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北方的曹操,势力大的真是雄踞天下;而他的野心,也渐渐的滋生了;他的凶狠,也将越来越桌面上了。
他计划南征刘表、孙权,作玄武湖,操练水军。在许都的时间里,曹操毫不客气的杀掉了内部同情汉室的可疑分子,先劈了孔融。
孔融活着的时候,知道曹操要伐刘备,说:“以不仁伐至仁,能不败乎?”
这话说明了曹操接下来的对手,不是吕布二袁一类,他在南方面临两位雄主。
曹操最不可思议的是杀了荀彧,一位重量级的人才,足智多谋可以与郭嘉等人媲美。但荀彧是一个同情汉室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也是人才的人生理念与领导的目标发生矛盾后——人才的悲剧。曹操出征南方的路上,给荀彧留了一个空盒子。荀彧知道意思,也就来了个自我了断。
需要注意的是,曹操不仅仅是个领导,而且也是乱世当中的军阀。他对人的摧残,与历史上的暴君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社会身份将促使他越来越凶残!
曹操起兵二十万,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奔新野荆州。刘备等人抵敌不住,败退至下口,刘表一命呜呼,其子刘琮投降了曹操,结果还是像许攸一般被曹操的部下给杀了,曹操装作不知道。就这样,原先楚国的发家之地,拥有十万甲兵的汉上荆襄之地,落入了曹操的掌握之中。
曹操在人生的舞台上纵酒高歌,人生多么的美好啊!虽年岁不我与,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统一的大业就在眼前,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促进华夏的统一,多么的志得意满啊!
他唱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次的对手是刘备和孙权,曹操不是不知道刘备,曾亲自告诉他:“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耳!”
孙权在曹操的心目当中,子承父兄之业,算不得英雄。可是江东孙权实力不弱,没有明显的领导缺点,而且孙策给他留下了一支精练的干部队伍。
孙刘即便是联手,也就是四五万人,如何能与自己浩浩荡荡的20万队伍相提并论?当年官渡之战,赢得很险,面对袁绍大兵压境的紧迫感,让曹操差点喘不过气来。可忧患之际,恰是转机的开始。谁能想到,这次赤壁之战,历史会倒过来演!这次是曹操自己带兵压迫别人。
影响赤壁之战的因素很多,曹操过于求成,没有在荆州扎稳脚跟。水军训练依赖于蔡瑁张允,又出现倒霉的疾病(疾病一说在《三国演义》书中解释为水土不服)。孙刘一方同忧相亲,主帅上下同心,领导和成员之间都是久经磨合的铁杆关系。江南一些同情汉室的人才似乎不喜欢曹操,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庞统是直接利用自己的名声博得曹操的信任,给他献了连环计。
庞统号称凤雏,颇有名声,曹操对他的到来,其喜爱的程度就差没把他抱起来了。可曹操这次却被人才欺骗了。曹操欠缺考虑,善于谋划精于判断却被周瑜等人给耍了。人力的因素成为了主导双方战争结局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本钱实力不至于无法比拟的程度,胜负的结果就还是可以努力争取的。
曹操掉以轻心了,周瑜、诸葛亮成功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
20万对5万或者80万对20万,都是4比1的比例,曹操明明那么多人,还输的那么倾尽。剩下的将士们灰头土脸,曹操也像是落水的鸡,显得狼狈不堪。但他仍然坦然自若,《三国演义》书中不止一次的描绘他的骄傲,他说道:“我笑诸葛亮少智,周瑜寡谋,我要在此埋伏一军,那还不得……”
话音刚落,就有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像是专门等他。属下冒死救出,却又遇到了关云长。
电视剧里,关羽威风凛凛骑着赤兔马,曹操等人简直不敢动了。书中的描写短短几句,已经写出乐观爱笑的曹操到了此时也笑不出来了。落魄的曹操看着关羽,关羽看着曹操,两人的演义故事再次起波澜。读者的心目当中,作者的笔下,浓重的为这个军阀、刽子手竟然鲜明的抹了精彩的一笔!
