靠谱的货色。”
小九暗笑道:“郎君若真是因为那北凉公主为难,把她退回去不就是了嘛?”
杨禹脱口道:“你当这是七天没理由退货呀?再说了,这七天期限也过了……总之,这事很复杂,你不懂。”
小九嘀咕道:“这有什么复杂的,郎君要是不喜欢,往后院一扔,也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至于这么为难吗?”
“哎,也是哦。行了,你去安排一下,下午让那北凉使者过来吧。”
“喏!”
这次北凉使团的正使是沮渠蒙逊的从弟沮渠京声,据说这个沮渠京声从小博闻强记,涉猎群书,善于谈论,凡读经典,皆能背诵。
而且沮渠京声少年时代便远行于阗,在瞿摩帝大寺向佛陀斯那请教经义,受《禅要秘密治病经》。
沮渠蒙逊曾是段业部将,汉化程度非常高,从他给几个儿子取名政德、兴国、无讳、仪德等便可见一斑。
沮渠京声则更甚,从着装打扮上看他已与汉人无异,而且儒雅有度,出口成章,杨禹对他很有好感。
杨禹接见他时问道:“我听说贵使一向潜心学问,钻研经典,很少过问政事,这次为何却要掺杂进这些俗事中来呢?”
沮渠京声抱圆一揖道:“我听说杨使君才学过人,出使魏国时曾以一人斗一国不落下风,使君诗作京声皆一一拜读过,不仅格律有创新,而且文风豪迈,意境超然,特别是使君道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更是京声佩服不已,是以这次主动请为使者前来金城。”
听了沮渠京声这番话,杨禹笑道:“沮渠先生的才学,我也是早已如雷贯耳,从沮渠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各族融合的希望,若是沮渠先生愿意留下,我愿在城中建一座书院,由沮渠先生担任主讲,以为往圣继绝学,不知沮渠先生可愿留下?”
沮渠京声没想到杨禹会有此一说,不由得怔了一下,从杨禹的神情来看,倒不像是诳言,杨禹这竟然是何用意?
“承蒙杨使君错爱,然京声才疏学浅,在使君面前不值一提,岂堪为人师?使君就不要再让京声为难了。”
“先生可是有什么顾虑?这大可不必,令兄蒙逊既已向我大晋上表称藩,受凉州刺史一职,从今往后,凉州与我秦州,便是兄弟州郡,本应加强往来,加强互信,先生若能来金城授业,当可垂范四方,成就一段佳话,岂不美哉?”
说是这么说,可以沮渠京声的身份,如果真来金城授业,那和背叛沮渠蒙逊有什么差别,这对凉州来说必定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人们会想,连沮渠蒙逊的弟弟都投奔秦州了,凉州没啥希望了。
沮渠京声很快想到了这一层,只是无法把这个当作回绝杨禹的理由,毕竟明面上沮渠蒙逊确实接受过晋国凉州刺使的任命,同时他也怕贸然拒绝会引发杨禹不满,从而找理由再度开战。
大堂里,韩时也明白了杨禹的用意,于是帮腔道:“使君所言极是,先生若能来金城授业,可向世人证明,凉州与秦州之间已尽释前嫌,为世间再添一段佳话。”
金城太守袁熙也说道:“使君有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向来不论族类,极力弥合各部,先生何必自划鸿沟,心存芥蒂呢?金城百废待举,若想长治久安,急需培养更多良材,还望先生能屈尊来金城授业,助使君再添一项为往圣继绝学、泽被后世的壮举。”
杨禹他们一声声先生地叫着,诚意满满,把沮渠京声叫得有苦难言,就像杨禹要送公主过来,他们不敢不从一样,如今杨禹请他留下,他又怎么回绝呢?
