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一日一变的金陵
唐赛儿给朱棣出了个难题。
朱棣并不喜欢白莲教,甚至不怎么喜欢唐赛儿,打心里不认可。
唐赛儿什么身份?
白莲教的佛母!
这也就是朱允炆给带到了宫里,想当棋子培养出来控制白莲教,否则早就被溺死了。
朱瞻基可是皇室血脉,未来的燕王,不说门当户对吧,至少也应该是个良家女子,唐赛儿身上白莲教的烙印实在是太重了,她到现在还不知道收敛,竟堂而皇之招揽白莲教徒一同出海,非但不主动淡化白莲教的身份,还有意强化了。
只是朱棣并没有反对唐赛儿与朱瞻基在一起。
一是因为朱瞻基对唐赛儿感情很深,长期待在一起,算得上半个「青梅竹马」,强行分开对朱瞻基的影响太大。
何况即将出海,漫长的航程上若是有人失魂落魄,心不在焉,很可能会出事。大海之上的人,需要的勇敢无畏,需要坚强与活下去的意志,而不是消沉与畏惧。
二是因为唐赛儿的身份并不只是白莲教佛母,她还是韩夏雨的义妹。韩夏雨是什么人,她现在无名无份,但所有人都清楚,她是朱文奎的太子妃,等未来朱文奎登基之后,她就是皇后。
皇后的义妹,这身份不得不让朱棣在意。如果朱文奎未来有朝一日想要对美洲动手,至少还有韩夏雨顾及当年姐妹情义劝阻,若唐赛儿没有与朱瞻基在一起,未来韩夏雨可不会说半句话。
这是个麻烦的人物,也是个不好拒绝的人物。
朱棣现在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不干预,任由朱瞻基自己来处置,如果朱瞻基非要与她在一起,那也没必要拦着,若是朱瞻基长大之后有了其他决定,朱棣也支持。
「随她去吧,白莲教余孽再多能有多少去,这也就是朝廷迁都在即,金陵空出来不少铺子,不少外地人进入,残余的白莲教徒也想借此机会,浑水而来打探情况。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有太多白莲教徒。」
朱棣没办法,皇上都放任唐赛儿乱来不管不顾,自己插手也不合适。
走一步算一步吧。
金陵城空前忙碌,每次进进出出的人无数。
一些东家与掌柜想要去北平开新铺子,又不想保留金陵的铺子,只好转手卖出。而这就形成了买卖市场,一些徽商、浙商、广商依旧看好金陵,纷纷出手,趁着低价将店铺购入,准备继续做买卖。还有一些宅院,原本价五六千贯的,如今甩卖到了四千贯,还附送家具。
有人离开,有人进入。
接近迁都,金陵并没有因为不断外迁的朝廷衙署而陷入衰落,反而在进出之中形成了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相对平衡。
当然,这背后也有朝廷的力量,比如户部调低了金陵房屋、店铺买卖契税,让原本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变得微不足道,比如金陵决定再建一座大型粮仓,粮仓选址在通济门外,对于因为商人离开出现的失业人员进行招揽。
在看不到的地方,户部、工部一直都在努力着维持金陵的稳定,希望最大限度降低迁都对金陵的影响。
五月七日,水师主力终于从定远行省撤回金陵。
朱允炆给郑和、骆冠英、朱能等人补上了浩大的仪式,亲自至龙江码头迎接。与之前按功行赏总延后不同,这次迎接讲话之后,便是大册封、大赏赐。
水师一批人晋升伯爵,一部分人上升为侯爵,郑和与朱能因军功累累,终晋升为国公,骆冠英多少有些委屈,依旧是个侯爵。
这个结果对骆冠英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大远航之后虽然也得了侯爵,可因为老骆家人犯了罪,骆冠英念及亲情,用自己的军功赎人了,这些年来其实是个伪侯,这次算是
扶正了。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还是想让骆冠英留在定远行省,偏偏他非要参与环球远航,那想要当公爵,那就回来再说吧。
