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婉美不美?
美!
但不是狐媚子那种美,是端庄秀丽。
仪容不够端庄,是成不了王妃的。
秀目流转,阎婉睫毛闪动:“按理说,魏王府不应收受民间财物。不过,坊民回馈刺史赐书的情谊,拒收又会伤了民心。”
“对了,这兽炭本钱几何?”
范铮恭敬回应:“禀王妃,黄土是不要钱的,石炭因为是买的末子、碎屑,三文钱一车,几可忽略不计,也就一点人力而已。这可真是土特产了。”
阎婉失笑。
土特产真的是有“土”的成分,可有趣了。
“不是香兽?”
虽然世代富贵,但阎婉多少还是了解一些世事的,知道香兽与普通兽炭价差颇大。
她的曾祖是北周少司空阎庆,曾外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阎立德,叔父阎立本、阎立行都是建筑与制造的大家,真正的系出名门。
范铮咧嘴一笑:“真不是香兽。首先,敦化坊初次接触这行当,能制出兽炭就不错,谁知道什么样的香料,才符合贵人的喜好?其次,香兽这种高端行当,一个钉子一个眼,下官不觉得自己有本事挤走别人。”
阎婉点头,金步摇乱颤,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将仕郎果然不同于大王身边那些眼高手低的,做事稳重、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我记得,将仕郎似乎还未成亲?”
范铮轻轻一笑:“可能是缘分未到吧。”
除了眼下这个从九品下文散官的尴尬身份之外,主要是范铮没碰到感觉合适的。
倒不是说什么思想束缚,所有封建王朝里,唐朝女子受的束缚最少,与后世思维最接近,非要吹毛求疵的话,注孤生。
你说敦化坊的小娘子?
就跟近亲不许结婚的笑话一样,太熟了,不好意思下手。
总而言之,范铮见到的小娘子,虽然不乏漂亮的小家碧玉,却没有让他怦然心动的感觉。
就这么相对无言,锅碗瓢盆地过一生,虽然也是过,范铮总有点不甘心。
“我倒是有个世交,小娘子性子极好,容貌端庄,就是好酒,若合适,见一见?”
阎婉随口道。
哦,提相貌端庄,就别奢望如苏妲己一般勾魂夺魄了。
李泰身边那些如司马苏勖、记室参军蒋亚卿之类的属官,在阎婉眼里,都是些终日大言、一事无成的庸碌之辈,除了跟魏晋时期那些捉虱子的雅士一样高谈阔论,真正办成了一桩事情吗?
奢谈什么夺嫡,就这一群腐儒,真搞出什么损招来,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舅姑安排这种人到李泰身边,什么目的还不清楚吗?
喊一喊高调,让太子有点危机感,不至于懈怠下去,就是李泰的使命了。
细算几個都督府,哪个的实权在李泰手里?
对不起,遥领大都督,大都督府的实权是由长史代行!
说真的,阎婉宁愿李泰身边都是范铮这种学问不算太高、做事扎扎实实的人,至少范铮在芙蓉园紫云楼的讽谏,就深得阎婉欣赏。
为子民做点事,不比争那个根本就不合适的位置强吗?
倒是嫡子李欣,小小年纪就深得翁婆欢心,三天前又接入太极宫了。
要说有希望,李欣比李泰强多了。
按理应当请范铮入厅堂品茶的,一来主人不在家,二来等级差得太多,省得麻烦,阎婉才出来前庭,让人交割兽炭。
……
东市里,敦化坊汉子们紧跟行情,价格不高也不低。
高了卖不出去,低了有破坏行情的嫌疑——虽然敦化坊石炭的成本并不高,可犯不着挤兑别人。
汉子们学了范铮,每人腰间别一根枣木短棍。
敦化坊不惹事,却也不怕事,谁敢断老少的财路,别怪和他拼命。
反正,穷人嘛,除了命也没别的。
倒是那些东市那两名典事,不时警告周遭的兽炭摊主、零星的游侠儿,不要去招惹敦化坊兽炭的人。
“你们惹不起,别生事。记住,他们背后是将仕郎,是官!再不服,想想铁隐何在!”
