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进忠从宾阳门返回钞关就去了宝临局,这是户部设在临清的铸币局。自打收棉季开始后,税银便陆续送到这里来,重新回炉铸造后再起运京城。有三架炉子,用来将收拢来的散碎银子倾煎成五十两一枚的银锭。上面会还会印上‘山东征解万历二十九年花税足银五十两银匠某某’。
宝临局院子其实就是大空院子,只在院子东南角有个两进的官厅,其余地方还有零星几座小房,其中就炉房。魏进忠一进宝临局的院子,就看见其中一间炉房外,徐应元与赵进教两人交头接耳说着什么,样子还特别鬼祟。
魏进忠只看了一眼,便转身去了官厅,先到账房找刘时敏。
走进账房,见刘时敏坐在桌案前皱着眉头似在深思,并没注意又人进来。手边还有几锭已经倾煎成型的银锭子。
“喂,”魏进忠突然喊了一声,猝不及防的刘时敏一激灵,猛的扭头,瞪起一双铜铃眼看着魏进忠。
魏进忠小计谋得逞,得意的哈哈一笑:“你瞅啥瞅那么专心?”
刘时敏有些恼怒,狠狠瞪他一眼就收回目光不再理会,依旧看着桌上的银锭子,继续‘研究’。
魏进忠好奇又问道:“瞅啥呢?”走过去顺势倚在桌案旁,抬起一边腿放在了上面。
半晌,不见他出声,魏进忠自己拿起银锭子瞧,“诶,怎么还有十两的银锭子?不都是五十两的吗?”说了,还把银锭子翻来覆去的看看。
“你懂啥,”刘时敏终于说话了,“这是砝码银,都是十两一锭十足成色纹银。”
“哦,”魏进忠又翻了翻手上的十两银锭,“官银不也是足色么,跟这有啥区别?”
“官银成色在九成以上就可以,这砝码银是几乎十成十的成色,至少都在九八以上。用来做对照的。”
魏进忠明白过来,又问:“那你老是瞧它作甚,有问题?”
“不是它有问题,而是,你不觉得银子倾煎之后会有问题?”刘时敏却反问道。
魏进忠想想,便明白他所问为何,“你是说散碎银子倾煎成官锭会有损失吧?你这就不知道了,一般交纳税银以纹银来缴,成色不够的话是要升水的。所以倾煎的时候就算有些损失,应该差别也不大吧。”
“难到你就没算工钱?还有里面需要另外加铜,铜也有成本,所以十万两散碎银子扣出两项成本,倾煎出来就不会还是十万两。这个差的部分谁来承担?”
魏进忠笑道:“原来你是担心这个才愁眉不展?”
“难到不是这样?”
“你说的都不错,确实有差,但你信吗,这个差额无需你我承担。”
“那是谁来承担?”刘时敏不解。
“谁?呵呵,自然是百姓承担,这笔差额最终会算在百姓的赋税里。矿洞包采不就是如此?”
刘时敏一时语塞,想了半天又嘟囔了一句:“好歹矿税是税啊。”
魏进忠一听:“诶,对啊……”冷不丁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抓住了。
“好主意啊!”随后一跳就下了桌案,迅速拉过一旁的圈椅坐下,又用两手指捻着没毛的下巴,寻思开来。
刘时敏莫名其妙看着他,不懂他的‘好主意’是个啥东西。
魏进忠捻了半天‘毛’,说:“对了,那俩肯定有办法,把那俩叫进来先。”说了,起身出门随便叫了一人去跑腿,把徐应元和赵进教喊来。
不过一盏茶功夫,俩人便来了账房。徐应元道:“魏哥,有事?”
“喊你们自然有事。对了,刚才老子回来时,见你俩鬼鬼祟祟的,在嘀咕啥?”魏进忠直截了当问道。
徐应元与赵进教互看一眼,而后他打着哈哈道:“没,没有。我俩哪有鬼鬼祟祟?”然后随意找把椅子一屁股坐下。
“哼,你俩一撅腚就知要拉什么屎。”魏进忠哼了一声,又道:“行,不说老子也懒得问。时敏,把你刚才说的给他们再说一遍呢。”
刘时敏只得再说一遍,说完,这俩人又互相看着,而且都是一副吃惊且不知说啥的表情。魏进忠一瞧便知这两心里肯定有鬼主意,只是不拆穿,就看这俩到底耍什么大刀?
“呃,魏哥……是这样的,”徐应元先开了口,“小弟觉得吧,呃,要么……”
“诶,不对啊,徐应元,平时你嘴巴多利索啊,今儿怎就吞吞吐吐的?”
