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两套单位体系的建立!
朱见济微微颔首,“有一说一,为何从古至今读书人这么高贵,读书人这么少,一方面是书贵,一方面是上层建筑的需要利益垄断的局面,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读书识字太难,但是现在随着大明的发展,就大明目前的读书人,真不够用,而且目前的读书人学的之乎者也,在工业改革中,培养不出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第一步肯定是要提升韵书,让读书识字简单化、大众化,之后就是专业技术学府的创建。”
挖掘技术哪家强,大明京畿有蓝翔!
至于扫盲……
不敢说全国百分百扫盲。
识字率要达到四成以上!
如果是传统的大明,进行扫盲提高读书人的比例,这不符合上层建筑的利益需求,但以后的大明,萝卜坑会有很多。
能够保证上层建筑的既得利益。
读书人多了,百姓意识形态的觉醒,对准备进入工业化的大明而言,是好事,朱见济作为天子,是皇权的代言人,他对此喜闻乐见。
开启民智这个事,对地主阶层而言,是一个广泛化的哲学思考问题,一般人不会去想它会对上层建筑的利益造成什么影响。
而能想到的人,又都是大才,或者已在朝堂出仕。
这一批人是大明的先进生产力。
他们就算有利己思想也无妨,毕竟思想先进、目光远见,肯定也希望看到大明更加的繁荣昌盛,所以反对更多读书人出现的声音不会太大。
杭敏听得频频点头,有些感慨,“微臣必全力以赴支持殿下。”
朱见济笑道:“那先在工部未雨绸缪的推行新的长度体系罢——”不对,刚才的宣纸上只写了长度体系单位,没有重量体系。
其实重量这个体系单位,可改可不改。
当下大明,按照一根普通扁担能挑起的重量,定为一石,一石是100斤,一斤16两,一两10钱,一钱10分。
和后世的重量换算关系,有点出入。
明朝的100斤,约等于后世的60千克,一斤是后世604.79克,一两是后世的37.429克,一钱是后世的3.7429克。
以克这个单位来对照的话,大明当下的重量单位体系,系统但不规整。
但其实只要这个体系明确,就不影响。
毕竟重量这个东西,不管是500克还是600克,它始终是一斤,唯一的影响就是工业化中的一些操作,需要精细时,不太好衡量。
尤其化工行业。
需要精细到毫克和微克,大明的这个重量体系就有些望尘莫及。
改罢。
现在改,克这个重量体系就是属于东方文明的成果。
朱见济果断拿了张宣纸,写下了重量体系的单位,写好之后对杭敏道:“这是孤和长度单位一起创造出来的重量单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的重量单位体系,一斤是五百克。
但在大明如何确定五百克?
很简单。
粗暴的方法是直接把1斤16两去掉2两8钱,剩下的就是五百克。
但这不精细。
所以朱见济有更简单的方法。
对杭敏道:“工部那边,安排人手,联系琉璃工坊,生产一些新的长度体系下的一厘米见方的琉璃方瓶,这个瓶子装满水,这个水的重量就是一克!”
杭密听得头晕脑胀,“要不,还是殿下亲自来操办此事?”
他是真不懂。
哪怕殿下已经说得很明白,但这些东西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懵懂学字的学童面对一大堆复杂的之乎者也。
很难。
朱见济一想也是。
首先长度单位体系就还没确定,比如米,“1米”最初的标准为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二千万分之一,也就是由南极或北极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但由于后来发现地球不是正球体,所以“1米”的定义改为某一合金制的金属尺的标准长度。后来激光普及化,“米”的定义改为以光波的波长倍数作标准,由于测不准定理的缘故,不可能同时得出长度和时间的精确量度。所以在1983年,国际度量衡组织改以光速为长度标准的定义,将光速定为299,792,458米/秒。
这玩意儿,大明能弄?