典事的警告,一来是为了让东市少生乱子,二来收了人家的兽炭,投桃报李。
虽然那一车兽炭也不值几个钱,但心意到了。
做官如做人,该给颜面的,千万别怠慢。
范铮的名头,东市令可跟他们讲解过,机缘巧合救了皇后,胆上生毛讽谏魏王,得罪他的隐潭游侠儿被集体送去伊州吃甜瓜了。
官,是最低品秩的文散官,懂事的人却不敢小觑了他。
无论是谁,同时跟太极宫、魏王府沾上了关系,都不是平民百姓招惹得起的。
即便是敦化坊的汉子、婆娘累成了狗,兽炭的产量仍旧有限。
受限于原材料的不足,受限于人力的缺口,受限于范铮不愿再扩大产量。
“记住,兽炭作坊是为敦化坊坊民,找一条不用出坊就能挣钱养家的活路,不是要与哪家一较长短。所以,按部就班的做固定数量的兽炭,稍有上下没事,切莫奢望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范铮领着陆甲生在东市转悠,带他与东市令、东市丞、东市史、典事、掌固等人打了个照面。
东市这头,范铮不可能常来,陆甲生需要时常过来照应,不说给人家啥好处,起码也得混个面熟。
当然了,没有范铮将仕郎的官身撑着颜面,仅凭陆甲生的话,慷慨解囊这个后世的成语得学一下了。
同样一件事,在没有恩怨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官场内的人与官场外的人,待遇是不同的。
要不怎么说官官相护呢?
“本官将仕郎范铮,见过各位东家。敦化坊生计不易,来东市讨个生活,劳动各位同行相互照应。”
“当然了,敦化坊穷,穷得只剩命了,若有人愿意换命呢,敦化坊五千多条命恭候。”
好话赖话,范铮全说了一遍,官身也没藏着。
最后的话,也不完全是威胁,人穷起来,真的可以不要命。
尤其是那些娃儿入了坊学、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坊民,为了让娃儿多读几天书,是啥事都干得出来的。
美!
但不是狐媚子那种美,是端庄秀丽。
仪容不够端庄,是成不了王妃的。
秀目流转,阎婉睫毛闪动:“按理说,魏王府不应收受民间财物。不过,坊民回馈刺史赐书的情谊,拒收又会伤了民心。”
“对了,这兽炭本钱几何?”
范铮恭敬回应:“禀王妃,黄土是不要钱的,石炭因为是买的末子、碎屑,三文钱一车,几可忽略不计,也就一点人力而已。这可真是土特产了。”
阎婉失笑。
土特产真的是有“土”的成分,可有趣了。
“不是香兽?”
虽然世代富贵,但阎婉多少还是了解一些世事的,知道香兽与普通兽炭价差颇大。
她的曾祖是北周少司空阎庆,曾外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阎立德,叔父阎立本、阎立行都是建筑与制造的大家,真正的系出名门。
范铮咧嘴一笑:“真不是香兽。首先,敦化坊初次接触这行当,能制出兽炭就不错,谁知道什么样的香料,才符合贵人的喜好?其次,香兽这种高端行当,一个钉子一个眼,下官不觉得自己有本事挤走别人。”
阎婉点头,金步摇乱颤,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将仕郎果然不同于大王身边那些眼高手低的,做事稳重、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我记得,将仕郎似乎还未成亲?”
范铮轻轻一笑:“可能是缘分未到吧。”
除了眼下这个从九品下文散官的尴尬身份之外,主要是范铮没碰到感觉合适的。
倒不是说什么思想束缚,所有封建王朝里,唐朝女子受的束缚最少,与后世思维最接近,非要吹毛求疵的话,注孤生。
你说敦化坊的小娘子?
就跟近亲不许结婚的笑话一样,太熟了,不好意思下手。
总而言之,范铮见到的小娘子,虽然不乏漂亮的小家碧玉,却没有让他怦然心动的感觉。
就这么相对无言,锅碗瓢盆地过一生,虽然也是过,范铮总有点不甘心。
“我倒是有个世交,小娘子性子极好,容貌端庄,就是好酒,若合适,见一见?”