“哦不是的,不是的,”徐应元连忙摇头,“小弟……是这样的,小弟觉得啊,要想不‘损失’这笔钱,要么减少成色,要么就减少重量,反正二选其一。”
“你不要命啊?这俩法子都是特么馊主意好吧。你当给万岁爷守内库的人是傻子?人家不知道看成色称重量?”
“不是啊,哥,我的意思与其……不如收税的时候就直接收了这笔差额啊?”
“怎么收?说具体的。”
“要我说,那王家也是奸诈,他们做买卖全用的是银票或者银庄出的私银,我可是亲眼见过,那私银都比纹银更纯,几乎到九六了,纹银不过九三。但他们解送来的全是散银,虽说是贴了水,但终究还是我们亏啊。”
“就是!”赵进教也忿忿道,“要是我绝对就让他们按十足银子去贴水。”
魏进忠愣了一下,“什么个意思?他们现在用啥做的校对?”
“纹银呐,九三的,起码得用砝码银才够抵消倾煎的本钱。”
“没错,而且我跟进教刚才也合计了一下,”徐应元又接着说,“咱倾煎的五十两官银成色只能是九成,再高会倒贴的更多。”
魏进忠一听笑了,“原来你俩在商量这个?俺踅摸你俩商量的恐怕不是九成吧,八五还是八成?”
“嘿嘿,哪能呢,朝廷自有一套制度,铸造、检验、税收、解运环环相扣,就是做假也没机会啊,何况还是掉脑袋的事。”
“呦,看来你也不是不清楚嘛,”魏进忠打趣道,“行,既然知道那就好说,反正你俩管着倾煎,老子可提醒了啊,这是官银,按官银的标准来,别他么在上面打主意。掉脑袋的事,你想掉,俺不拦着,但别连累别人。”
魏进忠好一顿连恐带吓的,然后又说:“不过呢,进教方才那主意还是不错,所以俺决定了,就从现在说了之后,再缴纳进来的税银,按十成足银,至少也是九九银来进行贴水,以补倾煎的成本和损耗。”
“这事你俩要盯紧点,戥银子的戥子要戥平喽,这总知道吧?就是重量要计明白。不过呢,想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欺诈。”
徐应元高兴的应道:“得嘞!我跟进教这就去復成信商号,亲自盯着,想他们也不敢在老子眼皮子底下耍诈。”
“等等,”听了半天的刘时敏又说了话,“之前呢,我们也没定下规矩,要说也是我们不对,今天既然要重新定规矩,那最好有个名头。”
魏进忠想想,觉得有道理:“对,时敏说的对。那你看叫啥合适?”
“既然是收税,不如叫铸币税吧,不用细解释谁都能明白。”
“俺瞧着行,就叫铸币税。”
————
復成信的王掌柜也是个明白人,见徐应元俩登门,岂有不明白的?
他跟老朝奉一合计,最后还是爽快答应,按照码子银九九来贴,毕竟十成足银还是稀少,砝码银也未必就是绝对的十成足色。
徐应元见王掌柜答应的爽快,而且也把账给他俩算过,该缴多少,该贴多少,都明明白白,他也就熄了找麻烦的念头。
其实復成信这么一贴,要多贴六个点出去,倾煎的损耗早就够了,还多出不少呢,反而自己算下来要少赚不少。不过好在现在花价涨势很猛,就当抵消了溢价。
王掌柜心里十分有数,今年虽然遭了旱灾,七月下的那场大雨,对旱情还是有所缓解。到了八月开收的时候,好在天又放晴,所以收花也特别顺利。收成固然有些减产,但都在估计范围内。就不像河南,眼看要到了收花的时候,结果黄河一决口,又冲毁了大片大片的棉田。
现在他倒不担心收成,而是要操心怎么运出去。
原以为花税开征会有阻力,结果却是异常的顺利,这点魏进忠都没有想到。仅看东昌一府,光他知道棉田就已占旱地大田的二到三成之多,而且听说棉课自国初开始,已经是几十倍的涨。所以花税征收多少,基本一算就有数。但魏进忠依然按照十万两之数来上缴内帑,余下的嘛,他就大大方方的揣入自己的腰包,一点都不脸红。
倾煎的五十两一个的银锭也要像征解官银一样,秤兑完足,籍计锭数,差官起解。这次是让锦衣卫负责起解,科道为委官,当堂面兑,登册入鞘。解银之具名为鞘,银锭的入鞘也有讲究,本身银锭是两翅微向内卷,底部中央凸起,每银一千两为一鞘,十万两即为一百鞘。
运输还是通过漕船运至京城,打算分三批运,头一批一船装完,科道官一登册完毕则即刻起运。
当漕船从临清的北水门起程之后,魏进忠这才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
宝临局院子其实就是大空院子,只在院子东南角有个两进的官厅,其余地方还有零星几座小房,其中就炉房。魏进忠一进宝临局的院子,就看见其中一间炉房外,徐应元与赵进教两人交头接耳说着什么,样子还特别鬼祟。
魏进忠只看了一眼,便转身去了官厅,先到账房找刘时敏。
走进账房,见刘时敏坐在桌案前皱着眉头似在深思,并没注意又人进来。手边还有几锭已经倾煎成型的银锭子。
“喂,”魏进忠突然喊了一声,猝不及防的刘时敏一激灵,猛的扭头,瞪起一双铜铃眼看着魏进忠。
魏进忠小计谋得逞,得意的哈哈一笑:“你瞅啥瞅那么专心?”
