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进忠听着邹学柱的抱怨,并未打断他。
待邹学柱抱怨完了才说:“邹左使,俺今天来找你正是为了赈灾之事。”
邹学柱愣住,一下没有反应过来,“赈,赈灾?”
魏进忠笑眯眯哒:“俺已经向圣上呈了专本,请开仓放粮来解救受灾的百姓,想必这两日圣旨就快到了。”
“啊?难得难得!”邹学柱一下激动起来,瞅他立马觉得顺眼许多,“难得魏公公如此深明大义,一心为灾民,为百姓着想。”实在没想到这魏公公居然是个好人。
“哪里哪里,”魏进忠谦虚的摇摇头,“俺只是举手之劳。对了,要不这样,邹左使,你如今还有啥困难,咱们坐下来慢慢聊,俺魏某人不敢说都能帮上忙,但能帮的一定帮,都是为了山东百姓嘛!”
“对对对,哎哟怠慢了,怠慢了,”邹学柱反应过来,嘴上忙不迭说道歉,“还请魏公公上坐。”
“好说好说……”
————
魏进忠与邹学柱两人聊了许久,末了,魏进忠离开时,邹学柱亲自送出老远,直到人都走远不见了,这才返回了大门,脸上依然挂着笑容。
徐应元是全程跟着他的,在回去路上,无不羡慕他道:“哇,魏爷太英明神武了,小弟佩服!那个什么左布政一前一后,简直就跟换了一人似的。”
魏进忠亦是有些得意,语重心长对他说:“老子今天教你一个道理,无论你身居何种位置,要记住,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矩:当你说点好话时,就能搞定一半的人;你给点东西呢,就能搞定七成的人;那说点好话又给点东西,能搞定九成的人;说投其所好的话,给恰如其分的好处,你基本天下通吃,剩下那么一丢丢人就不用考虑了。”
徐应元脑子转的挺快,凑近他悄悄问道:“师兄,那你给了人家啥恰如其分的好处?”
魏进忠伸手一拍他脑袋,“去!你这厮就不想些别的,成天惦记好处?老子让你眼光放远些,你特么就鼠目寸光。”
“嘿嘿,”徐应元傻笑,摸了摸被拍疼的脑袋,“师兄教训的是。既然不是好处,那就是投其所好,明白了,明白了。”
回到住处,还没歇下,又有人抬着箱子登门拜访。
魏忠贤出去一看,呵呵,他先就笑了。都说趁热打铁,趁水和泥,復成信买卖能做那么大,看来是有点道行。他易服外出,也并未像陈增马堂,一出行就前呼后拥。虽然也没刻意隐瞒身份,这家掌柜倒是眼力非常,也会做人。
他视而不见地上放的箱子,可徐应元一眼就瞧见了,两只眼睛放出光芒,师兄果然说得好,恰如其分,真特么恰如其分!连他现在看那掌柜都无比顺眼。
“魏爷,小的真乃有眼不识泰山!”王掌柜一见魏进忠便行个大礼,就差给跪了。脸上也是极为丰富,一脸谦卑,又感激涕零……仿佛是调色盘打翻在脸上。魏进忠见了,委实有些嫌弃,但心里却万分熨贴。
“王掌柜莫折煞俺了,快快请起。”
“多谢多谢,”王掌柜起身,又说:“之前在铺行里,小的太过怠慢,有颇多失礼之处,还望魏爷包涵,莫要生气。”说罢,他又伸手一指地上箱子,“这些都是小小心意,望魏爷笑纳,权当赔罪。”
“你太客气了,王掌柜。”魏进忠笑着道,又招呼他坐下,“来,坐吧。”
两人坐下,彼此又客套了一番,然后王掌柜才说了来意。也就是来表明心迹,表达莫不为他马首是瞻。魏进忠本就对他印象非常好,自是欣然接受。
“对了,魏爷,之前在小的铺行里说的那番言语,在山东开埠海运……莫不是真的?”
魏进忠思量一下,“这么说吧,俺来山东,并非完全为督税,其实是万岁爷另有安排……”话只道一半,停顿下来,又睨眼看着对方。
王掌柜心头一震,觉得抓住了重点,“那……”瞧他的眼神都热切起来。
魏进忠摇了摇头,闭紧嘴巴,似乎不愿再多吐露一个字。
王掌柜一瞧瞬间懂了,“对对,小的明白,明白。”难怪这位来了山东之后,安安静静,与上两个简直大不一样,感情人家真是怀了使命来的。
魏进忠又想起方才与邹学柱谈的赈灾,说道:“王掌柜,方才回来之前,俺正与左布政使商量赈灾之事,俺告诉他前两天已经给万岁爷上了奏疏,奏请临清广积仓开仓放粮,想必这两日就有圣旨下来。”
“好事啊!”
