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军略分歧
监察御史周志新看着行人司好友张博送来的文书,惊疑不定,问:“这当真是傅安之子所写文书?”
张博凝重地保证:“绝无差错。”
周志新正色道:“如此忠臣竟被朝廷遗忘,这是我们作臣子的耻辱啊!你可以转告王全臻,转告傅霖,这封文书,我一定帮他们送到皇上的桌案上!”
“如此,多谢周兄。”
张博作揖。
周志新连夜拟好奏疏,第二日一早便带着两份文书,求见朱允炆。
搁在平日,朱允炆不上朝时,御史奏事多是递奏折,直接跑到文华门外,非要见朱允炆的并不多。毕竟皇上日理万机,审阅奏折已经够累了,没事少直接面圣,耽误时间。
朱允炆正在与朱棣、徐辉祖、何福、铁铉等商议西北军略,内侍来报:“御史周志新求见,挡了几次,也不走人,说有紧要之事。”
紧要之事?
朱允炆眯起双眼,透着不快。眼下大明最紧要的事,莫要过西北战事,御史奏报,你按程序交奏折便是,何必跑一趟过来?
“皇上,不妨暂且休息片刻。”
徐辉祖见朱允炆有些疲倦,军略也商议多时,便提议道。
朱允炆想了想,安排朱棣、徐辉祖等人至偏殿休息,让内侍传周志新入殿。
周志新大踏步入殿行礼。
朱允炆看着器宇轩昂,一表人才的周志新,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此人是洪武后期进入国子监的,后被杨士奇挖掘,称其为“铁面无私”,在国子监进修几年后,被朱允炆调入都察院,担任御史。
周志新不愧是铁面之人,他第一个弹劾对象就是解缙,说解缙家族在江西建豪宅,修大船,有藩王之气,吓得解缙连忙请罪,甚至连致仕文书都写好了,好在安全局回报,豪宅是真有,大船也是真有,但都不是解家的,是当地富绅的,只不过邀请了解家人做客。
虽说做客时间长了点,直接住了三年,但房屋所有权还真不是解姓的。朱允炆没有让安全局深挖,却也给了解缙一个警告,罚俸了两个月,这件事才结束。
刚当御史就敢拿当朝内阁大臣开刀,还是弹劾朱允炆最得力的大臣,周志新瞬间就出了名,之后此人再接再厉,接着将弹劾对象对准了曹国公李景隆,弹劾李景隆违背朝廷旨意,在冬日大量超标购置煤炭。
李景隆都快要把周志新全家十八代都骂一遍了,自己都低调到鬼都不理的地步了,还摁着自己弹劾?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吗?
别看李景隆失去了权势,但人脉还是有些,找了几个官员查周志新的问题,准备往死里弹劾,可惜还没找到问题,周志新弹劾李增枝强抢民女,伤天害理,还干预应天府判案。
这事就弄大了,应天府无缘无故被牵扯进来,事情折腾了两个月,结果应天府官员撤了五个,李增枝被免掉一切职务,俸禄也被停发了,李景隆被训斥一顿,勒令抄写《春秋》二十遍。
周志新生猛的很,从不通融,没有情面可讲,认准了就干,干倒一个换个人接着开干,可谓是御史中的厉害人物。
但得罪的人多了,就连都察院的同僚也看不下去了,找了个由头,安排周志新去了江浙一带巡视,最近才回京师。
所以朱允炆一见到此人,就在想他又是要弹劾大人物了。
周志新不苟言笑,板着脸说:“臣今日入殿,不是为了弹劾大臣,而是给皇上进言。”
“哦?”
朱允炆有些意外,这家伙是找不到人收拾,直接对准自己了啊,开口道:“进言?你是反对迁都,还是反对西征啊?”
周志新摇了摇头:“迁都利天下,臣不反对。帖木儿既然已决意东征,我大明西征乃是理所当然之事,臣亦不反对。”
朱允炆疑惑地问:“那你进言,是为何?”
周志新肃然道:“臣进言,大明有忠臣,奉旨远至西域,可被西域帖木儿扣留,至今已有九年未归,生死不知,杳无音信,朝廷不仅停发其俸禄,致使其家眷劳苦无依,还遗忘此等忠臣长达九年之久!我大明有苏武傅安,可没有大汉之鸿雁,岂不是可耻?”
鸿雁传书的典故朱允炆还是知道的,苏武因此而得以归回汉朝。
“傅安?”
