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太仆寺的十宗罪
啪!
一封奏折砸在地上,强大的力道让奏折展开,纸张有些撕裂。
铁铉、卢渊战战兢兢,跪地不敢言。
朱允炆阴沉着脸色,强压怒火:“这是监察御史张子真的奏报,你们仔细看清楚了。”
铁铉有些莫名,这刚被召入武英殿,行礼都没结束就挨了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惹皇上对兵部如此恼怒?
捡起地上的奏折,铁铉快速扫了几眼,不由地有些震惊,合拢奏折放在地上,拜言:“皇上,臣有失职之过。”
朱允炆冷哼一声:“失职之过?我看你们兵部是尸位素餐!铁铉、刘儁、卢渊,朕给你们七日,此事调查不清楚,各个官降三品!”
铁铉紧张地吞咽了下口水,官降三品和官降三级是不一样的,正二品掉三品就成了正五品官,掉三级是从三品官,这要被处理了,几十年不白混了吗?
刘儁更是难受,尚书大人掉下来还能混个郎中,自己要是掉下去,就成主事了,在京师之中,主事算个什么官啊……
可话说回来,这件事确实是兵部的责任。
监察御史张子真奏报太仆寺十宗罪。
其一,太仆寺卿夏允忠、太仆寺少卿张永修、寺丞王栋合谋,借养马之名,侵吞滁州百姓田产达两万余亩,导致近千八百户百姓失去农田,沦为佃户。
其二,太仆寺卿夏允忠、太仆寺寺丞王栋、廖恩合谋,强行摊派百姓养马,原江北五户人家养一匹马,现如今成了三户人家养一匹马。
其三,太仆寺虚报战马数量,将军马转卖商人,谋取私利。
其四,太仆寺……
……
其十,太仆寺侵吞养马财政,户部拨给十之七八尽入太仆寺卿、少卿、寺丞等人之手。
看着张子真拼了命的架势,铁铉、卢渊由不得不紧张,太仆寺隶属于兵部,他们的问题,就是兵部的问题,至少也是一个治下不明、失察之罪,要担负领导责任。
铁铉感觉后槽牙有些疼,滁州,“环滁皆山”的一个地方,田地本就有限,被太仆寺这么一侵占,还能有多少地能种庄稼?
庄稼打不打得上来,地方上都需要按照黄册征税,没有粮食,那就给钱钞,没有钱钞,那不管,自个想办法。
这样下去,百姓迟早成为流民。
为了保住官位,铁铉派卢渊、王坦等去滁州彻查此事。
大明的太仆寺并不设在京师,而是设在滁州。
在山丹苑马寺之前,滁州太仆寺统管全国马政。而在山丹苑马寺设置之后,祁连山马政与西疆省马政划归山丹苑马寺管理,但滁州的太仆寺依旧负责着大明其他各地的马政。
在夏允忠、张永修、王栋、廖恩等人被御史弹劾之后,关于太仆寺的各种弹劾开始满天飞,各部给事中、都察院御史纷纷要求整顿太仆寺,倒查十年,看看是谁在贪污枉法,是谁在贻害大明马政。
在小教场里的袁岳,竟也被弹劾风波卷入其中。
给事中吴翟弹劾袁岳自山丹马场解送战马至京师,沿途扰民,尤其是战马不听话,吃了老百姓的庄稼,啃了老百姓的草。
宣青书看着脸色精彩的袁岳,笑呵呵地说:“这次太仆寺事很大,山丹苑马寺估计也会被整顿,你可要小心点。”
袁岳呸了一口唾沫,站起来就骂道:“吴翟这个老匹夫,战马送京,沿途县府提供马粮这是朝廷规制,至于跑出去十几匹马啃了百姓半亩庄稼,我们已经照价赔偿了,百姓都没话说,吴翟他嚷嚷个球!”
宣青书耸了耸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滁州太仆寺出了如此大的问题,谁知山丹苑马寺那里有没有问题,不把事情闹大,拉下一批人,怎么安排新人进去。别看眼下朝廷平静,底下的水深着呢。”
袁岳感觉宣青书话里有话,不由地低声询问:“可是朝中有什么大变故?”
宣青书笑了笑,摆了摆手说:“并不是什么大变故,但自建文朝以来,都察院派遣御史巡视地方错漏百出,诸多问题都是由安全局率先揭发,以致于朝中官员称呼都察院为肚子圆。”
“何为肚子圆?”