“其实俺突然就想到,你们復成信作为商号,总有自己的渠道籴入粮食,还请王掌柜帮个忙,匀些粮食出来,以平价卖给官府,这钱官府出,俺也可以捐助一些,但一定是平价,你看这事行吗?”
“这有何难!”王掌柜还当什么大事,原来不过买米赈灾,“魏爷既然开了口,那小的就代復成信东家表个态,带个头,先捐出五千石粮食出来赈灾。本就是为了山东百姓,怎好让您魏爷破费?您能向陛下请旨开仓放粮,单这点,百姓都会一辈子记着您的好。”
魏进忠听了,心里十分舒服,笑着道:“好!有王掌柜表态,俺就放心了。也莫说要记得谁的好,反正俺就是举手之劳,今天你復成信能爽快答应,也是给俺面子,倒是要记得你们的好。”
“呵呵呵,都是为了百姓!小的一会去立马就张罗这事。”
“如此甚好。还有,你们也不用打俺的旗号,就以官府的名义好了。”
“那……不好吧,对您不公平啊,做了善事得叫人知道才行。”
“呵呵,该记着的人自然会记得,不用提醒。”
王掌柜一想也对,也就顺着应承下来。另一方面,他心里还一直惦记海运的事,希望从魏进忠嘴里多听一些哪怕只言片语。
于是想了想,又拐着弯说起别的:“魏爷,您知道吗,其实早在陛下登基之初,那时朝中已经有人讨论过修胶莱运河的事,当时也是因为其他原因,后来把这事停了。”
魏进忠是听说过,不过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王掌柜,你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前或许没有那个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未成。但三十年后的今天,天时地利人和早发生了变化,或许就有可能了呢,你说是吧?”
“是是,小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因为我们东家老太爷,当时就参与了麻湾到海仓的实地勘量,所以才一辈子惦着这事。”
‘哦?你家老爷子去实地勘量过?”果然他说的引起了魏进忠的注意,“你给俺说说呢。”
“好。为啥要在麻湾这里开埠,除了登莱之外,就是麻湾到海仓,中间一条胶河连着,只有三百余里,就可以直接海仓出海。比经过登莱海岸,一是便利,二是海船不易出事。但是麻湾到海仓这一段也很特殊,麻湾龙家屯,水浅不过三十寸,每日潮至不能打坝,大沽河口呢,平时还好,一遇沙塞则前功尽弃。赵家口到杜家口长十余里,水深一二尺,河底俱是冈勾石,极为费力;小沽河口又极难坝治,然后是白河水,因为谭家到分水岭一共九里,白河又全无接济,旱则先干,涝则冲决。再下一个分水岭又多流沙……”
“诶,等等等等……”魏进忠打断了他的话。“你瞧你,王掌柜,说那么多俺还是糊涂的。这样哈,你直接说是利多弊少,还是利少弊多不就完了?”
“魏爷,不是小的说利弊得失它就能成,两海要想通贯,深必六七丈,始得两平,宽十余丈,始免崩岸,经费无百万,程限非六七年,不能成也!”
魏进忠又道:“王掌柜你所言,俺都相信,但为何俺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与三十年前不同了呢?你想想,最早提出修此运河的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运粮吧;现在主张山东开海运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运棉,或者南货北运对吧?”
王掌柜想了想,道:“对,是这样的。”
“或者再过几十年,一二百年,当天时地利人和又变了,变得不再适合修,或者有了更好的途径没必要再修,也说不定。但在当下,你觉得有它好还是没它好?”
“自然有它好。”
“至于经费百万,程限六七年,只要万岁爷同意,即便修成百年大工程也未尝不行啊。而目前,山东又不是只有胶州能成为海运埠头。”
王掌柜心中那点疑虑终于没了,他笑着说:“是,小的的确想狭隘了。”
魏进忠又道:“不过你倒是提醒俺了,看来得要去一趟胶州,实地看看。”
“那小的愿效犬马之劳。”
“好说。”
王掌柜盘桓了许久,最后告辞离开,魏进忠亲自送他出去,临走还嘱咐捐粮之事尽快落实。
王掌柜满口应承,回到花市铺行已经不早了,但立马就去找了老朝奉商量此事。
翌日,左布政使邹学柱亲自登上税使衙门,找到魏进忠。
一见到他,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魏进忠只是笑笑,与他亲切地客套几句。随后就见邹学柱手下一个官吏急匆匆的找来,说有急事,让他赶紧回衙门处理。
魏进忠一直微笑着目送他离开。
待邹学柱抱怨完了才说:“邹左使,俺今天来找你正是为了赈灾之事。”
邹学柱愣住,一下没有反应过来,“赈,赈灾?”