距离七月迁都不到两个月,朝廷分流的越发厉害,原本督察院在京还有八十几号人,现在只剩下了十几个人,刑部几乎成了空架子,就一个尚书、一个侍郎守着,金陵的诸多刑名之事,则转到应天府府衙里面处理……
五月十二日,魏国公徐辉祖奉旨离京,带五万京军先一步前往北平,并负责北平防务,平安、段云为辅,同时铁铉作为监军,跟随前往。
五月十八日,二炮局、科技局、兵仗局完成迁移,一应人员与物资上了海船。
五月二十日,国子监完成人员分流,南京国子监留守四千,并将在明年加大招募,增加至六千至六千八百人。北平国子监进入三千,并将在五年内,增加至八千。
五月二十三日,安全局将金陵安全局总部改为分部,留四个千户值守。
五月二十五日,皇家钱庄摘牌,宣布更改为大明户部钱庄,同时将钱庄总部设在北平,大明府州县皇家钱庄一律更名。
这个举动意味着钱庄正式并入朝廷户部,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皇室退居其次,拥有检察权与决策权,不再直接干涉钱庄的具体业务与运作。
五月二十六日,楚王朱桢、蜀王朱椿、辽王朱植等上书,请旨出海经商。皇帝三次推辞不准,后念其心意已定,特命水师于勃固岛、苏门答剌岛选址,为其营造王宫,并由水师承担其安全,轮流护卫。
朱植对这个结果并不太满意,自己也想学习燕王,获一块海外封地,可看皇帝的态度,并没有给封地的意思。
不过这样也好,出海去吧。
随着环球大航海即将出航,一旦他们返回,未来海洋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存在,无数船只都将出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南洋也是好地方,不要护卫,咱要商队,商队足够大,就能活得足够滋润……
朱允炆最终还是送走了一干藩王,虽然有些不舍,虽然他们是主动请求。再多虽然,也抵不上一句:
但是,朕需要你们离开。
是没有威胁,可总在大明待着,除了促进消费就是玩垄断,这不合适,跑得远远的,你好他好,大家都好……
朱棣并不喜欢白莲教,甚至不怎么喜欢唐赛儿,打心里不认可。
唐赛儿什么身份?
白莲教的佛母!
这也就是朱允炆给带到了宫里,想当棋子培养出来控制白莲教,否则早就被溺死了。
朱瞻基可是皇室血脉,未来的燕王,不说门当户对吧,至少也应该是个良家女子,唐赛儿身上白莲教的烙印实在是太重了,她到现在还不知道收敛,竟堂而皇之招揽白莲教徒一同出海,非但不主动淡化白莲教的身份,还有意强化了。
只是朱棣并没有反对唐赛儿与朱瞻基在一起。
一是因为朱瞻基对唐赛儿感情很深,长期待在一起,算得上半个「青梅竹马」,强行分开对朱瞻基的影响太大。
何况即将出海,漫长的航程上若是有人失魂落魄,心不在焉,很可能会出事。大海之上的人,需要的勇敢无畏,需要坚强与活下去的意志,而不是消沉与畏惧。
二是因为唐赛儿的身份并不只是白莲教佛母,她还是韩夏雨的义妹。韩夏雨是什么人,她现在无名无份,但所有人都清楚,她是朱文奎的太子妃,等未来朱文奎登基之后,她就是皇后。
皇后的义妹,这身份不得不让朱棣在意。如果朱文奎未来有朝一日想要对美洲动手,至少还有韩夏雨顾及当年姐妹情义劝阻,若唐赛儿没有与朱瞻基在一起,未来韩夏雨可不会说半句话。
这是个麻烦的人物,也是个不好拒绝的人物。
朱棣现在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不干预,任由朱瞻基自己来处置,如果朱瞻基非要与她在一起,那也没必要拦着,若是朱瞻基长大之后有了其他决定,朱棣也支持。
「随她去吧,白莲教余孽再多能有多少去,这也就是朝廷迁都在即,金陵空出来不少铺子,不少外地人进入,残余的白莲教徒也想借此机会,浑水而来打探情况。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有太多白莲教徒。」
朱棣没办法,皇上都放任唐赛儿乱来不管不顾,自己插手也不合适。
走一步算一步吧。
金陵城空前忙碌,每次进进出出的人无数。