关羽冒着杀头的危险放过了曹操。
几十万将士,自己的雄心壮志,在赤壁一役中化为泡影。曹操哭道:“我独哭奉孝(郭嘉),要是奉孝相随,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啊!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他杀荀彧的时候,可曾想,会在赤壁之战中遭受惨败?曹操已经没有把荀彧当成自己的人了,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了。
这时候的曹操需要忠于他自己的人。郭嘉曾经被陈群打过小报告,曹操反过来告诉陈群:“我看重的是郭嘉的才能。”
可荀彧有才能、品行也好,但他忠于汉室,这就违背了曹操这个领导不便直言的隐衷。见不得人的想法需要忠于我个人的人去心领神会,所以这点上郭嘉比荀彧对曹操而言靠谱。人才的理想会与领导的“隐衷”发生矛盾啊!
孙刘两家在分割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之后,开始勾心斗角。曹操在北方养精蓄锐,随着实力的恢复,他的自尊心和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膨胀。他大修铜雀台,又是纵酒高歌,这次他喊道:“如果不是我,这个天底下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呢?不能为了慕虚名而取实祸……谁知我心!”
曹操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他引领了一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分裂与统一的时代,还是一个文学造诣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屯田,从此不像流寇似的靠掠夺来补给自己的军队;他唯才是举,用实力挑战了世家大族的传统权威;他尊天子以令不臣,维护着华夏的统一。
曹操于汉朝,于天下都是有功的,他不能轻易的把政权为了博得忠于汉室的美名,献给汉献帝,再次使政权统一的王朝又陷入争权夺利的分裂当中去。曹操懂得事物发展的“道”,运用道,则无往不利,所以他应该统一天下。袁术袁绍虽四世三公,不尊道,所以遭受可耻的失败。至于其他碌碌之辈,也就不配问鼎王座。曹操所以任性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是向历史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后世的历史回眸者能了解他的良苦用心!
在案几上,曹操打算写诗,忽然传来消息:
“刘备已得到汉上九郡!”
曹操吓得连笔都掉落了。他知道,这消息就是使他在有生之年离亲手统一天下将越来越远!须发斑白,人生几何,怎能不落笔受惊?
曹操决定再次征讨刘备,刘备一方为了赢得攻取西川的时间,让马超攻打曹操。曹操如果要下江南,报赤壁之仇,要解决一个后顾之忧,就是关中军阀。
关中军阀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合一的高效组织,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韩遂拜了把子。马腾被曹操诱使进来许都做官,就成了瓮中之鳖。马腾和董承等人密谋被曹操知悉,曹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马腾和他的一名儿子。于是马超大怒!起兵攻打潼关。
马超攻下潼关,曹操不得不亲自带兵镇压。《三国演义》中津津有味的描写了割须弃袍的情节。曹操的小命,差点被马超收割了。但马超的英勇仿佛就衬托了曹操的奸雄,战略上,曹操明显更有盘算。至于马上比武勇,曹操让许褚代劳就好了。
关西诸路军阀一齐来帮助马超,众将士忧虑,而曹操却看出了破绽和有利于统一的一面。分散在河西走廊的军阀如果一一征讨,劳师费饷,不花个一两年不能讨平。现在一齐攻过来,人数众多,但是结构分散,而马超缺乏统一的指挥架构。
最典型的就是韩遂,韩遂本来是非常同情马超的,也是真心诚意的要帮助马超攻打杀父仇人曹操。可韩遂却非常不地道的去和曹操会面,两军对垒,何等严肃的事情?军令不统一就容易造成相互间的隔阂和猜忌。阵前,韩遂也就是和曹操聊了两句,被马超看在眼里。小伙子没有政治家的沉稳老练,他不得不怀疑韩遂。这样曹操就达到了离间韩遂的目的。
世事无常,人情复杂,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庞统黄盖给骗惨了,这次他把马超小伙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马超没有听韩遂的解释,二人渐心渐离。最后韩遂引曹军入城,马超剁了韩遂的手腕,和庞德马岱等人逃了,一生也没能报得父仇。
曹操平定了关中,走之前,杨阜哭着对曹操说道:“马超英勇,素得羌人之心,丞相如果不留兵马于此,久后,陇上诸郡恐非国家所有!”
