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868年发展情况</p>
1868年12月28日。</p>
今年东非的统计数据也慢慢磨蹭了出来,因为各项数据的增长,地域扩大,人口增长,产业添加等因素,统计过程也比前两年要慢很多。</p>
移民人口,以前可以直接从海港地区的档案里简单计算,因为每个移民登陆时都会被登记在册。</p>
而今年,这样的模式就不行了,因为新生儿数量的爆发,这些都需要东非每个地方上报,相关人员核查。</p>
而到1868年11月末,整个东非殖民地人口是175万多人,接近200万。</p>
接近三年时间达到这个水准虽然夸张,但是东非确实做到了,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人像东非这样费心费力费财的主动招募移民。</p>
从移民出发到达东非的路程,几乎被东非殖民地包揽了全部,运费和吃食全部由黑兴根财团提供。</p>
175万是东非移民及新生儿的全部数据,并不包括东非的土着,土着的数量应该在130到150万之间徘徊,东非工程多时,劳动力需求量大,东非就多去西部抓一些,工程少时,奴隶数量就处于持续减少状态,每达累斯萨拉姆港都会送走一批。</p>
奴隶数量如此多,几乎和本土人口达到一比一,就算美国南方也没有这么恐怖的比例,所以担心东非殖民地劳动力缺乏,简直可笑,东非又不是傻子。</p>
就这样,恩斯特还算克制,毕竟东非从世界各地移民人口过来,是为了充实东非的实力,不是为了养一帮大爷的,所以东非殖民地依然尽可能的压榨移民的价值,而不是让黑人奴隶将所有活都干了。</p>
1868年一整年,东非殖民地扩张并不很突出,因为对手实力过弱,而且西北区域面积和东非相比不大,至于肯尼亚北部,虽然也是今年开发出来的,但是难度更低。</p>
因为这里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势力范围,虽然桑给巴尔苏丹国没有实际统治簇,但是当地的部落和北方势力,基本都被桑给巴尔苏丹国胖揍过。</p>
包括索马里区域的格勒迪苏丹国,阿曼帝国时期也是弟一枚,十几年前才脱离阿曼帝国控制。</p>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不出几年,桑给巴尔苏丹国就会重新把格勒迪苏丹国国重新变成其附庸。</p>
可以东非殖民地出现,暂时解救了格勒迪苏丹国的困境,避免其被桑给巴尔苏丹国吞并的下场。</p>
东非北部,除了格勒迪苏丹国外,还有东非传统霸主,埃塞俄比亚,不过今年埃塞俄比亚的阿比西尼亚帝国被英国人胖揍了一顿,皇帝都自尽了,自然撑不起排面。</p>
所以肯尼亚北部地区开发十分顺利,加之人烟相对南方更加稀少,所以更好殖民开发。</p>
西北地区和肯尼亚北部,使得东非的领土达到了约两百万多万平方公里。</p>
工业方面东非依旧可以忽略不计,实话东非的几十个工厂和作坊,放在封建国家里都不够看,更别和欧洲国家做比较。</p>
就拿20年前的普鲁士为例,其大工场和工厂数量就高达7.8万多家,工人55万多,现在的普鲁士在整合了北德意志联邦后其恐怖可想而知。</p>
所以农业依旧在东非殖民地产业结构中稳如泰山。</p>
1868年11月26日为止,东非殖民地共开辟耕地约2040万亩,人均种植面积12.75亩左右。</p>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大,共计110万亩,新开发主要是肯尼亚东部和大湖区附近,预计产量可以达到2.2亿斤。</p>
麦种植面积约660万亩,即44万公顷左右,几乎翻了四倍多,预计产量10亿多斤,也就是一百万吨左右。</p>
今年,玉米种植有了飞跃式突破,作为牲口和奴隶的主要口粮,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万亩,即三十多万公顷。</p>
除此外,高粱和米种植区域也达到了200多万亩。</p>
其中高粱就是非洲的原生物种之一,非常适合种植,主要作为玉米的补充。</p>
玉米,米和高粱,相对水稻和麦来容易打理,尤其是高粱,在东非就是依靠广种薄收的方式,往地里一撒就差不多了。</p>
以上是东非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水稻,麦和米是东非饶主要口粮,而玉米和高粱主要用作土着和牲口,除了这些作物外,剩下的土地就是种植经济作物的了。</p>try{ggauto();} catch(ex){}
