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西捻军穷途末路(3)
1868年4月2日,左宗棠督率五千大军,由彰德招摇而出。
幕客劝:左帅显山露水,或为张捻所乘;大功告成之际,谨防张捻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宗棠笑曰:张捻穷途末路,必定铤而走险,此乃灭其最佳之机。传吾密令,刘松山、程文炳、郭松林、杨鼎勋各军,务必须臾不离吾部左右,距吾之距离,切勿超过八十里之远,偃旗息鼓,藏形匿迹,待贼骤然攻击吾部之时,各军适时而出。
张宗禹探得左宗棠孤军疾进,喜不自禁,谓怀王邱远才道:擒贼先擒王,汇集全军,弑杀左妖,转圜大局。
邱远才道:左妖五千大军,倾出彰德,南进卫辉,一览无余,吾军出其不意,半道截击,定获全胜。
4月5日,左军行进途中,忽遭数股捻军拦截。左宗棠无惧,饬令各部依照先前布置,骑队、枪队突前,炮队随后,步队及钱粮辎重居中,结作方阵,齐头并进。
西捻军骤攻一日,难破清军战阵。天色向晚,张宗禹下令退却,西捻军将退之际,刘松山、程文炳督率骑队,汹汹赶至。少顷,郭松林、杨鼎勋二部亦自北方杀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郭松林一马当先,直插捻军阵内。
西捻军鏖战一日,饥肠辘辘,顶不住淮军冲击,顷刻大溃。刘、郭、程、杨四军携手,穷追二十里,斩杀千余人,截获马匹、枪械无数。
张宗禹督饬残兵,自卫辉退至延津,又自延津西撤阳武,冀越卫河,南下入鄂。无奈追兵傍身,不能摆脱;卫河沿岸,五隆渡、龙王庙诸渡口皆被抢占,宗禹无奈,复又折返东顾,由开州、南乐强渡运河,攻入山东境内。
张宗禹入鲁,闻听沧州人高岩正率盐枭三千,围攻天津,宗禹甚慰,迅疾由德州进逼沧州,兵锋再指天津。
前敌大将军、恭亲王奕訢不敢怠慢,急饬李鸿章督率淮部,由景州疾驰北上;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督率洋枪队守护天津城垣;绥远城将军定安、副都统富和、提督郑魁士各率本部,星夜驰援;副都统玉亮速至杨村、独流设防。
崇厚上言:启禀王爷,如此布置,天津陆路已滴水不漏;然贼若自水路突袭,该当如何?
奕訢道:这有何难,速与英法领事协商,请其炮船协防。吾军之洋枪队,务必坚扼运河,运河天险若破,津城有恙。
崇厚道:谨遵王爷令,吾即亲率洋枪队,至杨柳青、独流镇附近设防。
4月下旬,张宗禹督率西捻军进抵天津独流镇,以船搭桥,抢渡运河。兵未渡半,对岸洋枪火炮,狂风骤雨般,砰轰而至,西捻军缺枪少炮,无力抗衡。
张宗禹谓怀王邱远才道:吾军火力不足,不能渡河攻津;西面大山横亘,东乃汪洋大海;为今之计,惟有南下齐鲁,觅得粮资,挥师南下,择机强闯河防,尔后西趋入豫,摆脱各路追剿妖军,进陕抑或入川,再图大业。
邱远才道:启禀梁殿,邱某迅即督兵,前锋开道,为大军杀开一条血路。
西捻军由豫溢出,蔓延肆窜,再扰鲁、冀、直、津,慈禧太后大怒,谕令左宗棠督率刘松山、郭宝昌二军,专守运河西线;李鸿章屯扎景州,就近总统各路追剿大军;限期一月,务必将张捻全数歼灭于齐鲁之地;迁延贻误者,从重治罪。
李鸿章接旨,速即致函左宗棠:黄河以北,平坦千里,网罗难使,时移势易,无有万载不变之理。这剿洗张捻,宜需从长计议。吾意,抄袭剿灭赖捻之旧稿,以静制动,依河筑墙,坚壁清野,圈地制剿。季帅以为如何?
不日,李鸿章致函再劝:张捻窜扰京畿,初意拟蹙之怀、卫之间,继欲扼之卫、黄之交,皆未及谋定而贼已窜逸。黄河以北,地势虽是宽荡,然就运河一线设防,蹙之海东一隅,尚得地势。严督诸军日以追剿为事,能胜贼而未足以灭贼,且久有覆军疲师之忧;与其劳而无功,不如暂守以待变机。
左宗棠复回函曰:地势千里,漫长无边,河浅水低,设防全恃兵力,不能以水为险;此乃有守无战,甚难剿洗逆匪。尔部、吾部与都兴阿、官文、丁宝桢、英翰、李鹤年等所属各军,复加京营、神机营、天津洋枪队等,足有十万余众,株守以待贼变,无憾乎?