阎婉随口道。
哦,提相貌端庄,就别奢望如苏妲己一般勾魂夺魄了。
李泰身边那些如司马苏勖、记室参军蒋亚卿之类的属官,在阎婉眼里,都是些终日大言、一事无成的庸碌之辈,除了跟魏晋时期那些捉虱子的雅士一样高谈阔论,真正办成了一桩事情吗?
奢谈什么夺嫡,就这一群腐儒,真搞出什么损招来,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舅姑安排这种人到李泰身边,什么目的还不清楚吗?
喊一喊高调,让太子有点危机感,不至于懈怠下去,就是李泰的使命了。
细算几個都督府,哪个的实权在李泰手里?
对不起,遥领大都督,大都督府的实权是由长史代行!
说真的,阎婉宁愿李泰身边都是范铮这种学问不算太高、做事扎扎实实的人,至少范铮在芙蓉园紫云楼的讽谏,就深得阎婉欣赏。
为子民做点事,不比争那个根本就不合适的位置强吗?
倒是嫡子李欣,小小年纪就深得翁婆欢心,三天前又接入太极宫了。
要说有希望,李欣比李泰强多了。
按理应当请范铮入厅堂品茶的,一来主人不在家,二来等级差得太多,省得麻烦,阎婉才出来前庭,让人交割兽炭。
……
东市里,敦化坊汉子们紧跟行情,价格不高也不低。
高了卖不出去,低了有破坏行情的嫌疑——虽然敦化坊石炭的成本并不高,可犯不着挤兑别人。
汉子们学了范铮,每人腰间别一根枣木短棍。
敦化坊不惹事,却也不怕事,谁敢断老少的财路,别怪和他拼命。
反正,穷人嘛,除了命也没别的。
倒是那些东市那两名典事,不时警告周遭的兽炭摊主、零星的游侠儿,不要去招惹敦化坊兽炭的人。
“你们惹不起,别生事。记住,他们背后是将仕郎,是官!再不服,想想铁隐何在!”
典事的警告,一来是为了让东市少生乱子,二来收了人家的兽炭,投桃报李。
虽然那一车兽炭也不值几个钱,但心意到了。
做官如做人,该给颜面的,千万别怠慢。
范铮的名头,东市令可跟他们讲解过,机缘巧合救了皇后,胆上生毛讽谏魏王,得罪他的隐潭游侠儿被集体送去伊州吃甜瓜了。
官,是最低品秩的文散官,懂事的人却不敢小觑了他。
无论是谁,同时跟太极宫、魏王府沾上了关系,都不是平民百姓招惹得起的。
即便是敦化坊的汉子、婆娘累成了狗,兽炭的产量仍旧有限。
受限于原材料的不足,受限于人力的缺口,受限于范铮不愿再扩大产量。
“记住,兽炭作坊是为敦化坊坊民,找一条不用出坊就能挣钱养家的活路,不是要与哪家一较长短。所以,按部就班的做固定数量的兽炭,稍有上下没事,切莫奢望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范铮领着陆甲生在东市转悠,带他与东市令、东市丞、东市史、典事、掌固等人打了个照面。
东市这头,范铮不可能常来,陆甲生需要时常过来照应,不说给人家啥好处,起码也得混个面熟。
当然了,没有范铮将仕郎的官身撑着颜面,仅凭陆甲生的话,慷慨解囊这个后世的成语得学一下了。
同样一件事,在没有恩怨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官场内的人与官场外的人,待遇是不同的。
要不怎么说官官相护呢?
“本官将仕郎范铮,见过各位东家。敦化坊生计不易,来东市讨个生活,劳动各位同行相互照应。”
“当然了,敦化坊穷,穷得只剩命了,若有人愿意换命呢,敦化坊五千多条命恭候。”
好话赖话,范铮全说了一遍,官身也没藏着。
最后的话,也不完全是威胁,人穷起来,真的可以不要命。
尤其是那些娃儿入了坊学、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坊民,为了让娃儿多读几天书,是啥事都干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