一些东家与掌柜想要去北平开新铺子,又不想保留金陵的铺子,只好转手卖出。而这就形成了买卖市场,一些徽商、浙商、广商依旧看好金陵,纷纷出手,趁着低价将店铺购入,准备继续做买卖。还有一些宅院,原本价五六千贯的,如今甩卖到了四千贯,还附送家具。
有人离开,有人进入。
接近迁都,金陵并没有因为不断外迁的朝廷衙署而陷入衰落,反而在进出之中形成了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相对平衡。
当然,这背后也有朝廷的力量,比如户部调低了金陵房屋、店铺买卖契税,让原本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变得微不足道,比如金陵决定再建一座大型粮仓,粮仓选址在通济门外,对于因为商人离开出现的失业人员进行招揽。
在看不到的地方,户部、工部一直都在努力着维持金陵的稳定,希望最大限度降低迁都对金陵的影响。
五月七日,水师主力终于从定远行省撤回金陵。
朱允炆给郑和、骆冠英、朱能等人补上了浩大的仪式,亲自至龙江码头迎接。与之前按功行赏总延后不同,这次迎接讲话之后,便是大册封、大赏赐。
水师一批人晋升伯爵,一部分人上升为侯爵,郑和与朱能因军功累累,终晋升为国公,骆冠英多少有些委屈,依旧是个侯爵。
这个结果对骆冠英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大远航之后虽然也得了侯爵,可因为老骆家人犯了罪,骆冠英念及亲情,用自己的军功赎人了,这些年来其实是个伪侯,这次算是
扶正了。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还是想让骆冠英留在定远行省,偏偏他非要参与环球远航,那想要当公爵,那就回来再说吧。
距离七月迁都不到两个月,朝廷分流的越发厉害,原本督察院在京还有八十几号人,现在只剩下了十几个人,刑部几乎成了空架子,就一个尚书、一个侍郎守着,金陵的诸多刑名之事,则转到应天府府衙里面处理……
五月十二日,魏国公徐辉祖奉旨离京,带五万京军先一步前往北平,并负责北平防务,平安、段云为辅,同时铁铉作为监军,跟随前往。
五月十八日,二炮局、科技局、兵仗局完成迁移,一应人员与物资上了海船。
五月二十日,国子监完成人员分流,南京国子监留守四千,并将在明年加大招募,增加至六千至六千八百人。北平国子监进入三千,并将在五年内,增加至八千。
五月二十三日,安全局将金陵安全局总部改为分部,留四个千户值守。
五月二十五日,皇家钱庄摘牌,宣布更改为大明户部钱庄,同时将钱庄总部设在北平,大明府州县皇家钱庄一律更名。
这个举动意味着钱庄正式并入朝廷户部,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皇室退居其次,拥有检察权与决策权,不再直接干涉钱庄的具体业务与运作。
五月二十六日,楚王朱桢、蜀王朱椿、辽王朱植等上书,请旨出海经商。皇帝三次推辞不准,后念其心意已定,特命水师于勃固岛、苏门答剌岛选址,为其营造王宫,并由水师承担其安全,轮流护卫。
朱植对这个结果并不太满意,自己也想学习燕王,获一块海外封地,可看皇帝的态度,并没有给封地的意思。
不过这样也好,出海去吧。
随着环球大航海即将出航,一旦他们返回,未来海洋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存在,无数船只都将出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南洋也是好地方,不要护卫,咱要商队,商队足够大,就能活得足够滋润……
朱允炆最终还是送走了一干藩王,虽然有些不舍,虽然他们是主动请求。再多虽然,也抵不上一句:
但是,朕需要你们离开。
是没有威胁,可总在大明待着,除了促进消费就是玩垄断,这不合适,跑得远远的,你好他好,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