曹操觉得有道理,任命杨阜为郡守,许他调度。后来,马超果然又借羌人之兵报仇。杨阜诈降,击退马超,并杀了马超一家老小。马超和庞德投降了张鲁。此时,刘备已进入西川,正在见机行事。江东孙权不会有大的动作,曹操准备讨伐汉中军阀张鲁。
西川刘璋虽也是汉室宗亲,但自身缺乏领导的魅力和进取的雄才大略。早年,他派张鲁去收割汉中。结果张鲁把汉中收了,却归自己了。刘璋大怒!杀了张鲁老母,刘璋张鲁遂成仇敌。刘张二人虎视眈眈,彼此谁也吃不了谁,就僵持在秦岭以南。一直等到曹操刘备来收渔翁之利。
张鲁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张角的宗教事业,只是没戴黄巾,兴“五斗米道”。看似仁义,老百姓哪儿来的五斗米?刚刚易子而食,所以当时人有称之为“米贼”。麾下有个大贪官,叫杨松,曹刘两方的人都知道这人的品行不好,性贪,得好好利用一番。就张鲁他自己不知道。
在对待两川的问题上,曹操给人的感觉,有些志得意满。西川刘璋让张松前去许都试探,看看曹操的态度。结果,那张松的脾性有些和祢衡合伙,仰着脖子跟曹操比自尊心。曾经的祢衡被曹操借刀杀人给干了,名仕孔融也被干了,留下来的杨修对自己服服帖帖,文学界也快被曹操给征服了。
曹操写了一本《孟德新书》,曹操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杨修更是认为旷世之作!那张松也太恃才傲物,凭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硬要说是《孟德新书》乃西川无名氏所作。曹操一怒之下,烧了自己的作品。曹操向来政治敏锐,也难怪他,谁又知道张松吃软不吃硬呢?校场上,曹操整顿人马操练,邀张松一起观看。
曹操问张松:“你看看我的兵马怎么样啊?”
张松很坦然的回答:“我西川躬行仁义,何用的着这些武夫?”
曹操看着张松,这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大概应该是“丞相兵马举世无双”一类的佞色话,至少也应该是客套话,张松这话纯粹是讥讽!今日校演,就是曹操给张松示威。
曹操直接骄傲的说道:“似此兵马,谁人能敌!”
众将云集,军士如云,然而两人都仰着脖子,把个杨修唬的心惊肉跳。
张松毫不客气的说道:“火烧py、宛城兵败、赤壁江边,渭水河岸,好一个谁人能敌呀!”
“汝安敢揭我的短!左右,把他拉出去砍了!”曹操发飙了。
张松也不求饶,转身就走。急坏了杨修,杨修跪着说道:“恳请丞相网开一面。”
这是杨修的可爱处。旁边的程昱说道:“杀了张松,恐失远人之心哪。”
这样曹操才没有杀张松,但曹操说道:“给我乱棍打出去!”
张松太个性化了,所谓天下归心的曹操也不过如此。张松来时,怀里揣着一张图,名为《西蜀地形图》,相当于绝密情报。曹操要是礼貌对待,张松或许也就拿出来了。这件事情刘璋应该不知道,张松此行是要送掉刘璋的地盘。
东汉末年,黄巾揭竿而起,政府无力,各路州牧借机拥兵自重,遂成割据之势。长久割据一方是愚蠢的,所以重新的整合直到大一统,是分久必合的必然趋势。华夏统一的政治版图也是人民百姓的愿望,符合社会的生产发展需要。所以张松的献图,是对刘璋无力进取的一种不满,是代表西川人民归附中原文明的一种体现,所以张松不是背叛,恰是大义之举。可惜,曹操错失了送来的时机。
曹操的错失成全了刘备。
张松受辱,刘备一方早就得到了消息,半路上就大驾迎接张松。刘备看着张松的手背,被打的好疼……嘘寒问暖,备尽礼节周到,让张松好不感动?由此,张松非常高兴的看到了一位仁慈英主,一位雄心勃勃又能谦虚待人的刘氏血脉。
临走时,张松拿出了《西蜀地形图》,献给了刘备,又有了忠于汉室的美名。
由此,曹操大举进攻东川张鲁,志在必得。而刘备已得西川。张鲁抗曹,本来就是没什么底气,不过是张衡杨任要打两把。结果当然是失败。
张鲁跑路的时候,还不忘叮嘱要把仓库的门锁好,这是国家的物品。他自己逃亡巴郡。张鲁的举动让曹操感觉他很可爱,所以就没有惩罚性的对待张鲁。此役,曹操得到了庞德,就是后来要跟关羽拼命的那位。至于杨松,无耻小人利用完了就砍了,留在队伍里榜样极坏!