不能。
只能从一丈和米的关系来换算,但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而长度单位都不精确,那么要想得到精确的一立方厘米的水,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尽可能的趋近于正确值。
所以这事还真得自己亲自操作。
无奈的道:“那行,这两张度量单位体系表,你先拿回去思考一下,并在工部工科院抽调一些懂数学的人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等孤登基之后,孤就亲自到工科院主持此事!”
杭敏领旨。
朱见济道:“此事暂且等孤登基之后解决,工部那边先将重心放在水泥官道增加铺设钢铁轨道的事情上去,此事务必在一个月内解决。”
杭敏继续领旨。
朱见济笑道:“舅舅,这些年你的付出,外甥看在眼里,一些场面话,外甥就不说了,但外甥要说的,如果外甥想要打造的盛世中国真的成功了,那么千百年的后世史书中,工部尚书杭敏这六个字,一定会配上一段段耀眼的文字!”
顿了一下,“舅舅的青史之名,绝不会低于大明长城于谦!”
杭敏哈哈一乐。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当臣子的只会认为这是朱见济在画饼,但当下大明的形势很清晰,别说他杭敏做的这些事了,仅仅是幼军指挥使王越在军事上的名声,在后世就不会低于大唐军神李靖和汉之韩信!
如果真的搞出了殿下规划的水泥官道。
搞出了蒸汽机。
搞出了两套长度、重量的新体系。
杭敏这两个字……
必定是大明史书中,臣子之列中最闪耀的两个字之一。
杭敏准备告退,临走之前,道:“既然殿下喊了微臣一声舅舅,那就说一句舅舅应该说的话,殿下,陈循和陆瑜还在偏殿罢,看似只有两人,其实他俩背后是整个大明的地主集团,你登基后要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尽可能的得到地主集团的支持,甚至可以让出一些利益,而微臣也认为,一旦大明按照殿下的蓝图走下去,土地的赋税,很可能不会再成为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土地毕竟是所有资源的根本,在动了地主集团这个利益后,还是要尽可能的在其他方面给以地主集团一个饼子。”
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
朱见济笑道:“舅舅说的是。”
确实是这个道理。
大明目前的发展,真离不开地主集团的支持,而且大明毕竟是个封建社会,不可能真的消灭地主集团,只能把地主集团转变成资本集团。
所以硬来,不现实。
只有利益交换才是可行操作。
/129/129582/32189401.html
挖掘技术哪家强,大明京畿有蓝翔!
至于扫盲……
不敢说全国百分百扫盲。
识字率要达到四成以上!
如果是传统的大明,进行扫盲提高读书人的比例,这不符合上层建筑的利益需求,但以后的大明,萝卜坑会有很多。
能够保证上层建筑的既得利益。
读书人多了,百姓意识形态的觉醒,对准备进入工业化的大明而言,是好事,朱见济作为天子,是皇权的代言人,他对此喜闻乐见。
开启民智这个事,对地主阶层而言,是一个广泛化的哲学思考问题,一般人不会去想它会对上层建筑的利益造成什么影响。
而能想到的人,又都是大才,或者已在朝堂出仕。
这一批人是大明的先进生产力。
他们就算有利己思想也无妨,毕竟思想先进、目光远见,肯定也希望看到大明更加的繁荣昌盛,所以反对更多读书人出现的声音不会太大。
杭敏听得频频点头,有些感慨,“微臣必全力以赴支持殿下。”
朱见济笑道:“那先在工部未雨绸缪的推行新的长度体系罢——”不对,刚才的宣纸上只写了长度体系单位,没有重量体系。
其实重量这个体系单位,可改可不改。
当下大明,按照一根普通扁担能挑起的重量,定为一石,一石是100斤,一斤16两,一两10钱,一钱10分。
和后世的重量换算关系,有点出入。
明朝的100斤,约等于后世的60千克,一斤是后世604.79克,一两是后世的37.429克,一钱是后世的3.7429克。
以克这个单位来对照的话,大明当下的重量单位体系,系统但不规整。
但其实只要这个体系明确,就不影响。
毕竟重量这个东西,不管是500克还是600克,它始终是一斤,唯一的影响就是工业化中的一些操作,需要精细时,不太好衡量。
尤其化工行业。
需要精细到毫克和微克,大明的这个重量体系就有些望尘莫及。
改罢。
现在改,克这个重量体系就是属于东方文明的成果。
朱见济果断拿了张宣纸,写下了重量体系的单位,写好之后对杭敏道:“这是孤和长度单位一起创造出来的重量单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的重量单位体系,一斤是五百克。
但在大明如何确定五百克?
