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李弘冀的目光,众将顿时转过头,所有的视线聚集在突然出现的孟笏身上。
北伐大军仅剩的数十名将领,包括大名鼎鼎的刘彦贞,南唐的军中翘楚大半都在这里,何况还有一名上位者,燕王李弘冀。
被这么一群位高权重的人聚焦凝视,孟笏的心中翻腾不已。这种心情虽然在八公山大营有过一次,但此刻的感受似乎更加强烈,兴许是因为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里,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深入敌国腹地找到大军,何其艰难。
刚进城时,孟笏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但此刻望着堂上的众将,还有心心念念的燕王殿下,终于定下神来,自己真的做到了。
而更为惊喜的是,没想到时隔数年,这位燕王殿下竟还能记得自己,当年东都文馆那名小小的侍讲。
孟笏顾不得身上的狼狈,连忙整了整衣襟,昂首阔步,在众将炽热的目光中,拱手躬身大声道:“下官,濠州刺史孟笏,拜见燕王殿下!”
“快快起身!让本王瞧瞧!”
李弘冀看上去激动不已,径直上前将孟笏搀起,“方才本王接到奏报,说是你孟刺史来了下邳城,本王简直难以相信......唉!当年扬州一别,本王甚是想念啊!可惜公务繁忙,难以相见!”
孟笏愣了愣,紧接着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又躬下身颤抖道:“下官谢殿下挂念!自从听闻北伐失利,大军困于下邳城,下官没有一日不担心殿下的安危!今日见到殿下无虞,下官终于放心了!”
故人来访,突如其来的记忆似乎又将李弘冀拉回了五年前,孟笏为自己耐心讲授经学教义的场景,不由得心生感慨。
李弘冀即刻招手,特意命人搬来一张座椅,又紧紧握着孟笏的双手,动容地说道:“孟刺史远道而来,途中定是历经艰险,一路辛苦了!快坐下饮茶,顺带与本王说说如今朝廷的情形......”
大堂上此时有些异样的和谐,孟笏的到来让刘彦贞深感解脱,适时悻悻地退在一旁,众将就这么静静地分立两侧,看着李弘冀与孟笏正对坐畅聊。
他们的表情虽然不一,但几乎都认认真真地聆听着,生怕错过一句,内心充满了久违的炽热。
不仅仅是因为孟笏那身南唐官服带来的亲切感,而是孟笏的出现让他们心中莫名地燃起了期待,这位从南边特地赶来的刺史,定是有皇命在身,或许会给这场困局带来转机。
孟笏并没有大说特说自己一路以来的艰险,以彰显功劳,而是将此时南唐国中的情形一并如实告知。
果不其然,当众将听闻李金全造反,席卷三州之地时,纷纷震惊不已。
有几名老将甚至按捺不住,上前表达班师回国平叛的心愿,场面一时激愤。直到孟笏又讲到,刘仁瞻及李源已率军赶至寿州,众将的心情才缓和了许多。
刘仁瞻不用多说,众将再熟悉不过,江北十四州无人不知刘氏三代的威名,何况再加上如今声名鹊起、少年建节的李源。
这位二十出头的大帅,在场众将可都是在先前西征中亲眼见证他的奇功,这次北伐大军失利后,虽然主帅陈觉未曾提及,但军中的许多将领总会莫名地心生感慨,若此次李大帅能随军北伐,或许局势便不会那么糟糕......
“好!刘大帅孤军平叛,李大帅千里驰援,我大唐有这二位忠良,叛乱不日便可平定!”
李弘冀笑得爽快,众将也跟着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方才些许压抑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孟笏也连忙抚去了额前的汗水,毕竟那些个生猛将领同时怒吼起来,着实有些压迫力。
此时李弘冀的笑容中,似乎另有深意。他清晰地记得,从润州整军出发前,东都留守周宗曾登门拜访,密谈中朝自己透露道,李源正在扩军,会设法相助北伐之事,这也使他心中充满了信心。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事实证明李源并无来援。
自从大军退至下邳城,又与周军僵持数日,李弘冀烦闷之时,难免会对李源生起怨恨,尽管李弘冀心里明白,是自己的父皇驳回了周宗让李源领兵北上的请奏,此事就算日后朝李源追究起来,还真怪不得他。
因此当孟笏提及李源此刻正在寿州平叛,李弘冀心中才终于好受了许多,看来这李源也不算食言,只是身不由己。
片刻后李弘冀才回过神来,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孟刺史,先前本王遣快马给朝廷上了奏疏,不知陛下可有诏命?”