让后世怀疑曹操有意的成全刘备,也包括对待西川的问题上。西川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当初刘邦在这里养精蓄锐,出陇上而经略中原,交通虽然不变,恰也避免了四战之地的险境。山高皇帝远,这里一直炊烟袅袅。曹操打下汉中,司马懿建议曹操应一鼓作气,拿下西川。曹操说了一句让今天都觉得他分外高人的话。
“既得陇,复望蜀乎!”
意思是何必得到了陇上之地,还要把蜀地都掌握在手里啊?意思很明显,给别人留点,不能自己全拿。
这个话会让其他将士听得一头雾水,估计司马懿都想不通。曹操对人生观的透彻程度,我想到了他的一句诗:神龟虽寿,尤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出《龟虽寿》)
这是什么情怀?什么样的人生观?神龟活那么久,也一定会有寿终正寝的时候,人生如朝露,不分帝王百姓;腾蛇纵然云深湖底,也会有化为土灰的时候,何况我也是一介凡人。我曹操犯了很多错误,没什么能,干嘛还要指望长寿?这比秦皇汉武进步了多少啊!如今须发斑白,已成伏枥的老骥,可是我的雄心壮志啊,却仍然不肯死心塌地,总是遥望着远方。我的心,充满不死不灭的理想。
为什么不成全下别人呢?曹操又一次成全了刘备。这是诸葛亮亲口承认的:“曹操未乘势下西川,乃是失策。”
阅读曹操这个人,真是千古一人!
刘备一方对于曹操的居高临下感到惊悚。修书给孙权,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给孙权,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往东吴,使孙权攻打合肥,在东边牵制曹操。孙权在考虑了已方的利益之后,也还是倾全力攻打合肥。
庐江太守朱光被甘宁打死,吴军锐不可当。孙权亲自领兵前来鼓舞士气。
曹操在汉中,大军起身需要时间,合肥告急,于是他写了一道命令:让张辽退敌,李典守城,乐进居中调度。
想那孙权一下子就吃不了合肥。从这件事情来看,曹操对手下的人颇有了解。张辽李典二人不和,乐进谁也不偏向,对他们三人的性格脾气、作风特长也心中有数。工作上就有了安排,而且对他们颇为信任。李典既然要守城,那就李典负责守城,李典的为人沉稳持重;张辽的脾气火爆,敢打敢杀,那就出城迎敌;乐进脾气善于协调,做好支援,也能在二人之间沟通。曹操自己随后率大军前来支援,也好报赤壁之仇!
那张辽着实了得,出其不意,用三千骑兵把孙权的阵营冲的七零八落。一场好杀,杀的东吴小儿听说“张辽”来了都不敢啼哭!
东吴这边,甘宁率领一百人骑兵在夜间突袭曹营,以牙还牙,报了张辽之仇。但张辽的突袭,迟滞了东吴孙权的势头,为曹操的救援合肥赢得了时间。既然刘备要发展,就索性成全他,舍了西川,去救援合肥。
曹操率三十万大军来报赤壁之仇,孙权不敢怠慢,在处理内部一些小纠纷之后,对曹操严阵以待。
在野战中,孙权寻不到便宜,也不曾吃大亏。遇到性命之虞,手下将士拼死保护。孙权是个善于鼓舞将士为之奋命的领导。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所以此时的战场,曹操所面对的对手,已不是当初群雄逐鹿时那些弱点明显的竞争对头了。曹军虽盛,却拿东吴无可奈何。
曹操在阵前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之子?鸡雉耳!”
