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是周5,一早,远生带着一家人去看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动画片制作越来越精良。
因为《熊出没.伴我“熊芯”》加入了大量的科技元素,吸引了无数的家长带着孩子去观看,让它成为“熊出没”系列电影票房中最高的一部,也成了2023年春节档票房排名第3,仅次于《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
远生知道:越是科技含量越高,越新颖的东西,无论是生活中,或者股市,都是大受欢迎的,都充满了机会。
远生一辈子都记得:万孚生物在2015年7月8日打开涨停板,当时,远生非常看好它,但是,为了稳健,采取了保守的战术:等第2天再出动资金玩它,结果它打开涨停板的时间只有4分钟。当天它是开盘40.81元,最低是39.20元,收盘40.81%,换手率40.27%。
让远生一辈子后悔的是第2天到第6天,连续5个涨停板开盘,无法买进。第7和第8天是低开,股价已经涨太高,远生自然不会买进,结果又是2个涨停板。就是说:如果远生采取激进的策略:在打开的那一天满仓或者重仓买进,最少后面能拿5个涨停板(因为开盘就涨停板,每天换手率率不到2%,这么稳定的筹码,自然不会卖出)。当然,后面2个涨停板未必守得住。
一念之差,就失去5个(或者7个)涨停板,让远生一直无法忘记。这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远生一直反复问自己: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一念之差?该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和战略?才能避免这样的遗憾再次发生。
............
在股市,需要和好股票为伍,就算被套,也容易解套。如果不满仓,它根本套不死自己-------远生一直这样反思。
在生活中,就要和强人打交道,从小的目标就要瞄准最牛的学校或工作单位..............
下面这个故事对远生很有启发: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走国际路线的家庭,也开始精打细算,讲起“性价比”来。
怎样烧钱性价比才最高,实现两条腿走路呢?C妈妈最有发言权。
她女儿一直在体制内学校就读,却稳准狠地砸钱给英语、科研、兴趣,用极高性价比走出了一条“两条腿走路能力”路径,成功帮助女儿拿到清华大学自招高分,如今已经在喜欢的领域内博士在读。
她的烧钱秘籍很简单——“先烧后省”:12岁前在兴趣、英语、科研上不计成本砸钱,12岁以后养成自驱力,孩子会主动找到免费稀缺资源,在别人最烧钱的阶段反而相当省钱。
C妈妈是这样说的:如今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几乎都是上不封顶的。我的观念是,该烧钱的地方,一定要舍得烧钱。
从幼儿园开始让女儿学钢琴,当时请来了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一对一上课,45分钟1000元,在10年前的上海费用真的是挺高的。
一首很简单的曲子,弹了3个月;识谱读谱,花了2个月;有时候看她一节课弹会3个音符,1000块又没了。
正式的上课之外,在家练习我们又给女儿找了一名上音的大学生来陪练,一小时500块。
琴童家庭都知道,即使刚开始再喜欢,渐渐不喜欢练琴几乎是一定的。我家女儿也一样,画画和钢琴是一起学的,画画从头到尾都喜欢,到了高年级依然用来给自己减压,钢琴却越来越不喜欢。
但我没有轻易妥协,坚持让她学下去。
后来,她坚持下来了,完满地考完了10级,让钢琴成为了可以傍身一生的日常爱好,如今回头看,我和女儿很庆幸当初的坚持。
我一直觉得,好的英语能力让孩子踮脚看世界的关键“梯子”。和上海几乎所有家长一样,我们对女儿英语学习的投入也是不计成本的:学龄前,外教启蒙课,在一家比较大型的机构,一年常规课2-3万,暑假、寒假还要额外烧掉1万。
小学阶段:外教1对1口语课,每周上门来和女儿各种聊天,2个小时1200元。
初中阶段:名校外教思辨课,也是线下,45分钟1000元。
高中阶段:考托福、考SAT、考AP,花钱无底洞,曾经一个暑假刷掉7万块。
小学为什么给女儿加了一对一外教课,就是希望她敢说敢表达,很自信说出自己的观点。
英语的听说读写里,我们家长可以给孩子听原版音频、听新闻、看电影,可以阅读原版书,有海量资源可以自己买,只有口语是最难“自鸡”的。
因为你不仅要说得流利、正确,还要有胆量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这一点可能还是外教更有优势。他们更擅长花式夸孩子,鼓励的方法很多,对于小时候培养自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口语练好以后,初中就可以更加深入,更加有思想性地“讨论”了,也就是国际学校从小学就看重的思辨力。
这个能力的培养,对外教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不仅会说话,还要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
