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李鸿章绵里藏针
李鸿章接旨,咨劝曾国藩:启禀恩师,用人行政或多变局,欲办事不得不择人,欲择人不得不任谤,事已至此,吾师不必再加谦忍。必不得已仍照李宗羲所拟,请以鸿章代吾师剿贼。如尊意肯俯循众望,回驻金陵,则后路大局,满盘倶活,不致掣动。烦请吾师三思。
李鸿章咨罢,旋即又疏:奏为钦奉谕旨,恭谢天恩并沥陈大略情形,专折驰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十月二十日奉上谕:曾国藩著再赏假一个月,在营调理,钦差大臣关防著李鸿章暂行署理,必须迅将东股办竣,方可腾出兵力专意西路。即著统筹全局,妥为办理,应否移扎豫境适中之地,并著酌量奏闻,等因,钦此。
仰蒙圣慈简畁,训示周祥。钦感之余,倍增惶悚。伏念臣一介庸儒,毫无知识。前在苏省,薄立寸功,皆由诸帅协力,将士苦战而成。臣并无指挥谋略,猥蒙厚赏,滥膺重任,夙夜怀惭。
前奉旨饬令进驻徐州,本系总督管辖之地,疆吏应办之防。清淮以东、宿蒙以南,如兵力能及,臣皆责无旁贷,固不敢稍有推诿。
兹复奉命接署钦差大臣,则凡发、捻所到之区,众人束手之际,皆将责望于微臣。以臣智术短浅,才力薄弱,实难胜此艰巨。非敢沽谦仰之虚名,拘辞让之末节。
揆时揣分,战栗惊怖,诚有不能自己于衷者。惟恭绎圣谕因曾国藩积劳成疾,重烦廑念,令臣暂行署理为一时权宜之计。若再三坚辞,往返耽延,既无以仰体宵旰之忧劳,且令曾国藩病体候代,情谊亦觉歉然。
展转焦思,惟仍仰恳圣明从容筹议,另简知兵大员督办剿擒军务,或俟曾国藩调理就痊,仍旧办理。俾臣稍安愚拙,获免大戾,感戴高厚,易有既极。
但就目前局势,有必须预为筹度者,有不敢预为限制者,谨为圣主一一陈之。
上年九月,奉旨令臣带兵驰赴河洛。臣即恐一离本任,则粮饷军火均无所出,当将可虑三大端据实详细覆陈在案。
曾国藩本年八月二十三日附片奏称,将帅带兵剿贼,非督抚手有理财之权者,军饷必不应手,系阅历真切之语。
年余以来,曾国藩在前督师,臣在后筹饷,患难与共,休戚相关,虽士马未尽饱腾,而臣之心实已交瘁,怨诽亦所不辞。
自臣来徐甫逾一月,后路粮饷转运,相隔渐远,每恐呼应不灵。若再逐贼出境,远驻豫省,军务大局,未必遂能有济。而各军饷需、本任公事必多贻误。
即蒙派员接署督篆,各有责任,各有作为,何能与前敌痛痒相连始终如一。若强争则徒失和衷,若隐忍则必分畛域。军需稍有掣肘,斯功效全无,溃败立见。臣去年折内固已言之详且尽矣。
且臣自问本心,于一切荣利素知恬澹,若从此脱卸地方事件,专意办贼,事机可赴,神智不纷,犹可勉力报效。若因饷缺而溃,亦非朝廷所以用臣督师、望臣成功之意。臣从军数十年,稔知军情利钝之由,其枢纽不在贼之难办,而在粮饷军火之难接济。
曾国藩老病侵寻,自萌退志,臣每谆切恳劝,谓若不耐军事之劳顿,即请回任筹饷,坐镇要区。彼总以精力衰惫相谢,然亦以剿捻全军专恃两江之饷,若经理不得其人,全局或有震撼,与臣再四密商,迄无嘉谟可以入告。是不得不仰赖朝廷之善为区处矣。
今谕旨并未令人接办江督与通商要件,而询及应否移扎豫境。臣若至豫省边界,离江宁千余里,离苏沪千数百里,军储之调发、属吏之禀承、文牍之往返,动逾数月,未有不迟误者。
后路根本重地,皆新复之区,又多通商口岸,设有蠢动,更难兼顾。臣反复推究事理,务求一是,纲领全在得人。
皇上若仍令臣兵饷兼筹,须以驻扎徐州而止。应仍如曾国藩前奏,东路稍松,当回金陵,或驻清江,力筹饷运,乃足以固军心而维大局。
捻逆在东,则督饬各军就近兜剿。捻若驱豫,则体察诸军之劳逸,东路之防务更番酌调,跟追前往,与鲍超、曾国荃等军会合夹击。
刘铭传等忠勇奋发,临敌应变均尚可靠。臣随事商筹调度,似不致遽有失机。
若皇上专责臣以讨贼,在本境可兼管地方,军需当责之何人,缺乏当如何处置,非一二空谈能有实济,此必须预为筹度者也。
至捻逆久成流寇,臣军打仗虽尚得力,而马队太少,不及贼马之多且悍;曾国藩固屡言之。