犹豫了一下,沮渠京声才说道:“杨使君一片赤诚,奈何京声醉心于佛法,对儒家经典只是涉猎皮毛而已,实不足以为人师,倒让杨使君失望了。”
杨禹一听他这话,忍不住击掌道:“先生莫怪,先生莫怪,我竟把这事给忘了,禹尝闻先生精通梵文,少年时便远行于阗,在瞿摩帝大寺向佛陀斯那请教经义,即译出了《禅要》。正好,儒学自汉武之后虽然大行于天下,解决了伦理问题,让世间总体上可以有序运行起来,但终究还是有自身的局限性,它解释不了一些好人没好报,杀人放火金腰带的现象。佛家的六道轮回正好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比如《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纪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理论,有助于世人在精神上迅速解脱,放下执念,在苦难中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禹恳请先生至秦州译经,再由禹刊印出来,使之大行于天下,以教化世人,还请先生万莫推辞了。”
这下沮渠京声彻底懵了,同时也很是震惊,杨禹寥寥数话,竟道出了儒家与佛家的核心价值,往深处一想,感觉杨禹的论断还真是没错,能有这种真知灼见的人,还真不多见。
说实话,沮渠京声真有些心动了,如果真能得到杨禹全力支持,在佛学上,他必定能大有建树,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啊。
难以推脱的他只得说道:“蒙使君错爱,京声并非不识抬举,只是此事,只是应声此次率团而来,还须回凉州复命,且此事也还须回去请示过后才能答复杨使君,还望杨使君莫怪。”
“好,先生且回去请求吧,译经刊行于世,无论是对秦州还是凉州都是好事,我相信凉州刺史是不会反对的。”杨禹最后加了一句,算是给沮渠蒙逊再加了几分压力。
宴席上,那位北凉公主也上来拜见了杨禹,她虽然只有十五岁,但身高已接近一米七,据说沮渠蒙逊与赫连勃勃都是身姿挺拔的大帅哥,这北凉公主大概是遗传了沮渠蒙逊的良好基因,不但身材高挑,袅袅婷婷,而且五官俏丽,一双美目顾盼之间,自然流露出一缕阳光的感觉,虽是被迫来和亲,但脸上倒没有太多悲悲戚戚之感。
她身着宝蓝色深衣,头戴金步摇,完全一副汉女打扮,也不知道她是平日便喜欢穿汉服,还是沮渠蒙逊特意命她穿汉服来和亲。
杨禹随意地应付了几句,便将她打发下去。
宴会散后,杨禹又接到在湟水追剿叛逃部族的于坚的捷报,捷报中说因反对整编而叛逃的乌地延部已被剿灭。
对于这些叛乱的部族,杨禹是不客气的,部落贵族男子全部诛灭,普通的成年男子则发卖为奴。女子嫁给将士为妻妾,孩子则全部由各军抚养,从小接受汉化,或送去给余六他们做学徒。
朝夕相处这么久,她对这些学生当然是有感情的,可一旦嫁为人妇,继续来教书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因此面对孩子们不舍的询问,她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此时校舍外有几个士兵走过,庄晓蝶隐约听到他们在谈论:
“这次骠姚校尉带着云岭铁骑打到了凉州,把北凉世子都给俘虏了。”
“这事还用你说,谁还不知道啊。”
“那你知不知,北凉为了赎回世子,只能乖乖把公主送来和亲啊。”
“啊,真的?北凉把公主送来和亲,和谁和亲?”
“废话,当然是与咱们杨使君和亲啊。”
听到这,庄晓蝶不由得怔住了。
金城,郡守衙门里,杨禹靠在镂花轩窗下,看着杨义命人送来的两个高脚玻璃杯、一面镜子和几张印着字金色的纸票,玻璃杯杂质已很少,通体透明,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了。
“盛些水来。”
杨禹把玻璃杯递给夜青楼,向来大大咧咧的夜大侠接过玻璃杯后,也不禁多了几分小心,如此晶莹剔透的杯子,绝对是价值连城,她心里不禁嘀咕:也不知那家伙是怎么想的,竟用来装水,真是糟蹋宝贝啊。
杨禹又拿起那面圆镜,镜子自然也是用玻璃做的,直径在二十厘米左右,拿起来一照,纤毫毕现。
这时夜青楼接来水,杨禹随手从案上拿起一张金色纸票,浸入水中,纸票上的字迹也没有因湿水而发散,他拿起纸票两手一扯,这纸票没有如普通白纸般一扯就断,原因是云岭坞的工匠按杨禹的指点,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棉丝等物,而上面的印的字也不是用普通的墨,而是用一种特制的漆胶印的,因此即便湿了水,字迹也不发散,纸票也依然比普通的纸张坚韧。
杨禹对送来几样物品很满意,抬头对小九说道:“配方要保密,外传者死,家人籍入为奴。”
小九连忙道:“郎君放心,经手之人,都是受过杨家大恩的,而且二郎已有万全安排,配方绝不会泄露。”
“那就好,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各种型号的杯子、镜子、珠子各送一些过去给刘宝宝,让他在江南出售,那边百年世家大族众多,应该能大赚一笔。”
小九满脸笑容地应了下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财源滚滚而来。
“金票也没问题了,回去告诉我二哥,先印一些出来,在军中取代实物流通,看看情况再说。”
“喏!”小九应了一声,抬头看了看杨禹的脸色,然后说道:“恭喜郎君,贺喜郎君。“
杨禹笑道:“嗯,这确实值得庆贺,我相信刘宝宝一定不负众望,让咱们大赚特赚一番,哈哈哈……”
“郎君,我说的不是这个,赵掌柜刚才跟我说了,坞主在上邽给郎君订了一门亲,大礼都过了。”
“啊?”杨禹惊得霍然站起身,“这……这……这……我大哥他这是搞什么嘛!”