所以我会给女儿找名校毕业,在国外知名中学任教过的外教。他们会一起讨论读过的书,以及写作的topic和角度。我觉得国外和国内的阅读、写作思考方式不一样,希望他们给孩子带来不一样视角的见解,这是体制内中学生非常缺少的东西。
另外,女儿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做手工、做实验,STEM的兴趣班我们一直在跟着学。
到了初中,学业虽然很忙,也总会留出一段时间给竞赛,比如青科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模大赛等,都拿过一等奖。最难得的是,对她来说,做这些项目带来的兴奋、成就感,远远大于收获奖项对于简历的作用。
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女儿几乎所有的科创资源,都是自己找的。
她会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搜索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发邮件申请加入他们的学术项目。在我们成年人看,这样的coldmail看起来很大胆,名校教授那么忙怎么可能理会?但事实上,大多数教授和博士生,反而会非常惜才,看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孩子这么上进好学,一般都会欣然接纳你。
当然也有前提条件,英语听说读写要熟练,达到和nativespeaker自如沟通,甚至可以讨论学术话题的程度,这样一看,之前在学英语上花的钱,就太值得了。
当时我女儿定期会和教授拉个zoom线上会议,讨论各自的idea、最近读过的论文,以及自己的发现、观点,非常烧脑。虽然最后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论文产出,但这个高中起参与学术项目的经历,也给她种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驱使她一直读到博士,现在自己搞起了学术研究。
另一方面,我女儿也经常去找学长、学姐聊天,请教他们学习上的问题。这些孩子虽然是体制内的,但也拿到了普林斯顿、康奈尔等藤校offer,他们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话可能不愿意听,但同龄人榜样的建议一定会采纳。
这可能也是上海家长如此注重“择校”的原因之一吧。学校是孩子的第一大资源,好学校给的不光是知识,还有应试能力,潜移默化培养的学习习惯、专注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定位。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人人都会,但是要出色就非常难了。正是从小规划的这条“两条腿走路”路线,让C妈的女儿既可以申请到海外的好学校,又能在清华自招中拿到几近满分的好成绩。尤其英语这把“梯子”,成为了碾压诸多体制内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在这条名校之路上派上了大用场。
看了这消息,远生深深明白:无论是股市、学习、或者是工作,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明天是周1,股市会怎样演绎呢?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动画片制作越来越精良。
因为《熊出没.伴我“熊芯”》加入了大量的科技元素,吸引了无数的家长带着孩子去观看,让它成为“熊出没”系列电影票房中最高的一部,也成了2023年春节档票房排名第3,仅次于《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
远生知道:越是科技含量越高,越新颖的东西,无论是生活中,或者股市,都是大受欢迎的,都充满了机会。
远生一辈子都记得:万孚生物在2015年7月8日打开涨停板,当时,远生非常看好它,但是,为了稳健,采取了保守的战术:等第2天再出动资金玩它,结果它打开涨停板的时间只有4分钟。当天它是开盘40.81元,最低是39.20元,收盘40.81%,换手率40.27%。
让远生一辈子后悔的是第2天到第6天,连续5个涨停板开盘,无法买进。第7和第8天是低开,股价已经涨太高,远生自然不会买进,结果又是2个涨停板。就是说:如果远生采取激进的策略:在打开的那一天满仓或者重仓买进,最少后面能拿5个涨停板(因为开盘就涨停板,每天换手率率不到2%,这么稳定的筹码,自然不会卖出)。当然,后面2个涨停板未必守得住。
一念之差,就失去5个(或者7个)涨停板,让远生一直无法忘记。这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远生一直反复问自己: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一念之差?该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和战略?才能避免这样的遗憾再次发生。
............
在股市,需要和好股票为伍,就算被套,也容易解套。如果不满仓,它根本套不死自己-------远生一直这样反思。
在生活中,就要和强人打交道,从小的目标就要瞄准最牛的学校或工作单位..............
