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奉天殿无小事
杭敏一脸无奈的出列领旨。
他是真的累。
杭敏今年五十四岁,和朱祁钰一样大,但若是只看杭敏那满脸的沧桑和白了半个脑袋的头发,说他六十五岁都没人怀疑。
好消息是,工部这边新增了一个尚书殷谦。
又问道:“陛下,大坝的修建,也是大明国家电力集团负责么?”
朱见济想了想,“电力集团只做电力方面的事情,修建大坝属于工部本职,还是由工部负责,不过朕有个想法,现在工部过于庞大,朕有点想把工部的一些部门独立出去,此事回头再议。”
杭敏领旨。
又陆续讨论了湖北旱灾的事情,这个问题好解决,今年开春长江上游下雨量少,导致长江中下游流量减少,而湖北最为严重。
不过大明现在应对灾情的实力大增。
朝廷拨款拨粮赈灾就行了。
等入夏之后,长江流量起来了,旱灾自然就迎刃而解。
之后是户部工商司司长程信汇报全国各地的纺织等工坊的发展进度,消息都是积极的,然后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汇报各地的大事。
兵部又汇报了关于兵役改革的相关讨论。
兵役改革目前还在商讨阶段,要具体落实,至少要今年年底,毕竟这个兵役改革之后,很可能影响国家的军事兵力,不得不谨慎。
因为兵役如果改成不强制性的话,朝野都担心今后没人去当兵。
当百姓都生活富足有吃有喝了,谁还去当兵?
最后农部汇报了在东北和中南半岛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进度,消息也振奋人心,东北那边已经规划了用地,由国家出面推动、促进农业生产。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需要迁民。
而且东北荒地居多,比如北大荒那边的开垦会很难很难,不过我中华儿女,从不畏惧,总能创造奇迹。
而中南半岛那边,也在当地圈了大量良田,准备进行农作物的推广种植。
之后工部尚书殷谦带领国家军研院的人汇报了一些工业设备的研发进度。
因为大家都知道陛下要去踏青几日。
赶紧把事情汇报了。
朱见济把群臣汇报的这些事情,一一做了指示,其实不涉及到技术和后世思想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朱祁钰能做,朱桢也能做了。
大明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雏形的体系。
把诸多事情都指示完了,朱见济道:“诸位卿家也看见了,今年开春后湖北就出现了旱灾,若非朝廷这些年存了点小钱小粮,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少人流离失所。”
群臣:“……”
咱们这叫存了点小钱小粮?
粮食确实不算多。
但钱的话……那可有的说了,只要没钱,就可以增印大明宝钞,关键是增印的大明宝钞还有人买单,直接让中南半岛来承受大明国内的通货膨胀就行了。
….
把增印的钱发到中南半岛,拉回资源,国内很难出现物价飙升的局面。
只要中南半岛在大明掌控之中,大明就能一直吸血。
以后还要加上朝鲜……说不定还有日本、吕宋岛、罗斯公国等地,而大明的朝野臣子和天下百姓,是第一次享受到国家外扩带来的利益。
以往国家外扩,不过是为国库增加一些赋税收入,然而这个赋税收入有可能不够朝廷在当地驻军的军费开销。
比如当年大唐的安息都护府。
关键这种外扩还无法长久掌控。
比如交趾就再宣宗年间复国。
但现在大明的外扩,不仅是军事驻军,在经济、政治上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掌控,可以说中南半岛要想脱离大明的掌控,除非大明从内部腐朽。
否则没有希望。
而这就意味着,大明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都可以吸血中南半岛,不要太爽。
朱见济继续道:“但其实这些旱灾和涝灾,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有了预防预警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就能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旱涝灾的预测其实简单,只要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中上游雨量小,那么中下游就可能出现旱灾,而若是雨量太大,则中下游有可能出现涝灾。
都察院右都御史朱英出列,“敢问陛下,是打算在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建立观察机构吗?”
朱见济点头,又摇头,“是要建立,但不止是长江和黄河的上流流域,而是整个大明境内,也不止是建立观察机构,还要兼备预测的功能,朕昨日已经和国师、钦天监监正李华商讨过,打算和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太医院一样,钦天监下沉到地方县境。”
群臣闻言大吃一惊。
钦天监可不是一般的部门,这个部门里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人,是天子和天意的沟通渠道――嗯,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至少表面上钦天监的作用是这样的。
现在钦天监要下行到民间……
那以后万一有人包藏祸心,利用钦天监地方分监,造流言说大明天子的事情,这可很容易蛊惑老百姓,因为在老百姓眼中,钦天监的人都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朱见济笑眯眯的说了句已经下行到民间的钦天监分监,就只是朝廷的部门,负责气象观测、预报而已,只有京畿的钦天监,可具先前职责。
又道:“此事朕意已决,不容讨论了,今日在大朝会上提及此事,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希望诸位卿家群策群力,拿出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来:钦天监在地方设立分监后,只会落位到县城,而钦天监观察到第二日可能出现的气象,要想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县,诸位卿家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群臣议论纷纷。
陛下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钦天监下沉势在必行,而且诸多臣子也觉得这是好事,可以对农业和工业提供更好的条件。
不过要想一夜将消息传遍县境,还是有点难。
最后众臣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个办法:借用驿站的方式,在设立钦天监分监的县里村镇中,建立多个监所,钦天监另招募一批人手,负责每日将气象预报的消息传递村镇监所,之后张贴布告,百姓之间互相传递。
只有这个办法。
但需要大量人手,也需要大量资金。
问题在于,这个财力和人力花得值不值当。
【3.】
.
