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曾国藩画河圈围(3)
曹州大捷后,捻军众首领皆欲北渡黄河,直捣京师;遵王赖文光力排众议,道:不出一月,曾国藩、李鸿章妖军必至;僧妖一路窜扰,有勇无谋,曾妖擅结硬寨,李妖夷器甚利,吾等不可等闲视之。
梁王张宗禹道:启禀遵王殿下,前方探报,安徽布政司英翰妖儿一军,现正麇集亳州。吾等十八铺聚义,起于亳州雉河集,沃王殿下亦因叛妖出卖,被英翰妖儿戕害。北渡既无可能,何不火速南下,围杀英妖,为沃王及死难众兄弟报仇雪恨。
赖文光道:梁兄言之有理,大军筹粮措资毕,迅疾南下,围歼英翰妖儿;尔后速于雉河集布防,静待曾李二妖。
是日,赖文光、张宗禹督率捻军,越苏豫边区,飞驰南下,一月时间,进抵皖北亳州县境,鲁王任柱倾力一战,攻克龙山镇。
安徽巡抚乔松年急至雉河集,与藩司英翰、道员史念祖议防。
乔松年道:僧邸逝后,匪势甚烈,吾等必做最坏之筹算。
英翰道:中丞大人阵前督军,卑职感激不尽。苗练、张捻绝后,吾等皆以为皖地亦已清平,惟大人力持己见,留翰等驻防皖境;中丞大人高屋建瓴之识,吾等自愧不如!
乔松年道:藩台大人客气,发逆、苗练绝后,李昭寿亦解兵权,然残捻窜鄂入豫犯鲁侵苏,渐成大患。吾募勇自保以外,复奏请圣上皇太后,苗沛霖余党自非积恶,请予宽待;李昭寿散遣勇丁,恐流为盗,请饬州县整顿捕务,以绝后患。
英翰道:大人之奏请雉河集地处交冲,当建县设官,亦属前瞻。以大人观之,曾涤帅之北上剿匪,可否迅平?
乔松年道:圣上皇太后谕令曾国藩北上剿捻,亦可清洗匪患。然吾以为,国藩久治军务,气体较逊于前,况其习于接硬寨打呆仗,难扼流寇。李鸿章才识亚于国藩,而年力正强,如以代国藩督师山东,必能迅速荡平;再者,李鸿章亦乃皖人,岂能任由桑梓祸乱!
英翰道:中丞大人高见,只可惜,世事非如人愿。然捻匪之迅疾凛冽,曾涤帅之踯躅迁延,于吾或乃灭顶之灾。烦请中丞大人速速退防省城,统筹全局,吾等于此决战捻匪,至死方休。
乔松年道:藩台大人何出此言,吾等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皖境绿营八旗所有勇丁,皆由藩台大人统领。吾即咨饬练臣张曜、南阳镇总兵宋庆、建宁镇总兵张得胜,分率各部,火速来援;迁延不前违抗军令者,斩!曾国藩业已发兵北上,吾即请其分兵,火速应援;其若延宕,吾必上疏弹劾。
英翰道;多谢中丞大人关照,贼已攻占龙山,吾等即于北台子寺外,摆开战阵,于匪决一死战。
乔松年道:此战若胜,亦不追逐;若败,速退北台子寺,负隅顽抗;倘再不敌,复退雉河集,依托涡河,迟滞贼逆;届时各路援军并至,内外夹击,可获胜仗。
乔、英二人言语间,捻军已攻至北台子寺;英翰送别乔松年,亲率十七营清军,誓死力拒,鏖战二时,折兵二千;英翰不敢再战,退防雉河集,负城依水,顽抗不辍。
赖文光缺舟少炮,无力攻坚,只得逼城而营,四面困围,搦战三十五日,未沾城垣。
英翰孤守月余,惴惴不安,惶恐道:粮资将罄,援军不至,此地或为吾等之死所。
道员史念祖道:藩台大人勿忧,速速统筹粮资,十日之内,均粮撑持;十日之后,各路援军必至。
英翰道:当真?