下面这个故事对远生很有启发: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走国际路线的家庭,也开始精打细算,讲起“性价比”来。
怎样烧钱性价比才最高,实现两条腿走路呢?C妈妈最有发言权。
她女儿一直在体制内学校就读,却稳准狠地砸钱给英语、科研、兴趣,用极高性价比走出了一条“两条腿走路能力”路径,成功帮助女儿拿到清华大学自招高分,如今已经在喜欢的领域内博士在读。
她的烧钱秘籍很简单——“先烧后省”:12岁前在兴趣、英语、科研上不计成本砸钱,12岁以后养成自驱力,孩子会主动找到免费稀缺资源,在别人最烧钱的阶段反而相当省钱。
C妈妈是这样说的:如今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几乎都是上不封顶的。我的观念是,该烧钱的地方,一定要舍得烧钱。
从幼儿园开始让女儿学钢琴,当时请来了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一对一上课,45分钟1000元,在10年前的上海费用真的是挺高的。
一首很简单的曲子,弹了3个月;识谱读谱,花了2个月;有时候看她一节课弹会3个音符,1000块又没了。
正式的上课之外,在家练习我们又给女儿找了一名上音的大学生来陪练,一小时500块。
琴童家庭都知道,即使刚开始再喜欢,渐渐不喜欢练琴几乎是一定的。我家女儿也一样,画画和钢琴是一起学的,画画从头到尾都喜欢,到了高年级依然用来给自己减压,钢琴却越来越不喜欢。
但我没有轻易妥协,坚持让她学下去。
后来,她坚持下来了,完满地考完了10级,让钢琴成为了可以傍身一生的日常爱好,如今回头看,我和女儿很庆幸当初的坚持。
我一直觉得,好的英语能力让孩子踮脚看世界的关键“梯子”。和上海几乎所有家长一样,我们对女儿英语学习的投入也是不计成本的:学龄前,外教启蒙课,在一家比较大型的机构,一年常规课2-3万,暑假、寒假还要额外烧掉1万。
小学阶段:外教1对1口语课,每周上门来和女儿各种聊天,2个小时1200元。
初中阶段:名校外教思辨课,也是线下,45分钟1000元。
高中阶段:考托福、考SAT、考AP,花钱无底洞,曾经一个暑假刷掉7万块。
小学为什么给女儿加了一对一外教课,就是希望她敢说敢表达,很自信说出自己的观点。
英语的听说读写里,我们家长可以给孩子听原版音频、听新闻、看电影,可以阅读原版书,有海量资源可以自己买,只有口语是最难“自鸡”的。
因为你不仅要说得流利、正确,还要有胆量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这一点可能还是外教更有优势。他们更擅长花式夸孩子,鼓励的方法很多,对于小时候培养自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口语练好以后,初中就可以更加深入,更加有思想性地“讨论”了,也就是国际学校从小学就看重的思辨力。
这个能力的培养,对外教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不仅会说话,还要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
所以我会给女儿找名校毕业,在国外知名中学任教过的外教。他们会一起讨论读过的书,以及写作的topic和角度。我觉得国外和国内的阅读、写作思考方式不一样,希望他们给孩子带来不一样视角的见解,这是体制内中学生非常缺少的东西。
另外,女儿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做手工、做实验,STEM的兴趣班我们一直在跟着学。
到了初中,学业虽然很忙,也总会留出一段时间给竞赛,比如青科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模大赛等,都拿过一等奖。最难得的是,对她来说,做这些项目带来的兴奋、成就感,远远大于收获奖项对于简历的作用。
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女儿几乎所有的科创资源,都是自己找的。
她会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搜索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发邮件申请加入他们的学术项目。在我们成年人看,这样的coldmail看起来很大胆,名校教授那么忙怎么可能理会?但事实上,大多数教授和博士生,反而会非常惜才,看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孩子这么上进好学,一般都会欣然接纳你。
当然也有前提条件,英语听说读写要熟练,达到和nativespeaker自如沟通,甚至可以讨论学术话题的程度,这样一看,之前在学英语上花的钱,就太值得了。
当时我女儿定期会和教授拉个zoom线上会议,讨论各自的idea、最近读过的论文,以及自己的发现、观点,非常烧脑。虽然最后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论文产出,但这个高中起参与学术项目的经历,也给她种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驱使她一直读到博士,现在自己搞起了学术研究。
另一方面,我女儿也经常去找学长、学姐聊天,请教他们学习上的问题。这些孩子虽然是体制内的,但也拿到了普林斯顿、康奈尔等藤校offer,他们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话可能不愿意听,但同龄人榜样的建议一定会采纳。
这可能也是上海家长如此注重“择校”的原因之一吧。学校是孩子的第一大资源,好学校给的不光是知识,还有应试能力,潜移默化培养的学习习惯、专注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定位。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人人都会,但是要出色就非常难了。正是从小规划的这条“两条腿走路”路线,让C妈的女儿既可以申请到海外的好学校,又能在清华自招中拿到几近满分的好成绩。尤其英语这把“梯子”,成为了碾压诸多体制内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在这条名校之路上派上了大用场。
看了这消息,远生深深明白:无论是股市、学习、或者是工作,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明天是周1,股市会怎样演绎呢?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