这话正说中了众将的心坎,此时都纷纷屏住呼吸,等待孟笏的回应。
迎着众人期许的目光,孟笏不慌不忙地饮了口茶水,接着拱手道:“回殿下,下官在离开濠州之前,连寿州都没有收到陛下平叛的诏命,何况是远在淮北的北伐大军?江北叛乱未息,多处要道被叛军断绝,纵有谕旨也难免迟滞啊!”
“这......”李弘冀顿时沮丧不已,接着陷入了缄默。
众将更是大失所望,不少人也暗自低头叹息。
一名黑脸将军按捺不住,朝孟笏嘟囔着说道:“既无旨意带来,那孟刺史何必冒险跋涉至此?若是前来救援,哪怕带一支兵马过来也好啊!”
“是啊!啥也没有,过来作甚......”
“唉,到底是个书生,懂个屁打仗......”
见众将开始出言不满,而李弘冀却拧紧眉头一言不发,孟笏深吸了一口气,起身面色平静地说道:“如今寿州叛乱,除了刘李两位大帅的兵马,江北哪来的精兵能让下官带来?敢问诸位将军,若是下官带来兵马,你们愿与周军一战么?”
“我们,我们如何不愿——”那名黑脸将军刚想出言争辩,寻即碰见刘彦贞犀利的目光,又赶忙住口。
李弘冀叹了口气,凝视着孟笏平静的面色,若有所思。接着轻声问道:“孟刺史,依你看,如今我大军该何去何从?是战是和?”
“殿下,请恕下官直言!”
孟笏拂了拂衣袖,沉声说道:“下官此行,便是为了北上劝说殿下领军南归的!”
此言一出,李弘冀的脸色即刻阴沉下来。
北伐大军仅剩的数十名将领,包括大名鼎鼎的刘彦贞,南唐的军中翘楚大半都在这里,何况还有一名上位者,燕王李弘冀。
被这么一群位高权重的人聚焦凝视,孟笏的心中翻腾不已。这种心情虽然在八公山大营有过一次,但此刻的感受似乎更加强烈,兴许是因为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里,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深入敌国腹地找到大军,何其艰难。
刚进城时,孟笏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但此刻望着堂上的众将,还有心心念念的燕王殿下,终于定下神来,自己真的做到了。
而更为惊喜的是,没想到时隔数年,这位燕王殿下竟还能记得自己,当年东都文馆那名小小的侍讲。
孟笏顾不得身上的狼狈,连忙整了整衣襟,昂首阔步,在众将炽热的目光中,拱手躬身大声道:“下官,濠州刺史孟笏,拜见燕王殿下!”
“快快起身!让本王瞧瞧!”
李弘冀看上去激动不已,径直上前将孟笏搀起,“方才本王接到奏报,说是你孟刺史来了下邳城,本王简直难以相信......唉!当年扬州一别,本王甚是想念啊!可惜公务繁忙,难以相见!”
孟笏愣了愣,紧接着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又躬下身颤抖道:“下官谢殿下挂念!自从听闻北伐失利,大军困于下邳城,下官没有一日不担心殿下的安危!今日见到殿下无虞,下官终于放心了!”
故人来访,突如其来的记忆似乎又将李弘冀拉回了五年前,孟笏为自己耐心讲授经学教义的场景,不由得心生感慨。
李弘冀即刻招手,特意命人搬来一张座椅,又紧紧握着孟笏的双手,动容地说道:“孟刺史远道而来,途中定是历经艰险,一路辛苦了!快坐下饮茶,顺带与本王说说如今朝廷的情形......”