臣到徐后,审察军情,可以胜贼,而尚不足以灭贼。盖贼败后抱队急走,日百余里。我军步队至速,日七八十里。贼随地掳粮,我军则须赍粮而行。
现各军略置车驼,赍粮不过旬日,旬日之后,就地采办。而贼过处人烟荒凉,城乡穷苦,往往停留三四日购不出一日之食。
且饷银远道解送,亦不应手。军士忍饥赶路,催逼太紧,恐生溃变。我停一日,贼已数百里,此剿捻追贼之苦。
前亲王僧格林沁所统马队尚多,而仍屡蹶不振者,职是之由。曾国藩接手后,有鉴于此,故始设立四镇,旋议扼守运河、沙河,使地势收窄,贼势较蹙,较易兜剿。目下运防水深堤密,尚可扼住,冬春浅涸,尤须加意。其贾鲁河、沙河地段太长,人力难齐,终办不成。
为今之计,自应用谋设间,徐图制贼。或蹙之于山深木复之处,弃地以诱其入,然后各省之军合力三四面围困之。或阴招其饥饿裹胁之众,使其内乱残杀,否则投降免死,给资遣回;或另有设守致困之法,容臣与湘淮各将帅及各省督抚相势妥筹,但能同心协力,冀有歼敌之时。
军事随时随地变幻无常,此不敢预为限制者也。至任、赖等逆东窜之股,蓄意扑运河不动,即下窜清淮。经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各军分路兜击月余,几于无日不战。刘铭传追逼尤紧,奔弛尤苦。
据报该逆已于二十三日由巨野西北窜去,似向郓城一带。刘铭传等亦跟踪而进,趁地势以图夹击。惟前有黄河水套之阻,西南出曹考,地势散漫,无可控扼,恐仍由此入豫,或回永砀,均未可知准。
曾国藩来咨已派刘秉璋、周盛波两军东来,如能早到,当饬会合兜剿,以厚兵力而期聚歼。
微臣以为,人力得手,时机得当,当能灭此残捻;惟饷银粮资军火,确乃时时之需。
两江之地,乃饷源、洋务重地,分防弹压,微臣尚以虚名镇之。一旦撒手,兵势势难远分,饷源势难专恃,军火势难接济。两江大小庶政,均由曾国藩手裁,已非一日,其军务条分缕晰,竟有司道所不与闻、他人不得综理者。微臣叩请,曾国藩即回两江本任,以全大局。
所有钦奉谕旨,恭谢天恩,并历陈大略情形,谨缮折由驿六百里具奉。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李鸿章接旨,咨劝曾国藩:启禀恩师,用人行政或多变局,欲办事不得不择人,欲择人不得不任谤,事已至此,吾师不必再加谦忍。必不得已仍照李宗羲所拟,请以鸿章代吾师剿贼。如尊意肯俯循众望,回驻金陵,则后路大局,满盘倶活,不致掣动。烦请吾师三思。
李鸿章咨罢,旋即又疏:奏为钦奉谕旨,恭谢天恩并沥陈大略情形,专折驰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十月二十日奉上谕:曾国藩著再赏假一个月,在营调理,钦差大臣关防著李鸿章暂行署理,必须迅将东股办竣,方可腾出兵力专意西路。即著统筹全局,妥为办理,应否移扎豫境适中之地,并著酌量奏闻,等因,钦此。
仰蒙圣慈简畁,训示周祥。钦感之余,倍增惶悚。伏念臣一介庸儒,毫无知识。前在苏省,薄立寸功,皆由诸帅协力,将士苦战而成。臣并无指挥谋略,猥蒙厚赏,滥膺重任,夙夜怀惭。
前奉旨饬令进驻徐州,本系总督管辖之地,疆吏应办之防。清淮以东、宿蒙以南,如兵力能及,臣皆责无旁贷,固不敢稍有推诿。
兹复奉命接署钦差大臣,则凡发、捻所到之区,众人束手之际,皆将责望于微臣。以臣智术短浅,才力薄弱,实难胜此艰巨。非敢沽谦仰之虚名,拘辞让之末节。
揆时揣分,战栗惊怖,诚有不能自己于衷者。惟恭绎圣谕因曾国藩积劳成疾,重烦廑念,令臣暂行署理为一时权宜之计。若再三坚辞,往返耽延,既无以仰体宵旰之忧劳,且令曾国藩病体候代,情谊亦觉歉然。
展转焦思,惟仍仰恳圣明从容筹议,另简知兵大员督办剿擒军务,或俟曾国藩调理就痊,仍旧办理。俾臣稍安愚拙,获免大戾,感戴高厚,易有既极。
但就目前局势,有必须预为筹度者,有不敢预为限制者,谨为圣主一一陈之。
上年九月,奉旨令臣带兵驰赴河洛。臣即恐一离本任,则粮饷军火均无所出,当将可虑三大端据实详细覆陈在案。
曾国藩本年八月二十三日附片奏称,将帅带兵剿贼,非督抚手有理财之权者,军饷必不应手,系阅历真切之语。
