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和尚知道李进忠没读过书,就算有机会让他奏请皇帝,他也写不出奏疏。提就随便一提,只是看看他的态度而已。
他观这人面相,说不出什么感觉,饶是他多年的经验,竟也是看不透,反正哪哪都不好,唯独命宫不错。
待李进忠走了之后,秋月还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依然若有所思般,直到身后有小沙弥的声音响起,他似乎才梦醒过来。
“师傅,您瞧啥呢?李施主都走好一会了。”
秋月冷不丁一惊,瞬间清醒过来:“哦……没啥,只是在想事情。”
小沙弥又问道:“师傅,宫里的人儿常来咱们文殊庵烧香拜佛,为啥您独独对李施主青眼有加?”
秋月一听笑了,转头看着徒弟:“你怎么会觉得师傅对李施主青眼有加?”
小沙弥摸摸光脑袋,嘿嘿一笑:“就是觉得……”
秋月脸上笑意更甚:“其实师傅也非对他青眼有加,就是觉得吧……他会是一条好狗。”
小沙弥糊涂了,师傅这是在夸还是在骂李施主啊?李施主平日里对他们还是不错的,时常带些宫里的素馃子分与他们,他长得是凶了一点,但人还是挺好的啊。
秋月见徒弟一脸傻样,知他心中想什么,只是不想理会,又吩咐道:“最近师傅要动身去云游,你这几日最好准备准备。”
“您带徒儿一起吗?”
秋月想了想,还是摇头:“这一去还不知几时返回,你就好生守在庵里吧。”
“哦,知道了,师傅。”
————
李进忠离开文殊庵就回了天师庵草场,御马监在宫外的三个草场,就是他日常呆的地方。他进宫小十年的时间,一直做的扫洒工作,俸禄就是每月米四斗,每年冬夏装各轮一套,铺盖六年换一套,如今他已经换了一轮铺盖了。
要说二十四监局里吃钱的肥差多了去,御马监就有不少,可都跟他没关系。他领着如此微薄的俸禄,算是几年如一日,连他家族中的侄女、外甥女被卖到京城官宦人家里为奴为婢,他都无力阻止。
李进忠是苦闷不已,而且每日不知怎么打发无聊且无趣的生活,总不过是扫洒、喝酒,然后赌博,日复一日,他那点可怜的俸禄,又如何经得起他折腾?
进了十一月,天气越发寒冷,像李进忠身体这么好的人都冷的受不了,更别说其他人。可朱翊钧一直宅在启祥宫里,要么就是贵妃所在的翊坤宫,他自然感受不到人间寒冷。
就在这些冷的让人沮丧的日子里,开矿却给他带来了好消息,户部戴绍科头一次进上矿砂银,自他以后,后进者便接踵而至。朱翊钧挺高兴,跟着又准了开山东金岭等处矿,到了十二月,又差太监曹金,同原奏把总韩太极前往浙江观海、孝丰、诸暨等处开矿。
同日还差太监赵钦,同原奏百户段大金往西安、临潼等地开矿。又差太监韩济,同原奏百户郑帷明往天津等处查收店租。十五日,还命人开陕西蓝田等县、河南信阳州的矿洞。
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各处开矿‘成功’的消息,便在宫里慢慢传开,简直就是什么东西炸了,而引得群情激奋。连透明人一般的李进忠也听说了不少,虽说不知是传了几手的消息,总归这事是真的。
李进忠即羡慕又嫉妒,他当然也想像那些被派出去的太监一样。但也知道他目前是不可能,别看宫里太监向皇爷是一奏一个准,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暗地里的较量从来都没停过,耍手段、使阴招的比比皆是。
早在文殊庵秋月和尚提起那会,李进忠就已经开始盘算了,但就像粪坑里最底下的那沱,怎么炸也炸不动,他掂量半天,虽然觉得秋月的建议最好,无奈他渺小如尘埃,像邱乘云这种级别的太监,他一年都说不上一回话,更别说讨好了。
