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
“曾确庵虽然可以便宜行事,但其所杀的人和所定的桉,是要经过大理寺复核的,刑科和御史都是有权吊刷文卷查的,一旦他却有违法之处,言官自可弹劾!”
“厂卫也是一样,每次出动,也是有驾贴在手,饶是不得已临机自卫杀人,也得回刑科补驾贴,着刑科认定。”
“至于批评都不能批评?更是笑话!”
“虽然士子不得议政是本朝制度,但士子议政依旧难以禁绝,且也无法厘清是在讨论时政,还是在非议时政;”
“但不管怎样,朴素百姓既然都能听出有些话不对而选择举报,那其言肯定有非常不对之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王轻;既然连庶民都听了无法接受,难道这言还符合公道人情吗?”
潘成说后就看向了王锡爵,质问着王锡爵。
王锡爵没有反驳,只问申时行和潘成等阁臣:“那公等打算如何处置因为非议新政和太师被抓了的士子?”
“若只是非议新政,吾等自然不会希望陛下对其加以刑事处置,但会予以别的处置!”
“公又何必担心!”
“我们虽被天下许多士人斥为奸党,但我们也是士大夫,岂会使真的要毁灭斯文,让新政真的变成暴政?”
“但只要不认同太师理念的,我们都不会让其入仕,此非为私怨,皆为公利!”
余有丁说着就问向了王锡爵。
潘成点首附和着说:“没错!本朝为官者,只能有一个治国理念,不赞同新政的,就不能入仕,以免异论相搅!”
王锡爵听后,感叹着说:“照这么说,真的只能等天下人不再非议太师,不再非议新政,而愿意给太师一个公正的看法时,才能天下上下和睦啊!”
申时行这时才颔首,笑道:“正是这个道理!”
“公还是再劝劝那些人,别只顾着自己的私欲,也得想想别人有没有私欲?想想社稷苍生。”
“如果真要讲究三讳,那看在太师乃天子师的份上,太师怎么也得三讳,否则,我们这些人就只能讲法而不能再讲礼。”
王锡爵忙说明白,且随即起身告辞。
……
“匹夫庶民焉能代表天下人?!”
在王锡爵带话给顾宪成等人后,李植先恨声问了一句。
王锡爵笑了起来,反问道:“那天下人到底有没有庶民?”
“如果有,那庶民就能够代表一部分天下人。”
“你们不能因为生活中没怎么接触他们,就忽视他们,至少史册上的陈胜吴广这样能使天下大变的匹夫庶民还是不少的。”
“但他们皆非知礼之辈!”
“现在朝中公卿和曾确庵用这些人监视士子,明显就是在弃礼乱尊卑!”
顾宪成说了起来,且问着王锡爵:“公真的认同这种执政方式吗?”
王锡爵沉下脸来,问着顾宪成:“如果你们能对太师公正看待,也讲三讳,至于让他们不惜用庶民的力量吗?!”
顾宪成只是呵呵一笑。
李三才则在这时对王锡爵拱手反问道:“天下公议难道不是最公正的看法?”
“从他江陵不守制开始,钳制天下言论开始,天下公议就很难将他与贤臣扯上关系,吾就算昧着良心为他说话,也难逆天下公议。”
李三才补充道。
态度依旧强硬。
“看来还是没得谈。”
王锡爵摇了摇头。
……
“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要么待天下板荡之时,要么等大规模奴变发生时,他们才会知道,我们不计较太师违礼,甚至不惜建新礼,不只是因为自己现在成了太师一党!”
“才会知道,我们这些人即便不是太师一党,而为整个天下长治久安计,为不让将来天下离乱,也不会让一个为谋国而不惜得罪天下豪右的国之柱石,被纯粹得打为奸臣!”
“真当谁愿意看见太师曾经权倾朝野?”
“这何尝不是我等无奈选择的结果!主少国疑时,若不如此,冯保只会气焰更加嚣张!乃至外戚也会更加嚣张!”
潘成在从王锡爵这里再次得知李三才、顾宪成等的看法后,就冷冷一笑,也依旧滔滔不绝地为张居正执言。
余有丁则略带着有些失望地神色,看向了阁内的张居正、高拱、赵贞吉画像说:“欲废旧立新,不经阵痛是不行的。”
王锡爵看向了申时行:“申公可有指教?”