袁岳不解。
宣青书拍了拍肚子:“有人编排说,都察院肚子圆,跑不动,一身肥膘眼成缝。当然,这也与一些御史勾结地方,贪污不法有关。”
袁岳恍然。
都察院在这些年里虽然办了不少实事,为整顿吏治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能拿出得出手,有影响力的案件,可谓是少之又少。
现在监察御史张子真弹劾太仆寺,都察院上下认为这是一次大好机会,一扫“肚子圆”的称号,自然要将这件事闹大。
马政之大,事关大明安危,牵连大明所有行政区域,关联无数百姓切身利益。
这件事,足够大。
都察院要立威,要正名,天下就要抖一抖。
正如宣青书所言,都察院确实将马政之事作为第一大事,都察院都事、经历上书,左右副都御史上书,发展到后面,左都御史戴德彝、右都御史练子宁更是亲自下场,要求对整个马政作全面审查,并追究兵部的失职之罪。
铁铉承压,苦涩又无法反驳。
事实查明,太仆寺卿夏允忠、少卿张永修、寺丞王栋等确实如御史张子真所言,罪行累累,十宗罪里面,没一条是冤枉他们的。
都察院这一把火烧的很旺,准备借此机会拉下一批人,证明言官不是吃素的。可就在戴德彝、练子宁撸袖子的时候,国子监监生顾靖海上了一封奏疏,激起巨浪。
顾靖海,开封府人氏,第一批自府学直升国子监的监生,在此之前,他不是举人,只是一个生员,即秀才。
年仅二十九岁的顾靖海,以河南府学第一,国子监统考第五的成绩进入国子监,选修农学院、兵学院。
顾靖海的奏折内容很简单,也很犀利。
在他眼里,都察院大肆上书闹腾,那是为了遮羞,所谓“竭力盖掩无能,彰有为于四海”,兵部沉默不敢说话,那是怕担责任,所谓“不敢发一言于天子,恐官帽易首耳”,太仆寺贪污枉法,欺民扰民,那是找死,所谓“手握钱钞过,脖颈试刀锋”。
锋芒毕露的奏折,引起众官员不安,如此能骂人的家伙可不多见。
都察院恨,兵部也头疼,都想要收拾这个愣头青。可偏偏内阁支持顾靖海,确切地说,是杨士奇支持了顾靖海。81Zw.????m
杨士奇与都察院、兵部并没有仇,也不是一个看热闹、落井下石的人,只是因为顾靖海在骂完人之后,写了一条解决之策。
顾靖海认为,洪武时期的马政太过伤民,尤其是以田亩、户数直接摊派百姓养马,给百姓带来了极大压力。太仆寺能钻空子,不就是马政漏洞的结果,是时候废除洪武时期马政,改变强行摊派百姓养马的政策,转行官牧为主、民牧为辅的政策了。
杨士奇深思熟虑之后,站出来支持顾靖海,并写了一封奏折,进言革新马政。
早朝。
朱允炆坐在奉天殿,拿出了杨士奇的奏折,询问百官:“杨阁提议民政收归朝廷,不牵涉百姓,不摊派养马。你们认为如何?”
不等徐辉祖站出来,铁铉先一步出班:“臣反对。”
朱允炆看着铁铉,平和地说:“即是反对,就说说吧。”
铁铉严肃地说:“皇上,战马关系卫所战力,关系大明边防与江山安危,只能加强,不宜减弱。一旦取消民牧之策,百姓压力是减了,可边防压力就重了。瓦剌虽是臣服,却仍有狼子野心。鞑靼并不老实,出没于河套一带,随时可能寇边。各地边关战马缺口巨大,现在远不是取消民牧的时候。”
徐辉祖站出来附议铁铉:“鞑靼、瓦剌内部依旧有不少主张恢复元朝,南下攻取大明之人。臣以为卫所与边关,应枕戈待旦,做好防备的同时,还应积极筹划北伐事宜。一旦朝廷需要北伐,就必须动用大量的战马,没有战马,军士们如何与瓦剌、鞑靼作战?”
“须知,瓦剌与鞑靼不是帖木儿。帖木儿进攻时,没有战略纵深,没有后退可能,只能选择与大明主力决战。瓦剌与鞑靼可以随时撤退,随时转移,若没有足够的战马,凭借着两条腿,如何能追得上敌人?我进敌退,我退敌扰,又如何取得战果?”
朱允炆知道百姓的压力大,也知道民牧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动这一块,并不是遗忘,而是不能动。
战马关系着大明的边防、军队战力。
在建文初期,整个大明军队里,战马还不到五万,京军还不到五千战马,可怜的数字让人心酸。如果取消民牧,只靠着官牧,那大明战马的数量什么时候能增长起来?
昌都剌之战,京军出了一万骑兵,其中过半战马自于民牧。若没有这些承压的百姓,大明想要打造一支像样的骑兵都难!
委屈了百姓,换来的是战马数量的增长,军事实力的增强。现在是建文九年,朝廷还要继续委屈这些百姓吗?