纵然肚子里有千百种想法、主意,都使不出来,李进忠那颗蓬勃跳动的心,还是渐渐冷静下来。不过他有一个特点,凡事都能忍,就算他暗地里时常诅咒那些去开矿的太监千刀万剐,不得好死什么的,他也能将这种‘阴暗心思’隐藏得很好,不叫人看出半点端倪。
就在朱翊钧大展宏图之际,太监们群情激奋之时,首辅赵志皋已无暇顾及皇帝这边的什么宏图大志了,如今他又被言官的弹劾奏章给淹没了。
这事跟兵部尚书石星有关,五月份就有河南道御史题参石星误国,并参他赵志皋:东事之始,不顾宗社大计,曲昵私交同乡宋应昌,几败乃公事,先是台臣郭实上疏力争不可……闻彼时刑部侍郎自南都移书责之,词严义正,其拂然不悦,夫宋应昌通国皆曰不可用,赵志皋独曰可用,东倭不可封,赵志皋独曰可封……
自碧蹄馆失败之后,沈惟敬款议复行,宋应昌,及后继者顾养谦、石星等人力主议和,二十二年底,朝廷派出了册封大使,虽中间出了些岔子,好歹事情还是在往期望的方向发展。
议和之所以能顺利推进,他的支持起了推动作用。但他也心知肚明,陛下对于议和一直犹豫不决,直至他七次上疏而被陛下采纳。
他为何支持议和,在第二封奏疏里已讲的十分清楚:出兵所需粮饷已使辽东疲极,复用兵不知又费兵马钱粮几何,将国计益诎辽左,益危而几辅重地或生他变,所以他坚持主张册封而非用兵。
只是,赵志皋如今担忧的不仅是东封,还有石星,以及恐朝鲜又生变故,以致东封事败。
石星愚戆,从隆庆二年他冒然上疏先帝而最终遭贬黜为民就看得出来,他一直觉得,石星就是那种有直节之名多于务实行政能力的文官,但偏被陛下看重,而且信任有嘉。
壬辰倭乱之后,石星作为主事之人,屡遭弹劾,也是陛下在背后支持,说‘不要介意浮言,要以国事为重,勇于任责’云云。甚至在去年京察中,他被严旨罚俸,并被批‘要誉渎辞’,也并未被追究,只被要求‘策励供职,不允所辞’。
赵志皋与陛下‘共事’多年,陛下自国本之争起,就成了这样——厌恶科道及大小臣工不以国事为重,肆言攻击他人,以及处处朋比附和的朝堂。但对积极理事的大臣,他却信任有嘉,哪怕是有缺点。
但石星在议和之事上,却妄信骗子沈惟敬,如今来看,陛下是付出了信任和支持,若得到的结果是东封事败,那石星恐怕不会善终……
赵志皋不由叹息,君臣之间已对立多年,毫无信任可言,倘若再遭信任的臣子欺罔,那君臣关系岂不更加恶化?往后陛下不更加会消极对待?
现在是年底,赵志皋盘算着册封使回京的日子,约莫就在开春之后,如今惟有祈求使者回京能带来好消息。
赵志皋还在操心册封使回京之事,乙亥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于陛因寒疾发作而卒。乍听之下,赵志皋内心竟生出一丝兔死狗烹的悲凉感,内阁四人组,同年生人,遇事无龃龉……而今四角去掉一角,尚能立稳,哪日再去掉一角,大明的朝堂会不会因此塌掉?
但过年终归是喜庆的,万历二十四年,就在这样的纷繁芜杂中跨了过去,又匆匆迎来万历二十五年。
而刚刚跨进万历二十五年,就收到了日本册封正使杨方亨关于关白受封的报闻,只是他人还在釜山,一回釜山便以事竣先报闻了兵部。
不日,又收到朝鲜国王李昖以倭情紧急的请援,虽然此时杨方亨还未返京,但赵志皋已基本确定东封事败。
入了二月,北方大地依然春寒料峭,而此时南方的嘉兴府地震,湖州又落下黑雨黄沙。仿佛一夜之间,人间就降下凶兆,赵志皋在等着更坏的消息传来……
远在山东老家的于慎行此时也在等待朝廷最新的邸报到来,朝鲜战事是他赋闲在家这些年,最关心的大事之一。
两日后,果然邸报中有报:朝鲜陪臣刑曹郑其远痛哭请援……
于慎行看后不禁暗骂石星:“兵臣误而罹于法,礼臣误而免于罪,封贡是你兵部尚书该做的事?执掌都不明,一笔糊涂账!主事之人一味欺瞒,焉能不败!”
