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一边夸赞自家照相馆的手艺高超,一边到柜台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任由班长在那里查看。
班长要接头的人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是这间照相馆的老板。班长没有看到此人,装作不经意地问道:“你家老板在吗?”
伙计说道:“他不在,回乡下老家去了,不过很快就会回来的。”
班长问的话就是接头暗号,暗号的第一句,对方应该回答:“很抱歉,他不在,他去看望乡下的侄女了。”
班长觉得有些不对劲,决定马上离开,说道:“不错,你们的照相手艺很好。”说着他摸了摸口袋,假装没带钱,说道:“真抱歉,我忘记带钱了。我这就回去取,一会儿再来。”说完他就往外走。
就在这时,这个伙计突然从怀中掏出了手枪,指向了特战队的班长。与此同时,旁边的照相师傅也从怀中掏出了手枪,就连刚刚出门的那一对年轻的夫妻也从门外扑了进来。
班长早有防备,看到伙计拔枪的时候,就已经出手了,不等那个伙计把枪口对准自己,他一个下勾拳就打在了伙计的下巴上,只听咔嚓一声,伙计的下巴直接就被打脱臼了,牙齿伴着鲜血从他的口中喷了出来,他仰面倒下,直接就被打昏了过去。
班长的动作极快,当他看到照相师傅向自己举枪的时候,也已经从怀中掏出了手枪,朝着照相师傅就打了过去,在扣动扳机的同时,身体猛然向右侧一晃。
只听砰的一声,两人的枪同时打响了。子弹击中了照相师的胸膛,他手捂着伤口倒了下去。而班长由于及时闪避子弹,只是击中了他的左臂,鲜血猛地涌了出来,他顾不上这些,朝着门口就冲了过去。
正在这时,那一对男女也已经冲进门来,双方互相开枪对射。那个男特务头上中了一枪,女特务的小腹也中了一枪,但是他们二人射出的子弹击中了班长的腹部,班长再次开枪,击毙了那个女特务。
班长捂住腹部的伤口,踉踉跄跄地继续往外冲。就在这时,照相馆里间的门帘掀开了,又从里面冲出来了两个特务,他们朝着班长的后背开枪射击。
班长连中数弹,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转过身来,又开枪击毙一个特务。特务朝着班长连开数枪,班长再次身中数弹,手中的枪掉在了地上,扑倒在地,壮烈牺牲。
照相馆的枪声惊动了埋伏在四周的日伪特工,还有附近的军警,他们蜂拥扑向了照相馆。
躲在远处观察的特战队员知道班长出事了,他很想去救援,可是他只有一个人,身上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眼含泪水转身而去。
徐大龙等人所住的旅馆距离照相馆很远,这边不是日本方面搜查的重点。日伪方面戒严的区域不包括这边,这边十分平静。
特战队员离开了照相馆之后,叫了一辆黄包车。在旅馆的附近下车,看到没有人追踪就走进了旅馆。
见到了徐大龙之后,特战队员一边哭,一边汇报了照相馆发生的情况。班长是李秋林一手带出来的,关系十分密切,听说他出事儿,李秋林也是眼含热泪。
过了好一会,李秋林问道:“怎么回事儿?为什么陕北方面提供的吉隆坡这边的情报也不准确了?”由于心情悲痛,他说话的语气充满了愤怒。
徐大龙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许是上级情报不准确,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忽然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姓,心里猛地一惊,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徐大龙说道:“这件事情怪我。这里是马来西亚,虽然华侨也说汉语,可是他们的口音都是标准的南方口音。咱们的人来自山西,都是北方口音,而且还带有山西的方言,或许因此引起了日伪方面的怀疑。”
说实在话,这一点包括李秋林在内,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他们看到徐大龙勇于承担责任,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反而对他这种不推诿的行为愈发信任。
看到徐大龙难过的样子,李秋林说道:“大队长,这件事情不能怪你,咱们对这里人生地不熟,有想不到的地方在所难免。”队员们也纷纷表示了理解。
徐大龙也很清楚,现在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在那里纠结和自责,而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冷静地面对困境,尽量避免再出其他的差错。
徐大龙迅速恢复了冷静,说道:“咱们无法找到接头人,设法渡过海峡到新加坡去,到那里再想办法。”
说完,他就和李秋林带着两名特战队员前往吉隆坡码头进行侦察。
徐大龙等人经过几个小时的观察,看到从吉隆坡到新加坡每天有4班轮渡,码头上有军警宪特,他们对过往旅客的检查十分严格,除了要查身份证件,还要检查他们的行李。
为了能够找到渡过海峡的办法,徐大龙和李秋林分别带着一名特战队员沿着海边向码头南北两个方向去进行勘察,当天由于时间较晚,他们只走了几公里,没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就先返回了住处。
