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布袋书
高翰文本来来都来了的想法,在金融街逛了一圈又转身去了旁边的欢乐谷。</P></p>
今天是重新开业的第三天,高翰文拿出自己的贵宾卡,不用排队就进去了。</P></p>
整体说来,还是挺热闹的,虽然没有恢复到之前鼎盛时期,但这个热闹覆盖成本应该是没问题的。</P></p>
正门中央,蒸汽驱动的摩天轮还在测试,好些胆子大的领了免费票一个个赶着上去呢。跟后世的摩天轮比不了,但好歹转到最高处也有个六米多高了,足足两层楼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确实堪称摩天轮。</P></p>
摩天轮这名字多少犯些忌讳,但好在先前这玩意隆庆帝还是裕王游杭州时就说过,当时就说要建摩天轮,裕王也没反对。不仅没反对,反而露出来相当的兴趣。</P></p>
整体而言,隆庆帝还算是一个大气的皇帝,杭州市面上各种小人书,把朱元璋画得跟鳄鱼脸似的,丑得不成样子,他当时看了也没说啥。更别说一些流传小人书还表示了对明初四大案里案犯的同情,特别是靖难之役故事中对建文帝君臣的同情。比如方孝孺株十族之类。更离谱的还是朱元璋用烧鹅杀死徐达的故事也开始流传出来。烧鹅杀徐达的故事在之前可是从来就没有的。还有神神秘秘的万贵妃宫闱秘事,万贵妃杀皇子,那跟描写的亲眼所见一样。</P></p>
在隆庆心中那是坚信自己大明特别是成祖一脉的合法性、正统性。既然自己合法且正统,那别人的这些说辞不过是庸人的笑料罢了,当不得真。谁听个故事都对号入座,谁就是心虚。没必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得强调一遍自己是必然的,是合法的,是正统的。这不反而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吗?</P></p>
就这份胸襟,高翰文还是佩服隆庆皇帝的。当然,从前世历史在嘉靖后期编造出的各类离谱宫廷朝廷笑话来看,还真是从嘉靖后期就没谁在意这些问题了。民间几乎就是百无禁忌。</P></p>
高翰文这么做也是有点蹬鼻子上脸的意思,这么明显的漏洞,就等着朝廷有人弹劾。一旦隆庆对新学支持不坚决,也好及时风紧扯呼。毕竟单独一个摩天轮的取名就算要出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好用来做测试。</P></p>
也许正是因为先前高翰文展示了自己门下随时跑路的能力,这次面对财政吃紧,许太监才放权这么厉害,几乎是隐形了。</P></p>
来到书城,看到最大的变化是以前用布套子遮住的不雅书刊,几乎大都把布袋子打开了,露出了一半封面上的白花花的丰满身姿。</P></p>
原本是藏在柜台后面卖的,现在直接大喇喇地摆在了门口显眼处。</P></p>
好几个人模狗样的读书人还来买了几本。期间一个内侍小太监摸样的进来直接抗了一麻袋最新出版的布袋书籍。</P></p>try{ggauto();} catch(ex){}
书城什么时候傍上了许仪?</P></p>
高翰文原本还在纳闷,突然想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不然跟上面交流的时候没有共同语言啊。</P></p>
好家伙,这些太监为了巴结隆庆这得多难受啊。毕竟只有想象啊。讨论完,还得被隆庆鄙视一番。这得多屈辱啊。</P></p>
好在隆庆也不是什么伪君子,没有自己喜欢看就严查社会上的布袋书。反而是大大方方地引起了一股风潮。</P></p>
上前询问了店里的小厮才发现,整个欢乐谷闭园期间,就布袋书的创作刊印没有停。可想而知,为了给隆庆帝优中选优,这些人也知道要多创作才能出精品,愣是在那么不利的环境下保障了布袋书的正常经营。</P></p>
也正因如此,搞得现在书城两成的书籍都成了布袋书了。这些作者也不傻,知道是一个风口。只要隆庆不死,这布袋书就没人禁得了。而写其他书则要分担新学废禁的风险,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投入哪一个风口。</P></p>
高翰文挑了几本布袋书翻了翻。都放了下去。</P></p>
边上小厮看出高翰文的烦恼,赶紧凑上前来帮忙“客官,前面这么多才子佳人、街坊邻里、王宫贵胄的,哪怕是带插画的都不满意,是不是想找纯彩画的?这个我们书城有,不过得预定。五十两银子的定金,掌柜那里有最新的几类版本,你交了定金,就可以看着选类型了。刊印彩画很贵的。我们也不容易。”</P></p>
那小厮一副看出了高翰文这种不差钱又跟不上杭州时代发展的老财主的庸碌儿子的心声的样子,一边示意高翰文,一边提醒掌柜。</P></p>
好在那掌柜是个眼尖的,高翰文毕竟都来这么多次了。一眼就认出没对了,赶紧一副义正言辞的骂了小厮一个狗血淋头。然后尴尬地说道:“大人怎么来了,要买书可以直接吩咐一声就成。这布袋书也是前面封园后为了维持生计,没法的办法。等过两天书城缓过来,我们一定减少这玩意。毕竟我们干的是读书人的生意,这个摆出来确实没脸面。”</P></p>
高翰文一见到有熟人赶紧尴尬地退了出来,前脚刚回到布政使衙门。后脚金翠兰就领着一叠布袋书进了书房,出门还感叹“高大人,现在的读书人也太小气了,一个个还用布袋套着,生怕我们把里面的东西看了去的。我们都是些力气活,还能把里面的知识学了去吗?至于这样防吗?”</P></p>
金翠兰是不忿书商那个小厮在门口递书时,一本一本地系好书本的布袋套子。在这打小报告呢。只有高翰文一听知道出什么事了。好在金翠兰没看到,否则以金翠兰这大嘴巴,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p></div>
