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余人彦就带着丁坚、施令威、常家兄弟,以及十名辟邪剑客离开了天兴城,一路快马前往西域。
丁坚是昨天晚上到的天兴城,还给余人彦带回了岐山的消息。
岐山的八旗系守军被萧峰带兵包围,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眼巴巴的苦等援军,却又一直没见到一兵一卒过来支援他们。
时间一长,伤亡一大,守军人心浮动,觉得天兴那边根本就是在拿他们当炮灰,不值得他们继续为之卖命。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怀疑余人彦,反而把余沧海当成了怀疑对象。
毕竟余人彦离开关中的之后的去处虽然没人知道,但余人彦离开关中的消息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把留在关中的余沧海当成了罪魁祸首,觉得他是想趁着余人彦不在,借刀杀人,以此消除余人彦的实力,减轻余人彦对他的威胁。
绝望加上被抛弃的愤怒,城中的守军本来已经开始接触萧峰,打算投降了。
只要萧峰同意放他们带着家当离开关中,返回清国,他们愿意开城投降。
本来一切都谈的好好的,萧峰和城中的伊布阿等人甚至已经约定好投降的日子了,可是无独有偶,这时候,丁坚回来了。
丁坚去清国求援兵,有余人彦的亲笔信和一路金银开路,又在余人彦的指点下找韦小宝帮忙,没费多大力气就见到了康熙。
韦小宝和余人彦的关系谈不上好,甚至严格来说还有点仇,毕竟余人彦横刀夺爱,截胡了小郡主沐剑屏。
不过韦小宝没得选,余人彦手里握着他的把柄。
不帮忙的话,花雕茯苓猪里藏着沐王府的大姑娘,被天地会的人送进宫里想要交给他的事,可能就会出现在康熙的上书房。
余人彦在清国混过一段时间,还是在大内侍卫处混的,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丁坚见到康熙时,康熙有点不高兴。
他没想到余人彦像他预料中的那样闹起来了,而且还闹的这么大。
最关键地点不是在和大清接壤的南宋,而是在大清完全够不到的辽国。
失望之下,康熙本来是不想给丁坚援助的,但在韦小宝的事劝说下,康熙冷静下来,觉得关中有一个和大清关系匪浅,内部有不少八旗子弟的势力也不错。
一东一西,把金国夹在中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老实说,相比于攻打南宋,其实康熙更想拿下西进占据中原的金国。
即是北方地形更适合八旗铁骑纵横,也是他想做整个女真的共主。
就这样,康熙思虑一番后,以借兵的名义,调给了丁坚一千兵马,算是一笔投资。
其中三百满洲八旗兵,二百汉军八旗兵,五百绿营兵,一应器械齐备,但就是没有马匹。
不过为了不耽误赶路,康熙特意调了二百骑兵带着千余匹骏马随行,以供赶路。
但一进入关中,这二百骑兵就立刻带着马匹返回,一匹马也不进入关中,不让丁坚占一点便宜。
这一千兵马中的三百满洲兵,调兵的过程中,还起了些枝节。
对于八旗主子们来说,关中战乱,去了,随时都有可能丢命,院比不上在bj城泡茶馆斗蛐蛐,没事欺负欺负汉人百姓,睡一睡包衣阿哈的妻女来的舒服自在。
满洲大爷们才不愿意去遭那洋罪呢。
康熙上午下旨调兵,下午就有不少满洲出身的官员以京师防务吃紧为由,上奏折请康熙另行调派兵马。
满洲八旗之间,亲戚攀亲戚,七拐八拐的,总能论个远亲。
实在论不上的倒霉蛋,只要一个旗里有当官的,总归也有上门送钱,求人帮忙的理由,不至于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
康熙掌权不久,威望不足以压服反对的大臣,没办法,只能另行选调兵马。
正好丰台大营里有一支刚从关外调来的旗兵,虽然名义上是满洲,但却一点地位都没有,正适合担这个有可能丢命的苦差事。
这些人就是当初满洲八旗还在关外时,从更北边的深山老林子里抓来的俘虏奴隶,索伦人。
拿到这一千兵,丁坚一天也没敢多耽搁,当即就带着这一千兵借道金国,一路上水路、快马,什么快用什么,紧赶慢赶,终于返回关中。
好巧不巧,辗转进入关中,回到凤翔地界的时候,正好赶上萧峰约定接受岐山兵马投降的前夜。
