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大亮之时,潮水渐渐退去。
被海浪冲上来的倭寇尸体,横七竖八倒在滩头,加之在海中被擒杀的,足足有七八百人,战船也毁去了大半。
对于东瀛这类弹丸小国,如此严重的战损,短时间内肯定不敢再来进犯,杭州这场危机,算是彻底化解了。
战斗结束,雨也停了,硝烟与阴霾一并散去,洗刷过的天空万里无云,明媚的阳光照得海面波光粼粼。
除了倭寇尸体有些煞风景外,其它还算是美好的。
这便是战争么?
赢下了这场战斗,宋澈却并不能多么高兴,虽说倭寇该死,虽说人不是他杀的,可一夜之间,便有数千人果断海湾。
嗅着风中的血腥味儿,望着滩上的残肢断臂,直教人反胃作呕。
商人,手上还是莫要沾染太多鲜血得好。
一宿未眠,深觉疲倦,宋澈伸了个懒腰,转身走下望江阁,刚踏出门,一辆马车便横在了他眼前。
门帘掀开,周雅昭探出头来,红着眼眶道:“老太君她……断气了。”
宋澈悲伤了片刻,轻轻一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世事皆是如此,何必过多感情?
他并未上车,而是折回了望江阁。
“你不去奔丧啊?”周雅昭诧异。
“我会来的,但不是现在。”宋澈没再多说,再次登楼,回到了原点,继续注视着码头。
周雅昭在阁前候了许久,见宋澈无动于衷,才叹气叫车夫离去。
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期间宁叶红来过宋澈三次,第一次是来汇报战况,第二次是送来午饭,第三次则是陪同守候。
“你为何不笑了?”
“我外婆死了。”
“啊?”宁叶红大惊,“这……这……阿弥陀佛,那你还站在这儿做什么,还不快些回去守丧。”
守丧?
自打周三父子被送上断头台,宋澈便再也没回过周家。
周家那几口人,哪个不盼望老太君快些死,只不过周三父子的胆子要比其他人大些罢了。
如今老太君真的死了,周家生意又受挫,这家子人肯定已乱成一锅粥。
反正在宋澈眼里,铲除倭寇都要比处理周家那点破事儿来得轻松。
“船来了。”宋澈淡淡一句,往楼下走去。
“什么?”
“苏州的客船来了。”
大雨仅下了一日,运河并未发涨洪水,以沈文君对外婆的感情,听到丧讯她定会即刻赶来,算算时间,应该便是这班客船。
宋澈租了辆马车,赶到接驳口时,恰巧遇到下船的沈文君与丈母娘周玉梅。
“夫君!”
沈文君几乎扑了上来,“先前娘还担心,家里忙着丧事,没人来接咱们,我说夫君一定会在码头等我们的,这不,你果真是在。”
宋澈拨开沈文君衣袖,见创口已结痂干巴,才放心笑了出来,招呼着丈母娘坐上马车,奔赴周家吊丧。
人群中的宁叶红是那么独特,她的眼睛却仅盯着车辕上相互倚靠的宋澈与沈文君,这一次,是赤裸裸的嫉妒。
她自嘲一笑,匿入人海,消失不见。
……
周府挂满白绫,全家披麻戴孝。
老太君的遗体停放在鸿恩阁,所有儿孙皆齐聚于堂内。
丈母娘连孝服都未来得及穿,下了马车便直奔阁楼,见到棺木里躺着的老太君,“哇”一声便哭了出来,“娘啊!女儿不孝,未能见上您最后一面!”
沈文君也跪在棺木前抹泪哭泣,宋澈则在一旁默默地烧着纸钱。
“四妹,你节哀顺变……”几位长兄嫂嫂相继上前安慰。
“大嫂,二哥,娘她去时,可有什么遗言交代?”周玉梅抹泪问道。
老太君是被活活气死的,莫说是遗言了,肯定有很多怨言。
“这……”满堂子孙支吾了半天,还是大舅妈郑秀娥先站了出来,抹着眼泪道:“娘说了,叫我们这些后人,和和睦睦,莫要再手足相残……可是,如今周家名誉扫地,生意哪里还做得下去?”