大堂上此时有些异样的和谐,孟笏的到来让刘彦贞深感解脱,适时悻悻地退在一旁,众将就这么静静地分立两侧,看着李弘冀与孟笏正对坐畅聊。
他们的表情虽然不一,但几乎都认认真真地聆听着,生怕错过一句,内心充满了久违的炽热。
不仅仅是因为孟笏那身南唐官服带来的亲切感,而是孟笏的出现让他们心中莫名地燃起了期待,这位从南边特地赶来的刺史,定是有皇命在身,或许会给这场困局带来转机。
孟笏并没有大说特说自己一路以来的艰险,以彰显功劳,而是将此时南唐国中的情形一并如实告知。
果不其然,当众将听闻李金全造反,席卷三州之地时,纷纷震惊不已。
有几名老将甚至按捺不住,上前表达班师回国平叛的心愿,场面一时激愤。直到孟笏又讲到,刘仁瞻及李源已率军赶至寿州,众将的心情才缓和了许多。
刘仁瞻不用多说,众将再熟悉不过,江北十四州无人不知刘氏三代的威名,何况再加上如今声名鹊起、少年建节的李源。
这位二十出头的大帅,在场众将可都是在先前西征中亲眼见证他的奇功,这次北伐大军失利后,虽然主帅陈觉未曾提及,但军中的许多将领总会莫名地心生感慨,若此次李大帅能随军北伐,或许局势便不会那么糟糕......
“好!刘大帅孤军平叛,李大帅千里驰援,我大唐有这二位忠良,叛乱不日便可平定!”
李弘冀笑得爽快,众将也跟着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方才些许压抑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孟笏也连忙抚去了额前的汗水,毕竟那些个生猛将领同时怒吼起来,着实有些压迫力。
此时李弘冀的笑容中,似乎另有深意。他清晰地记得,从润州整军出发前,东都留守周宗曾登门拜访,密谈中朝自己透露道,李源正在扩军,会设法相助北伐之事,这也使他心中充满了信心。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事实证明李源并无来援。
自从大军退至下邳城,又与周军僵持数日,李弘冀烦闷之时,难免会对李源生起怨恨,尽管李弘冀心里明白,是自己的父皇驳回了周宗让李源领兵北上的请奏,此事就算日后朝李源追究起来,还真怪不得他。
因此当孟笏提及李源此刻正在寿州平叛,李弘冀心中才终于好受了许多,看来这李源也不算食言,只是身不由己。
片刻后李弘冀才回过神来,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孟刺史,先前本王遣快马给朝廷上了奏疏,不知陛下可有诏命?”
这话正说中了众将的心坎,此时都纷纷屏住呼吸,等待孟笏的回应。
迎着众人期许的目光,孟笏不慌不忙地饮了口茶水,接着拱手道:“回殿下,下官在离开濠州之前,连寿州都没有收到陛下平叛的诏命,何况是远在淮北的北伐大军?江北叛乱未息,多处要道被叛军断绝,纵有谕旨也难免迟滞啊!”
“这......”李弘冀顿时沮丧不已,接着陷入了缄默。
众将更是大失所望,不少人也暗自低头叹息。
一名黑脸将军按捺不住,朝孟笏嘟囔着说道:“既无旨意带来,那孟刺史何必冒险跋涉至此?若是前来救援,哪怕带一支兵马过来也好啊!”
“是啊!啥也没有,过来作甚......”
“唉,到底是个书生,懂个屁打仗......”
见众将开始出言不满,而李弘冀却拧紧眉头一言不发,孟笏深吸了一口气,起身面色平静地说道:“如今寿州叛乱,除了刘李两位大帅的兵马,江北哪来的精兵能让下官带来?敢问诸位将军,若是下官带来兵马,你们愿与周军一战么?”
“我们,我们如何不愿——”那名黑脸将军刚想出言争辩,寻即碰见刘彦贞犀利的目光,又赶忙住口。
李弘冀叹了口气,凝视着孟笏平静的面色,若有所思。接着轻声问道:“孟刺史,依你看,如今我大军该何去何从?是战是和?”
“殿下,请恕下官直言!”
孟笏拂了拂衣袖,沉声说道:“下官此行,便是为了北上劝说殿下领军南归的!”
此言一出,李弘冀的脸色即刻阴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