丁坚和这一千兵都不知道岐山的守军已经想要投降了,想着辽军松懈,机会难得,便打算趁夜袭营。
不像满洲八旗那么堕落腐化的三百索伦兵,背上都背着一张一米多长的大弓。
索伦兵在箭头上绑上布料干草,点燃之后,挽弓搭箭就是一轮齐射。
三轮齐射之后,索伦兵们举着虎枪、刀盾,身披双层重甲,在少数有马的军官的带领下,作为锋矢,带着其余七百兵马杀进萧峰的营地。
萧峰麾下的兵马以为明日就可以拿下岐山,自认大局已定,全军上下一点防备都没有,只等着明天一早,就去接受岐山县的城防。
松懈之下,辽军甚至在营里喝起了酒。
萧峰虽然觉得阵前饮酒不太好,但一来他本就是好酒之人,馋虫一勾起来,就压不下去了。
二来,萧峰有一个不适合战场的缺点,那就是江湖气太重,对行军布阵的经验太少。
手下人一求,萧峰抹不过面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这件事。
不过萧峰确实是一个很负责的统帅,给麾下的兵马放了假,就自己顶上,亲自带着亲兵巡视营地。
只可惜,战场不是江湖。
以萧峰的武功,在千军万马之中,也足矣脱身自保,可三百全副武装的索伦兵,和后面的七百披甲兵,萧峰一个人根本抵抗不住攻势,甚至压根没有拖延多少时间。
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城投降的岐山守军注意到城外的辽军营地火光冲天,喊杀声一片,先是一阵慌乱,拿不定主意。
直到丁坚派来和他们联络的汉军八旗军官来城下喊他们出城助战,城中的八旗兵才搞清楚怎么回事。
看到城下同样留着辫子的自己人,城中的八旗兵终于下定决心,所有兵马一起杀了出去,进攻辽军。
辽军没有防备,不少人接战时手里只有兵器,连甲都没披,根本不是索伦前锋的对手,很快就被杀的出营溃逃。
而城中的守军明白纸是包不住火的,就主动交代了要投降的事,只不过他们一口咬定是想诈降。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余人彦心中一阵窃喜,同时感概起辽国的运气是真的差。
耶律仁先是输在了运气上,萧峰也是输在了运气上。
丁坚是昨天晚上到的天兴城,还给余人彦带回了岐山的消息。
岐山的八旗系守军被萧峰带兵包围,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眼巴巴的苦等援军,却又一直没见到一兵一卒过来支援他们。
时间一长,伤亡一大,守军人心浮动,觉得天兴那边根本就是在拿他们当炮灰,不值得他们继续为之卖命。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怀疑余人彦,反而把余沧海当成了怀疑对象。
毕竟余人彦离开关中的之后的去处虽然没人知道,但余人彦离开关中的消息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把留在关中的余沧海当成了罪魁祸首,觉得他是想趁着余人彦不在,借刀杀人,以此消除余人彦的实力,减轻余人彦对他的威胁。
绝望加上被抛弃的愤怒,城中的守军本来已经开始接触萧峰,打算投降了。
只要萧峰同意放他们带着家当离开关中,返回清国,他们愿意开城投降。
本来一切都谈的好好的,萧峰和城中的伊布阿等人甚至已经约定好投降的日子了,可是无独有偶,这时候,丁坚回来了。
丁坚去清国求援兵,有余人彦的亲笔信和一路金银开路,又在余人彦的指点下找韦小宝帮忙,没费多大力气就见到了康熙。
韦小宝和余人彦的关系谈不上好,甚至严格来说还有点仇,毕竟余人彦横刀夺爱,截胡了小郡主沐剑屏。
不过韦小宝没得选,余人彦手里握着他的把柄。
不帮忙的话,花雕茯苓猪里藏着沐王府的大姑娘,被天地会的人送进宫里想要交给他的事,可能就会出现在康熙的上书房。
余人彦在清国混过一段时间,还是在大内侍卫处混的,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丁坚见到康熙时,康熙有点不高兴。
他没想到余人彦像他预料中的那样闹起来了,而且还闹的这么大。
最关键地点不是在和大清接壤的南宋,而是在大清完全够不到的辽国。