第二天一早,徐大龙和李秋林又各自带着两名特战队员沿着海边,以码头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进行勘察。
这一次他们通过旅店的老板找到了一家车行,租了两辆轿车,徐大龙这一路沿着海边的公路行进,途中经过了三个渔村,从渔民那里打听渡过海峡的事情。
徐大龙和特战队员一副商人的打扮,说有一些货物要走斯到海峡对岸去。他们愿意付出高额的报酬前往新加坡。
吉隆坡正在经历战乱,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地影响,百姓们生活困难,尤其是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他们捕来的鱼不仅卖不上好价钱,售出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生活陷入了困境。因此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进行走斯活动。
徐大龙经过仔细挑选,和一个村的村长谈妥了条件,由他们帮助特战队横渡丹佛海峡。
李秋林和一名特战队员收获更大,他们也和一个渔村里的一伙渔民谈好了条件,并且付了定金。在返回的路上,意外地遇到了两个正在遭受日伪军追捕的马来西亚游击队员,他们出手救下了这两名队员,结果和当地的一支马来西亚游击队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答应配合特战队的行动。
徐大龙回到了旅馆之后,听取了李秋林的汇报,觉得依靠马来西亚的游击队更加靠谱。特战队不仅要渡过丹佛海峡,去新加坡之后找到了陈先生,还要把他安全护送回来。有游击队的帮忙更加稳妥。
于是徐大龙等人从旅馆退了房,离开了吉隆坡,连夜前往那支马来西亚游击队的驻地,跟他们汇合。
徐大龙等人见到的这支游击队有一百二十多人,成员十分复杂,有华人、英国人还有本地土著人。游击队的队长叫高西岭,是一个华侨,今年32岁,长得黑瘦精干。他见到徐大龙等人之后,就打听他们的来历。
徐大龙他们是前来执行特殊任务的,这些事情当然不能跟高西岭细说。徐大龙的身份也很敏感,也只能告诉了他一个假名字。
高西岭看到徐大龙等人不肯说出自己所要执行的任务,又看到他们装备精良,个个勇武彪悍,猜到了他们的身份不简单。他对于他们的身份有些怀疑,如果不是他们出手救下了自己的人,他是不会跟徐大龙等人见面的。
高西岭跟徐大龙谈话的过程中,问东问西的,言语中透着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徐大龙要想寻求他们的帮助,心里也没有底。
毕竟徐大龙希望在度过丹佛海峡的时候,能够获得游击队的帮助,而且将来要渡海返回马来西亚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接应,因此徐大龙决定暂缓前往新加坡,在这里停留几天时间,来获得游击队的信任。
徐大龙看到游击队员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只有少量的日式三八式步枪,大部分是英军丢弃的老旧的英式步枪,甚至还有部分19世纪末、膛线已经被磨平了的法制步枪。就算是这样的破旧武器,也不是人手一件,大约有30多人拿着长矛大刀。
马来西亚地域狭窄,缺乏战略纵深,在这样的地区打游击十分困难。好在日军的兵力不足,否则的话,游击队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徐大龙对于这些手持五花八门武器的游击队员们,能够坚持斗争,还是给予了充分地敬意。
他主动提出帮助游击队打一仗改善他们的装备和物资供应。
高西领虽然是半路出家,他原本是一个英语教师,日军占领了马来西亚之后,他投笔从戎,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可以说缺乏军事斗争的经验。
不过,他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善于学的精神,还是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并且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位有经验的指挥员了。他看得出来徐大龙这伙人,不是普通的作战部队,战斗力强悍。松田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为游击队解决困难。
如今他们正面对着一股日军的围攻,这支日军是专门派来对付他们这支游击队的。日军有一个步兵中队,目前日军的这个步兵中队驻扎在距离游击队驻地12公里外的地方叫勐洪镇。
日军在当地间隙的帮助下,已经对游击队发起了三次突袭。多亏了游击队熟悉地形,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提前得到了当地的通风报信,这才侥幸逃过了一劫。可是他们现在弹药匮乏,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尤其是缺乏药品,伤员们无法得到医治,原本可以挽救过来的生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不断地死去。