“是啊,如今周家商行,只要一开张,便有人来泼脏水谩骂,咱周家百年家业,怕是要倒了啊。”二舅周贵说话时的眼神却是瞥向宋澈的。
一家子人都在哭,可又有几滴眼泪是有感而落呢?
他们哭的不是老母被气死,而是周家要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头了。
“四妹。五妹她远在京州,饱受战乱之苦,不能为家里分担,如今也只有你们沈家能帮助周家渡过此难关了,看在兄妹一场的份儿上,你帮帮忙吧?”周贵憋了许久的心里话,总算是吐露了出来。
“啊?这……”周玉梅望着女儿与女婿,“我沈家财在苏州,家业与娘家比起来,那是小巫与大巫,又如何能帮得了你们?”
“这不是还有宋贤侄嘛。”几位长辈的目光,齐刷刷聚在了宋澈身上。
郑秀娥说道:“宋贤侄乃是商道奇才,仅用半个月便叫门庭冷清的商铺全城皆知。”
周贵接话继续说:“对对对,还在明珠大会上拔得头筹呢!”
周世杰扪着胸口干咳了两声,“若不是妹夫为周家除害,我这条命怕是也没了,妹夫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宋澈心中有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记得刚来周家时,这帮人可没有什么好态度。
“诸位哥哥嫂嫂,姐姐姐夫,舅舅舅妈,家业倾颓衰败,是长年累月所致,我也无能为力啊,”宋澈摆手说道:“帮不了,帮不了……”
“帮得了,帮得了!”郑秀娥凑上来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的好侄婿呀,舅妈平生嘴皮子是不饶人,更少有开口求人,你念在都是周家人的份儿上,帮帮咱们吧?”
“是啊,侄婿,老太君临终前,将掌印托付给了小妹,”周贵瞥了一眼周雅昭,又道:“我深知侄婿与小妹关系匪浅,你就算不帮我们,也该想办法帮帮她不是?”
所以说宋澈打心里不愿跨入周家的门,特别是眼前这俩长辈,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虚伪。
老子偏不。
“小侄,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被海浪冲上来的倭寇尸体,横七竖八倒在滩头,加之在海中被擒杀的,足足有七八百人,战船也毁去了大半。
对于东瀛这类弹丸小国,如此严重的战损,短时间内肯定不敢再来进犯,杭州这场危机,算是彻底化解了。
战斗结束,雨也停了,硝烟与阴霾一并散去,洗刷过的天空万里无云,明媚的阳光照得海面波光粼粼。
除了倭寇尸体有些煞风景外,其它还算是美好的。
这便是战争么?
赢下了这场战斗,宋澈却并不能多么高兴,虽说倭寇该死,虽说人不是他杀的,可一夜之间,便有数千人果断海湾。
嗅着风中的血腥味儿,望着滩上的残肢断臂,直教人反胃作呕。
商人,手上还是莫要沾染太多鲜血得好。
一宿未眠,深觉疲倦,宋澈伸了个懒腰,转身走下望江阁,刚踏出门,一辆马车便横在了他眼前。
门帘掀开,周雅昭探出头来,红着眼眶道:“老太君她……断气了。”
宋澈悲伤了片刻,轻轻一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世事皆是如此,何必过多感情?
他并未上车,而是折回了望江阁。
“你不去奔丧啊?”周雅昭诧异。
“我会来的,但不是现在。”宋澈没再多说,再次登楼,回到了原点,继续注视着码头。
周雅昭在阁前候了许久,见宋澈无动于衷,才叹气叫车夫离去。
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期间宁叶红来过宋澈三次,第一次是来汇报战况,第二次是送来午饭,第三次则是陪同守候。
“你为何不笑了?”
“我外婆死了。”
“啊?”宁叶红大惊,“这……这……阿弥陀佛,那你还站在这儿做什么,还不快些回去守丧。”
守丧?
自打周三父子被送上断头台,宋澈便再也没回过周家。
周家那几口人,哪个不盼望老太君快些死,只不过周三父子的胆子要比其他人大些罢了。
如今老太君真的死了,周家生意又受挫,这家子人肯定已乱成一锅粥。
反正在宋澈眼里,铲除倭寇都要比处理周家那点破事儿来得轻松。
“船来了。”宋澈淡淡一句,往楼下走去。
“什么?”