骂完,遂提笔给依然还有联系的京中好友写信。
二月丙寅,朱翊钧谕旨,集廷臣会议倭情,讨论是否需要再次出兵援朝。兵科给事中徐成楚又题:据辽东副总兵马栋报,正月十五日,加藤清正已带领倭兵乘二百骑船抵朝鲜岸……勘得海船一只,小亦不减百人,今二百只则兵力不减二万。所有防御工事,极当图之于早……
几日后,再次集廷臣会议援朝事宜,遂决定先调宣府、大同和蓟辽军7000人参战,再募浙兵三千人,并诏令朝鲜设立海防司道官。
朱翊钧看过了两次会议记录,冷冷一笑遂放下,又拿起石星的奏疏继续。疏中石星请自往朝鲜,谕令与日本定盟退兵……
朱翊钧啪的一声将奏疏摔在案上:“这石星还在痴心妄想!”此时他的脸色已非常难看。
正月里,他还给兵部发过一道谕旨,让兵部行文与日本国王,着他撤还釜山驻兵,以全大信。又让兵部行文朝鲜国王,着他即差陪臣以修交好,毋彼此再生嫌隙……如今来看,简直是天大的一场笑话!
朱翊钧恼怒石星竟敢如此欺瞒于他,让他一个煌煌大国天子失了脸面,而议和又成了一场笑话。
稍事平复,朱翊钧又问田义:“委派何人为将领?”
田义赶紧回道:“以麻贵为总兵官,统帅南北诸军,杨元、吴惟忠为副总兵,参政杨鎬为监督,先期前往朝鲜,相机战守。”
朱翊钧闻言没有说话。
己巳日,又有御史弹劾石星及赵志皋欺君罔上,对此,赵志皋已是破罐子破摔,还是上疏乞罢,以谢人言,而朱翊钧依然不允。
兵科给事中徐成楚又上疏请罢赵志皋、石星,以绝祸本,朱翊钧还是选择不听。
仅过几日,浙江道御史何尔健也上奏:奸辅误国,乞罢赵志皋……
三月乙酉,册封正使杨方亨回京。
回京即上疏直言封事始末,疏中不仅提及倭奴狡诈,志在蚕食,还不奉正朔,所呈谢表文字不恭等,还提了一嘴沈惟敬将猩猩毡诡称天鹅绒的欺罔之事。而针对石星的,是揭他以本兵密书十三纸封进,书中大指欲苟完封事,无令督抚破坏而已,以及对石星的评价——‘小事欺罔如此,大事可知!’
这就是妄测之言,但‘效果’却极好,疏入不久,朱翊钧即命朝臣会讯,跟着石星被夺职,蓟辽总督孙矿被除名。
石星还上疏自辩说杨方亨是反覆附会,以向来书揭十五纸进呈,其中语多涉督臣阴事。
只可惜这时候的朱翊钧,已不再信任他,信任任何人,包括同样主张封贡的一班大臣。
接下来,不出意外,便是再次用兵朝鲜,而……兵马钱粮从何处出?这又成了赵志皋的一块心病。
三月末,大学士张位、沈一贯上疏,乞用刑玠为总督,萧大亨改兵部尚书,杨鎬夺情起复。
翌日,朱翊钧便谕旨:升兵部左侍郎刑玠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同时升任山东布政使右参政杨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理朝鲜军务,以麻贵为总兵,提督东征援朝。
而此时户部尚书杨俊民又找到太仆寺卿,请求支借常盈库银两。
太仆寺卿一脸苦相,对杨俊民道:“往年库存四百余万,自打东西二役兴起,如今仅剩四分之一。此次二度用兵,常盈库必消耗殆尽!”
杨俊民早已习惯了太仆寺卿的抱怨,回道:“我太仓要是有银,又怎会找你支借?”
“可是……”太仆寺卿一听,不由怒道:“十五年,我寺就请求陛下,禁止支借马价银!”
杨俊民老神在在,回他说:“此次用兵是陛下批准,你就说你支不支吧?”
