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突然转凉,我感冒了,浑身酸痛无力,吃完药在床上躺着,没一会儿困意袭来,突然手机响了,冉冬给我发来一个word文档,附带一段语音:
“陈墨,这是我最新完成的作品,名叫《风吹过的地方》,现实主义题材,和我以往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打破常规,很有颠覆性,是我最想写的东西。这部作品我酝酿了好多年,之前所有的作品也都是为它做铺垫,服务,练文笔,它也是我目前为止最为在意的作品,修改过好多遍一直不满意,你有空了帮我看看问题所在。”
“好,我看完了回复你。”
我这会儿脑子晕晕乎乎,刚打文档没两分钟在药物催促下睡着了。
感冒彻底康复已经是一周后。我重新打开那部小说读了起来,并且拿出本子和笔放在跟前,准备写些读后感给冉冬参考,这是冉冬最后的希望,我必须认真对待。
《风吹过的地方》二十五万字,我不停不歇、一字一句用了四个小时看完,看完后心绪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继《穆斯林的葬礼》之后第二本让我情绪波动如此之大又不可控制的小说,女主人公和冉冬有些像,勇敢热情,坚韧。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名字《风吹过的地方》,冉冬、我、小说主人公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点,为了梦和信仰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主人公的追梦之旅我感同身受,也为之动容,她的挣扎、洒脱,做自己的性格我很欣赏,这才是人该有的生动、鲜活。
在文中,冉冬多次提到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看的出来她很喜欢毛姆的通透。享乐、为自己而活、不顾道德枷锁、为爱全力以赴。
小说中冉冬对绘画、音乐的见解独道又深刻,虚构的那些画作好像真的存在一般,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还有她对女主人公的穿着和妆容的描述无处不显示着她的博学多才和细腻,很厉害。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立意,她塑造了一个科技时代的独立女性,不循规蹈矩,不做社会标准的奴隶,解放自己的思想,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畏惧困难、时间、死亡和贫穷,真正为自己而活,这才是人格独立、精神富足的女性该有的样子,相信对于许多追梦人来说,这篇小说会帮助他们跨越心里阻碍,度过难关。
我有预感,这部小说将会获得很多人喜欢。
合上笔记本,我把小说打印出来装订好,放进背包,马不停蹄赶往e市找好友王建。
王建今年七十多,文学界泰斗,改革开放初期从国外留学回来投入翻译文学作品工作,早期许多国外名著翻译都出自他手,用文学打开世界大门,影响了许多人,意义非凡。他如今的地位完全不用亲自操刀翻译,但他热爱这份工作,依然坚持着,孜孜不倦,不过现在接的活很少,完全跟着个人喜好和心情走。
我按了好一会儿门铃无人应答,打他私人电话关机,他是出门了还是在工作?王建有个习惯,工作的时候手机关机。我这次来的急促,没提前和他确认时间,但已经来了,再等会儿吧,至少佣人应该在的。
半个小时后,佣人李姨来开门了。
“您好,陈先生,不好意思,我在后院给鸡喂食,出来晚了,王老师正在工作,我先带您去客厅。”李姨在王建家干了十年了,跟我比较熟。
“好。麻烦了。”
客厅还是原来的模样,古色古香,多了几盆绿植。
“李姨,我记得老王不喜欢在室内放盆栽来着。”
“是小姐拿过来的,陈先生您先坐,我去忙了,您有事叫我。”
“好。”王建只有一个女儿,宠爱的要命,哪怕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在他眼里还是小女孩,事事顺着。
在客厅等的太无聊,我起身去了后院,后院的青菜长的又绿又嫩,月季花也开的正好,李姨正在修剪花枝,墙边鸡笼里的母鸡一直叫个不停,总共五只,四只在吃食,一只在下蛋,我转了一会儿又返回客厅,王建正好从书房出来。
“老王,又翻译呢,没事多劳动,你看看你院子的蔬菜都被杂草包围了。”我自顾坐下,另一个佣人端了红茶进来。
王建摘下近视镜挂在领口看着我,
“你小子突然造访定没好事。”
“天大的误会,这次绝对是好事。”
“拿出来吧。”他已经看透一起,伸出手冲我要道。
我把《风吹过的地方》拿给他,“我保证,这部作品虽然还不够完美,但不影响它是部发人深省的好作品。”
“呵呵,这话要是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我铁定认为他吹牛,要是你说的,我信八分。”
“那你这会儿看还是等会儿?”