魏进忠笑眯眯哒:“俺已经向圣上呈了专本,请开仓放粮来解救受灾的百姓,想必这两日圣旨就快到了。”
“啊?难得难得!”邹学柱一下激动起来,瞅他立马觉得顺眼许多,“难得魏公公如此深明大义,一心为灾民,为百姓着想。”实在没想到这魏公公居然是个好人。
“哪里哪里,”魏进忠谦虚的摇摇头,“俺只是举手之劳。对了,要不这样,邹左使,你如今还有啥困难,咱们坐下来慢慢聊,俺魏某人不敢说都能帮上忙,但能帮的一定帮,都是为了山东百姓嘛!”
“对对对,哎哟怠慢了,怠慢了,”邹学柱反应过来,嘴上忙不迭说道歉,“还请魏公公上坐。”
“好说好说……”
————
魏进忠与邹学柱两人聊了许久,末了,魏进忠离开时,邹学柱亲自送出老远,直到人都走远不见了,这才返回了大门,脸上依然挂着笑容。
徐应元是全程跟着他的,在回去路上,无不羡慕他道:“哇,魏爷太英明神武了,小弟佩服!那个什么左布政一前一后,简直就跟换了一人似的。”
魏进忠亦是有些得意,语重心长对他说:“老子今天教你一个道理,无论你身居何种位置,要记住,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矩:当你说点好话时,就能搞定一半的人;你给点东西呢,就能搞定七成的人;那说点好话又给点东西,能搞定九成的人;说投其所好的话,给恰如其分的好处,你基本天下通吃,剩下那么一丢丢人就不用考虑了。”
徐应元脑子转的挺快,凑近他悄悄问道:“师兄,那你给了人家啥恰如其分的好处?”
魏进忠伸手一拍他脑袋,“去!你这厮就不想些别的,成天惦记好处?老子让你眼光放远些,你特么就鼠目寸光。”
“嘿嘿,”徐应元傻笑,摸了摸被拍疼的脑袋,“师兄教训的是。既然不是好处,那就是投其所好,明白了,明白了。”
回到住处,还没歇下,又有人抬着箱子登门拜访。
魏忠贤出去一看,呵呵,他先就笑了。都说趁热打铁,趁水和泥,復成信买卖能做那么大,看来是有点道行。他易服外出,也并未像陈增马堂,一出行就前呼后拥。虽然也没刻意隐瞒身份,这家掌柜倒是眼力非常,也会做人。
他视而不见地上放的箱子,可徐应元一眼就瞧见了,两只眼睛放出光芒,师兄果然说得好,恰如其分,真特么恰如其分!连他现在看那掌柜都无比顺眼。
“魏爷,小的真乃有眼不识泰山!”王掌柜一见魏进忠便行个大礼,就差给跪了。脸上也是极为丰富,一脸谦卑,又感激涕零……仿佛是调色盘打翻在脸上。魏进忠见了,委实有些嫌弃,但心里却万分熨贴。
“王掌柜莫折煞俺了,快快请起。”
“多谢多谢,”王掌柜起身,又说:“之前在铺行里,小的太过怠慢,有颇多失礼之处,还望魏爷包涵,莫要生气。”说罢,他又伸手一指地上箱子,“这些都是小小心意,望魏爷笑纳,权当赔罪。”
“你太客气了,王掌柜。”魏进忠笑着道,又招呼他坐下,“来,坐吧。”
两人坐下,彼此又客套了一番,然后王掌柜才说了来意。也就是来表明心迹,表达莫不为他马首是瞻。魏进忠本就对他印象非常好,自是欣然接受。
“对了,魏爷,之前在小的铺行里说的那番言语,在山东开埠海运……莫不是真的?”
魏进忠思量一下,“这么说吧,俺来山东,并非完全为督税,其实是万岁爷另有安排……”话只道一半,停顿下来,又睨眼看着对方。
王掌柜心头一震,觉得抓住了重点,“那……”瞧他的眼神都热切起来。
魏进忠摇了摇头,闭紧嘴巴,似乎不愿再多吐露一个字。
王掌柜一瞧瞬间懂了,“对对,小的明白,明白。”难怪这位来了山东之后,安安静静,与上两个简直大不一样,感情人家真是怀了使命来的。
魏进忠又想起方才与邹学柱谈的赈灾,说道:“王掌柜,方才回来之前,俺正与左布政使商量赈灾之事,俺告诉他前两天已经给万岁爷上了奏疏,奏请临清广积仓开仓放粮,想必这两日就有圣旨下来。”
“好事啊!”