李鸿章叹曰:左公自谓诸葛孔明,提偏师从诸将后,到处寻贼,吾谓非计。
潘鼎新道:启禀李帅,初夏时节,天干地燥,末将查得,运河张秋至临清二百余里河段,干涸可涉,李帅务必遣将严防。
李鸿章道:吾即咨请左宗棠部速返运河以西,杜贼西窜;琴轩兄即偕郭松林、杨鼎勋二部,蹑踪穷逐,勿予贼喘息之机。
潘鼎新道:唯憾刘省三浩然回里,其若在,定有良策制贼。
李鸿章道:刘省三昨日传书,言引张捻至黄河、运河、徒骇河之狭长地带,集兵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张宗禹等困于冀鲁之交,忽南忽北,又东复西,屡屡抢渡不成。时值初夏,阴雨连绵,漳、卫上游,山洪频发,半月之内,黄河水位徒涨数尺,运河水位亦涨至一丈五六尺。西捻战骑囿于泥水,跋涉艰难。
李鸿章却喜,即令潘鼎新于张秋开坝,大水漫灌,引黄入运。
左宗棠亦喜,道:李鸿章开坝之后,张秋至临清二百里水面,炮船鼓棹如飞,直逼德、景。黄水复暴涨,自运河以及马颊诸河,无不盈堤拍岸,横溢四出,流潦纵横,运河一线,遂为金城巨防。
刘松山道:天佑吾民,张捻死期至矣。
左宗棠道:李鸿章圈制一策,实制捻良图,惟从前减河未注水时,地段太长,需时又久,吾不能无疑。现在捷地闸开,正可用民力筑堤自保,而以官军械守,腾出各军剿贼。吾即致函李鸿章,详述端倪。
李鸿章接函,回曰:季帅高见,吾冀凭藉水势地利,收缩河防之兵而用之于追剿。金陵一别,一晃五年;季帅无恙乎?鸿章甚为挂牵,择地一晤,秉烛夜谈。
1868年4月2日,左宗棠督率五千大军,由彰德招摇而出。
幕客劝:左帅显山露水,或为张捻所乘;大功告成之际,谨防张捻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宗棠笑曰:张捻穷途末路,必定铤而走险,此乃灭其最佳之机。传吾密令,刘松山、程文炳、郭松林、杨鼎勋各军,务必须臾不离吾部左右,距吾之距离,切勿超过八十里之远,偃旗息鼓,藏形匿迹,待贼骤然攻击吾部之时,各军适时而出。
张宗禹探得左宗棠孤军疾进,喜不自禁,谓怀王邱远才道:擒贼先擒王,汇集全军,弑杀左妖,转圜大局。
邱远才道:左妖五千大军,倾出彰德,南进卫辉,一览无余,吾军出其不意,半道截击,定获全胜。
4月5日,左军行进途中,忽遭数股捻军拦截。左宗棠无惧,饬令各部依照先前布置,骑队、枪队突前,炮队随后,步队及钱粮辎重居中,结作方阵,齐头并进。
西捻军骤攻一日,难破清军战阵。天色向晚,张宗禹下令退却,西捻军将退之际,刘松山、程文炳督率骑队,汹汹赶至。少顷,郭松林、杨鼎勋二部亦自北方杀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郭松林一马当先,直插捻军阵内。
西捻军鏖战一日,饥肠辘辘,顶不住淮军冲击,顷刻大溃。刘、郭、程、杨四军携手,穷追二十里,斩杀千余人,截获马匹、枪械无数。
张宗禹督饬残兵,自卫辉退至延津,又自延津西撤阳武,冀越卫河,南下入鄂。无奈追兵傍身,不能摆脱;卫河沿岸,五隆渡、龙王庙诸渡口皆被抢占,宗禹无奈,复又折返东顾,由开州、南乐强渡运河,攻入山东境内。
张宗禹入鲁,闻听沧州人高岩正率盐枭三千,围攻天津,宗禹甚慰,迅疾由德州进逼沧州,兵锋再指天津。
前敌大将军、恭亲王奕訢不敢怠慢,急饬李鸿章督率淮部,由景州疾驰北上;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督率洋枪队守护天津城垣;绥远城将军定安、副都统富和、提督郑魁士各率本部,星夜驰援;副都统玉亮速至杨村、独流设防。
崇厚上言:启禀王爷,如此布置,天津陆路已滴水不漏;然贼若自水路突袭,该当如何?