太仆寺卿脸已涨的通红,但又不敢拒绝,半晌,他泄气道:“支支支!”
他观这人面相,说不出什么感觉,饶是他多年的经验,竟也是看不透,反正哪哪都不好,唯独命宫不错。
待李进忠走了之后,秋月还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依然若有所思般,直到身后有小沙弥的声音响起,他似乎才梦醒过来。
“师傅,您瞧啥呢?李施主都走好一会了。”
秋月冷不丁一惊,瞬间清醒过来:“哦……没啥,只是在想事情。”
小沙弥又问道:“师傅,宫里的人儿常来咱们文殊庵烧香拜佛,为啥您独独对李施主青眼有加?”
秋月一听笑了,转头看着徒弟:“你怎么会觉得师傅对李施主青眼有加?”
小沙弥摸摸光脑袋,嘿嘿一笑:“就是觉得……”
秋月脸上笑意更甚:“其实师傅也非对他青眼有加,就是觉得吧……他会是一条好狗。”
小沙弥糊涂了,师傅这是在夸还是在骂李施主啊?李施主平日里对他们还是不错的,时常带些宫里的素馃子分与他们,他长得是凶了一点,但人还是挺好的啊。
秋月见徒弟一脸傻样,知他心中想什么,只是不想理会,又吩咐道:“最近师傅要动身去云游,你这几日最好准备准备。”
“您带徒儿一起吗?”
秋月想了想,还是摇头:“这一去还不知几时返回,你就好生守在庵里吧。”
“哦,知道了,师傅。”
————
李进忠离开文殊庵就回了天师庵草场,御马监在宫外的三个草场,就是他日常呆的地方。他进宫小十年的时间,一直做的扫洒工作,俸禄就是每月米四斗,每年冬夏装各轮一套,铺盖六年换一套,如今他已经换了一轮铺盖了。
要说二十四监局里吃钱的肥差多了去,御马监就有不少,可都跟他没关系。他领着如此微薄的俸禄,算是几年如一日,连他家族中的侄女、外甥女被卖到京城官宦人家里为奴为婢,他都无力阻止。
李进忠是苦闷不已,而且每日不知怎么打发无聊且无趣的生活,总不过是扫洒、喝酒,然后赌博,日复一日,他那点可怜的俸禄,又如何经得起他折腾?
进了十一月,天气越发寒冷,像李进忠身体这么好的人都冷的受不了,更别说其他人。可朱翊钧一直宅在启祥宫里,要么就是贵妃所在的翊坤宫,他自然感受不到人间寒冷。
就在这些冷的让人沮丧的日子里,开矿却给他带来了好消息,户部戴绍科头一次进上矿砂银,自他以后,后进者便接踵而至。朱翊钧挺高兴,跟着又准了开山东金岭等处矿,到了十二月,又差太监曹金,同原奏把总韩太极前往浙江观海、孝丰、诸暨等处开矿。
同日还差太监赵钦,同原奏百户段大金往西安、临潼等地开矿。又差太监韩济,同原奏百户郑帷明往天津等处查收店租。十五日,还命人开陕西蓝田等县、河南信阳州的矿洞。
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各处开矿‘成功’的消息,便在宫里慢慢传开,简直就是什么东西炸了,而引得群情激奋。连透明人一般的李进忠也听说了不少,虽说不知是传了几手的消息,总归这事是真的。
李进忠即羡慕又嫉妒,他当然也想像那些被派出去的太监一样。但也知道他目前是不可能,别看宫里太监向皇爷是一奏一个准,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暗地里的较量从来都没停过,耍手段、使阴招的比比皆是。
早在文殊庵秋月和尚提起那会,李进忠就已经开始盘算了,但就像粪坑里最底下的那沱,怎么炸也炸不动,他掂量半天,虽然觉得秋月的建议最好,无奈他渺小如尘埃,像邱乘云这种级别的太监,他一年都说不上一回话,更别说讨好了。