“郎君,女方姓庄。”
“姓庄?”杨禹突然想到了什么,瞪着小九道:“小九,你找抽是不是?快说清楚。”杨禹怒了,竟敢戏弄我。
小九忍着笑,倒豆子般说道:“郎君,坞主给您订下的是庄先生的掌上明珠,庄家小娘子。”
杨禹暗暗松了一口气,脸上却故意绷着道:“我大哥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怎么事先也不跟我说说,这也太……”
“想来坞主是怕跟郎君你说了,又像以前一样黄了,所以这次先斩后奏。”
“怎么说话呢?”
“啊!小的说错了,这个事……总之恭喜郎君,贺喜郎君。”
噗!夜青楼突然来了精神,一笑之后也不知她从哪里捏出一枚药丸,仿佛街头卖狗皮膏药的对杨禹极力引诱道:“一个宰相千金,一个北凉公主,一下子来了俩,加上原来后衙里的四个,这下可不好招架,来来来,我这十全大补丸,每日一丸,包你腰不酸、腿不软,我劝你最好先备上一两百丸,将来你想买,未必还能买得到,现在这药材是越来越不好找了呢。”
“那就先给我来一千丸吧。”
“真的?”夜青楼大喜,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她一脸期盼地问道,“你真的要一千丸?”
“真你个鬼,滚蛋!”
“别别别,五百丸也行啊,不,五十丸,五十丸就好……”
“再不滚,信不信下次你去青楼就不是卖药,而是接客了。”
“嘁!”
小九想把话题岔开,问道:“郎君,北凉使团已到金城十余日,郎君打算什么时候接见?”
结果夜青楼又奸笑了起来:“对哦,要人家把公主送来了,你又避而不见,这算哪门子道理,我都去替你看过了,还别说,那北凉公主长得还真是娇俏,就连名字也不错哦,叫沮渠清扬,对了,我还打听到她还有个妹妹叫沮渠素婉,据说也长得不错,何不一起要来……”
“这样你的十全大补丸就更好卖了对吧?”杨禹气极,拿起几案上的玻璃杯直接砸了过去。
“你这不是暴殄天物嘛,你不要我可要了哈。”夜青楼飞快接住玻璃杯,便往怀里揣,生怕杨禹抢回似的,迅速消失在门外。
杨禹忍不住叹道:“薛青多好的人啊,怎么找来这么个不靠谱的货色。”
小九暗笑道:“郎君若真是因为那北凉公主为难,把她退回去不就是了嘛?”
杨禹脱口道:“你当这是七天没理由退货呀?再说了,这七天期限也过了……总之,这事很复杂,你不懂。”
小九嘀咕道:“这有什么复杂的,郎君要是不喜欢,往后院一扔,也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至于这么为难吗?”
“哎,也是哦。行了,你去安排一下,下午让那北凉使者过来吧。”
“喏!”
这次北凉使团的正使是沮渠蒙逊的从弟沮渠京声,据说这个沮渠京声从小博闻强记,涉猎群书,善于谈论,凡读经典,皆能背诵。
而且沮渠京声少年时代便远行于阗,在瞿摩帝大寺向佛陀斯那请教经义,受《禅要秘密治病经》。
沮渠蒙逊曾是段业部将,汉化程度非常高,从他给几个儿子取名政德、兴国、无讳、仪德等便可见一斑。
沮渠京声则更甚,从着装打扮上看他已与汉人无异,而且儒雅有度,出口成章,杨禹对他很有好感。
杨禹接见他时问道:“我听说贵使一向潜心学问,钻研经典,很少过问政事,这次为何却要掺杂进这些俗事中来呢?”
沮渠京声抱圆一揖道:“我听说杨使君才学过人,出使魏国时曾以一人斗一国不落下风,使君诗作京声皆一一拜读过,不仅格律有创新,而且文风豪迈,意境超然,特别是使君道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更是京声佩服不已,是以这次主动请为使者前来金城。”
听了沮渠京声这番话,杨禹笑道:“沮渠先生的才学,我也是早已如雷贯耳,从沮渠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各族融合的希望,若是沮渠先生愿意留下,我愿在城中建一座书院,由沮渠先生担任主讲,以为往圣继绝学,不知沮渠先生可愿留下?”
沮渠京声没想到杨禹会有此一说,不由得怔了一下,从杨禹的神情来看,倒不像是诳言,杨禹这竟然是何用意?
