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继明提出外出去解决食盐问题的时候,李秋林却阻止了他,说自己有办法解决。
李继明和游击队员们都感到很好奇,不明白在这深山之中如何解决食盐的问题?可是他们看到特战队员们脸上浮现出的轻松表情,就知道他们一定有办法。
在李继明和游击队员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特战队员们找来了很多稻草,然后点燃了这些稻草,稻草燃烧过后产生了大量的草木灰,特战队员们将草木灰收集起来,放入水中进行浸泡,然后又将这些浑浊的水搜集起来,加以过滤,然后放入大锅里进行熬制。
等水熬干之后,在锅底就形成了一些灰黑色的粉末。
李秋林用手指蘸上了一些粉末,放进嘴里尝了尝,脸上露出了微笑。
李继明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手指蘸了一些粉末,放进嘴里,果然尝到了如同食盐一般的咸味。
他好奇地向李秋林进行请教,李秋林有些骄傲地说道:“这都是徐大队长教给我们的。草木灰当中是可以熬制出食盐来的。这些盐叫钾盐,有些杂质,所以有些苦涩,不过还可以进行提纯。用活性炭加以过滤之后,就可以提取出质量极好的食盐。当然,这里的条件没有办法制出活性炭,但是可以用木炭来代替。最好的制造木炭的材料就是椰子壳,山里恰好就有,食盐的问题今后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李继明没有见过徐大龙,可是现在他已经感到对他很熟悉了。特战队员们提起徐大队长的时候,都是一脸崇拜的神情。此时他也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觉,由衷地赞道:“你们的徐大队长的知识真是太渊博了,太了不起了。”
李秋林对于徐大龙十分尊敬和崇拜,看到李继明对于徐大龙也如此崇敬,他十分高兴,由衷地说道:“你说得没错。徐大队长是我所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人了。”
李继明充满期待地说道:“真盼着能够见一见你们的徐大队长,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了不起的人物。”
在特战队员们熬制食盐的时候,那些村民们也在一旁观看。他们学会了这个办法,也感到十分开心。这可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今后再也用不着他们冒险到山外去采购食盐了。
粮食和食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特战队和游击队暂时可以安定下来了。李秋林和李继明就开始对游击队员们进行训练,等待山外的敌情发生变化之后再做打算。
徐大龙接到了李秋林发来的电报,得知他们那里暂时安全了,心中十分宽慰。他给李秋林回了电报,告诉他现阶段隐蔽待机,帮助游击队搞好内部建设,等待他这边闹出动静来,吸引日伪军的注意力之后,日伪军放松对李秋林他们的封锁之后,再走出山林,去打击日伪军,配合这边的行动。必要的时候,征求游击队的意见,带着他们到这边来跟自己汇合。
李秋林他们那边暂时没有问题了,徐大龙一颗心也放了下来,开始专心致志地帮助高西岭的游击队发展壮大。
徐大龙等人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游击队进行整顿,强化了最基本的个人技能以及班排战术。训练安排的科目没有任何花架子,都是最实用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游击队的整体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接下来就是带着游击队出去打仗了。只要能够打胜仗,游击队的士气就会提升,影响也会扩大,游击队自身以及根据地的发展全都有了保障。
自从进入游击队的驻地之后,陈先生急着开展工作,徐大龙也希望能够了解马来西亚比较全面的情况,于是就安排陈秘书在游击队派出的向导以及特战队员的保护下,化装成普通的商人,前往吉隆坡去跟华人商会取得联系。
他们走后的第九天,终于传来了消息。陈秘书他们人没回来,消息是用电报发过来的,可以说都是好消息,其中一个是华人商会听说陈先生又回到了马来西亚,他们都感到精神振奋,已经派人离开了吉隆坡,前来跟陈先生取得联系。
另一个消息是在不久之前,马来西亚的日军的情况也有了变化。原本在马来西亚,日军的驻军人数就不多,只有第五师团一个师团。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日军不断从这里抽调兵力去菲律宾、印尼等地,第五师团的兵力逐渐减少。就在不久之前,日军又调走了一个步兵旅团,外加一个步兵联队,此时留在马来西亚的日军的正规军就只有第五师团的师团部、一个旅团部、两个步兵联队、工兵联队和一个辎重兵联队,总兵力只有1万人,另外还有大约1万人的宪兵,以及其他后勤人员。