刘时敏有些恼怒,狠狠瞪他一眼就收回目光不再理会,依旧看着桌上的银锭子,继续‘研究’。
魏进忠好奇又问道:“瞅啥呢?”走过去顺势倚在桌案旁,抬起一边腿放在了上面。
半晌,不见他出声,魏进忠自己拿起银锭子瞧,“诶,怎么还有十两的银锭子?不都是五十两的吗?”说了,还把银锭子翻来覆去的看看。
“你懂啥,”刘时敏终于说话了,“这是砝码银,都是十两一锭十足成色纹银。”
“哦,”魏进忠又翻了翻手上的十两银锭,“官银不也是足色么,跟这有啥区别?”
“官银成色在九成以上就可以,这砝码银是几乎十成十的成色,至少都在九八以上。用来做对照的。”
魏进忠明白过来,又问:“那你老是瞧它作甚,有问题?”
“不是它有问题,而是,你不觉得银子倾煎之后会有问题?”刘时敏却反问道。
魏进忠想想,便明白他所问为何,“你是说散碎银子倾煎成官锭会有损失吧?你这就不知道了,一般交纳税银以纹银来缴,成色不够的话是要升水的。所以倾煎的时候就算有些损失,应该差别也不大吧。”
“难到你就没算工钱?还有里面需要另外加铜,铜也有成本,所以十万两散碎银子扣出两项成本,倾煎出来就不会还是十万两。这个差的部分谁来承担?”
魏进忠笑道:“原来你是担心这个才愁眉不展?”
“难到不是这样?”
“你说的都不错,确实有差,但你信吗,这个差额无需你我承担。”
“那是谁来承担?”刘时敏不解。
“谁?呵呵,自然是百姓承担,这笔差额最终会算在百姓的赋税里。矿洞包采不就是如此?”
刘时敏一时语塞,想了半天又嘟囔了一句:“好歹矿税是税啊。”
魏进忠一听:“诶,对啊……”冷不丁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抓住了。
“好主意啊!”随后一跳就下了桌案,迅速拉过一旁的圈椅坐下,又用两手指捻着没毛的下巴,寻思开来。
刘时敏莫名其妙看着他,不懂他的‘好主意’是个啥东西。
魏进忠捻了半天‘毛’,说:“对了,那俩肯定有办法,把那俩叫进来先。”说了,起身出门随便叫了一人去跑腿,把徐应元和赵进教喊来。
不过一盏茶功夫,俩人便来了账房。徐应元道:“魏哥,有事?”
“喊你们自然有事。对了,刚才老子回来时,见你俩鬼鬼祟祟的,在嘀咕啥?”魏进忠直截了当问道。
徐应元与赵进教互看一眼,而后他打着哈哈道:“没,没有。我俩哪有鬼鬼祟祟?”然后随意找把椅子一屁股坐下。
“哼,你俩一撅腚就知要拉什么屎。”魏进忠哼了一声,又道:“行,不说老子也懒得问。时敏,把你刚才说的给他们再说一遍呢。”
刘时敏只得再说一遍,说完,这俩人又互相看着,而且都是一副吃惊且不知说啥的表情。魏进忠一瞧便知这两心里肯定有鬼主意,只是不拆穿,就看这俩到底耍什么大刀?
“呃,魏哥……是这样的,”徐应元先开了口,“小弟觉得吧,呃,要么……”
“诶,不对啊,徐应元,平时你嘴巴多利索啊,今儿怎就吞吞吐吐的?”