史念祖道:宋庆、张得胜、张曜等必不敢怠,闻讯即行。曾国藩业已进驻临淮,一声令下,淮、湘各勇,蜂拥而至。
英翰道:先前,曾国藩一不助江忠源,二不救吴文镕,三不援王有龄;吾乃蚍蜉,且为满人,难入曾氏法眼。
史念祖道:古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曾国藩饱读史书,自然深谙。金陵光复,曾氏兄弟为求自保,裁兵撤将;然残捻骤起,曾氏猝不及防,其下之军,亦属乌合;今日其不救吾,明日亦无人援其!
英翰道:曾国藩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必晓其中之利害,吾即再发咨文,恳请迅发雄兵。
曾国藩接乔松年、英翰告急文书,亦不敢怠,急饬:雉河集营盘被发、捻围困,岌岌难久保矣,淮、湘各军,务必全力营救。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何故如此急迫?
曾国藩道:先前分兵救援,慎之又慎。今洪逆覆灭,天下大势已定;荡扫此股逆匪,河清海晏,吾即彻裁湘勇,为国去一巨患。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所谓时移势亦易,急流勇退,手无寸铁,空空如也,反为人制。
曾国藩道:吾命不足惜!东周二分,众诸侯各自为政;东汉末年,刘备、曹操、孙权拥兵自重;盛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藩镇割据,皆贻害万年。吾乃疆圻,财权在握,复辅以军权,稍不矜持,宜蹈前人覆辙。急流勇退,采篱东山,赋诗饮酒,亦甚快哉!速传吾令,刘铭传、周盛波、张诗日、易开俊部,即刻开拔亳州县境,围歼捻匪。
刘铭传等接令,迅由临淮并进雉河集。寿春镇总兵易开俊进扎西洋集,以目疾为由,擅离战地;宋庆、张曜等亦逡巡不前;刘铭传不齿,自督淮军,百炮齐射,悍然开攻。
炮声隆隆,英翰喜泣,乃令民团守护城垣,自偕史念祖分率四千健卒,倾出城门,纵横而击。
腹背受敌,周遭皆兵,赖文光、张宗禹不敢再战,兵分二路,一北一西,撤围而去。
刘铭传、张诗日等浅追即止,与英翰、史念祖等寒喧二三,屯兵雉河集,静待曾国藩军令。
曹州大捷后,捻军众首领皆欲北渡黄河,直捣京师;遵王赖文光力排众议,道:不出一月,曾国藩、李鸿章妖军必至;僧妖一路窜扰,有勇无谋,曾妖擅结硬寨,李妖夷器甚利,吾等不可等闲视之。
梁王张宗禹道:启禀遵王殿下,前方探报,安徽布政司英翰妖儿一军,现正麇集亳州。吾等十八铺聚义,起于亳州雉河集,沃王殿下亦因叛妖出卖,被英翰妖儿戕害。北渡既无可能,何不火速南下,围杀英妖,为沃王及死难众兄弟报仇雪恨。
赖文光道:梁兄言之有理,大军筹粮措资毕,迅疾南下,围歼英翰妖儿;尔后速于雉河集布防,静待曾李二妖。
是日,赖文光、张宗禹督率捻军,越苏豫边区,飞驰南下,一月时间,进抵皖北亳州县境,鲁王任柱倾力一战,攻克龙山镇。
安徽巡抚乔松年急至雉河集,与藩司英翰、道员史念祖议防。
乔松年道:僧邸逝后,匪势甚烈,吾等必做最坏之筹算。
英翰道:中丞大人阵前督军,卑职感激不尽。苗练、张捻绝后,吾等皆以为皖地亦已清平,惟大人力持己见,留翰等驻防皖境;中丞大人高屋建瓴之识,吾等自愧不如!
乔松年道:藩台大人客气,发逆、苗练绝后,李昭寿亦解兵权,然残捻窜鄂入豫犯鲁侵苏,渐成大患。吾募勇自保以外,复奏请圣上皇太后,苗沛霖余党自非积恶,请予宽待;李昭寿散遣勇丁,恐流为盗,请饬州县整顿捕务,以绝后患。
英翰道:大人之奏请雉河集地处交冲,当建县设官,亦属前瞻。以大人观之,曾涤帅之北上剿匪,可否迅平?