...
他是真的累。
杭敏今年五十四岁,和朱祁钰一样大,但若是只看杭敏那满脸的沧桑和白了半个脑袋的头发,说他六十五岁都没人怀疑。
好消息是,工部这边新增了一个尚书殷谦。
又问道:“陛下,大坝的修建,也是大明国家电力集团负责么?”
朱见济想了想,“电力集团只做电力方面的事情,修建大坝属于工部本职,还是由工部负责,不过朕有个想法,现在工部过于庞大,朕有点想把工部的一些部门独立出去,此事回头再议。”
杭敏领旨。
又陆续讨论了湖北旱灾的事情,这个问题好解决,今年开春长江上游下雨量少,导致长江中下游流量减少,而湖北最为严重。
不过大明现在应对灾情的实力大增。
朝廷拨款拨粮赈灾就行了。
等入夏之后,长江流量起来了,旱灾自然就迎刃而解。
之后是户部工商司司长程信汇报全国各地的纺织等工坊的发展进度,消息都是积极的,然后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汇报各地的大事。
兵部又汇报了关于兵役改革的相关讨论。
兵役改革目前还在商讨阶段,要具体落实,至少要今年年底,毕竟这个兵役改革之后,很可能影响国家的军事兵力,不得不谨慎。
因为兵役如果改成不强制性的话,朝野都担心今后没人去当兵。
当百姓都生活富足有吃有喝了,谁还去当兵?
最后农部汇报了在东北和中南半岛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进度,消息也振奋人心,东北那边已经规划了用地,由国家出面推动、促进农业生产。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需要迁民。
而且东北荒地居多,比如北大荒那边的开垦会很难很难,不过我中华儿女,从不畏惧,总能创造奇迹。
而中南半岛那边,也在当地圈了大量良田,准备进行农作物的推广种植。
之后工部尚书殷谦带领国家军研院的人汇报了一些工业设备的研发进度。
因为大家都知道陛下要去踏青几日。
赶紧把事情汇报了。
朱见济把群臣汇报的这些事情,一一做了指示,其实不涉及到技术和后世思想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朱祁钰能做,朱桢也能做了。
大明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雏形的体系。
把诸多事情都指示完了,朱见济道:“诸位卿家也看见了,今年开春后湖北就出现了旱灾,若非朝廷这些年存了点小钱小粮,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少人流离失所。”
群臣:“……”
咱们这叫存了点小钱小粮?
粮食确实不算多。
但钱的话……那可有的说了,只要没钱,就可以增印大明宝钞,关键是增印的大明宝钞还有人买单,直接让中南半岛来承受大明国内的通货膨胀就行了。
….
把增印的钱发到中南半岛,拉回资源,国内很难出现物价飙升的局面。
只要中南半岛在大明掌控之中,大明就能一直吸血。
以后还要加上朝鲜……说不定还有日本、吕宋岛、罗斯公国等地,而大明的朝野臣子和天下百姓,是第一次享受到国家外扩带来的利益。
以往国家外扩,不过是为国库增加一些赋税收入,然而这个赋税收入有可能不够朝廷在当地驻军的军费开销。
比如当年大唐的安息都护府。
关键这种外扩还无法长久掌控。
比如交趾就再宣宗年间复国。
但现在大明的外扩,不仅是军事驻军,在经济、政治上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掌控,可以说中南半岛要想脱离大明的掌控,除非大明从内部腐朽。
否则没有希望。
而这就意味着,大明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都可以吸血中南半岛,不要太爽。
朱见济继续道:“但其实这些旱灾和涝灾,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有了预防预警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就能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旱涝灾的预测其实简单,只要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中上游雨量小,那么中下游就可能出现旱灾,而若是雨量太大,则中下游有可能出现涝灾。
都察院右都御史朱英出列,“敢问陛下,是打算在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建立观察机构吗?”
朱见济点头,又摇头,“是要建立,但不止是长江和黄河的上流流域,而是整个大明境内,也不止是建立观察机构,还要兼备预测的功能,朕昨日已经和国师、钦天监监正李华商讨过,打算和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太医院一样,钦天监下沉到地方县境。”
群臣闻言大吃一惊。
钦天监可不是一般的部门,这个部门里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人,是天子和天意的沟通渠道――嗯,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至少表面上钦天监的作用是这样的。
现在钦天监要下行到民间……
那以后万一有人包藏祸心,利用钦天监地方分监,造流言说大明天子的事情,这可很容易蛊惑老百姓,因为在老百姓眼中,钦天监的人都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朱见济笑眯眯的说了句已经下行到民间的钦天监分监,就只是朝廷的部门,负责气象观测、预报而已,只有京畿的钦天监,可具先前职责。
又道:“此事朕意已决,不容讨论了,今日在大朝会上提及此事,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希望诸位卿家群策群力,拿出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来:钦天监在地方设立分监后,只会落位到县城,而钦天监观察到第二日可能出现的气象,要想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县,诸位卿家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群臣议论纷纷。
陛下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钦天监下沉势在必行,而且诸多臣子也觉得这是好事,可以对农业和工业提供更好的条件。
不过要想一夜将消息传遍县境,还是有点难。
最后众臣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个办法:借用驿站的方式,在设立钦天监分监的县里村镇中,建立多个监所,钦天监另招募一批人手,负责每日将气象预报的消息传递村镇监所,之后张贴布告,百姓之间互相传递。
只有这个办法。
但需要大量人手,也需要大量资金。
问题在于,这个财力和人力花得值不值当。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