申时行微微一笑,看向潘成道:“思明不必太与他们计较!但世道终究还是属于他们这些年轻辈官员的。”
申时行说着就又看向王锡爵:“所以,后生辈我们能纠正就尽量纠正吧。”
王锡爵颔首,且起身对申时行等阁臣拱手说:“还请诸公尽量劝谏陛下不要再以大辟之刑论吴、赵等士大夫!”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
申时行澹然地回了一句。
……
次日,在皇后宫中歇息的朱翊钧,一盥洗更衣完毕,就出坤宁门,后苑临水一老树旁站立了一会儿。
时下,春雨微澜,燕子斜飞,新绿在老树身上肆意的生长着。
朱翊钧看了一会儿碧空下这颗满是新芽的老树后,就踏着湿漉漉的石子小路,往前朝而来,倒也没乘辇,只让一内宦给他打着伞。
张鲸在一旁伺候着,细声奏禀起抓了大量士子的事来。
朱翊钧只静静听着,也没说什么。
他对于不满朝廷抓捕吴中行等人的罢考士子最终选择勾结盗贼而阻拦其他士子参考的事,是不感到意外的。
因为朱翊钧很清楚,维护新政的力度越大,反对新政的人肯定就越是只敢欺负普通人。
没多久,朱翊钧就到了政事堂。
在几声鞭响出现之时,张四维、申时行、梁梦龙等执政公卿就都出了政事堂跪迎。
朱翊钧喊了声平身后,就进了屋内,在主位上坐了下来,左手握拳撑在腿上,右手捻了捻渐浓微微上翘的胡须,道:
“先议蓟辽督张佳胤、辽东抚李松、宁远伯李成梁发来的剿灭逆酋王杲之子阿台势力的联名题奏,枢密院议的如何?”
梁梦龙这时起身禀报道:“回陛下,枢密院认为当打此战,阿台一直欲复父仇,不肯臣服本朝,而屡次侵扰边民,是当尽快芟除,而以绝后患!”
“建州右卫毕竟名义上曾是大明属地,所以对于阿台,宜明正典刑!若能活捉尽量活捉,若不能活捉,也不得屠城,当招降底层夷丁,为接下来征缅做准备!”
“缅甸东吁国穷兵黩武,已有吞并我云南之意,将来难免一战,故能将夷丁消耗在战阵上就尽量消耗战阵上,而不能简单地一屠了之。”
“将朕的意思,以枢密院的名义发给张佳胤、李松、李成梁知道!”
朱翊钧这时谕示道。
“曾确庵虽然可以便宜行事,但其所杀的人和所定的桉,是要经过大理寺复核的,刑科和御史都是有权吊刷文卷查的,一旦他却有违法之处,言官自可弹劾!”
“厂卫也是一样,每次出动,也是有驾贴在手,饶是不得已临机自卫杀人,也得回刑科补驾贴,着刑科认定。”
“至于批评都不能批评?更是笑话!”
“虽然士子不得议政是本朝制度,但士子议政依旧难以禁绝,且也无法厘清是在讨论时政,还是在非议时政;”
“但不管怎样,朴素百姓既然都能听出有些话不对而选择举报,那其言肯定有非常不对之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王轻;既然连庶民都听了无法接受,难道这言还符合公道人情吗?”
潘成说后就看向了王锡爵,质问着王锡爵。
王锡爵没有反驳,只问申时行和潘成等阁臣:“那公等打算如何处置因为非议新政和太师被抓了的士子?”
“若只是非议新政,吾等自然不会希望陛下对其加以刑事处置,但会予以别的处置!”
“公又何必担心!”
“我们虽被天下许多士人斥为奸党,但我们也是士大夫,岂会使真的要毁灭斯文,让新政真的变成暴政?”
“但只要不认同太师理念的,我们都不会让其入仕,此非为私怨,皆为公利!”
余有丁说着就问向了王锡爵。
潘成点首附和着说:“没错!本朝为官者,只能有一个治国理念,不赞同新政的,就不能入仕,以免异论相搅!”
王锡爵听后,感叹着说:“照这么说,真的只能等天下人不再非议太师,不再非议新政,而愿意给太师一个公正的看法时,才能天下上下和睦啊!”
申时行这时才颔首,笑道:“正是这个道理!”
“公还是再劝劝那些人,别只顾着自己的私欲,也得想想别人有没有私欲?想想社稷苍生。”
“如果真要讲究三讳,那看在太师乃天子师的份上,太师怎么也得三讳,否则,我们这些人就只能讲法而不能再讲礼。”
王锡爵忙说明白,且随即起身告辞。
……
“匹夫庶民焉能代表天下人?!”
在王锡爵带话给顾宪成等人后,李植先恨声问了一句。
王锡爵笑了起来,反问道:“那天下人到底有没有庶民?”