“这么着急?那我现在看吧,你没事去帮我把菜园的草锄一下。”
“得嘞。”
我找李姨要了小锄头,卷起袖子和裤腿锄草。这项工作已经快成我的专属了,每次来我都会被王建支过来锄草,如今已经很专业,不再需要别人从旁指导。
干累了坐在锄头杆上休息,看着夕阳我突然想到了冉冬,她小时候去地里干农活是不是也像我这样,累了就坐着锄头杆上休息?与大自然为伍,享受静谧与劳动,那种感觉一定快乐极了。
王建来菜园子喊我进去。他站在书桌前,撸着胡须来回踱步,嘴巴紧抿,看不出来情绪。
“草还没锄完就让我休息了?”
“我想见见这个作者。”
“嗯?”
“你说的没错,这部作品还不赖,但是一经发布将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这个我也意识到了,所以我想将它引入国外市场。”
王建摇摇头,“国外市场虽然对人性和性的包容性很大,但是对作品深度要求很高,她的作品还达不到,稍作修改在国内发布倒是能有点水花。”
“那我和她联系,你大概什么时候有时间?”
“半年后吧,我手上正翻译莫先生的最新长篇小说。”
“半年……有点久。”半年对于冉冬来说太久了,容易发生变数。
“她是你很重要的人吗?”
“嗯,这部作品可能关系到她的命运。”
王建皱眉沉默几秒改变了主意,
“既然这样那让她下周末过来吧。”
“那你手头的工作?”
“滞后两天影响不大。”
“谢谢你,老王。”我抱住他。
“你小子,难得见你对一个人这么上心。”
“我是对好的作品上心。”
我去后院给冉冬打电话,
“冉冬,你的作品我朋友王建看了觉得还不错,愿意帮你指导,但是得你本人在场。”
“稍等一下,我出办公室和你说,别挂。”几分钟后,电话那头安静了下来,“陈墨,你说的王建是那个文坛泰斗——翻译家王建吗?”
“没错。”
“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作品能入他的眼。”
“所以,你下周末可以过来一趟吗?”我完全理解她的惊讶和开心。
“可以。”
“好,你定好机票了发我航班信息,我到时候去机场接你。”
“好。”
我打算在王建家多住一阵子,陪冉冬一起完成作品修改。
“陈墨,这是我最新完成的作品,名叫《风吹过的地方》,现实主义题材,和我以往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打破常规,很有颠覆性,是我最想写的东西。这部作品我酝酿了好多年,之前所有的作品也都是为它做铺垫,服务,练文笔,它也是我目前为止最为在意的作品,修改过好多遍一直不满意,你有空了帮我看看问题所在。”
“好,我看完了回复你。”
我这会儿脑子晕晕乎乎,刚打文档没两分钟在药物催促下睡着了。
感冒彻底康复已经是一周后。我重新打开那部小说读了起来,并且拿出本子和笔放在跟前,准备写些读后感给冉冬参考,这是冉冬最后的希望,我必须认真对待。
《风吹过的地方》二十五万字,我不停不歇、一字一句用了四个小时看完,看完后心绪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继《穆斯林的葬礼》之后第二本让我情绪波动如此之大又不可控制的小说,女主人公和冉冬有些像,勇敢热情,坚韧。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名字《风吹过的地方》,冉冬、我、小说主人公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点,为了梦和信仰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主人公的追梦之旅我感同身受,也为之动容,她的挣扎、洒脱,做自己的性格我很欣赏,这才是人该有的生动、鲜活。
在文中,冉冬多次提到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看的出来她很喜欢毛姆的通透。享乐、为自己而活、不顾道德枷锁、为爱全力以赴。
小说中冉冬对绘画、音乐的见解独道又深刻,虚构的那些画作好像真的存在一般,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还有她对女主人公的穿着和妆容的描述无处不显示着她的博学多才和细腻,很厉害。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立意,她塑造了一个科技时代的独立女性,不循规蹈矩,不做社会标准的奴隶,解放自己的思想,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畏惧困难、时间、死亡和贫穷,真正为自己而活,这才是人格独立、精神富足的女性该有的样子,相信对于许多追梦人来说,这篇小说会帮助他们跨越心里阻碍,度过难关。
