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平儿见香菱离开了,便拉宝钗悄悄说道:“姑娘可听说了我们的新闻没有?”宝钗道:“我没听说什么新闻。因为连日来我哥哥出门了,所以你们这里的事,我一概不知道,连姐妹们这两天也没有见面。”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得动弹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吗?”宝钗道:“早起时我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不太相信。我也正要去看你奶奶呢,没想到你来。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平儿咬紧牙关,愤怒地骂道:“都是那个贾雨村,半路上突然出现的饿不死的野杂种!我们认识不到十年,却发生了多少事情!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哪个地方看见几把旧扇子,回家后,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觉得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四处搜求。谁知就有个不知死活的冤家,混号叫做石头呆子,穷得连饭也没得吃,偏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费尽心思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他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来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得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告诉了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了,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他五百银子,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那雨村──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了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做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了?’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呢。──这是第一件大的。过了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他拿什么东西,打了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药,上棒疮的,姑娘寻一丸给我呢。”

    宝钗听了平儿的话后,立刻命令莺儿去找两丸药来给平儿。她说道:“既然这样,你去替我问候罢,我就不去了。”平儿向宝钗答应着离开了。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且说香菱在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人都往贾母处去了。她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经好了大半了,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喜欢。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空儿,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偷空看一两首旧诗,有的对得极工,有的则不对。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也有顺序顺的,也有二四六错了的:所以我一直怀疑。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原来这些规则竟然是无所谓的,只要词句新奇就好。”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终究是细枝末节,最重要的是立意。如果意趣真的恰当,连词句都不用修饰,自然就是好的:这叫做‘不被词句所损害’。”

    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句话说得真切有趣!”

    黛玉说:“绝不能读这样的诗。你们因为不了解诗,所以才会喜欢这种浅近的诗句。一旦陷入这个格局,就再也学不出好诗了。你且听我说:如果你真心想学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先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仔细研读,透彻理解,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其次是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的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诗一看。你又是一个这样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成诗翁!”

    香菱听了,笑道:“既然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便让紫鹃把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给香菱,说:“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出来的,有一首就念一首。如果有不明白的,问我就行。”

    香菱取过诗,返回蘅芜院,不再关注其他事情,只在灯下反复阅读。宝钗多次催促他睡觉,但他无动于衷。宝钗见他如此用心,只好随他去了。

    黛玉见香菱如此诚恳地请求学习写诗,心中不禁感到欣慰。她深知写诗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毅力。然而,她也相信香菱一定能够学会写诗,因为她看到了香菱眼中闪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渴望。

    于是,黛玉开始教导香菱如何写诗。她告诉香菱,写诗首先要掌握起承转合的技巧。起承转合是指诗歌中的四个部分: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这四个部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首完整的诗歌。

    接着,黛玉又向香菱讲解了平仄虚实对仗的技巧。平仄是指汉字发音的高低升降;虚实则是指字义上的真假虚实。对仗是指两个句子或两个词语之间在音韵上相互呼应。黛玉告诉香菱,要想写出好的诗歌,就必须注意平仄虚实对仗的运用。

    最后,黛玉鼓励香菱要勇于创新,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方法。她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句话意味着,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可以大胆地尝试新的写作方法。

    一日,黛玉梳洗完毕,香菱笑着送来书籍,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全都读了。”黛玉道:“领悟了些没有?”香菱笑道:“我倒领悟了些,只不知是不是,说给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妙处,有口中说不出来的意蕴,细细想去却是逼真;又似乎无理,但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得见?”

    香菱笑着说:“我最近读了一首《塞上》的诗,其中有一联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不禁思考,烟怎么会是直的呢?而太阳自然是圆的。这个‘直’字似乎有些不合常理,而‘圆’字又显得太过平凡。当我合上书后,脑海中却浮现出了这样一幅景象。我想,如果要用另外两个字来替换这两个字,恐怕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了。

    还有另一句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里的‘白’和‘青’两个字,也让我感到很奇特。我想,只有这两个字才能完美地描绘出这种景色。当我念叨着这两个字时,它们仿佛变成了一个重达千斤的橄榄,让人难以忘怀。

    还有一句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里的‘余’字和‘上’字,真是让人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我们当年去京城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们在船上停留,岸边没有人,只有几棵树和远处的几家人家正在做晚饭。那时的烟雾弥漫在天空中,形成了一片青碧连云的景象。谁知道我昨晚读到这两句诗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地方。”

    正在说着,宝玉和探春突然来了。他们都坐下听他讲诗。宝玉笑着说:“既然这样,也不用看诗了。会心处不在远,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着说:“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给香菱。香菱看了,点头叹赏,笑着说:“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宝玉大笑道:“你已懂了,不用再讲,若再讲,倒离谱了。你就试试,定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天我补一张请柬来,请你入社。”香菱道:“姑娘们,别取笑我了,我只是心里羡慕,才学着玩的。”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玩?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么?真要认真作诗,出了这园子,那还不得把人的牙笑掉了!”