“如果有,那庶民就能够代表一部分天下人。”
“你们不能因为生活中没怎么接触他们,就忽视他们,至少史册上的陈胜吴广这样能使天下大变的匹夫庶民还是不少的。”
“但他们皆非知礼之辈!”
“现在朝中公卿和曾确庵用这些人监视士子,明显就是在弃礼乱尊卑!”
顾宪成说了起来,且问着王锡爵:“公真的认同这种执政方式吗?”
王锡爵沉下脸来,问着顾宪成:“如果你们能对太师公正看待,也讲三讳,至于让他们不惜用庶民的力量吗?!”
顾宪成只是呵呵一笑。
李三才则在这时对王锡爵拱手反问道:“天下公议难道不是最公正的看法?”
“从他江陵不守制开始,钳制天下言论开始,天下公议就很难将他与贤臣扯上关系,吾就算昧着良心为他说话,也难逆天下公议。”
李三才补充道。
态度依旧强硬。
“看来还是没得谈。”
王锡爵摇了摇头。
……
“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要么待天下板荡之时,要么等大规模奴变发生时,他们才会知道,我们不计较太师违礼,甚至不惜建新礼,不只是因为自己现在成了太师一党!”
“才会知道,我们这些人即便不是太师一党,而为整个天下长治久安计,为不让将来天下离乱,也不会让一个为谋国而不惜得罪天下豪右的国之柱石,被纯粹得打为奸臣!”
“真当谁愿意看见太师曾经权倾朝野?”
“这何尝不是我等无奈选择的结果!主少国疑时,若不如此,冯保只会气焰更加嚣张!乃至外戚也会更加嚣张!”
潘成在从王锡爵这里再次得知李三才、顾宪成等的看法后,就冷冷一笑,也依旧滔滔不绝地为张居正执言。
余有丁则略带着有些失望地神色,看向了阁内的张居正、高拱、赵贞吉画像说:“欲废旧立新,不经阵痛是不行的。”
王锡爵看向了申时行:“申公可有指教?”
申时行微微一笑,看向潘成道:“思明不必太与他们计较!但世道终究还是属于他们这些年轻辈官员的。”
申时行说着就又看向王锡爵:“所以,后生辈我们能纠正就尽量纠正吧。”
王锡爵颔首,且起身对申时行等阁臣拱手说:“还请诸公尽量劝谏陛下不要再以大辟之刑论吴、赵等士大夫!”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
申时行澹然地回了一句。
……
次日,在皇后宫中歇息的朱翊钧,一盥洗更衣完毕,就出坤宁门,后苑临水一老树旁站立了一会儿。
时下,春雨微澜,燕子斜飞,新绿在老树身上肆意的生长着。
朱翊钧看了一会儿碧空下这颗满是新芽的老树后,就踏着湿漉漉的石子小路,往前朝而来,倒也没乘辇,只让一内宦给他打着伞。
张鲸在一旁伺候着,细声奏禀起抓了大量士子的事来。
朱翊钧只静静听着,也没说什么。
他对于不满朝廷抓捕吴中行等人的罢考士子最终选择勾结盗贼而阻拦其他士子参考的事,是不感到意外的。
因为朱翊钧很清楚,维护新政的力度越大,反对新政的人肯定就越是只敢欺负普通人。
没多久,朱翊钧就到了政事堂。
在几声鞭响出现之时,张四维、申时行、梁梦龙等执政公卿就都出了政事堂跪迎。
朱翊钧喊了声平身后,就进了屋内,在主位上坐了下来,左手握拳撑在腿上,右手捻了捻渐浓微微上翘的胡须,道:
“先议蓟辽督张佳胤、辽东抚李松、宁远伯李成梁发来的剿灭逆酋王杲之子阿台势力的联名题奏,枢密院议的如何?”
梁梦龙这时起身禀报道:“回陛下,枢密院认为当打此战,阿台一直欲复父仇,不肯臣服本朝,而屡次侵扰边民,是当尽快芟除,而以绝后患!”
“建州右卫毕竟名义上曾是大明属地,所以对于阿台,宜明正典刑!若能活捉尽量活捉,若不能活捉,也不得屠城,当招降底层夷丁,为接下来征缅做准备!”
“缅甸东吁国穷兵黩武,已有吞并我云南之意,将来难免一战,故能将夷丁消耗在战阵上就尽量消耗战阵上,而不能简单地一屠了之。”
“将朕的意思,以枢密院的名义发给张佳胤、李松、李成梁知道!”
朱翊钧这时谕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