“承蒙杨使君错爱,然京声才疏学浅,在使君面前不值一提,岂堪为人师?使君就不要再让京声为难了。”
“先生可是有什么顾虑?这大可不必,令兄蒙逊既已向我大晋上表称藩,受凉州刺史一职,从今往后,凉州与我秦州,便是兄弟州郡,本应加强往来,加强互信,先生若能来金城授业,当可垂范四方,成就一段佳话,岂不美哉?”
说是这么说,可以沮渠京声的身份,如果真来金城授业,那和背叛沮渠蒙逊有什么差别,这对凉州来说必定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人们会想,连沮渠蒙逊的弟弟都投奔秦州了,凉州没啥希望了。
沮渠京声很快想到了这一层,只是无法把这个当作回绝杨禹的理由,毕竟明面上沮渠蒙逊确实接受过晋国凉州刺使的任命,同时他也怕贸然拒绝会引发杨禹不满,从而找理由再度开战。
大堂里,韩时也明白了杨禹的用意,于是帮腔道:“使君所言极是,先生若能来金城授业,可向世人证明,凉州与秦州之间已尽释前嫌,为世间再添一段佳话。”
金城太守袁熙也说道:“使君有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向来不论族类,极力弥合各部,先生何必自划鸿沟,心存芥蒂呢?金城百废待举,若想长治久安,急需培养更多良材,还望先生能屈尊来金城授业,助使君再添一项为往圣继绝学、泽被后世的壮举。”
杨禹他们一声声先生地叫着,诚意满满,把沮渠京声叫得有苦难言,就像杨禹要送公主过来,他们不敢不从一样,如今杨禹请他留下,他又怎么回绝呢?
犹豫了一下,沮渠京声才说道:“杨使君一片赤诚,奈何京声醉心于佛法,对儒家经典只是涉猎皮毛而已,实不足以为人师,倒让杨使君失望了。”
杨禹一听他这话,忍不住击掌道:“先生莫怪,先生莫怪,我竟把这事给忘了,禹尝闻先生精通梵文,少年时便远行于阗,在瞿摩帝大寺向佛陀斯那请教经义,即译出了《禅要》。正好,儒学自汉武之后虽然大行于天下,解决了伦理问题,让世间总体上可以有序运行起来,但终究还是有自身的局限性,它解释不了一些好人没好报,杀人放火金腰带的现象。佛家的六道轮回正好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比如《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纪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理论,有助于世人在精神上迅速解脱,放下执念,在苦难中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禹恳请先生至秦州译经,再由禹刊印出来,使之大行于天下,以教化世人,还请先生万莫推辞了。”
这下沮渠京声彻底懵了,同时也很是震惊,杨禹寥寥数话,竟道出了儒家与佛家的核心价值,往深处一想,感觉杨禹的论断还真是没错,能有这种真知灼见的人,还真不多见。
说实话,沮渠京声真有些心动了,如果真能得到杨禹全力支持,在佛学上,他必定能大有建树,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啊。
难以推脱的他只得说道:“蒙使君错爱,京声并非不识抬举,只是此事,只是应声此次率团而来,还须回凉州复命,且此事也还须回去请示过后才能答复杨使君,还望杨使君莫怪。”
“好,先生且回去请求吧,译经刊行于世,无论是对秦州还是凉州都是好事,我相信凉州刺史是不会反对的。”杨禹最后加了一句,算是给沮渠蒙逊再加了几分压力。
宴席上,那位北凉公主也上来拜见了杨禹,她虽然只有十五岁,但身高已接近一米七,据说沮渠蒙逊与赫连勃勃都是身姿挺拔的大帅哥,这北凉公主大概是遗传了沮渠蒙逊的良好基因,不但身材高挑,袅袅婷婷,而且五官俏丽,一双美目顾盼之间,自然流露出一缕阳光的感觉,虽是被迫来和亲,但脸上倒没有太多悲悲戚戚之感。
她身着宝蓝色深衣,头戴金步摇,完全一副汉女打扮,也不知道她是平日便喜欢穿汉服,还是沮渠蒙逊特意命她穿汉服来和亲。
杨禹随意地应付了几句,便将她打发下去。
宴会散后,杨禹又接到在湟水追剿叛逃部族的于坚的捷报,捷报中说因反对整编而叛逃的乌地延部已被剿灭。
对于这些叛乱的部族,杨禹是不客气的,部落贵族男子全部诛灭,普通的成年男子则发卖为奴。女子嫁给将士为妻妾,孩子则全部由各军抚养,从小接受汉化,或送去给余六他们做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