高西岭正急于摆脱困境,徐大龙的提议令他十分高兴,当即就表示赞成。
徐大龙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之后,跟高西岭等人一起商量。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
高西岭等人原本认为日军有一个步兵中队,实力强悍,就算是再加上徐大龙带来的这支部队,他们跟日军交战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可是当他听完了徐大龙制定的作战计划之后,顿时就觉得有了信心表示这次作战听从徐大龙的安排。
这天早晨游击队的一个小头目,带着十几名游击队员到了距离勐洪镇6公里处的一个村庄。他们大张旗鼓地去抓村里的马来西亚的间隙,并且在村里召集百姓对这个马间进行公审。
这个马间趁着游击队的人没有注意,命人骑着快马,前往勐洪镇向日军求援。
徐大龙和高西岭就带着游击队员和特战队在距离勐洪镇4公里的地方,设下了埋伏。
这一带的地势平坦,但是植被茂盛,在乡间道路的两边设置埋伏还是比较容易的。徐大龙安排游击队分成两半,分别在公路两侧设置埋伏。李秋林率领特战队在他们前方两百米的地方设置埋伏,跟游击队一起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的伏击阵地。
游击队员们多次跟日军交战,日军的官兵训练有素、战术水平很高,士兵们战斗意志顽强,装备精良,游击队没少吃亏。
游击队虽然是打埋伏,可是也担心鬼子来的太多,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鬼子,反而会遭到鬼子的反扑。游击队已经远离了山林地带,在日军的追击下,一定会伤亡惨重。因此虽然有了徐大龙他们的特战队的配合,可是大家一个个仍然心里直打鼓,原本炎热的天气,他们出的却是冷汗。
高西岭了解自己的队伍,他不停地在伏击阵地上走动,鼓励那些游击队员们不要紧张,说日军来得一定不会很多,再加上帮助他们的那支队伍,无论兵力、火力上都会占优势,大家尽管放心,这一次肯定能占到便宜。
高西岭是这支游击队的创始人,在队伍中有很高的威望,经过他的安抚,队员们紧张的情绪缓和了许多。
不过高西岭本人心里也十分紧,因为他也不知道日军会来多少人。假如一个中队全来的话,尽管采用的是伏击战术,游击队肯定也不是日军的对手。虽然徐大龙给他分析,以日军的袅姓,对付十几名游击队员他们不可能全体出动。
尽管如此,高西岭的心里不免还是感到紧张,期盼着一切顺利。
(本章完)
班长要接头的人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是这间照相馆的老板。班长没有看到此人,装作不经意地问道:“你家老板在吗?”
伙计说道:“他不在,回乡下老家去了,不过很快就会回来的。”
班长问的话就是接头暗号,暗号的第一句,对方应该回答:“很抱歉,他不在,他去看望乡下的侄女了。”
班长觉得有些不对劲,决定马上离开,说道:“不错,你们的照相手艺很好。”说着他摸了摸口袋,假装没带钱,说道:“真抱歉,我忘记带钱了。我这就回去取,一会儿再来。”说完他就往外走。
就在这时,这个伙计突然从怀中掏出了手枪,指向了特战队的班长。与此同时,旁边的照相师傅也从怀中掏出了手枪,就连刚刚出门的那一对年轻的夫妻也从门外扑了进来。
班长早有防备,看到伙计拔枪的时候,就已经出手了,不等那个伙计把枪口对准自己,他一个下勾拳就打在了伙计的下巴上,只听咔嚓一声,伙计的下巴直接就被打脱臼了,牙齿伴着鲜血从他的口中喷了出来,他仰面倒下,直接就被打昏了过去。
班长的动作极快,当他看到照相师傅向自己举枪的时候,也已经从怀中掏出了手枪,朝着照相师傅就打了过去,在扣动扳机的同时,身体猛然向右侧一晃。
只听砰的一声,两人的枪同时打响了。子弹击中了照相师的胸膛,他手捂着伤口倒了下去。而班长由于及时闪避子弹,只是击中了他的左臂,鲜血猛地涌了出来,他顾不上这些,朝着门口就冲了过去。
正在这时,那一对男女也已经冲进门来,双方互相开枪对射。那个男特务头上中了一枪,女特务的小腹也中了一枪,但是他们二人射出的子弹击中了班长的腹部,班长再次开枪,击毙了那个女特务。
班长捂住腹部的伤口,踉踉跄跄地继续往外冲。就在这时,照相馆里间的门帘掀开了,又从里面冲出来了两个特务,他们朝着班长的后背开枪射击。
班长连中数弹,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转过身来,又开枪击毙一个特务。特务朝着班长连开数枪,班长再次身中数弹,手中的枪掉在了地上,扑倒在地,壮烈牺牲。
照相馆的枪声惊动了埋伏在四周的日伪特工,还有附近的军警,他们蜂拥扑向了照相馆。
躲在远处观察的特战队员知道班长出事了,他很想去救援,可是他只有一个人,身上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眼含泪水转身而去。
徐大龙等人所住的旅馆距离照相馆很远,这边不是日本方面搜查的重点。日伪方面戒严的区域不包括这边,这边十分平静。
特战队员离开了照相馆之后,叫了一辆黄包车。在旅馆的附近下车,看到没有人追踪就走进了旅馆。