朱允炆回忆着,逐渐想了起来。此人在明代外交史上很有名气,一个堪与苏武相提并论的人物。
也不怪朱允炆忘记,傅安又不是朱允炆派出去的,是他爷爷派出去的,而且还是洪武二十八年的事,朱允炆还没管事,之后筹谋国内、北面与南面,等注意到西域的时候,就将目光对准了帖木儿与整个西域版图,傅安什么的,哪里会想得起来。
周志新递上了两份文书,一份文书是周志新自己写的,控诉朝廷不办人事,人家生死还不知道,就把俸禄给人停了,捎带着还弹劾了杨士奇一把,虽说杨士奇不该对此事负责,但谁让他待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使臣的事,那就是礼部的事。
另一份文书是傅安的儿子傅霖所写,傅霖并没有埋怨朝廷的遗忘,也没有要求朱允炆补足九年来的家父俸禄,言辞切切,只提出了一个请求:
随军至西域,打探与找寻傅安踪迹。
朱允炆有些惭愧,朝廷在这件事上处理的确实不对。如果说确定傅安死了,朝廷也应该下发抚恤金,好歹是公务殉职,如果傅安还活着被扣押了,那他还是大明的使臣,该有的俸禄不应该停。
“让户部查查,为何会如此!”
朱允炆阴沉着下令。
内侍接过文书,战战兢兢走了出去。
周志新松了一口气,看朱允炆的态度,是明白朝廷做得不对的,不过事情过去九年了,官员都换了好几茬,想要找出当年的原因,怕是不容易。朱允炆指了指傅霖的文书,对周志新说:“傅安是大明的使臣,无论生死,都是大明的人,他的家人不应该受到委屈对待,既然你代呈了这文书,想必能见到他人吧,代朕去请傅氏、傅霖来一趟吧,朕要亲自接见。”
周志新连忙谢恩,领旨退下。
朱允炆放下文书,叹息一声。
历史上的傅安可是回到了大明的,只不过历史上帖木儿没有提前东征,可现在因为亦力把里在大明的拱火与支持下,屡屡进犯帖木儿帝国,导致帖木儿提前东征,战争之下,傅安还有机会活着回来吗?
朱棣与帖木儿的战争,是东亚霸主与中亚霸主之间的正面对决,是关系一个帝国兴衰荣辱,一个帝国宏图伟业,永载史册的事件,同时也是历史时空中原本不存在的一次交锋!
这一次交锋一旦打响,恐怕是自己改变历史轨迹最大的一次吧,会带来什么后果,什么影响,朱允炆并没有把握,会有多少人死去,朱允炆也无法预料。
一切都将失去了测度与预判,剩下的,只能依靠自己的谨慎、目光与知识,依靠大明群臣的智慧,依靠将士、百姓、百官去书写。
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再次走了出来,商议着作战方略。
何福指着西域的舆图,手指点在了瓜州的方向,道:“安西一带,瓜州、沙洲,阿丹城等,已事实上处在我军控制之下,臣以为,在帖木儿东征的同时,燕王应进驻敦煌,在敦煌至哈密一带的沙漠戈壁滩上,寻找机会与帖木儿的大军决一胜负。”
徐辉祖赞同何福的见解,道:“哈密当敦煌、安西等地,是八百多里的戈壁与沙漠,道路难以行进,帖木儿的大军在这里很难施展开来,漫长的沙漠行军,也会削弱其骑兵战力。若能在此处寻找机会决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铁铉看着舆图,皱眉看了看何福,问:“帖木儿东征,定会做了万全准备,他一旦抵达哈密,必会以哈密为休整之地,恢复战力之后再寻机作战。若我们放弃哈密,哈密必会血流成河,如此惨剧之下,他日我朝如何收回哈密,如何治理哈密?臣以为,哈密不容有失,决战战场,至少应该在哈密。”
何福反对铁铉:“铁尚书只在意哈密,可曾想过大明很难将战线直接选在哈密?若在哈密与帖木儿大军决战,那就意味着燕王需带十几万主力,深入沙漠戈壁,走过八百余里,疲乏我师,怎利决战?”
铁铉据理力争:“既然大明想要西域,那哈密百姓也是大明百姓,何况哈密的脱脱还是大明的忠顺王。一旦放弃,任由他们面对帖木儿屠刀,我大明必失民心啊。”
朱棣敲了敲桌子,打断了铁铉与何福,盯着舆图说:“你们所说的,只是帖木儿可能选择的进军路线之一,另外一条路线呢,你们有没有想到?”
ps:
这两天可能要两章下,周末事情多,体谅下……
82中文网
wap.