失望之下,康熙本来是不想给丁坚援助的,但在韦小宝的事劝说下,康熙冷静下来,觉得关中有一个和大清关系匪浅,内部有不少八旗子弟的势力也不错。
一东一西,把金国夹在中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老实说,相比于攻打南宋,其实康熙更想拿下西进占据中原的金国。
即是北方地形更适合八旗铁骑纵横,也是他想做整个女真的共主。
就这样,康熙思虑一番后,以借兵的名义,调给了丁坚一千兵马,算是一笔投资。
其中三百满洲八旗兵,二百汉军八旗兵,五百绿营兵,一应器械齐备,但就是没有马匹。
不过为了不耽误赶路,康熙特意调了二百骑兵带着千余匹骏马随行,以供赶路。
但一进入关中,这二百骑兵就立刻带着马匹返回,一匹马也不进入关中,不让丁坚占一点便宜。
这一千兵马中的三百满洲兵,调兵的过程中,还起了些枝节。
对于八旗主子们来说,关中战乱,去了,随时都有可能丢命,院比不上在bj城泡茶馆斗蛐蛐,没事欺负欺负汉人百姓,睡一睡包衣阿哈的妻女来的舒服自在。
满洲大爷们才不愿意去遭那洋罪呢。
康熙上午下旨调兵,下午就有不少满洲出身的官员以京师防务吃紧为由,上奏折请康熙另行调派兵马。
满洲八旗之间,亲戚攀亲戚,七拐八拐的,总能论个远亲。
实在论不上的倒霉蛋,只要一个旗里有当官的,总归也有上门送钱,求人帮忙的理由,不至于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
康熙掌权不久,威望不足以压服反对的大臣,没办法,只能另行选调兵马。
正好丰台大营里有一支刚从关外调来的旗兵,虽然名义上是满洲,但却一点地位都没有,正适合担这个有可能丢命的苦差事。
这些人就是当初满洲八旗还在关外时,从更北边的深山老林子里抓来的俘虏奴隶,索伦人。
拿到这一千兵,丁坚一天也没敢多耽搁,当即就带着这一千兵借道金国,一路上水路、快马,什么快用什么,紧赶慢赶,终于返回关中。
好巧不巧,辗转进入关中,回到凤翔地界的时候,正好赶上萧峰约定接受岐山兵马投降的前夜。
丁坚和这一千兵都不知道岐山的守军已经想要投降了,想着辽军松懈,机会难得,便打算趁夜袭营。
不像满洲八旗那么堕落腐化的三百索伦兵,背上都背着一张一米多长的大弓。
索伦兵在箭头上绑上布料干草,点燃之后,挽弓搭箭就是一轮齐射。
三轮齐射之后,索伦兵们举着虎枪、刀盾,身披双层重甲,在少数有马的军官的带领下,作为锋矢,带着其余七百兵马杀进萧峰的营地。
萧峰麾下的兵马以为明日就可以拿下岐山,自认大局已定,全军上下一点防备都没有,只等着明天一早,就去接受岐山县的城防。
松懈之下,辽军甚至在营里喝起了酒。
萧峰虽然觉得阵前饮酒不太好,但一来他本就是好酒之人,馋虫一勾起来,就压不下去了。
二来,萧峰有一个不适合战场的缺点,那就是江湖气太重,对行军布阵的经验太少。
手下人一求,萧峰抹不过面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这件事。
不过萧峰确实是一个很负责的统帅,给麾下的兵马放了假,就自己顶上,亲自带着亲兵巡视营地。
只可惜,战场不是江湖。
以萧峰的武功,在千军万马之中,也足矣脱身自保,可三百全副武装的索伦兵,和后面的七百披甲兵,萧峰一个人根本抵抗不住攻势,甚至压根没有拖延多少时间。
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城投降的岐山守军注意到城外的辽军营地火光冲天,喊杀声一片,先是一阵慌乱,拿不定主意。
直到丁坚派来和他们联络的汉军八旗军官来城下喊他们出城助战,城中的八旗兵才搞清楚怎么回事。
看到城下同样留着辫子的自己人,城中的八旗兵终于下定决心,所有兵马一起杀了出去,进攻辽军。
辽军没有防备,不少人接战时手里只有兵器,连甲都没披,根本不是索伦前锋的对手,很快就被杀的出营溃逃。
而城中的守军明白纸是包不住火的,就主动交代了要投降的事,只不过他们一口咬定是想诈降。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余人彦心中一阵窃喜,同时感概起辽国的运气是真的差。
耶律仁先是输在了运气上,萧峰也是输在了运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