见到了徐大龙之后,特战队员一边哭,一边汇报了照相馆发生的情况。班长是李秋林一手带出来的,关系十分密切,听说他出事儿,李秋林也是眼含热泪。
过了好一会,李秋林问道:“怎么回事儿?为什么陕北方面提供的吉隆坡这边的情报也不准确了?”由于心情悲痛,他说话的语气充满了愤怒。
徐大龙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许是上级情报不准确,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忽然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姓,心里猛地一惊,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徐大龙说道:“这件事情怪我。这里是马来西亚,虽然华侨也说汉语,可是他们的口音都是标准的南方口音。咱们的人来自山西,都是北方口音,而且还带有山西的方言,或许因此引起了日伪方面的怀疑。”
说实在话,这一点包括李秋林在内,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他们看到徐大龙勇于承担责任,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反而对他这种不推诿的行为愈发信任。
看到徐大龙难过的样子,李秋林说道:“大队长,这件事情不能怪你,咱们对这里人生地不熟,有想不到的地方在所难免。”队员们也纷纷表示了理解。
徐大龙也很清楚,现在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在那里纠结和自责,而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冷静地面对困境,尽量避免再出其他的差错。
徐大龙迅速恢复了冷静,说道:“咱们无法找到接头人,设法渡过海峡到新加坡去,到那里再想办法。”
说完,他就和李秋林带着两名特战队员前往吉隆坡码头进行侦察。
徐大龙等人经过几个小时的观察,看到从吉隆坡到新加坡每天有4班轮渡,码头上有军警宪特,他们对过往旅客的检查十分严格,除了要查身份证件,还要检查他们的行李。
为了能够找到渡过海峡的办法,徐大龙和李秋林分别带着一名特战队员沿着海边向码头南北两个方向去进行勘察,当天由于时间较晚,他们只走了几公里,没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就先返回了住处。
第二天一早,徐大龙和李秋林又各自带着两名特战队员沿着海边,以码头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进行勘察。
这一次他们通过旅店的老板找到了一家车行,租了两辆轿车,徐大龙这一路沿着海边的公路行进,途中经过了三个渔村,从渔民那里打听渡过海峡的事情。
徐大龙和特战队员一副商人的打扮,说有一些货物要走斯到海峡对岸去。他们愿意付出高额的报酬前往新加坡。
吉隆坡正在经历战乱,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地影响,百姓们生活困难,尤其是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他们捕来的鱼不仅卖不上好价钱,售出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生活陷入了困境。因此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进行走斯活动。
徐大龙经过仔细挑选,和一个村的村长谈妥了条件,由他们帮助特战队横渡丹佛海峡。
李秋林和一名特战队员收获更大,他们也和一个渔村里的一伙渔民谈好了条件,并且付了定金。在返回的路上,意外地遇到了两个正在遭受日伪军追捕的马来西亚游击队员,他们出手救下了这两名队员,结果和当地的一支马来西亚游击队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答应配合特战队的行动。
徐大龙回到了旅馆之后,听取了李秋林的汇报,觉得依靠马来西亚的游击队更加靠谱。特战队不仅要渡过丹佛海峡,去新加坡之后找到了陈先生,还要把他安全护送回来。有游击队的帮忙更加稳妥。
于是徐大龙等人从旅馆退了房,离开了吉隆坡,连夜前往那支马来西亚游击队的驻地,跟他们汇合。
徐大龙等人见到的这支游击队有一百二十多人,成员十分复杂,有华人、英国人还有本地土著人。游击队的队长叫高西岭,是一个华侨,今年32岁,长得黑瘦精干。他见到徐大龙等人之后,就打听他们的来历。
徐大龙他们是前来执行特殊任务的,这些事情当然不能跟高西岭细说。徐大龙的身份也很敏感,也只能告诉了他一个假名字。
高西岭看到徐大龙等人不肯说出自己所要执行的任务,又看到他们装备精良,个个勇武彪悍,猜到了他们的身份不简单。他对于他们的身份有些怀疑,如果不是他们出手救下了自己的人,他是不会跟徐大龙等人见面的。
高西岭跟徐大龙谈话的过程中,问东问西的,言语中透着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徐大龙要想寻求他们的帮助,心里也没有底。