“其实俺突然就想到,你们復成信作为商号,总有自己的渠道籴入粮食,还请王掌柜帮个忙,匀些粮食出来,以平价卖给官府,这钱官府出,俺也可以捐助一些,但一定是平价,你看这事行吗?”
“这有何难!”王掌柜还当什么大事,原来不过买米赈灾,“魏爷既然开了口,那小的就代復成信东家表个态,带个头,先捐出五千石粮食出来赈灾。本就是为了山东百姓,怎好让您魏爷破费?您能向陛下请旨开仓放粮,单这点,百姓都会一辈子记着您的好。”
魏进忠听了,心里十分舒服,笑着道:“好!有王掌柜表态,俺就放心了。也莫说要记得谁的好,反正俺就是举手之劳,今天你復成信能爽快答应,也是给俺面子,倒是要记得你们的好。”
“呵呵呵,都是为了百姓!小的一会去立马就张罗这事。”
“如此甚好。还有,你们也不用打俺的旗号,就以官府的名义好了。”
“那……不好吧,对您不公平啊,做了善事得叫人知道才行。”
“呵呵,该记着的人自然会记得,不用提醒。”
王掌柜一想也对,也就顺着应承下来。另一方面,他心里还一直惦记海运的事,希望从魏进忠嘴里多听一些哪怕只言片语。
于是想了想,又拐着弯说起别的:“魏爷,您知道吗,其实早在陛下登基之初,那时朝中已经有人讨论过修胶莱运河的事,当时也是因为其他原因,后来把这事停了。”
魏进忠是听说过,不过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王掌柜,你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前或许没有那个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未成。但三十年后的今天,天时地利人和早发生了变化,或许就有可能了呢,你说是吧?”
“是是,小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因为我们东家老太爷,当时就参与了麻湾到海仓的实地勘量,所以才一辈子惦着这事。”
‘哦?你家老爷子去实地勘量过?”果然他说的引起了魏进忠的注意,“你给俺说说呢。”
“好。为啥要在麻湾这里开埠,除了登莱之外,就是麻湾到海仓,中间一条胶河连着,只有三百余里,就可以直接海仓出海。比经过登莱海岸,一是便利,二是海船不易出事。但是麻湾到海仓这一段也很特殊,麻湾龙家屯,水浅不过三十寸,每日潮至不能打坝,大沽河口呢,平时还好,一遇沙塞则前功尽弃。赵家口到杜家口长十余里,水深一二尺,河底俱是冈勾石,极为费力;小沽河口又极难坝治,然后是白河水,因为谭家到分水岭一共九里,白河又全无接济,旱则先干,涝则冲决。再下一个分水岭又多流沙……”
“诶,等等等等……”魏进忠打断了他的话。“你瞧你,王掌柜,说那么多俺还是糊涂的。这样哈,你直接说是利多弊少,还是利少弊多不就完了?”
“魏爷,不是小的说利弊得失它就能成,两海要想通贯,深必六七丈,始得两平,宽十余丈,始免崩岸,经费无百万,程限非六七年,不能成也!”
魏进忠又道:“王掌柜你所言,俺都相信,但为何俺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与三十年前不同了呢?你想想,最早提出修此运河的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运粮吧;现在主张山东开海运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运棉,或者南货北运对吧?”
王掌柜想了想,道:“对,是这样的。”
“或者再过几十年,一二百年,当天时地利人和又变了,变得不再适合修,或者有了更好的途径没必要再修,也说不定。但在当下,你觉得有它好还是没它好?”
“自然有它好。”
“至于经费百万,程限六七年,只要万岁爷同意,即便修成百年大工程也未尝不行啊。而目前,山东又不是只有胶州能成为海运埠头。”
王掌柜心中那点疑虑终于没了,他笑着说:“是,小的的确想狭隘了。”
魏进忠又道:“不过你倒是提醒俺了,看来得要去一趟胶州,实地看看。”
“那小的愿效犬马之劳。”
“好说。”
王掌柜盘桓了许久,最后告辞离开,魏进忠亲自送他出去,临走还嘱咐捐粮之事尽快落实。
王掌柜满口应承,回到花市铺行已经不早了,但立马就去找了老朝奉商量此事。
翌日,左布政使邹学柱亲自登上税使衙门,找到魏进忠。
一见到他,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魏进忠只是笑笑,与他亲切地客套几句。随后就见邹学柱手下一个官吏急匆匆的找来,说有急事,让他赶紧回衙门处理。
魏进忠一直微笑着目送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