可孙权刘备,何等枭雄?嘴仗岂能赢他们,自己一统江山真是越来越渺茫了。
孙权面对大兵压境,双方僵持不下,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给曹操。曹操阅读了孙权的书信,说道:“孙权不欺我。”于是也就退兵了。
他计划南征刘表、孙权,作玄武湖,操练水军。在许都的时间里,曹操毫不客气的杀掉了内部同情汉室的可疑分子,先劈了孔融。
孔融活着的时候,知道曹操要伐刘备,说:“以不仁伐至仁,能不败乎?”
这话说明了曹操接下来的对手,不是吕布二袁一类,他在南方面临两位雄主。
曹操最不可思议的是杀了荀彧,一位重量级的人才,足智多谋可以与郭嘉等人媲美。但荀彧是一个同情汉室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也是人才的人生理念与领导的目标发生矛盾后——人才的悲剧。曹操出征南方的路上,给荀彧留了一个空盒子。荀彧知道意思,也就来了个自我了断。
需要注意的是,曹操不仅仅是个领导,而且也是乱世当中的军阀。他对人的摧残,与历史上的暴君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社会身份将促使他越来越凶残!
曹操起兵二十万,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奔新野荆州。刘备等人抵敌不住,败退至下口,刘表一命呜呼,其子刘琮投降了曹操,结果还是像许攸一般被曹操的部下给杀了,曹操装作不知道。就这样,原先楚国的发家之地,拥有十万甲兵的汉上荆襄之地,落入了曹操的掌握之中。
曹操在人生的舞台上纵酒高歌,人生多么的美好啊!虽年岁不我与,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统一的大业就在眼前,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促进华夏的统一,多么的志得意满啊!
他唱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次的对手是刘备和孙权,曹操不是不知道刘备,曾亲自告诉他:“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耳!”
孙权在曹操的心目当中,子承父兄之业,算不得英雄。可是江东孙权实力不弱,没有明显的领导缺点,而且孙策给他留下了一支精练的干部队伍。
孙刘即便是联手,也就是四五万人,如何能与自己浩浩荡荡的20万队伍相提并论?当年官渡之战,赢得很险,面对袁绍大兵压境的紧迫感,让曹操差点喘不过气来。可忧患之际,恰是转机的开始。谁能想到,这次赤壁之战,历史会倒过来演!这次是曹操自己带兵压迫别人。
影响赤壁之战的因素很多,曹操过于求成,没有在荆州扎稳脚跟。水军训练依赖于蔡瑁张允,又出现倒霉的疾病(疾病一说在《三国演义》书中解释为水土不服)。孙刘一方同忧相亲,主帅上下同心,领导和成员之间都是久经磨合的铁杆关系。江南一些同情汉室的人才似乎不喜欢曹操,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庞统是直接利用自己的名声博得曹操的信任,给他献了连环计。
庞统号称凤雏,颇有名声,曹操对他的到来,其喜爱的程度就差没把他抱起来了。可曹操这次却被人才欺骗了。曹操欠缺考虑,善于谋划精于判断却被周瑜等人给耍了。人力的因素成为了主导双方战争结局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本钱实力不至于无法比拟的程度,胜负的结果就还是可以努力争取的。
曹操掉以轻心了,周瑜、诸葛亮成功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
20万对5万或者80万对20万,都是4比1的比例,曹操明明那么多人,还输的那么倾尽。剩下的将士们灰头土脸,曹操也像是落水的鸡,显得狼狈不堪。但他仍然坦然自若,《三国演义》书中不止一次的描绘他的骄傲,他说道:“我笑诸葛亮少智,周瑜寡谋,我要在此埋伏一军,那还不得……”
话音刚落,就有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像是专门等他。属下冒死救出,却又遇到了关云长。
电视剧里,关羽威风凛凛骑着赤兔马,曹操等人简直不敢动了。书中的描写短短几句,已经写出乐观爱笑的曹操到了此时也笑不出来了。落魄的曹操看着关羽,关羽看着曹操,两人的演义故事再次起波澜。读者的心目当中,作者的笔下,浓重的为这个军阀、刽子手竟然鲜明的抹了精彩的一笔!