我有预感,这部小说将会获得很多人喜欢。
合上笔记本,我把小说打印出来装订好,放进背包,马不停蹄赶往e市找好友王建。
王建今年七十多,文学界泰斗,改革开放初期从国外留学回来投入翻译文学作品工作,早期许多国外名著翻译都出自他手,用文学打开世界大门,影响了许多人,意义非凡。他如今的地位完全不用亲自操刀翻译,但他热爱这份工作,依然坚持着,孜孜不倦,不过现在接的活很少,完全跟着个人喜好和心情走。
我按了好一会儿门铃无人应答,打他私人电话关机,他是出门了还是在工作?王建有个习惯,工作的时候手机关机。我这次来的急促,没提前和他确认时间,但已经来了,再等会儿吧,至少佣人应该在的。
半个小时后,佣人李姨来开门了。
“您好,陈先生,不好意思,我在后院给鸡喂食,出来晚了,王老师正在工作,我先带您去客厅。”李姨在王建家干了十年了,跟我比较熟。
“好。麻烦了。”
客厅还是原来的模样,古色古香,多了几盆绿植。
“李姨,我记得老王不喜欢在室内放盆栽来着。”
“是小姐拿过来的,陈先生您先坐,我去忙了,您有事叫我。”
“好。”王建只有一个女儿,宠爱的要命,哪怕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在他眼里还是小女孩,事事顺着。
在客厅等的太无聊,我起身去了后院,后院的青菜长的又绿又嫩,月季花也开的正好,李姨正在修剪花枝,墙边鸡笼里的母鸡一直叫个不停,总共五只,四只在吃食,一只在下蛋,我转了一会儿又返回客厅,王建正好从书房出来。
“老王,又翻译呢,没事多劳动,你看看你院子的蔬菜都被杂草包围了。”我自顾坐下,另一个佣人端了红茶进来。
王建摘下近视镜挂在领口看着我,
“你小子突然造访定没好事。”
“天大的误会,这次绝对是好事。”
“拿出来吧。”他已经看透一起,伸出手冲我要道。
我把《风吹过的地方》拿给他,“我保证,这部作品虽然还不够完美,但不影响它是部发人深省的好作品。”
“呵呵,这话要是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我铁定认为他吹牛,要是你说的,我信八分。”
“那你这会儿看还是等会儿?”
“这么着急?那我现在看吧,你没事去帮我把菜园的草锄一下。”
“得嘞。”
我找李姨要了小锄头,卷起袖子和裤腿锄草。这项工作已经快成我的专属了,每次来我都会被王建支过来锄草,如今已经很专业,不再需要别人从旁指导。
干累了坐在锄头杆上休息,看着夕阳我突然想到了冉冬,她小时候去地里干农活是不是也像我这样,累了就坐着锄头杆上休息?与大自然为伍,享受静谧与劳动,那种感觉一定快乐极了。
王建来菜园子喊我进去。他站在书桌前,撸着胡须来回踱步,嘴巴紧抿,看不出来情绪。
“草还没锄完就让我休息了?”
“我想见见这个作者。”
“嗯?”
“你说的没错,这部作品还不赖,但是一经发布将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这个我也意识到了,所以我想将它引入国外市场。”
王建摇摇头,“国外市场虽然对人性和性的包容性很大,但是对作品深度要求很高,她的作品还达不到,稍作修改在国内发布倒是能有点水花。”
“那我和她联系,你大概什么时候有时间?”
“半年后吧,我手上正翻译莫先生的最新长篇小说。”
“半年……有点久。”半年对于冉冬来说太久了,容易发生变数。
“她是你很重要的人吗?”
“嗯,这部作品可能关系到她的命运。”
王建皱眉沉默几秒改变了主意,
“既然这样那让她下周末过来吧。”
“那你手头的工作?”
“滞后两天影响不大。”
“谢谢你,老王。”我抱住他。
“你小子,难得见你对一个人这么上心。”
“我是对好的作品上心。”
我去后院给冉冬打电话,
“冉冬,你的作品我朋友王建看了觉得还不错,愿意帮你指导,但是得你本人在场。”
“稍等一下,我出办公室和你说,别挂。”几分钟后,电话那头安静了下来,“陈墨,你说的王建是那个文坛泰斗——翻译家王建吗?”
“没错。”
“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作品能入他的眼。”
“所以,你下周末可以过来一趟吗?”我完全理解她的惊讶和开心。
“可以。”
“好,你定好机票了发我航班信息,我到时候去机场接你。”
“好。”
我打算在王建家多住一阵子,陪冉冬一起完成作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