“哦不是的,不是的,”徐应元连忙摇头,“小弟……是这样的,小弟觉得啊,要想不‘损失’这笔钱,要么减少成色,要么就减少重量,反正二选其一。”
“你不要命啊?这俩法子都是特么馊主意好吧。你当给万岁爷守内库的人是傻子?人家不知道看成色称重量?”
“不是啊,哥,我的意思与其……不如收税的时候就直接收了这笔差额啊?”
“怎么收?说具体的。”
“要我说,那王家也是奸诈,他们做买卖全用的是银票或者银庄出的私银,我可是亲眼见过,那私银都比纹银更纯,几乎到九六了,纹银不过九三。但他们解送来的全是散银,虽说是贴了水,但终究还是我们亏啊。”
“就是!”赵进教也忿忿道,“要是我绝对就让他们按十足银子去贴水。”
魏进忠愣了一下,“什么个意思?他们现在用啥做的校对?”
“纹银呐,九三的,起码得用砝码银才够抵消倾煎的本钱。”
“没错,而且我跟进教刚才也合计了一下,”徐应元又接着说,“咱倾煎的五十两官银成色只能是九成,再高会倒贴的更多。”
魏进忠一听笑了,“原来你俩在商量这个?俺踅摸你俩商量的恐怕不是九成吧,八五还是八成?”
“嘿嘿,哪能呢,朝廷自有一套制度,铸造、检验、税收、解运环环相扣,就是做假也没机会啊,何况还是掉脑袋的事。”
“呦,看来你也不是不清楚嘛,”魏进忠打趣道,“行,既然知道那就好说,反正你俩管着倾煎,老子可提醒了啊,这是官银,按官银的标准来,别他么在上面打主意。掉脑袋的事,你想掉,俺不拦着,但别连累别人。”
魏进忠好一顿连恐带吓的,然后又说:“不过呢,进教方才那主意还是不错,所以俺决定了,就从现在说了之后,再缴纳进来的税银,按十成足银,至少也是九九银来进行贴水,以补倾煎的成本和损耗。”
“这事你俩要盯紧点,戥银子的戥子要戥平喽,这总知道吧?就是重量要计明白。不过呢,想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欺诈。”
徐应元高兴的应道:“得嘞!我跟进教这就去復成信商号,亲自盯着,想他们也不敢在老子眼皮子底下耍诈。”
“等等,”听了半天的刘时敏又说了话,“之前呢,我们也没定下规矩,要说也是我们不对,今天既然要重新定规矩,那最好有个名头。”
魏进忠想想,觉得有道理:“对,时敏说的对。那你看叫啥合适?”
“既然是收税,不如叫铸币税吧,不用细解释谁都能明白。”
“俺瞧着行,就叫铸币税。”
————
復成信的王掌柜也是个明白人,见徐应元俩登门,岂有不明白的?
他跟老朝奉一合计,最后还是爽快答应,按照码子银九九来贴,毕竟十成足银还是稀少,砝码银也未必就是绝对的十成足色。
徐应元见王掌柜答应的爽快,而且也把账给他俩算过,该缴多少,该贴多少,都明明白白,他也就熄了找麻烦的念头。
其实復成信这么一贴,要多贴六个点出去,倾煎的损耗早就够了,还多出不少呢,反而自己算下来要少赚不少。不过好在现在花价涨势很猛,就当抵消了溢价。
王掌柜心里十分有数,今年虽然遭了旱灾,七月下的那场大雨,对旱情还是有所缓解。到了八月开收的时候,好在天又放晴,所以收花也特别顺利。收成固然有些减产,但都在估计范围内。就不像河南,眼看要到了收花的时候,结果黄河一决口,又冲毁了大片大片的棉田。
现在他倒不担心收成,而是要操心怎么运出去。
原以为花税开征会有阻力,结果却是异常的顺利,这点魏进忠都没有想到。仅看东昌一府,光他知道棉田就已占旱地大田的二到三成之多,而且听说棉课自国初开始,已经是几十倍的涨。所以花税征收多少,基本一算就有数。但魏进忠依然按照十万两之数来上缴内帑,余下的嘛,他就大大方方的揣入自己的腰包,一点都不脸红。
倾煎的五十两一个的银锭也要像征解官银一样,秤兑完足,籍计锭数,差官起解。这次是让锦衣卫负责起解,科道为委官,当堂面兑,登册入鞘。解银之具名为鞘,银锭的入鞘也有讲究,本身银锭是两翅微向内卷,底部中央凸起,每银一千两为一鞘,十万两即为一百鞘。
运输还是通过漕船运至京城,打算分三批运,头一批一船装完,科道官一登册完毕则即刻起运。
当漕船从临清的北水门起程之后,魏进忠这才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