很简单。
粗暴的方法是直接把1斤16两去掉2两8钱,剩下的就是五百克。
但这不精细。
所以朱见济有更简单的方法。
对杭敏道:“工部那边,安排人手,联系琉璃工坊,生产一些新的长度体系下的一厘米见方的琉璃方瓶,这个瓶子装满水,这个水的重量就是一克!”
杭密听得头晕脑胀,“要不,还是殿下亲自来操办此事?”
他是真不懂。
哪怕殿下已经说得很明白,但这些东西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懵懂学字的学童面对一大堆复杂的之乎者也。
很难。
朱见济一想也是。
首先长度单位体系就还没确定,比如米,“1米”最初的标准为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二千万分之一,也就是由南极或北极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但由于后来发现地球不是正球体,所以“1米”的定义改为某一合金制的金属尺的标准长度。后来激光普及化,“米”的定义改为以光波的波长倍数作标准,由于测不准定理的缘故,不可能同时得出长度和时间的精确量度。所以在1983年,国际度量衡组织改以光速为长度标准的定义,将光速定为299,792,458米/秒。
这玩意儿,大明能弄?
不能。
只能从一丈和米的关系来换算,但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而长度单位都不精确,那么要想得到精确的一立方厘米的水,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尽可能的趋近于正确值。
所以这事还真得自己亲自操作。
无奈的道:“那行,这两张度量单位体系表,你先拿回去思考一下,并在工部工科院抽调一些懂数学的人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等孤登基之后,孤就亲自到工科院主持此事!”
杭敏领旨。
朱见济道:“此事暂且等孤登基之后解决,工部那边先将重心放在水泥官道增加铺设钢铁轨道的事情上去,此事务必在一个月内解决。”
杭敏继续领旨。
朱见济笑道:“舅舅,这些年你的付出,外甥看在眼里,一些场面话,外甥就不说了,但外甥要说的,如果外甥想要打造的盛世中国真的成功了,那么千百年的后世史书中,工部尚书杭敏这六个字,一定会配上一段段耀眼的文字!”
顿了一下,“舅舅的青史之名,绝不会低于大明长城于谦!”
杭敏哈哈一乐。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当臣子的只会认为这是朱见济在画饼,但当下大明的形势很清晰,别说他杭敏做的这些事了,仅仅是幼军指挥使王越在军事上的名声,在后世就不会低于大唐军神李靖和汉之韩信!
如果真的搞出了殿下规划的水泥官道。
搞出了蒸汽机。
搞出了两套长度、重量的新体系。
杭敏这两个字……
必定是大明史书中,臣子之列中最闪耀的两个字之一。
杭敏准备告退,临走之前,道:“既然殿下喊了微臣一声舅舅,那就说一句舅舅应该说的话,殿下,陈循和陆瑜还在偏殿罢,看似只有两人,其实他俩背后是整个大明的地主集团,你登基后要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尽可能的得到地主集团的支持,甚至可以让出一些利益,而微臣也认为,一旦大明按照殿下的蓝图走下去,土地的赋税,很可能不会再成为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土地毕竟是所有资源的根本,在动了地主集团这个利益后,还是要尽可能的在其他方面给以地主集团一个饼子。”
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
朱见济笑道:“舅舅说的是。”
确实是这个道理。
大明目前的发展,真离不开地主集团的支持,而且大明毕竟是个封建社会,不可能真的消灭地主集团,只能把地主集团转变成资本集团。
所以硬来,不现实。
只有利益交换才是可行操作。
/129/129582/3218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