这点兵力放在整个马来西亚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因此日军现在已经开始收缩兵力,重点保护马来西亚的几个主要城市以及重要的港口。这就给游击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跟游击队长高西岭商量,徐大龙决定展开攻势,曹队长的第三中队作为预备队,其他各个中队以根据地为中心,向根据地周围的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
高西岭的游击队的三个中队,在特战队员的配合下,连续向日伪军发起攻击。他们首先打下了三座日军据点,消灭了一百四十多名日伪军,然后分兵打击各村镇的日伪基层组织,铲除了一部分罪大恶级的马间,在这些村镇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壮大游击队。
经过这一阶段的战斗,总共歼灭日伪军16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20余支,各种子弹9400余发,以及大批的各种物资。根据地扩大了九个村庄,新招收了80余名游击队员。
在此期间,徐大龙等人掌握着预备队,密切关注着周围日伪军的动向,随时准备打退敌人的反攻。
这天上午,游击队的侦察员传来了消息,说从墨南县开出来一股日伪军,目前已经进入了根据地西面的迈巴镇。
迈巴镇是根据地周边最大的一个镇子,日军驻军有半个步兵中队、伪军一个连。新来的日伪军有同属于一个中队的日军的另外半个中队,以及伪军一个营部、两个连的伪军。迈巴镇上的敌军兵力增加到了一个步兵中队、伪军一个营,总共600余人。
根据情报显示,日伪军正在镇子里筹措物资,随时准备向根据地发起进攻。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在高西岭的主持下,游击队召开了作战会议。
会议开始之后,高西岭首先介绍了敌情,之后就征求徐大龙的意见。
各中队的中队长们也都把目光投向了徐大龙,他们对徐大龙分尊敬和信任,也都想听听他的意见。
收拾这样规模的日伪军,对于徐大龙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不过对于游击队来说,敌人进攻的规模就比较大了。徐大龙远来是客,将来迟早是要走的,他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游击队发展壮大。想做到这一点,对于优秀指挥员的培养就愈发重要。
他决定先不发表意见,发挥在场的游击队的指挥员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首先制定出作战方案,然后自己再进行指导。
徐大龙说道:“高大队长,各位中队长,你们对于根据地的情况很熟悉,现在敌情已经清楚了,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我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各个中队的中队长们也都是从老游击队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打过很多仗,尽管规模没有这一次仗这么大,但是并不感到惊慌。
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个人发表意见之后,都把目光投向了徐大龙,很显然,他们是希望得到徐大龙的认可。
高西岭的游击队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而且还不断地发展壮大,游击队的中队长们一个个都很厉害。他们很快就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提出要采取的战术是他们从前一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战术,那就是避其锋芒,游击队的主力撤入深山,利用熟悉的地形,带着日伪军在山里打转转,沿途对日伪军进行袭扰。
等到日伪军支撑不下去了,最终只能仓皇撤退,撤退的时候进行追击,吃掉其一部分。这一仗游击队就算打胜了。
徐大龙听完之后频频点头。游击队虽然目前有400个人,但是装备、训练都相对落后,面对着600多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伪军,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所采取的避敌锋芒,在运动中,抓住战机、粉碎敌人进攻的战术是完全正确的。
其实这一套作战思想,徐大龙上一次已经灌输给他们的游击队,已经经过多次实践,游击队对这种战术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生存下来,还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高西岭总结了各个中队长提出的建议之后,征求徐大龙的意见。
徐大龙虽然还没有给予肯定的回答,可是大家从在发言的时候,徐大龙频频点头,脸上面带微笑,就感觉到他是认可的。
大家心里虽然感到高兴,可是都有些不满足。徐大龙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如今有他本人在这里,还有两个班的特战队员,游击队员们希望能够有新的打法,让他们来学习。
如果徐大龙不参与这次战斗,如果游击队所采用的战术完全正确,徐大龙肯定是会大加赞扬的。