/65/65076/19509927.html
张博凝重地保证:“绝无差错。”
周志新正色道:“如此忠臣竟被朝廷遗忘,这是我们作臣子的耻辱啊!你可以转告王全臻,转告傅霖,这封文书,我一定帮他们送到皇上的桌案上!”
“如此,多谢周兄。”
张博作揖。
周志新连夜拟好奏疏,第二日一早便带着两份文书,求见朱允炆。
搁在平日,朱允炆不上朝时,御史奏事多是递奏折,直接跑到文华门外,非要见朱允炆的并不多。毕竟皇上日理万机,审阅奏折已经够累了,没事少直接面圣,耽误时间。
朱允炆正在与朱棣、徐辉祖、何福、铁铉等商议西北军略,内侍来报:“御史周志新求见,挡了几次,也不走人,说有紧要之事。”
紧要之事?
朱允炆眯起双眼,透着不快。眼下大明最紧要的事,莫要过西北战事,御史奏报,你按程序交奏折便是,何必跑一趟过来?
“皇上,不妨暂且休息片刻。”
徐辉祖见朱允炆有些疲倦,军略也商议多时,便提议道。
朱允炆想了想,安排朱棣、徐辉祖等人至偏殿休息,让内侍传周志新入殿。
周志新大踏步入殿行礼。
朱允炆看着器宇轩昂,一表人才的周志新,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此人是洪武后期进入国子监的,后被杨士奇挖掘,称其为“铁面无私”,在国子监进修几年后,被朱允炆调入都察院,担任御史。
周志新不愧是铁面之人,他第一个弹劾对象就是解缙,说解缙家族在江西建豪宅,修大船,有藩王之气,吓得解缙连忙请罪,甚至连致仕文书都写好了,好在安全局回报,豪宅是真有,大船也是真有,但都不是解家的,是当地富绅的,只不过邀请了解家人做客。
虽说做客时间长了点,直接住了三年,但房屋所有权还真不是解姓的。朱允炆没有让安全局深挖,却也给了解缙一个警告,罚俸了两个月,这件事才结束。
刚当御史就敢拿当朝内阁大臣开刀,还是弹劾朱允炆最得力的大臣,周志新瞬间就出了名,之后此人再接再厉,接着将弹劾对象对准了曹国公李景隆,弹劾李景隆违背朝廷旨意,在冬日大量超标购置煤炭。
李景隆都快要把周志新全家十八代都骂一遍了,自己都低调到鬼都不理的地步了,还摁着自己弹劾?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吗?
别看李景隆失去了权势,但人脉还是有些,找了几个官员查周志新的问题,准备往死里弹劾,可惜还没找到问题,周志新弹劾李增枝强抢民女,伤天害理,还干预应天府判案。
这事就弄大了,应天府无缘无故被牵扯进来,事情折腾了两个月,结果应天府官员撤了五个,李增枝被免掉一切职务,俸禄也被停发了,李景隆被训斥一顿,勒令抄写《春秋》二十遍。
周志新生猛的很,从不通融,没有情面可讲,认准了就干,干倒一个换个人接着开干,可谓是御史中的厉害人物。
但得罪的人多了,就连都察院的同僚也看不下去了,找了个由头,安排周志新去了江浙一带巡视,最近才回京师。
所以朱允炆一见到此人,就在想他又是要弹劾大人物了。
周志新不苟言笑,板着脸说:“臣今日入殿,不是为了弹劾大臣,而是给皇上进言。”
“哦?”
朱允炆有些意外,这家伙是找不到人收拾,直接对准自己了啊,开口道:“进言?你是反对迁都,还是反对西征啊?”
周志新摇了摇头:“迁都利天下,臣不反对。帖木儿既然已决意东征,我大明西征乃是理所当然之事,臣亦不反对。”
朱允炆疑惑地问:“那你进言,是为何?”
周志新肃然道:“臣进言,大明有忠臣,奉旨远至西域,可被西域帖木儿扣留,至今已有九年未归,生死不知,杳无音信,朝廷不仅停发其俸禄,致使其家眷劳苦无依,还遗忘此等忠臣长达九年之久!我大明有苏武傅安,可没有大汉之鸿雁,岂不是可耻?”
鸿雁传书的典故朱允炆还是知道的,苏武因此而得以归回汉朝。
“傅安?”