关羽冒着杀头的危险放过了曹操。
几十万将士,自己的雄心壮志,在赤壁一役中化为泡影。曹操哭道:“我独哭奉孝(郭嘉),要是奉孝相随,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啊!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他杀荀彧的时候,可曾想,会在赤壁之战中遭受惨败?曹操已经没有把荀彧当成自己的人了,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了。
这时候的曹操需要忠于他自己的人。郭嘉曾经被陈群打过小报告,曹操反过来告诉陈群:“我看重的是郭嘉的才能。”
可荀彧有才能、品行也好,但他忠于汉室,这就违背了曹操这个领导不便直言的隐衷。见不得人的想法需要忠于我个人的人去心领神会,所以这点上郭嘉比荀彧对曹操而言靠谱。人才的理想会与领导的“隐衷”发生矛盾啊!
孙刘两家在分割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之后,开始勾心斗角。曹操在北方养精蓄锐,随着实力的恢复,他的自尊心和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膨胀。他大修铜雀台,又是纵酒高歌,这次他喊道:“如果不是我,这个天底下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呢?不能为了慕虚名而取实祸……谁知我心!”
曹操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他引领了一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分裂与统一的时代,还是一个文学造诣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屯田,从此不像流寇似的靠掠夺来补给自己的军队;他唯才是举,用实力挑战了世家大族的传统权威;他尊天子以令不臣,维护着华夏的统一。
曹操于汉朝,于天下都是有功的,他不能轻易的把政权为了博得忠于汉室的美名,献给汉献帝,再次使政权统一的王朝又陷入争权夺利的分裂当中去。曹操懂得事物发展的“道”,运用道,则无往不利,所以他应该统一天下。袁术袁绍虽四世三公,不尊道,所以遭受可耻的失败。至于其他碌碌之辈,也就不配问鼎王座。曹操所以任性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是向历史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后世的历史回眸者能了解他的良苦用心!
在案几上,曹操打算写诗,忽然传来消息:
“刘备已得到汉上九郡!”
曹操吓得连笔都掉落了。他知道,这消息就是使他在有生之年离亲手统一天下将越来越远!须发斑白,人生几何,怎能不落笔受惊?
曹操决定再次征讨刘备,刘备一方为了赢得攻取西川的时间,让马超攻打曹操。曹操如果要下江南,报赤壁之仇,要解决一个后顾之忧,就是关中军阀。
关中军阀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合一的高效组织,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韩遂拜了把子。马腾被曹操诱使进来许都做官,就成了瓮中之鳖。马腾和董承等人密谋被曹操知悉,曹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马腾和他的一名儿子。于是马超大怒!起兵攻打潼关。
马超攻下潼关,曹操不得不亲自带兵镇压。《三国演义》中津津有味的描写了割须弃袍的情节。曹操的小命,差点被马超收割了。但马超的英勇仿佛就衬托了曹操的奸雄,战略上,曹操明显更有盘算。至于马上比武勇,曹操让许褚代劳就好了。
关西诸路军阀一齐来帮助马超,众将士忧虑,而曹操却看出了破绽和有利于统一的一面。分散在河西走廊的军阀如果一一征讨,劳师费饷,不花个一两年不能讨平。现在一齐攻过来,人数众多,但是结构分散,而马超缺乏统一的指挥架构。
最典型的就是韩遂,韩遂本来是非常同情马超的,也是真心诚意的要帮助马超攻打杀父仇人曹操。可韩遂却非常不地道的去和曹操会面,两军对垒,何等严肃的事情?军令不统一就容易造成相互间的隔阂和猜忌。阵前,韩遂也就是和曹操聊了两句,被马超看在眼里。小伙子没有政治家的沉稳老练,他不得不怀疑韩遂。这样曹操就达到了离间韩遂的目的。
世事无常,人情复杂,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庞统黄盖给骗惨了,这次他把马超小伙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马超没有听韩遂的解释,二人渐心渐离。最后韩遂引曹军入城,马超剁了韩遂的手腕,和庞德马岱等人逃了,一生也没能报得父仇。
曹操平定了关中,走之前,杨阜哭着对曹操说道:“马超英勇,素得羌人之心,丞相如果不留兵马于此,久后,陇上诸郡恐非国家所有!”