剑麻依旧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作物,第二是大豆,第三是咖啡,除此之外还有成规模的花生,芝麻,橡胶,丁香,棉花,茶叶等作物。</p>
剑麻的地位正在被大豆赶超,因为大豆作为固氮植物,是用于轮种的作物,会和麦等混种。</p>
咖啡虽然种植面积不,收获还遥遥无期。</p>
有意思的是许多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湖区域,就比如橡胶,目前就分布在大湖沿岸和大湖流域的河流附近。</p>
坦桑尼亚作为热带地区适合橡胶种植,但前提是保证水源供应,而东非实际并不缺水,只不过相较于热带雨林地区水量少。</p>
前世非洲是仅次于东南亚的橡胶产地,而坦桑尼亚橡胶种植规模在非洲前十。</p>
但是因为坦桑尼亚政府对橡胶种植的不重视,种植技术更新缓慢,当地人也不热衷于打理这种负责的作物,导致东非橡胶生产成本远高于东南亚等地区,甚至需要从东南亚进口,而坦桑尼亚其实是完全可以达到橡胶种植自给自足的。</p>
所以制约东非农业的主要因素还是降水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就像东非麦种植区,水源主要用来保证麦等粮食作物优先,而在更缺水的北方,米和高粱等种植广泛。</p>
许多经济作物生长期间要大量水源,而大湖区和东部沿海平原就是东非降水最充足的地方。</p>
尤其是大湖区新占领土地,米通巴山脉,其西侧就是刚果盆地,降水更加充沛。</p>
当然,一些经济作物并不需要太多水源,而适合旱地种植,比如棉花,芝麻等。</p>
这么多土地的开发,少不了奴隶和先进铁器的广泛应用,虽然东非不能实现欧洲的机械化水平,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还是不错的。</p>
从欧洲进口铁制农具,是东非殖民地的一大开销,这也导致东非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资金优先放在铁器进口上,甚至为了保证农具优先普及,东非许多家庭连一口铁锅都没有,陶土炊具和烤炉等大行其道,餐具也大多是木制的。</p>
而东非铁矿石开采的数量相当少,只是作为煤矿开采的附属产物,甚至东非连一座现代钢铁厂都没有,仅仅依靠桑给巴尔苏丹国在东部留下的传统窑炉和几个铁器作坊。</p>
东非当然不是不想建钢铁厂,问题是机器如何运进来,而且这个时代钢铁厂绝对属于王炸产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p>
想要引入,价格非常高,最难受的是东非的交通条件还停留在人拉马拽的水平。</p>
而东非煤铁资源都分布在内陆,这个时代,钢铁厂都是建在资源地区附近的,以资源为导向性,就比如鲁尔区就建立在煤矿上。</p>
不像前世,21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性,远东大国就将许多大型钢铁厂建设在沿海地区,煤铁资源依赖海运进口,同时方便产品通过海运销往全世界。</p>
所以恩斯特到现在都没有建设过一个钢铁厂在东非,而东非依靠奴隶产的那点煤,也只是提供给几个用蒸汽作为动力的工厂,就这还有大量富余,至于工厂需要那点量,就是用手推车推都可以支撑东非工厂的运行了,何况世界上还有马车这种东西。</p>
东非和同时代落后国家在工业上的唯一优势就是有几个运用蒸汽机生产的工厂都分布在沿海,这其中还包括姆万扎煤矿唯一的一台用于排水的蒸汽机。</p>
除了几个初级农产品加工厂,东非其他都是稍微大一点的“工场”和作坊,纯依靠人力,比如姆万扎船厂用的船舶发动机是从德意志运过来的,而剩下的船体纯手工打造。</p>
换句话,东非手工业有多发达,完全看桑给巴尔苏丹国在东非沿海有多发达,很可惜桑给巴尔苏丹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桑给巴尔岛,而秉着做人留一线的恩斯特没有把桑给巴尔岛给抄了,毕竟要给桑给巴尔苏丹国留条活路。</p>
当然,东非还有一家军工厂,这算是东非最先进的产业了,但其也就停留在修理东非那些破损枪支和制作简易炸药生产子弹阶段。</p>
相较于工业,东非的农业才是真的不错,在满足本土需求的同时还能对外出口。</p>
但这是建立在东非地广人稀和奴隶制经济盛行的前提上的,而不是东非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多高,东非农业生产力在世界也就中等偏上水平,风车,先进农具,化肥和科学栽培的方式等综合应用,让东非在落后国家和地区里独占鳌头。</p></div>