一封奏折砸在地上,强大的力道让奏折展开,纸张有些撕裂。
铁铉、卢渊战战兢兢,跪地不敢言。
朱允炆阴沉着脸色,强压怒火:“这是监察御史张子真的奏报,你们仔细看清楚了。”
铁铉有些莫名,这刚被召入武英殿,行礼都没结束就挨了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惹皇上对兵部如此恼怒?
捡起地上的奏折,铁铉快速扫了几眼,不由地有些震惊,合拢奏折放在地上,拜言:“皇上,臣有失职之过。”
朱允炆冷哼一声:“失职之过?我看你们兵部是尸位素餐!铁铉、刘儁、卢渊,朕给你们七日,此事调查不清楚,各个官降三品!”
铁铉紧张地吞咽了下口水,官降三品和官降三级是不一样的,正二品掉三品就成了正五品官,掉三级是从三品官,这要被处理了,几十年不白混了吗?
刘儁更是难受,尚书大人掉下来还能混个郎中,自己要是掉下去,就成主事了,在京师之中,主事算个什么官啊……
可话说回来,这件事确实是兵部的责任。
监察御史张子真奏报太仆寺十宗罪。
其一,太仆寺卿夏允忠、太仆寺少卿张永修、寺丞王栋合谋,借养马之名,侵吞滁州百姓田产达两万余亩,导致近千八百户百姓失去农田,沦为佃户。
其二,太仆寺卿夏允忠、太仆寺寺丞王栋、廖恩合谋,强行摊派百姓养马,原江北五户人家养一匹马,现如今成了三户人家养一匹马。
其三,太仆寺虚报战马数量,将军马转卖商人,谋取私利。
其四,太仆寺……
……
其十,太仆寺侵吞养马财政,户部拨给十之七八尽入太仆寺卿、少卿、寺丞等人之手。
看着张子真拼了命的架势,铁铉、卢渊由不得不紧张,太仆寺隶属于兵部,他们的问题,就是兵部的问题,至少也是一个治下不明、失察之罪,要担负领导责任。
铁铉感觉后槽牙有些疼,滁州,“环滁皆山”的一个地方,田地本就有限,被太仆寺这么一侵占,还能有多少地能种庄稼?
庄稼打不打得上来,地方上都需要按照黄册征税,没有粮食,那就给钱钞,没有钱钞,那不管,自个想办法。
这样下去,百姓迟早成为流民。
为了保住官位,铁铉派卢渊、王坦等去滁州彻查此事。
大明的太仆寺并不设在京师,而是设在滁州。
在山丹苑马寺之前,滁州太仆寺统管全国马政。而在山丹苑马寺设置之后,祁连山马政与西疆省马政划归山丹苑马寺管理,但滁州的太仆寺依旧负责着大明其他各地的马政。
在夏允忠、张永修、王栋、廖恩等人被御史弹劾之后,关于太仆寺的各种弹劾开始满天飞,各部给事中、都察院御史纷纷要求整顿太仆寺,倒查十年,看看是谁在贪污枉法,是谁在贻害大明马政。
在小教场里的袁岳,竟也被弹劾风波卷入其中。
给事中吴翟弹劾袁岳自山丹马场解送战马至京师,沿途扰民,尤其是战马不听话,吃了老百姓的庄稼,啃了老百姓的草。
宣青书看着脸色精彩的袁岳,笑呵呵地说:“这次太仆寺事很大,山丹苑马寺估计也会被整顿,你可要小心点。”
袁岳呸了一口唾沫,站起来就骂道:“吴翟这个老匹夫,战马送京,沿途县府提供马粮这是朝廷规制,至于跑出去十几匹马啃了百姓半亩庄稼,我们已经照价赔偿了,百姓都没话说,吴翟他嚷嚷个球!”
宣青书耸了耸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滁州太仆寺出了如此大的问题,谁知山丹苑马寺那里有没有问题,不把事情闹大,拉下一批人,怎么安排新人进去。别看眼下朝廷平静,底下的水深着呢。”
袁岳感觉宣青书话里有话,不由地低声询问:“可是朝中有什么大变故?”
宣青书笑了笑,摆了摆手说:“并不是什么大变故,但自建文朝以来,都察院派遣御史巡视地方错漏百出,诸多问题都是由安全局率先揭发,以致于朝中官员称呼都察院为肚子圆。”
“何为肚子圆?”