李继明和游击队员们都感到很好奇,不明白在这深山之中如何解决食盐的问题?可是他们看到特战队员们脸上浮现出的轻松表情,就知道他们一定有办法。
在李继明和游击队员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特战队员们找来了很多稻草,然后点燃了这些稻草,稻草燃烧过后产生了大量的草木灰,特战队员们将草木灰收集起来,放入水中进行浸泡,然后又将这些浑浊的水搜集起来,加以过滤,然后放入大锅里进行熬制。
等水熬干之后,在锅底就形成了一些灰黑色的粉末。
李秋林用手指蘸上了一些粉末,放进嘴里尝了尝,脸上露出了微笑。
李继明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手指蘸了一些粉末,放进嘴里,果然尝到了如同食盐一般的咸味。
他好奇地向李秋林进行请教,李秋林有些骄傲地说道:“这都是徐大队长教给我们的。草木灰当中是可以熬制出食盐来的。这些盐叫钾盐,有些杂质,所以有些苦涩,不过还可以进行提纯。用活性炭加以过滤之后,就可以提取出质量极好的食盐。当然,这里的条件没有办法制出活性炭,但是可以用木炭来代替。最好的制造木炭的材料就是椰子壳,山里恰好就有,食盐的问题今后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李继明没有见过徐大龙,可是现在他已经感到对他很熟悉了。特战队员们提起徐大队长的时候,都是一脸崇拜的神情。此时他也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觉,由衷地赞道:“你们的徐大队长的知识真是太渊博了,太了不起了。”
李秋林对于徐大龙十分尊敬和崇拜,看到李继明对于徐大龙也如此崇敬,他十分高兴,由衷地说道:“你说得没错。徐大队长是我所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人了。”
李继明充满期待地说道:“真盼着能够见一见你们的徐大队长,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了不起的人物。”
在特战队员们熬制食盐的时候,那些村民们也在一旁观看。他们学会了这个办法,也感到十分开心。这可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今后再也用不着他们冒险到山外去采购食盐了。
粮食和食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特战队和游击队暂时可以安定下来了。李秋林和李继明就开始对游击队员们进行训练,等待山外的敌情发生变化之后再做打算。
徐大龙接到了李秋林发来的电报,得知他们那里暂时安全了,心中十分宽慰。他给李秋林回了电报,告诉他现阶段隐蔽待机,帮助游击队搞好内部建设,等待他这边闹出动静来,吸引日伪军的注意力之后,日伪军放松对李秋林他们的封锁之后,再走出山林,去打击日伪军,配合这边的行动。必要的时候,征求游击队的意见,带着他们到这边来跟自己汇合。
李秋林他们那边暂时没有问题了,徐大龙一颗心也放了下来,开始专心致志地帮助高西岭的游击队发展壮大。
徐大龙等人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游击队进行整顿,强化了最基本的个人技能以及班排战术。训练安排的科目没有任何花架子,都是最实用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游击队的整体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接下来就是带着游击队出去打仗了。只要能够打胜仗,游击队的士气就会提升,影响也会扩大,游击队自身以及根据地的发展全都有了保障。
自从进入游击队的驻地之后,陈先生急着开展工作,徐大龙也希望能够了解马来西亚比较全面的情况,于是就安排陈秘书在游击队派出的向导以及特战队员的保护下,化装成普通的商人,前往吉隆坡去跟华人商会取得联系。
他们走后的第九天,终于传来了消息。陈秘书他们人没回来,消息是用电报发过来的,可以说都是好消息,其中一个是华人商会听说陈先生又回到了马来西亚,他们都感到精神振奋,已经派人离开了吉隆坡,前来跟陈先生取得联系。
另一个消息是在不久之前,马来西亚的日军的情况也有了变化。原本在马来西亚,日军的驻军人数就不多,只有第五师团一个师团。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日军不断从这里抽调兵力去菲律宾、印尼等地,第五师团的兵力逐渐减少。就在不久之前,日军又调走了一个步兵旅团,外加一个步兵联队,此时留在马来西亚的日军的正规军就只有第五师团的师团部、一个旅团部、两个步兵联队、工兵联队和一个辎重兵联队,总兵力只有1万人,另外还有大约1万人的宪兵,以及其他后勤人员。
这点兵力放在整个马来西亚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因此日军现在已经开始收缩兵力,重点保护马来西亚的几个主要城市以及重要的港口。这就给游击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跟游击队长高西岭商量,徐大龙决定展开攻势,曹队长的第三中队作为预备队,其他各个中队以根据地为中心,向根据地周围的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