曹操觉得有道理,任命杨阜为郡守,许他调度。后来,马超果然又借羌人之兵报仇。杨阜诈降,击退马超,并杀了马超一家老小。马超和庞德投降了张鲁。此时,刘备已进入西川,正在见机行事。江东孙权不会有大的动作,曹操准备讨伐汉中军阀张鲁。
西川刘璋虽也是汉室宗亲,但自身缺乏领导的魅力和进取的雄才大略。早年,他派张鲁去收割汉中。结果张鲁把汉中收了,却归自己了。刘璋大怒!杀了张鲁老母,刘璋张鲁遂成仇敌。刘张二人虎视眈眈,彼此谁也吃不了谁,就僵持在秦岭以南。一直等到曹操刘备来收渔翁之利。
张鲁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张角的宗教事业,只是没戴黄巾,兴“五斗米道”。看似仁义,老百姓哪儿来的五斗米?刚刚易子而食,所以当时人有称之为“米贼”。麾下有个大贪官,叫杨松,曹刘两方的人都知道这人的品行不好,性贪,得好好利用一番。就张鲁他自己不知道。
在对待两川的问题上,曹操给人的感觉,有些志得意满。西川刘璋让张松前去许都试探,看看曹操的态度。结果,那张松的脾性有些和祢衡合伙,仰着脖子跟曹操比自尊心。曾经的祢衡被曹操借刀杀人给干了,名仕孔融也被干了,留下来的杨修对自己服服帖帖,文学界也快被曹操给征服了。
曹操写了一本《孟德新书》,曹操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杨修更是认为旷世之作!那张松也太恃才傲物,凭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硬要说是《孟德新书》乃西川无名氏所作。曹操一怒之下,烧了自己的作品。曹操向来政治敏锐,也难怪他,谁又知道张松吃软不吃硬呢?校场上,曹操整顿人马操练,邀张松一起观看。
曹操问张松:“你看看我的兵马怎么样啊?”
张松很坦然的回答:“我西川躬行仁义,何用的着这些武夫?”
曹操看着张松,这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大概应该是“丞相兵马举世无双”一类的佞色话,至少也应该是客套话,张松这话纯粹是讥讽!今日校演,就是曹操给张松示威。
曹操直接骄傲的说道:“似此兵马,谁人能敌!”
众将云集,军士如云,然而两人都仰着脖子,把个杨修唬的心惊肉跳。
张松毫不客气的说道:“火烧py、宛城兵败、赤壁江边,渭水河岸,好一个谁人能敌呀!”
“汝安敢揭我的短!左右,把他拉出去砍了!”曹操发飙了。
张松也不求饶,转身就走。急坏了杨修,杨修跪着说道:“恳请丞相网开一面。”
这是杨修的可爱处。旁边的程昱说道:“杀了张松,恐失远人之心哪。”
这样曹操才没有杀张松,但曹操说道:“给我乱棍打出去!”
张松太个性化了,所谓天下归心的曹操也不过如此。张松来时,怀里揣着一张图,名为《西蜀地形图》,相当于绝密情报。曹操要是礼貌对待,张松或许也就拿出来了。这件事情刘璋应该不知道,张松此行是要送掉刘璋的地盘。
东汉末年,黄巾揭竿而起,政府无力,各路州牧借机拥兵自重,遂成割据之势。长久割据一方是愚蠢的,所以重新的整合直到大一统,是分久必合的必然趋势。华夏统一的政治版图也是人民百姓的愿望,符合社会的生产发展需要。所以张松的献图,是对刘璋无力进取的一种不满,是代表西川人民归附中原文明的一种体现,所以张松不是背叛,恰是大义之举。可惜,曹操错失了送来的时机。
曹操的错失成全了刘备。
张松受辱,刘备一方早就得到了消息,半路上就大驾迎接张松。刘备看着张松的手背,被打的好疼……嘘寒问暖,备尽礼节周到,让张松好不感动?由此,张松非常高兴的看到了一位仁慈英主,一位雄心勃勃又能谦虚待人的刘氏血脉。
临走时,张松拿出了《西蜀地形图》,献给了刘备,又有了忠于汉室的美名。
由此,曹操大举进攻东川张鲁,志在必得。而刘备已得西川。张鲁抗曹,本来就是没什么底气,不过是张衡杨任要打两把。结果当然是失败。
张鲁跑路的时候,还不忘叮嘱要把仓库的门锁好,这是国家的物品。他自己逃亡巴郡。张鲁的举动让曹操感觉他很可爱,所以就没有惩罚性的对待张鲁。此役,曹操得到了庞德,就是后来要跟关羽拼命的那位。至于杨松,无耻小人利用完了就砍了,留在队伍里榜样极坏!