乔松年道:圣上皇太后谕令曾国藩北上剿捻,亦可清洗匪患。然吾以为,国藩久治军务,气体较逊于前,况其习于接硬寨打呆仗,难扼流寇。李鸿章才识亚于国藩,而年力正强,如以代国藩督师山东,必能迅速荡平;再者,李鸿章亦乃皖人,岂能任由桑梓祸乱!
英翰道:中丞大人高见,只可惜,世事非如人愿。然捻匪之迅疾凛冽,曾涤帅之踯躅迁延,于吾或乃灭顶之灾。烦请中丞大人速速退防省城,统筹全局,吾等于此决战捻匪,至死方休。
乔松年道:藩台大人何出此言,吾等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皖境绿营八旗所有勇丁,皆由藩台大人统领。吾即咨饬练臣张曜、南阳镇总兵宋庆、建宁镇总兵张得胜,分率各部,火速来援;迁延不前违抗军令者,斩!曾国藩业已发兵北上,吾即请其分兵,火速应援;其若延宕,吾必上疏弹劾。
英翰道;多谢中丞大人关照,贼已攻占龙山,吾等即于北台子寺外,摆开战阵,于匪决一死战。
乔松年道:此战若胜,亦不追逐;若败,速退北台子寺,负隅顽抗;倘再不敌,复退雉河集,依托涡河,迟滞贼逆;届时各路援军并至,内外夹击,可获胜仗。
乔、英二人言语间,捻军已攻至北台子寺;英翰送别乔松年,亲率十七营清军,誓死力拒,鏖战二时,折兵二千;英翰不敢再战,退防雉河集,负城依水,顽抗不辍。
赖文光缺舟少炮,无力攻坚,只得逼城而营,四面困围,搦战三十五日,未沾城垣。
英翰孤守月余,惴惴不安,惶恐道:粮资将罄,援军不至,此地或为吾等之死所。
道员史念祖道:藩台大人勿忧,速速统筹粮资,十日之内,均粮撑持;十日之后,各路援军必至。
英翰道:当真?
史念祖道:宋庆、张得胜、张曜等必不敢怠,闻讯即行。曾国藩业已进驻临淮,一声令下,淮、湘各勇,蜂拥而至。
英翰道:先前,曾国藩一不助江忠源,二不救吴文镕,三不援王有龄;吾乃蚍蜉,且为满人,难入曾氏法眼。
史念祖道:古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曾国藩饱读史书,自然深谙。金陵光复,曾氏兄弟为求自保,裁兵撤将;然残捻骤起,曾氏猝不及防,其下之军,亦属乌合;今日其不救吾,明日亦无人援其!
英翰道:曾国藩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必晓其中之利害,吾即再发咨文,恳请迅发雄兵。
曾国藩接乔松年、英翰告急文书,亦不敢怠,急饬:雉河集营盘被发、捻围困,岌岌难久保矣,淮、湘各军,务必全力营救。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何故如此急迫?
曾国藩道:先前分兵救援,慎之又慎。今洪逆覆灭,天下大势已定;荡扫此股逆匪,河清海晏,吾即彻裁湘勇,为国去一巨患。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所谓时移势亦易,急流勇退,手无寸铁,空空如也,反为人制。
曾国藩道:吾命不足惜!东周二分,众诸侯各自为政;东汉末年,刘备、曹操、孙权拥兵自重;盛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藩镇割据,皆贻害万年。吾乃疆圻,财权在握,复辅以军权,稍不矜持,宜蹈前人覆辙。急流勇退,采篱东山,赋诗饮酒,亦甚快哉!速传吾令,刘铭传、周盛波、张诗日、易开俊部,即刻开拔亳州县境,围歼捻匪。
刘铭传等接令,迅由临淮并进雉河集。寿春镇总兵易开俊进扎西洋集,以目疾为由,擅离战地;宋庆、张曜等亦逡巡不前;刘铭传不齿,自督淮军,百炮齐射,悍然开攻。
炮声隆隆,英翰喜泣,乃令民团守护城垣,自偕史念祖分率四千健卒,倾出城门,纵横而击。
腹背受敌,周遭皆兵,赖文光、张宗禹不敢再战,兵分二路,一北一西,撤围而去。
刘铭传、张诗日等浅追即止,与英翰、史念祖等寒喧二三,屯兵雉河集,静待曾国藩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