纵然肚子里有千百种想法、主意,都使不出来,李进忠那颗蓬勃跳动的心,还是渐渐冷静下来。不过他有一个特点,凡事都能忍,就算他暗地里时常诅咒那些去开矿的太监千刀万剐,不得好死什么的,他也能将这种‘阴暗心思’隐藏得很好,不叫人看出半点端倪。
就在朱翊钧大展宏图之际,太监们群情激奋之时,首辅赵志皋已无暇顾及皇帝这边的什么宏图大志了,如今他又被言官的弹劾奏章给淹没了。
这事跟兵部尚书石星有关,五月份就有河南道御史题参石星误国,并参他赵志皋:东事之始,不顾宗社大计,曲昵私交同乡宋应昌,几败乃公事,先是台臣郭实上疏力争不可……闻彼时刑部侍郎自南都移书责之,词严义正,其拂然不悦,夫宋应昌通国皆曰不可用,赵志皋独曰可用,东倭不可封,赵志皋独曰可封……
自碧蹄馆失败之后,沈惟敬款议复行,宋应昌,及后继者顾养谦、石星等人力主议和,二十二年底,朝廷派出了册封大使,虽中间出了些岔子,好歹事情还是在往期望的方向发展。
议和之所以能顺利推进,他的支持起了推动作用。但他也心知肚明,陛下对于议和一直犹豫不决,直至他七次上疏而被陛下采纳。
他为何支持议和,在第二封奏疏里已讲的十分清楚:出兵所需粮饷已使辽东疲极,复用兵不知又费兵马钱粮几何,将国计益诎辽左,益危而几辅重地或生他变,所以他坚持主张册封而非用兵。
只是,赵志皋如今担忧的不仅是东封,还有石星,以及恐朝鲜又生变故,以致东封事败。
石星愚戆,从隆庆二年他冒然上疏先帝而最终遭贬黜为民就看得出来,他一直觉得,石星就是那种有直节之名多于务实行政能力的文官,但偏被陛下看重,而且信任有嘉。
壬辰倭乱之后,石星作为主事之人,屡遭弹劾,也是陛下在背后支持,说‘不要介意浮言,要以国事为重,勇于任责’云云。甚至在去年京察中,他被严旨罚俸,并被批‘要誉渎辞’,也并未被追究,只被要求‘策励供职,不允所辞’。
赵志皋与陛下‘共事’多年,陛下自国本之争起,就成了这样——厌恶科道及大小臣工不以国事为重,肆言攻击他人,以及处处朋比附和的朝堂。但对积极理事的大臣,他却信任有嘉,哪怕是有缺点。
但石星在议和之事上,却妄信骗子沈惟敬,如今来看,陛下是付出了信任和支持,若得到的结果是东封事败,那石星恐怕不会善终……
赵志皋不由叹息,君臣之间已对立多年,毫无信任可言,倘若再遭信任的臣子欺罔,那君臣关系岂不更加恶化?往后陛下不更加会消极对待?
现在是年底,赵志皋盘算着册封使回京的日子,约莫就在开春之后,如今惟有祈求使者回京能带来好消息。
赵志皋还在操心册封使回京之事,乙亥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于陛因寒疾发作而卒。乍听之下,赵志皋内心竟生出一丝兔死狗烹的悲凉感,内阁四人组,同年生人,遇事无龃龉……而今四角去掉一角,尚能立稳,哪日再去掉一角,大明的朝堂会不会因此塌掉?
但过年终归是喜庆的,万历二十四年,就在这样的纷繁芜杂中跨了过去,又匆匆迎来万历二十五年。
而刚刚跨进万历二十五年,就收到了日本册封正使杨方亨关于关白受封的报闻,只是他人还在釜山,一回釜山便以事竣先报闻了兵部。
不日,又收到朝鲜国王李昖以倭情紧急的请援,虽然此时杨方亨还未返京,但赵志皋已基本确定东封事败。
入了二月,北方大地依然春寒料峭,而此时南方的嘉兴府地震,湖州又落下黑雨黄沙。仿佛一夜之间,人间就降下凶兆,赵志皋在等着更坏的消息传来……
远在山东老家的于慎行此时也在等待朝廷最新的邸报到来,朝鲜战事是他赋闲在家这些年,最关心的大事之一。
两日后,果然邸报中有报:朝鲜陪臣刑曹郑其远痛哭请援……
于慎行看后不禁暗骂石星:“兵臣误而罹于法,礼臣误而免于罪,封贡是你兵部尚书该做的事?执掌都不明,一笔糊涂账!主事之人一味欺瞒,焉能不败!”