    宝玉道:“这也算是自暴自弃了。前些日子我在外面和相公们商量画画的事,他们听说咱们成立诗社了,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看看,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是真心叹服?他们抄了去,还刻了呢。”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的么?”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后,都道:“你真胡闹!且别说那诗不合格,便合格了,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面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时候闺阁中的笔墨也不传出去,如今也没人知道。”

    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换出杜律,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未诌成。你就做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回去苦思冥想写了诗,又拿起诗去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倒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连房也不进,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感到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人听到此言,都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看着他笑。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一定是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才睡下。没过一顿饭的时间,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息: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听了,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吗?”宝玉不答。只见香菱兴兴头头地,又往黛玉那边来了。

    探春微笑道:“咱们一同前往,看他是否有意思。”说着,众人纷纷向潇湘馆而来。只见黛玉正与他讨论着一首诗。众人好奇地询问黛玉的诗作如何。黛玉回答道:“他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但还差了一些。这首诗过于牵强附会,还需重新创作。”众人欲一睹诗作,只见上面写着: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睛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微笑道:“此句已非吟月之辞。月字添一‘色’,犹如月色之美。──也罢,诗乃胡言乱语之物。待数日后再论。”

    香菱自觉此诗绝妙,闻此言后,兴致大减,不愿放手,欲再深思。见姐妹们笑谈,便独自走到阶下竹前,专心致志,耳不旁听,目不斜视。片刻间,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暇无事吧。”香菱愣怔地回答:“‘闲’字乃是十五删的,韵律有误。”众人闻言,不禁哄然大笑。宝钗道:“真乃诗魔也!皆因颦儿引他至此!”黛玉笑道:“圣人云:‘诲人不倦’。他来问我,我岂有不言之理?”

    李纨笑语盈盈:“咱们便将他引领至四姑娘的闺房,让他一睹画卷之美,以唤醒他的心灵。”言罢,众人欣然跟随,穿越藕香榭,抵达暖香坞。惜春正因困倦而躺在床上,午睡未醒。画卷悬挂在壁间,被纱幕所遮掩。众人轻轻唤醒了惜春,揭开纱幕,只见画上仅有三成完整。画中描绘着几位美人,于是指着香菱道:“凡是擅长诗词的都被画在这里,你快学习吧。”说罢,大家玩笑了一番,各自散去。

    香菱满心中正是想诗,她对诗歌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当夜幕降临,迫不及待地点燃一盏明亮的灯,静静地坐在桌前,思绪万千。

    这个晚上,香菱对灯出了一回神,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渴望和追求。她闭上眼睛,试图将自己的思绪集中在诗歌的世界里。她的脑海中涌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梦境之中。

    在梦中,香菱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她身处在一个花园里,四周鲜花盛开,芬芳扑鼻。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每一朵花都在向她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她轻轻地触摸着花瓣,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柔软和温暖。

    香菱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片湖泊旁。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她坐在湖边,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她的心灵被湖水的宁静所感染,她开始思考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梦中,香菱还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诗人,他自称名叫诗魂。他身着白衣,手持一把古老的琴。他弹奏着美妙的旋律,吟诵着一篇篇美妙是诗篇,让香菱陶醉其中。他们一起漫步在诗歌的世界中,分享着彼此的创作灵感和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飞快,当香菱醒来时,已经是五更时分了。她环顾四周,看到窗外的月光洒在花丛中,映照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于是,她决定以“月下花影”为题,展开自己的创作。

    香菱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下她的诗句。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月光下的花影,形容它们如梦如幻的美丽。她写道:“月下花影舞婆娑,如诗如画入眼波。花香袭人醉心魄,夜色静谧抚人魂。”

    接着,香菱又将目光转向窗外的花丛,她看到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她继续写道:“花瓣轻舞飘香雾,月光洒落花间路。花影摇曳似仙子,夜风拂过心弦曲。”

    香菱写完这首诗后,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喜悦。她将诗稿递给黛玉和探春,期待她们的评价和指导。黛玉接过诗稿,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她赞叹道:“香菱妹妹的诗才真是不凡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诗句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月下花影之中,看来你是撞到了诗魂了。”

    探春也加入了评价的行列,她说:“香菱妹妹的诗句流畅而优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你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美的追求。你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月下花影的赞美,更展现了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香菱听到黛玉和探春的夸奖,心中的喜悦更加溢于言表。她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指导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章节目录

穿越红楼梦的真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高山兮流水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山兮流水兮并收藏穿越红楼梦的真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