朱允炆回忆着,逐渐想了起来。此人在明代外交史上很有名气,一个堪与苏武相提并论的人物。
也不怪朱允炆忘记,傅安又不是朱允炆派出去的,是他爷爷派出去的,而且还是洪武二十八年的事,朱允炆还没管事,之后筹谋国内、北面与南面,等注意到西域的时候,就将目光对准了帖木儿与整个西域版图,傅安什么的,哪里会想得起来。
周志新递上了两份文书,一份文书是周志新自己写的,控诉朝廷不办人事,人家生死还不知道,就把俸禄给人停了,捎带着还弹劾了杨士奇一把,虽说杨士奇不该对此事负责,但谁让他待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使臣的事,那就是礼部的事。
另一份文书是傅安的儿子傅霖所写,傅霖并没有埋怨朝廷的遗忘,也没有要求朱允炆补足九年来的家父俸禄,言辞切切,只提出了一个请求:
随军至西域,打探与找寻傅安踪迹。
朱允炆有些惭愧,朝廷在这件事上处理的确实不对。如果说确定傅安死了,朝廷也应该下发抚恤金,好歹是公务殉职,如果傅安还活着被扣押了,那他还是大明的使臣,该有的俸禄不应该停。
“让户部查查,为何会如此!”
朱允炆阴沉着下令。
内侍接过文书,战战兢兢走了出去。
周志新松了一口气,看朱允炆的态度,是明白朝廷做得不对的,不过事情过去九年了,官员都换了好几茬,想要找出当年的原因,怕是不容易。朱允炆指了指傅霖的文书,对周志新说:“傅安是大明的使臣,无论生死,都是大明的人,他的家人不应该受到委屈对待,既然你代呈了这文书,想必能见到他人吧,代朕去请傅氏、傅霖来一趟吧,朕要亲自接见。”
周志新连忙谢恩,领旨退下。
朱允炆放下文书,叹息一声。
历史上的傅安可是回到了大明的,只不过历史上帖木儿没有提前东征,可现在因为亦力把里在大明的拱火与支持下,屡屡进犯帖木儿帝国,导致帖木儿提前东征,战争之下,傅安还有机会活着回来吗?
朱棣与帖木儿的战争,是东亚霸主与中亚霸主之间的正面对决,是关系一个帝国兴衰荣辱,一个帝国宏图伟业,永载史册的事件,同时也是历史时空中原本不存在的一次交锋!
这一次交锋一旦打响,恐怕是自己改变历史轨迹最大的一次吧,会带来什么后果,什么影响,朱允炆并没有把握,会有多少人死去,朱允炆也无法预料。
一切都将失去了测度与预判,剩下的,只能依靠自己的谨慎、目光与知识,依靠大明群臣的智慧,依靠将士、百姓、百官去书写。
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再次走了出来,商议着作战方略。
何福指着西域的舆图,手指点在了瓜州的方向,道:“安西一带,瓜州、沙洲,阿丹城等,已事实上处在我军控制之下,臣以为,在帖木儿东征的同时,燕王应进驻敦煌,在敦煌至哈密一带的沙漠戈壁滩上,寻找机会与帖木儿的大军决一胜负。”
徐辉祖赞同何福的见解,道:“哈密当敦煌、安西等地,是八百多里的戈壁与沙漠,道路难以行进,帖木儿的大军在这里很难施展开来,漫长的沙漠行军,也会削弱其骑兵战力。若能在此处寻找机会决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铁铉看着舆图,皱眉看了看何福,问:“帖木儿东征,定会做了万全准备,他一旦抵达哈密,必会以哈密为休整之地,恢复战力之后再寻机作战。若我们放弃哈密,哈密必会血流成河,如此惨剧之下,他日我朝如何收回哈密,如何治理哈密?臣以为,哈密不容有失,决战战场,至少应该在哈密。”
何福反对铁铉:“铁尚书只在意哈密,可曾想过大明很难将战线直接选在哈密?若在哈密与帖木儿大军决战,那就意味着燕王需带十几万主力,深入沙漠戈壁,走过八百余里,疲乏我师,怎利决战?”
铁铉据理力争:“既然大明想要西域,那哈密百姓也是大明百姓,何况哈密的脱脱还是大明的忠顺王。一旦放弃,任由他们面对帖木儿屠刀,我大明必失民心啊。”
朱棣敲了敲桌子,打断了铁铉与何福,盯着舆图说:“你们所说的,只是帖木儿可能选择的进军路线之一,另外一条路线呢,你们有没有想到?”
ps:
这两天可能要两章下,周末事情多,体谅下……
82中文网
wap.
/65/65076/1950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