让后世怀疑曹操有意的成全刘备,也包括对待西川的问题上。西川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当初刘邦在这里养精蓄锐,出陇上而经略中原,交通虽然不变,恰也避免了四战之地的险境。山高皇帝远,这里一直炊烟袅袅。曹操打下汉中,司马懿建议曹操应一鼓作气,拿下西川。曹操说了一句让今天都觉得他分外高人的话。
“既得陇,复望蜀乎!”
意思是何必得到了陇上之地,还要把蜀地都掌握在手里啊?意思很明显,给别人留点,不能自己全拿。
这个话会让其他将士听得一头雾水,估计司马懿都想不通。曹操对人生观的透彻程度,我想到了他的一句诗:神龟虽寿,尤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出《龟虽寿》)
这是什么情怀?什么样的人生观?神龟活那么久,也一定会有寿终正寝的时候,人生如朝露,不分帝王百姓;腾蛇纵然云深湖底,也会有化为土灰的时候,何况我也是一介凡人。我曹操犯了很多错误,没什么能,干嘛还要指望长寿?这比秦皇汉武进步了多少啊!如今须发斑白,已成伏枥的老骥,可是我的雄心壮志啊,却仍然不肯死心塌地,总是遥望着远方。我的心,充满不死不灭的理想。
为什么不成全下别人呢?曹操又一次成全了刘备。这是诸葛亮亲口承认的:“曹操未乘势下西川,乃是失策。”
阅读曹操这个人,真是千古一人!
刘备一方对于曹操的居高临下感到惊悚。修书给孙权,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给孙权,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往东吴,使孙权攻打合肥,在东边牵制曹操。孙权在考虑了已方的利益之后,也还是倾全力攻打合肥。
庐江太守朱光被甘宁打死,吴军锐不可当。孙权亲自领兵前来鼓舞士气。
曹操在汉中,大军起身需要时间,合肥告急,于是他写了一道命令:让张辽退敌,李典守城,乐进居中调度。
想那孙权一下子就吃不了合肥。从这件事情来看,曹操对手下的人颇有了解。张辽李典二人不和,乐进谁也不偏向,对他们三人的性格脾气、作风特长也心中有数。工作上就有了安排,而且对他们颇为信任。李典既然要守城,那就李典负责守城,李典的为人沉稳持重;张辽的脾气火爆,敢打敢杀,那就出城迎敌;乐进脾气善于协调,做好支援,也能在二人之间沟通。曹操自己随后率大军前来支援,也好报赤壁之仇!
那张辽着实了得,出其不意,用三千骑兵把孙权的阵营冲的七零八落。一场好杀,杀的东吴小儿听说“张辽”来了都不敢啼哭!
东吴这边,甘宁率领一百人骑兵在夜间突袭曹营,以牙还牙,报了张辽之仇。但张辽的突袭,迟滞了东吴孙权的势头,为曹操的救援合肥赢得了时间。既然刘备要发展,就索性成全他,舍了西川,去救援合肥。
曹操率三十万大军来报赤壁之仇,孙权不敢怠慢,在处理内部一些小纠纷之后,对曹操严阵以待。
在野战中,孙权寻不到便宜,也不曾吃大亏。遇到性命之虞,手下将士拼死保护。孙权是个善于鼓舞将士为之奋命的领导。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所以此时的战场,曹操所面对的对手,已不是当初群雄逐鹿时那些弱点明显的竞争对头了。曹军虽盛,却拿东吴无可奈何。
曹操在阵前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之子?鸡雉耳!”
可孙权刘备,何等枭雄?嘴仗岂能赢他们,自己一统江山真是越来越渺茫了。
孙权面对大兵压境,双方僵持不下,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给曹操。曹操阅读了孙权的书信,说道:“孙权不欺我。”于是也就退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