年余以来,曾国藩在前督师,臣在后筹饷,患难与共,休戚相关,虽士马未尽饱腾,而臣之心实已交瘁,怨诽亦所不辞。
自臣来徐甫逾一月,后路粮饷转运,相隔渐远,每恐呼应不灵。若再逐贼出境,远驻豫省,军务大局,未必遂能有济。而各军饷需、本任公事必多贻误。
即蒙派员接署督篆,各有责任,各有作为,何能与前敌痛痒相连始终如一。若强争则徒失和衷,若隐忍则必分畛域。军需稍有掣肘,斯功效全无,溃败立见。臣去年折内固已言之详且尽矣。
且臣自问本心,于一切荣利素知恬澹,若从此脱卸地方事件,专意办贼,事机可赴,神智不纷,犹可勉力报效。若因饷缺而溃,亦非朝廷所以用臣督师、望臣成功之意。臣从军数十年,稔知军情利钝之由,其枢纽不在贼之难办,而在粮饷军火之难接济。
曾国藩老病侵寻,自萌退志,臣每谆切恳劝,谓若不耐军事之劳顿,即请回任筹饷,坐镇要区。彼总以精力衰惫相谢,然亦以剿捻全军专恃两江之饷,若经理不得其人,全局或有震撼,与臣再四密商,迄无嘉谟可以入告。是不得不仰赖朝廷之善为区处矣。
今谕旨并未令人接办江督与通商要件,而询及应否移扎豫境。臣若至豫省边界,离江宁千余里,离苏沪千数百里,军储之调发、属吏之禀承、文牍之往返,动逾数月,未有不迟误者。
后路根本重地,皆新复之区,又多通商口岸,设有蠢动,更难兼顾。臣反复推究事理,务求一是,纲领全在得人。
皇上若仍令臣兵饷兼筹,须以驻扎徐州而止。应仍如曾国藩前奏,东路稍松,当回金陵,或驻清江,力筹饷运,乃足以固军心而维大局。
捻逆在东,则督饬各军就近兜剿。捻若驱豫,则体察诸军之劳逸,东路之防务更番酌调,跟追前往,与鲍超、曾国荃等军会合夹击。
刘铭传等忠勇奋发,临敌应变均尚可靠。臣随事商筹调度,似不致遽有失机。
若皇上专责臣以讨贼,在本境可兼管地方,军需当责之何人,缺乏当如何处置,非一二空谈能有实济,此必须预为筹度者也。
至捻逆久成流寇,臣军打仗虽尚得力,而马队太少,不及贼马之多且悍;曾国藩固屡言之。
臣到徐后,审察军情,可以胜贼,而尚不足以灭贼。盖贼败后抱队急走,日百余里。我军步队至速,日七八十里。贼随地掳粮,我军则须赍粮而行。
现各军略置车驼,赍粮不过旬日,旬日之后,就地采办。而贼过处人烟荒凉,城乡穷苦,往往停留三四日购不出一日之食。
且饷银远道解送,亦不应手。军士忍饥赶路,催逼太紧,恐生溃变。我停一日,贼已数百里,此剿捻追贼之苦。
前亲王僧格林沁所统马队尚多,而仍屡蹶不振者,职是之由。曾国藩接手后,有鉴于此,故始设立四镇,旋议扼守运河、沙河,使地势收窄,贼势较蹙,较易兜剿。目下运防水深堤密,尚可扼住,冬春浅涸,尤须加意。其贾鲁河、沙河地段太长,人力难齐,终办不成。
为今之计,自应用谋设间,徐图制贼。或蹙之于山深木复之处,弃地以诱其入,然后各省之军合力三四面围困之。或阴招其饥饿裹胁之众,使其内乱残杀,否则投降免死,给资遣回;或另有设守致困之法,容臣与湘淮各将帅及各省督抚相势妥筹,但能同心协力,冀有歼敌之时。
军事随时随地变幻无常,此不敢预为限制者也。至任、赖等逆东窜之股,蓄意扑运河不动,即下窜清淮。经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各军分路兜击月余,几于无日不战。刘铭传追逼尤紧,奔弛尤苦。
据报该逆已于二十三日由巨野西北窜去,似向郓城一带。刘铭传等亦跟踪而进,趁地势以图夹击。惟前有黄河水套之阻,西南出曹考,地势散漫,无可控扼,恐仍由此入豫,或回永砀,均未可知准。
曾国藩来咨已派刘秉璋、周盛波两军东来,如能早到,当饬会合兜剿,以厚兵力而期聚歼。
微臣以为,人力得手,时机得当,当能灭此残捻;惟饷银粮资军火,确乃时时之需。
两江之地,乃饷源、洋务重地,分防弹压,微臣尚以虚名镇之。一旦撒手,兵势势难远分,饷源势难专恃,军火势难接济。两江大小庶政,均由曾国藩手裁,已非一日,其军务条分缕晰,竟有司道所不与闻、他人不得综理者。微臣叩请,曾国藩即回两江本任,以全大局。
所有钦奉谕旨,恭谢天恩,并历陈大略情形,谨缮折由驿六百里具奉。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