今天是重新开业的第三天,高翰文拿出自己的贵宾卡,不用排队就进去了。</P></p>
整体说来,还是挺热闹的,虽然没有恢复到之前鼎盛时期,但这个热闹覆盖成本应该是没问题的。</P></p>
正门中央,蒸汽驱动的摩天轮还在测试,好些胆子大的领了免费票一个个赶着上去呢。跟后世的摩天轮比不了,但好歹转到最高处也有个六米多高了,足足两层楼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确实堪称摩天轮。</P></p>
摩天轮这名字多少犯些忌讳,但好在先前这玩意隆庆帝还是裕王游杭州时就说过,当时就说要建摩天轮,裕王也没反对。不仅没反对,反而露出来相当的兴趣。</P></p>
整体而言,隆庆帝还算是一个大气的皇帝,杭州市面上各种小人书,把朱元璋画得跟鳄鱼脸似的,丑得不成样子,他当时看了也没说啥。更别说一些流传小人书还表示了对明初四大案里案犯的同情,特别是靖难之役故事中对建文帝君臣的同情。比如方孝孺株十族之类。更离谱的还是朱元璋用烧鹅杀死徐达的故事也开始流传出来。烧鹅杀徐达的故事在之前可是从来就没有的。还有神神秘秘的万贵妃宫闱秘事,万贵妃杀皇子,那跟描写的亲眼所见一样。</P></p>
在隆庆心中那是坚信自己大明特别是成祖一脉的合法性、正统性。既然自己合法且正统,那别人的这些说辞不过是庸人的笑料罢了,当不得真。谁听个故事都对号入座,谁就是心虚。没必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得强调一遍自己是必然的,是合法的,是正统的。这不反而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吗?</P></p>
就这份胸襟,高翰文还是佩服隆庆皇帝的。当然,从前世历史在嘉靖后期编造出的各类离谱宫廷朝廷笑话来看,还真是从嘉靖后期就没谁在意这些问题了。民间几乎就是百无禁忌。</P></p>
高翰文这么做也是有点蹬鼻子上脸的意思,这么明显的漏洞,就等着朝廷有人弹劾。一旦隆庆对新学支持不坚决,也好及时风紧扯呼。毕竟单独一个摩天轮的取名就算要出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好用来做测试。</P></p>
也许正是因为先前高翰文展示了自己门下随时跑路的能力,这次面对财政吃紧,许太监才放权这么厉害,几乎是隐形了。</P></p>
来到书城,看到最大的变化是以前用布套子遮住的不雅书刊,几乎大都把布袋子打开了,露出了一半封面上的白花花的丰满身姿。</P></p>
原本是藏在柜台后面卖的,现在直接大喇喇地摆在了门口显眼处。</P></p>
好几个人模狗样的读书人还来买了几本。期间一个内侍小太监摸样的进来直接抗了一麻袋最新出版的布袋书籍。</P></p>try{ggauto();} catch(ex){}
书城什么时候傍上了许仪?</P></p>
高翰文原本还在纳闷,突然想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不然跟上面交流的时候没有共同语言啊。</P></p>
好家伙,这些太监为了巴结隆庆这得多难受啊。毕竟只有想象啊。讨论完,还得被隆庆鄙视一番。这得多屈辱啊。</P></p>
好在隆庆也不是什么伪君子,没有自己喜欢看就严查社会上的布袋书。反而是大大方方地引起了一股风潮。</P></p>
上前询问了店里的小厮才发现,整个欢乐谷闭园期间,就布袋书的创作刊印没有停。可想而知,为了给隆庆帝优中选优,这些人也知道要多创作才能出精品,愣是在那么不利的环境下保障了布袋书的正常经营。</P></p>
也正因如此,搞得现在书城两成的书籍都成了布袋书了。这些作者也不傻,知道是一个风口。只要隆庆不死,这布袋书就没人禁得了。而写其他书则要分担新学废禁的风险,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投入哪一个风口。</P></p>
高翰文挑了几本布袋书翻了翻。都放了下去。</P></p>
边上小厮看出高翰文的烦恼,赶紧凑上前来帮忙“客官,前面这么多才子佳人、街坊邻里、王宫贵胄的,哪怕是带插画的都不满意,是不是想找纯彩画的?这个我们书城有,不过得预定。五十两银子的定金,掌柜那里有最新的几类版本,你交了定金,就可以看着选类型了。刊印彩画很贵的。我们也不容易。”</P></p>
那小厮一副看出了高翰文这种不差钱又跟不上杭州时代发展的老财主的庸碌儿子的心声的样子,一边示意高翰文,一边提醒掌柜。</P></p>
好在那掌柜是个眼尖的,高翰文毕竟都来这么多次了。一眼就认出没对了,赶紧一副义正言辞的骂了小厮一个狗血淋头。然后尴尬地说道:“大人怎么来了,要买书可以直接吩咐一声就成。这布袋书也是前面封园后为了维持生计,没法的办法。等过两天书城缓过来,我们一定减少这玩意。毕竟我们干的是读书人的生意,这个摆出来确实没脸面。”</P></p>
高翰文一见到有熟人赶紧尴尬地退了出来,前脚刚回到布政使衙门。后脚金翠兰就领着一叠布袋书进了书房,出门还感叹“高大人,现在的读书人也太小气了,一个个还用布袋套着,生怕我们把里面的东西看了去的。我们都是些力气活,还能把里面的知识学了去吗?至于这样防吗?”</P></p>
金翠兰是不忿书商那个小厮在门口递书时,一本一本地系好书本的布袋套子。在这打小报告呢。只有高翰文一听知道出什么事了。好在金翠兰没看到,否则以金翠兰这大嘴巴,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