骂完,遂提笔给依然还有联系的京中好友写信。
二月丙寅,朱翊钧谕旨,集廷臣会议倭情,讨论是否需要再次出兵援朝。兵科给事中徐成楚又题:据辽东副总兵马栋报,正月十五日,加藤清正已带领倭兵乘二百骑船抵朝鲜岸……勘得海船一只,小亦不减百人,今二百只则兵力不减二万。所有防御工事,极当图之于早……
几日后,再次集廷臣会议援朝事宜,遂决定先调宣府、大同和蓟辽军7000人参战,再募浙兵三千人,并诏令朝鲜设立海防司道官。
朱翊钧看过了两次会议记录,冷冷一笑遂放下,又拿起石星的奏疏继续。疏中石星请自往朝鲜,谕令与日本定盟退兵……
朱翊钧啪的一声将奏疏摔在案上:“这石星还在痴心妄想!”此时他的脸色已非常难看。
正月里,他还给兵部发过一道谕旨,让兵部行文与日本国王,着他撤还釜山驻兵,以全大信。又让兵部行文朝鲜国王,着他即差陪臣以修交好,毋彼此再生嫌隙……如今来看,简直是天大的一场笑话!
朱翊钧恼怒石星竟敢如此欺瞒于他,让他一个煌煌大国天子失了脸面,而议和又成了一场笑话。
稍事平复,朱翊钧又问田义:“委派何人为将领?”
田义赶紧回道:“以麻贵为总兵官,统帅南北诸军,杨元、吴惟忠为副总兵,参政杨鎬为监督,先期前往朝鲜,相机战守。”
朱翊钧闻言没有说话。
己巳日,又有御史弹劾石星及赵志皋欺君罔上,对此,赵志皋已是破罐子破摔,还是上疏乞罢,以谢人言,而朱翊钧依然不允。
兵科给事中徐成楚又上疏请罢赵志皋、石星,以绝祸本,朱翊钧还是选择不听。
仅过几日,浙江道御史何尔健也上奏:奸辅误国,乞罢赵志皋……
三月乙酉,册封正使杨方亨回京。
回京即上疏直言封事始末,疏中不仅提及倭奴狡诈,志在蚕食,还不奉正朔,所呈谢表文字不恭等,还提了一嘴沈惟敬将猩猩毡诡称天鹅绒的欺罔之事。而针对石星的,是揭他以本兵密书十三纸封进,书中大指欲苟完封事,无令督抚破坏而已,以及对石星的评价——‘小事欺罔如此,大事可知!’
这就是妄测之言,但‘效果’却极好,疏入不久,朱翊钧即命朝臣会讯,跟着石星被夺职,蓟辽总督孙矿被除名。
石星还上疏自辩说杨方亨是反覆附会,以向来书揭十五纸进呈,其中语多涉督臣阴事。
只可惜这时候的朱翊钧,已不再信任他,信任任何人,包括同样主张封贡的一班大臣。
接下来,不出意外,便是再次用兵朝鲜,而……兵马钱粮从何处出?这又成了赵志皋的一块心病。
三月末,大学士张位、沈一贯上疏,乞用刑玠为总督,萧大亨改兵部尚书,杨鎬夺情起复。
翌日,朱翊钧便谕旨:升兵部左侍郎刑玠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同时升任山东布政使右参政杨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理朝鲜军务,以麻贵为总兵,提督东征援朝。
而此时户部尚书杨俊民又找到太仆寺卿,请求支借常盈库银两。
太仆寺卿一脸苦相,对杨俊民道:“往年库存四百余万,自打东西二役兴起,如今仅剩四分之一。此次二度用兵,常盈库必消耗殆尽!”
杨俊民早已习惯了太仆寺卿的抱怨,回道:“我太仓要是有银,又怎会找你支借?”
“可是……”太仆寺卿一听,不由怒道:“十五年,我寺就请求陛下,禁止支借马价银!”
杨俊民老神在在,回他说:“此次用兵是陛下批准,你就说你支不支吧?”
太仆寺卿脸已涨的通红,但又不敢拒绝,半晌,他泄气道:“支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