袁岳不解。
宣青书拍了拍肚子:“有人编排说,都察院肚子圆,跑不动,一身肥膘眼成缝。当然,这也与一些御史勾结地方,贪污不法有关。”
袁岳恍然。
都察院在这些年里虽然办了不少实事,为整顿吏治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能拿出得出手,有影响力的案件,可谓是少之又少。
现在监察御史张子真弹劾太仆寺,都察院上下认为这是一次大好机会,一扫“肚子圆”的称号,自然要将这件事闹大。
马政之大,事关大明安危,牵连大明所有行政区域,关联无数百姓切身利益。
这件事,足够大。
都察院要立威,要正名,天下就要抖一抖。
正如宣青书所言,都察院确实将马政之事作为第一大事,都察院都事、经历上书,左右副都御史上书,发展到后面,左都御史戴德彝、右都御史练子宁更是亲自下场,要求对整个马政作全面审查,并追究兵部的失职之罪。
铁铉承压,苦涩又无法反驳。
事实查明,太仆寺卿夏允忠、少卿张永修、寺丞王栋等确实如御史张子真所言,罪行累累,十宗罪里面,没一条是冤枉他们的。
都察院这一把火烧的很旺,准备借此机会拉下一批人,证明言官不是吃素的。可就在戴德彝、练子宁撸袖子的时候,国子监监生顾靖海上了一封奏疏,激起巨浪。
顾靖海,开封府人氏,第一批自府学直升国子监的监生,在此之前,他不是举人,只是一个生员,即秀才。
年仅二十九岁的顾靖海,以河南府学第一,国子监统考第五的成绩进入国子监,选修农学院、兵学院。
顾靖海的奏折内容很简单,也很犀利。
在他眼里,都察院大肆上书闹腾,那是为了遮羞,所谓“竭力盖掩无能,彰有为于四海”,兵部沉默不敢说话,那是怕担责任,所谓“不敢发一言于天子,恐官帽易首耳”,太仆寺贪污枉法,欺民扰民,那是找死,所谓“手握钱钞过,脖颈试刀锋”。
锋芒毕露的奏折,引起众官员不安,如此能骂人的家伙可不多见。
都察院恨,兵部也头疼,都想要收拾这个愣头青。可偏偏内阁支持顾靖海,确切地说,是杨士奇支持了顾靖海。81Zw.????m
杨士奇与都察院、兵部并没有仇,也不是一个看热闹、落井下石的人,只是因为顾靖海在骂完人之后,写了一条解决之策。
顾靖海认为,洪武时期的马政太过伤民,尤其是以田亩、户数直接摊派百姓养马,给百姓带来了极大压力。太仆寺能钻空子,不就是马政漏洞的结果,是时候废除洪武时期马政,改变强行摊派百姓养马的政策,转行官牧为主、民牧为辅的政策了。
杨士奇深思熟虑之后,站出来支持顾靖海,并写了一封奏折,进言革新马政。
早朝。
朱允炆坐在奉天殿,拿出了杨士奇的奏折,询问百官:“杨阁提议民政收归朝廷,不牵涉百姓,不摊派养马。你们认为如何?”
不等徐辉祖站出来,铁铉先一步出班:“臣反对。”
朱允炆看着铁铉,平和地说:“即是反对,就说说吧。”
铁铉严肃地说:“皇上,战马关系卫所战力,关系大明边防与江山安危,只能加强,不宜减弱。一旦取消民牧之策,百姓压力是减了,可边防压力就重了。瓦剌虽是臣服,却仍有狼子野心。鞑靼并不老实,出没于河套一带,随时可能寇边。各地边关战马缺口巨大,现在远不是取消民牧的时候。”
徐辉祖站出来附议铁铉:“鞑靼、瓦剌内部依旧有不少主张恢复元朝,南下攻取大明之人。臣以为卫所与边关,应枕戈待旦,做好防备的同时,还应积极筹划北伐事宜。一旦朝廷需要北伐,就必须动用大量的战马,没有战马,军士们如何与瓦剌、鞑靼作战?”
“须知,瓦剌与鞑靼不是帖木儿。帖木儿进攻时,没有战略纵深,没有后退可能,只能选择与大明主力决战。瓦剌与鞑靼可以随时撤退,随时转移,若没有足够的战马,凭借着两条腿,如何能追得上敌人?我进敌退,我退敌扰,又如何取得战果?”
朱允炆知道百姓的压力大,也知道民牧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动这一块,并不是遗忘,而是不能动。
战马关系着大明的边防、军队战力。
在建文初期,整个大明军队里,战马还不到五万,京军还不到五千战马,可怜的数字让人心酸。如果取消民牧,只靠着官牧,那大明战马的数量什么时候能增长起来?
昌都剌之战,京军出了一万骑兵,其中过半战马自于民牧。若没有这些承压的百姓,大明想要打造一支像样的骑兵都难!
委屈了百姓,换来的是战马数量的增长,军事实力的增强。现在是建文九年,朝廷还要继续委屈这些百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