1868年12月28日。</p>
今年东非的统计数据也慢慢磨蹭了出来,因为各项数据的增长,地域扩大,人口增长,产业添加等因素,统计过程也比前两年要慢很多。</p>
移民人口,以前可以直接从海港地区的档案里简单计算,因为每个移民登陆时都会被登记在册。</p>
而今年,这样的模式就不行了,因为新生儿数量的爆发,这些都需要东非每个地方上报,相关人员核查。</p>
而到1868年11月末,整个东非殖民地人口是175万多人,接近200万。</p>
接近三年时间达到这个水准虽然夸张,但是东非确实做到了,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人像东非这样费心费力费财的主动招募移民。</p>
从移民出发到达东非的路程,几乎被东非殖民地包揽了全部,运费和吃食全部由黑兴根财团提供。</p>
175万是东非移民及新生儿的全部数据,并不包括东非的土着,土着的数量应该在130到150万之间徘徊,东非工程多时,劳动力需求量大,东非就多去西部抓一些,工程少时,奴隶数量就处于持续减少状态,每达累斯萨拉姆港都会送走一批。</p>
奴隶数量如此多,几乎和本土人口达到一比一,就算美国南方也没有这么恐怖的比例,所以担心东非殖民地劳动力缺乏,简直可笑,东非又不是傻子。</p>
就这样,恩斯特还算克制,毕竟东非从世界各地移民人口过来,是为了充实东非的实力,不是为了养一帮大爷的,所以东非殖民地依然尽可能的压榨移民的价值,而不是让黑人奴隶将所有活都干了。</p>
1868年一整年,东非殖民地扩张并不很突出,因为对手实力过弱,而且西北区域面积和东非相比不大,至于肯尼亚北部,虽然也是今年开发出来的,但是难度更低。</p>
因为这里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势力范围,虽然桑给巴尔苏丹国没有实际统治簇,但是当地的部落和北方势力,基本都被桑给巴尔苏丹国胖揍过。</p>
包括索马里区域的格勒迪苏丹国,阿曼帝国时期也是弟一枚,十几年前才脱离阿曼帝国控制。</p>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不出几年,桑给巴尔苏丹国就会重新把格勒迪苏丹国国重新变成其附庸。</p>
可以东非殖民地出现,暂时解救了格勒迪苏丹国的困境,避免其被桑给巴尔苏丹国吞并的下场。</p>
东非北部,除了格勒迪苏丹国外,还有东非传统霸主,埃塞俄比亚,不过今年埃塞俄比亚的阿比西尼亚帝国被英国人胖揍了一顿,皇帝都自尽了,自然撑不起排面。</p>
所以肯尼亚北部地区开发十分顺利,加之人烟相对南方更加稀少,所以更好殖民开发。</p>
西北地区和肯尼亚北部,使得东非的领土达到了约两百万多万平方公里。</p>
工业方面东非依旧可以忽略不计,实话东非的几十个工厂和作坊,放在封建国家里都不够看,更别和欧洲国家做比较。</p>
就拿20年前的普鲁士为例,其大工场和工厂数量就高达7.8万多家,工人55万多,现在的普鲁士在整合了北德意志联邦后其恐怖可想而知。</p>
所以农业依旧在东非殖民地产业结构中稳如泰山。</p>
1868年11月26日为止,东非殖民地共开辟耕地约2040万亩,人均种植面积12.75亩左右。</p>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大,共计110万亩,新开发主要是肯尼亚东部和大湖区附近,预计产量可以达到2.2亿斤。</p>
麦种植面积约660万亩,即44万公顷左右,几乎翻了四倍多,预计产量10亿多斤,也就是一百万吨左右。</p>
今年,玉米种植有了飞跃式突破,作为牲口和奴隶的主要口粮,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万亩,即三十多万公顷。</p>
除此外,高粱和米种植区域也达到了200多万亩。</p>
其中高粱就是非洲的原生物种之一,非常适合种植,主要作为玉米的补充。</p>
玉米,米和高粱,相对水稻和麦来容易打理,尤其是高粱,在东非就是依靠广种薄收的方式,往地里一撒就差不多了。</p>
以上是东非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水稻,麦和米是东非饶主要口粮,而玉米和高粱主要用作土着和牲口,除了这些作物外,剩下的土地就是种植经济作物的了。</p>try{ggauto();} catch(ex){}
剑麻依旧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作物,第二是大豆,第三是咖啡,除此之外还有成规模的花生,芝麻,橡胶,丁香,棉花,茶叶等作物。</p>