高西岭的游击队的三个中队,在特战队员的配合下,连续向日伪军发起攻击。他们首先打下了三座日军据点,消灭了一百四十多名日伪军,然后分兵打击各村镇的日伪基层组织,铲除了一部分罪大恶级的马间,在这些村镇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壮大游击队。
经过这一阶段的战斗,总共歼灭日伪军16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20余支,各种子弹9400余发,以及大批的各种物资。根据地扩大了九个村庄,新招收了80余名游击队员。
在此期间,徐大龙等人掌握着预备队,密切关注着周围日伪军的动向,随时准备打退敌人的反攻。
这天上午,游击队的侦察员传来了消息,说从墨南县开出来一股日伪军,目前已经进入了根据地西面的迈巴镇。
迈巴镇是根据地周边最大的一个镇子,日军驻军有半个步兵中队、伪军一个连。新来的日伪军有同属于一个中队的日军的另外半个中队,以及伪军一个营部、两个连的伪军。迈巴镇上的敌军兵力增加到了一个步兵中队、伪军一个营,总共600余人。
根据情报显示,日伪军正在镇子里筹措物资,随时准备向根据地发起进攻。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在高西岭的主持下,游击队召开了作战会议。
会议开始之后,高西岭首先介绍了敌情,之后就征求徐大龙的意见。
各中队的中队长们也都把目光投向了徐大龙,他们对徐大龙分尊敬和信任,也都想听听他的意见。
收拾这样规模的日伪军,对于徐大龙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不过对于游击队来说,敌人进攻的规模就比较大了。徐大龙远来是客,将来迟早是要走的,他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游击队发展壮大。想做到这一点,对于优秀指挥员的培养就愈发重要。
他决定先不发表意见,发挥在场的游击队的指挥员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首先制定出作战方案,然后自己再进行指导。
徐大龙说道:“高大队长,各位中队长,你们对于根据地的情况很熟悉,现在敌情已经清楚了,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我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各个中队的中队长们也都是从老游击队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打过很多仗,尽管规模没有这一次仗这么大,但是并不感到惊慌。
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个人发表意见之后,都把目光投向了徐大龙,很显然,他们是希望得到徐大龙的认可。
高西岭的游击队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而且还不断地发展壮大,游击队的中队长们一个个都很厉害。他们很快就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提出要采取的战术是他们从前一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战术,那就是避其锋芒,游击队的主力撤入深山,利用熟悉的地形,带着日伪军在山里打转转,沿途对日伪军进行袭扰。
等到日伪军支撑不下去了,最终只能仓皇撤退,撤退的时候进行追击,吃掉其一部分。这一仗游击队就算打胜了。
徐大龙听完之后频频点头。游击队虽然目前有400个人,但是装备、训练都相对落后,面对着600多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伪军,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所采取的避敌锋芒,在运动中,抓住战机、粉碎敌人进攻的战术是完全正确的。
其实这一套作战思想,徐大龙上一次已经灌输给他们的游击队,已经经过多次实践,游击队对这种战术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生存下来,还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高西岭总结了各个中队长提出的建议之后,征求徐大龙的意见。
徐大龙虽然还没有给予肯定的回答,可是大家从在发言的时候,徐大龙频频点头,脸上面带微笑,就感觉到他是认可的。
大家心里虽然感到高兴,可是都有些不满足。徐大龙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如今有他本人在这里,还有两个班的特战队员,游击队员们希望能够有新的打法,让他们来学习。
如果徐大龙不参与这次战斗,如果游击队所采用的战术完全正确,徐大龙肯定是会大加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