奕訢道:这有何难,速与英法领事协商,请其炮船协防。吾军之洋枪队,务必坚扼运河,运河天险若破,津城有恙。
崇厚道:谨遵王爷令,吾即亲率洋枪队,至杨柳青、独流镇附近设防。
4月下旬,张宗禹督率西捻军进抵天津独流镇,以船搭桥,抢渡运河。兵未渡半,对岸洋枪火炮,狂风骤雨般,砰轰而至,西捻军缺枪少炮,无力抗衡。
张宗禹谓怀王邱远才道:吾军火力不足,不能渡河攻津;西面大山横亘,东乃汪洋大海;为今之计,惟有南下齐鲁,觅得粮资,挥师南下,择机强闯河防,尔后西趋入豫,摆脱各路追剿妖军,进陕抑或入川,再图大业。
邱远才道:启禀梁殿,邱某迅即督兵,前锋开道,为大军杀开一条血路。
西捻军由豫溢出,蔓延肆窜,再扰鲁、冀、直、津,慈禧太后大怒,谕令左宗棠督率刘松山、郭宝昌二军,专守运河西线;李鸿章屯扎景州,就近总统各路追剿大军;限期一月,务必将张捻全数歼灭于齐鲁之地;迁延贻误者,从重治罪。
李鸿章接旨,速即致函左宗棠:黄河以北,平坦千里,网罗难使,时移势易,无有万载不变之理。这剿洗张捻,宜需从长计议。吾意,抄袭剿灭赖捻之旧稿,以静制动,依河筑墙,坚壁清野,圈地制剿。季帅以为如何?
不日,李鸿章致函再劝:张捻窜扰京畿,初意拟蹙之怀、卫之间,继欲扼之卫、黄之交,皆未及谋定而贼已窜逸。黄河以北,地势虽是宽荡,然就运河一线设防,蹙之海东一隅,尚得地势。严督诸军日以追剿为事,能胜贼而未足以灭贼,且久有覆军疲师之忧;与其劳而无功,不如暂守以待变机。
左宗棠复回函曰:地势千里,漫长无边,河浅水低,设防全恃兵力,不能以水为险;此乃有守无战,甚难剿洗逆匪。尔部、吾部与都兴阿、官文、丁宝桢、英翰、李鹤年等所属各军,复加京营、神机营、天津洋枪队等,足有十万余众,株守以待贼变,无憾乎?
李鸿章叹曰:左公自谓诸葛孔明,提偏师从诸将后,到处寻贼,吾谓非计。
潘鼎新道:启禀李帅,初夏时节,天干地燥,末将查得,运河张秋至临清二百余里河段,干涸可涉,李帅务必遣将严防。
李鸿章道:吾即咨请左宗棠部速返运河以西,杜贼西窜;琴轩兄即偕郭松林、杨鼎勋二部,蹑踪穷逐,勿予贼喘息之机。
潘鼎新道:唯憾刘省三浩然回里,其若在,定有良策制贼。
李鸿章道:刘省三昨日传书,言引张捻至黄河、运河、徒骇河之狭长地带,集兵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张宗禹等困于冀鲁之交,忽南忽北,又东复西,屡屡抢渡不成。时值初夏,阴雨连绵,漳、卫上游,山洪频发,半月之内,黄河水位徒涨数尺,运河水位亦涨至一丈五六尺。西捻战骑囿于泥水,跋涉艰难。
李鸿章却喜,即令潘鼎新于张秋开坝,大水漫灌,引黄入运。
左宗棠亦喜,道:李鸿章开坝之后,张秋至临清二百里水面,炮船鼓棹如飞,直逼德、景。黄水复暴涨,自运河以及马颊诸河,无不盈堤拍岸,横溢四出,流潦纵横,运河一线,遂为金城巨防。
刘松山道:天佑吾民,张捻死期至矣。
左宗棠道:李鸿章圈制一策,实制捻良图,惟从前减河未注水时,地段太长,需时又久,吾不能无疑。现在捷地闸开,正可用民力筑堤自保,而以官军械守,腾出各军剿贼。吾即致函李鸿章,详述端倪。
李鸿章接函,回曰:季帅高见,吾冀凭藉水势地利,收缩河防之兵而用之于追剿。金陵一别,一晃五年;季帅无恙乎?鸿章甚为挂牵,择地一晤,秉烛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