剑麻的地位正在被大豆赶超,因为大豆作为固氮植物,是用于轮种的作物,会和麦等混种。</p>
咖啡虽然种植面积不,收获还遥遥无期。</p>
有意思的是许多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湖区域,就比如橡胶,目前就分布在大湖沿岸和大湖流域的河流附近。</p>
坦桑尼亚作为热带地区适合橡胶种植,但前提是保证水源供应,而东非实际并不缺水,只不过相较于热带雨林地区水量少。</p>
前世非洲是仅次于东南亚的橡胶产地,而坦桑尼亚橡胶种植规模在非洲前十。</p>
但是因为坦桑尼亚政府对橡胶种植的不重视,种植技术更新缓慢,当地人也不热衷于打理这种负责的作物,导致东非橡胶生产成本远高于东南亚等地区,甚至需要从东南亚进口,而坦桑尼亚其实是完全可以达到橡胶种植自给自足的。</p>
所以制约东非农业的主要因素还是降水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就像东非麦种植区,水源主要用来保证麦等粮食作物优先,而在更缺水的北方,米和高粱等种植广泛。</p>
许多经济作物生长期间要大量水源,而大湖区和东部沿海平原就是东非降水最充足的地方。</p>
尤其是大湖区新占领土地,米通巴山脉,其西侧就是刚果盆地,降水更加充沛。</p>
当然,一些经济作物并不需要太多水源,而适合旱地种植,比如棉花,芝麻等。</p>
这么多土地的开发,少不了奴隶和先进铁器的广泛应用,虽然东非不能实现欧洲的机械化水平,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还是不错的。</p>
从欧洲进口铁制农具,是东非殖民地的一大开销,这也导致东非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资金优先放在铁器进口上,甚至为了保证农具优先普及,东非许多家庭连一口铁锅都没有,陶土炊具和烤炉等大行其道,餐具也大多是木制的。</p>
而东非铁矿石开采的数量相当少,只是作为煤矿开采的附属产物,甚至东非连一座现代钢铁厂都没有,仅仅依靠桑给巴尔苏丹国在东部留下的传统窑炉和几个铁器作坊。</p>
东非当然不是不想建钢铁厂,问题是机器如何运进来,而且这个时代钢铁厂绝对属于王炸产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p>
想要引入,价格非常高,最难受的是东非的交通条件还停留在人拉马拽的水平。</p>
而东非煤铁资源都分布在内陆,这个时代,钢铁厂都是建在资源地区附近的,以资源为导向性,就比如鲁尔区就建立在煤矿上。</p>
不像前世,21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性,远东大国就将许多大型钢铁厂建设在沿海地区,煤铁资源依赖海运进口,同时方便产品通过海运销往全世界。</p>
所以恩斯特到现在都没有建设过一个钢铁厂在东非,而东非依靠奴隶产的那点煤,也只是提供给几个用蒸汽作为动力的工厂,就这还有大量富余,至于工厂需要那点量,就是用手推车推都可以支撑东非工厂的运行了,何况世界上还有马车这种东西。</p>
东非和同时代落后国家在工业上的唯一优势就是有几个运用蒸汽机生产的工厂都分布在沿海,这其中还包括姆万扎煤矿唯一的一台用于排水的蒸汽机。</p>
除了几个初级农产品加工厂,东非其他都是稍微大一点的“工场”和作坊,纯依靠人力,比如姆万扎船厂用的船舶发动机是从德意志运过来的,而剩下的船体纯手工打造。</p>
换句话,东非手工业有多发达,完全看桑给巴尔苏丹国在东非沿海有多发达,很可惜桑给巴尔苏丹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桑给巴尔岛,而秉着做人留一线的恩斯特没有把桑给巴尔岛给抄了,毕竟要给桑给巴尔苏丹国留条活路。</p>
当然,东非还有一家军工厂,这算是东非最先进的产业了,但其也就停留在修理东非那些破损枪支和制作简易炸药生产子弹阶段。</p>
相较于工业,东非的农业才是真的不错,在满足本土需求的同时还能对外出口。</p>
但这是建立在东非地广人稀和奴隶制经济盛行的前提上的,而不是东非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多高,东非农业生产力在世界也就中等偏上水平,风车,先进农具,化肥和科学栽培的方式等综合应用,让东非在落后国家和地区里独占鳌头。</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