毕竟徐大龙希望在度过丹佛海峡的时候,能够获得游击队的帮助,而且将来要渡海返回马来西亚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接应,因此徐大龙决定暂缓前往新加坡,在这里停留几天时间,来获得游击队的信任。
徐大龙看到游击队员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只有少量的日式三八式步枪,大部分是英军丢弃的老旧的英式步枪,甚至还有部分19世纪末、膛线已经被磨平了的法制步枪。就算是这样的破旧武器,也不是人手一件,大约有30多人拿着长矛大刀。
马来西亚地域狭窄,缺乏战略纵深,在这样的地区打游击十分困难。好在日军的兵力不足,否则的话,游击队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徐大龙对于这些手持五花八门武器的游击队员们,能够坚持斗争,还是给予了充分地敬意。
他主动提出帮助游击队打一仗改善他们的装备和物资供应。
高西领虽然是半路出家,他原本是一个英语教师,日军占领了马来西亚之后,他投笔从戎,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可以说缺乏军事斗争的经验。
不过,他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善于学的精神,还是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并且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位有经验的指挥员了。他看得出来徐大龙这伙人,不是普通的作战部队,战斗力强悍。松田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为游击队解决困难。
如今他们正面对着一股日军的围攻,这支日军是专门派来对付他们这支游击队的。日军有一个步兵中队,目前日军的这个步兵中队驻扎在距离游击队驻地12公里外的地方叫勐洪镇。
日军在当地间隙的帮助下,已经对游击队发起了三次突袭。多亏了游击队熟悉地形,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提前得到了当地的通风报信,这才侥幸逃过了一劫。可是他们现在弹药匮乏,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尤其是缺乏药品,伤员们无法得到医治,原本可以挽救过来的生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不断地死去。
高西岭正急于摆脱困境,徐大龙的提议令他十分高兴,当即就表示赞成。
徐大龙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之后,跟高西岭等人一起商量。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
高西岭等人原本认为日军有一个步兵中队,实力强悍,就算是再加上徐大龙带来的这支部队,他们跟日军交战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可是当他听完了徐大龙制定的作战计划之后,顿时就觉得有了信心表示这次作战听从徐大龙的安排。
这天早晨游击队的一个小头目,带着十几名游击队员到了距离勐洪镇6公里处的一个村庄。他们大张旗鼓地去抓村里的马来西亚的间隙,并且在村里召集百姓对这个马间进行公审。
这个马间趁着游击队的人没有注意,命人骑着快马,前往勐洪镇向日军求援。
徐大龙和高西岭就带着游击队员和特战队在距离勐洪镇4公里的地方,设下了埋伏。
这一带的地势平坦,但是植被茂盛,在乡间道路的两边设置埋伏还是比较容易的。徐大龙安排游击队分成两半,分别在公路两侧设置埋伏。李秋林率领特战队在他们前方两百米的地方设置埋伏,跟游击队一起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的伏击阵地。
游击队员们多次跟日军交战,日军的官兵训练有素、战术水平很高,士兵们战斗意志顽强,装备精良,游击队没少吃亏。
游击队虽然是打埋伏,可是也担心鬼子来的太多,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鬼子,反而会遭到鬼子的反扑。游击队已经远离了山林地带,在日军的追击下,一定会伤亡惨重。因此虽然有了徐大龙他们的特战队的配合,可是大家一个个仍然心里直打鼓,原本炎热的天气,他们出的却是冷汗。
高西岭了解自己的队伍,他不停地在伏击阵地上走动,鼓励那些游击队员们不要紧张,说日军来得一定不会很多,再加上帮助他们的那支队伍,无论兵力、火力上都会占优势,大家尽管放心,这一次肯定能占到便宜。
高西岭是这支游击队的创始人,在队伍中有很高的威望,经过他的安抚,队员们紧张的情绪缓和了许多。
不过高西岭本人心里也十分紧,因为他也不知道日军会来多少人。假如一个中队全来的话,尽管采用的是伏击战术,游击队肯定也不是日军的对手。虽然徐大龙给他分析,以日军的袅姓,对付十几名游击队员他们不可能全体出动。
尽管如此,高西岭的心里不免还是感到紧张,期盼着一切顺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