“苏州的客船来了。”
大雨仅下了一日,运河并未发涨洪水,以沈文君对外婆的感情,听到丧讯她定会即刻赶来,算算时间,应该便是这班客船。
宋澈租了辆马车,赶到接驳口时,恰巧遇到下船的沈文君与丈母娘周玉梅。
“夫君!”
沈文君几乎扑了上来,“先前娘还担心,家里忙着丧事,没人来接咱们,我说夫君一定会在码头等我们的,这不,你果真是在。”
宋澈拨开沈文君衣袖,见创口已结痂干巴,才放心笑了出来,招呼着丈母娘坐上马车,奔赴周家吊丧。
人群中的宁叶红是那么独特,她的眼睛却仅盯着车辕上相互倚靠的宋澈与沈文君,这一次,是赤裸裸的嫉妒。
她自嘲一笑,匿入人海,消失不见。
……
周府挂满白绫,全家披麻戴孝。
老太君的遗体停放在鸿恩阁,所有儿孙皆齐聚于堂内。
丈母娘连孝服都未来得及穿,下了马车便直奔阁楼,见到棺木里躺着的老太君,“哇”一声便哭了出来,“娘啊!女儿不孝,未能见上您最后一面!”
沈文君也跪在棺木前抹泪哭泣,宋澈则在一旁默默地烧着纸钱。
“四妹,你节哀顺变……”几位长兄嫂嫂相继上前安慰。
“大嫂,二哥,娘她去时,可有什么遗言交代?”周玉梅抹泪问道。
老太君是被活活气死的,莫说是遗言了,肯定有很多怨言。
“这……”满堂子孙支吾了半天,还是大舅妈郑秀娥先站了出来,抹着眼泪道:“娘说了,叫我们这些后人,和和睦睦,莫要再手足相残……可是,如今周家名誉扫地,生意哪里还做得下去?”
“是啊,如今周家商行,只要一开张,便有人来泼脏水谩骂,咱周家百年家业,怕是要倒了啊。”二舅周贵说话时的眼神却是瞥向宋澈的。
一家子人都在哭,可又有几滴眼泪是有感而落呢?
他们哭的不是老母被气死,而是周家要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头了。
“四妹。五妹她远在京州,饱受战乱之苦,不能为家里分担,如今也只有你们沈家能帮助周家渡过此难关了,看在兄妹一场的份儿上,你帮帮忙吧?”周贵憋了许久的心里话,总算是吐露了出来。
“啊?这……”周玉梅望着女儿与女婿,“我沈家财在苏州,家业与娘家比起来,那是小巫与大巫,又如何能帮得了你们?”
“这不是还有宋贤侄嘛。”几位长辈的目光,齐刷刷聚在了宋澈身上。
郑秀娥说道:“宋贤侄乃是商道奇才,仅用半个月便叫门庭冷清的商铺全城皆知。”
周贵接话继续说:“对对对,还在明珠大会上拔得头筹呢!”
周世杰扪着胸口干咳了两声,“若不是妹夫为周家除害,我这条命怕是也没了,妹夫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宋澈心中有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记得刚来周家时,这帮人可没有什么好态度。
“诸位哥哥嫂嫂,姐姐姐夫,舅舅舅妈,家业倾颓衰败,是长年累月所致,我也无能为力啊,”宋澈摆手说道:“帮不了,帮不了……”
“帮得了,帮得了!”郑秀娥凑上来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的好侄婿呀,舅妈平生嘴皮子是不饶人,更少有开口求人,你念在都是周家人的份儿上,帮帮咱们吧?”
“是啊,侄婿,老太君临终前,将掌印托付给了小妹,”周贵瞥了一眼周雅昭,又道:“我深知侄婿与小妹关系匪浅,你就算不帮我们,也该想办法帮帮她不是?”
所以说宋澈打心里不愿跨入周家的门,特别是眼前这俩长辈,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虚伪。
老子偏不。
“小侄,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