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命人赴辽东前线,乃是北狩归来后的首次对外举动,旨意一出便引发轰动。
如同硕大陨石坠落湖中,静谧消失,巨浪滔天,暗潮汹涌。
因柳氏新戏之故,柳湘莲的确有几分名气,不过只是在市井小民中传播,勋贵官宦之家也仅是纨绔子弟知其名。真正高官重臣,公务繁忙私下更忙,谁会关心一个新戏子?
此时有太上皇光环加持,顿时不同凡响,高层亦为之侧目。
永隆帝为消除太上皇和故太子遗存的影响,手段百出,被打压的勋贵官吏不在少数。
特别是心腹之辈,早被打入另册,绝没有机会再复起。
祸从天降,谁人甘心?
这些失意者一腔功名利禄的心思只能寄托在太上皇身上,可惜他老人家似乎真的雄心不再、心灰意懒,一直未有动作。
现在忽有此举,且涉辽东涉军队,如同给他们注入一股强心剂,振奋不已。
揣测纷纷:这否是太上皇在试探或暗示什么?我等需要如何应对?
……
大明宫,勤政殿,西暖阁。
勤政殿并非大明宫主殿,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
西暖阁内,永隆帝正在批阅奏章。
他年近四旬,穿着半旧不新的龙袍,面容俊朗,目光深邃。
因十余年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竟早早的显出苍老之态。
此时,坐在御座上,看着手中的奏折,他眉头紧锁。
这份奏折是锦衣亲军指挥使赵文海刚递交的。
“柳湘莲,祖籍金陵,年十六,理国公柳彪之孙,荣国公贾代善外孙,柳棱次子,京师武生。
擅武艺,尝与宁府贾珍街头相斗,一人一枪横扫数十家丁,无可当其锋者。
早年家业为诸伯父所夺,衣食无着,串戏为生。
近来自拟新戏,名噪京师,与皇商薛家合开戏园,日进斗金。
柳家欲夺之,假言祖宗托梦,告其大不孝之罪。经查,所言皆属虚妄。
惧反坐,伯父柳极、堂兄柳茁当堂佯晕而退。归而不甘,厚贿使人荐之太上皇。
太上召之,观戏罢,问以“项羽之死何如?”对曰:“项羽死当其所”。问其故……
太上命其为供奉,辞拒,声言“愿效法先祖,为国杀敌,不灭东虏,死不旋踵。”
太上命其立赴辽东,以‘尚无后,恐不孝’,求延三月之期。
太上允,赐婚。”
“荒谬!”
永隆帝看罢,勃然而怒,气的一甩手将奏折摔到地上,众内监无不悚惧屏息。
昨日忽闻沉默十余年的太上皇终于有了动作,且事涉辽东军务,永隆帝顿时被唬了一跳!
这些年他是怎么过的?内忧外患,简直是刀尖上跳舞!
足下万丈深渊,他瑀瑀独行于独木桥上,一旦失足,万劫不复!
岂能不昼警夕惕,不敢丝毫轻忽懈怠?
此事过于突然,此前毫无征兆,不可不慎重对待。
永隆帝急召锦衣府指挥使赵文海问询,结果一问三不知,完全不知情由。
不禁大为恼怒,劈头盖脸臭骂一顿,命他立刻查清前因后果。
赵文海年近五旬,乃是永隆帝潜邸旧人,深得信任。
为此事而受詈骂,甚至有失去宠信之危,他大感冤枉。
太上皇观戏听曲儿也非一日两日的了,锦衣亲军对进出太安宫的人无不详加调查。
昨天去了十来个戏班,人虽不少,也没什么可疑的。
那个柳二郎的确是戏园东家,还会写会唱,平时也无不轨之举。
谁知竟出了这样的纰漏!
皇命在身,不敢懈怠,赵文海忙调集精干人手四散侦查,而调查结果事无巨细都写在奏折中。
至于是不是真的,因时间匆忙不及反复求证,他并不能百分百保证。
永隆帝一眼看过,却立马判定这些情况应当属实,行事的确是勋贵风格。
可越是属实,越令他恼怒!
搞出这么大动静,一时间朝堂风云变幻,山雨欲来,令他辗转反侧,忧心难眠。
孰料起因竟只是柳家人为夺侄子家产!且早就夺过一次,逼得侄子串戏为生!
这就是堂堂开国四王八公勋贵之家!
竟连祖宗托梦这等荒诞无稽的说辞都能搬出来,甚至胆大妄为到连太上皇都敢利用!
他们还有一丝一毫忠孝之心吗!
生气之余,永隆帝也稍稍放心,这说明并非太上皇蓄谋已久、刻意发动.
最多只是借此事试探,于他而言,威胁尚在可控范围。
沉思过后,他问道:“柳芳有没有参与夺产?”
赵文海知道柳芳已经投靠今上,正谋求重用,不知其前程好赖,也不敢乱说话,如实说道:“回禀陛下,他应当知晓,但并未参与,只说让两位叔父做主。“
“哼!”永隆帝冷哼,目光阴沉,嘲讽道:“他这个做族长的倒是推得干净!若是败了,不损他分毫,若是成了,少不了他的好处!立于不败之地嘛!”
赵文海跪在地上,垂首不答。
“起来吧。”
“谢陛下!”
永隆帝想了想,吩咐道:“这些人太闲了,收拾一下。”
收拾一下?赵文海有些拿捏不定轻重,忙抬了头轻声问道:“陛下,要死要活?”
永隆帝瞪他:“收拾一下,听不懂?”
“懂了!”也不管真懂假懂,赵文海忙点头先应下。
永隆帝并不在意这等小事,就算搞死了又能怎样?
倒让天下少几个蠹虫!
他突然问道:“你说,太上皇此举用意何在?“
赵文海心肝一颤,知道皇帝这么问,只是在理顺思路,不是真的要听他的看法。
这等大事他又岂敢置喙?一个不小心就是离间天家感情,或是心怀叵测为之掩饰。
他故作茫然,不确定的说道:“许是一时兴起?“
“一时兴起?恼他不进宫唱戏?”
永隆帝摇了摇头,并不认同这等粗浅判断。
真要生气就该大棍伺候,打死了丢出去。
他站起身来,负手在殿内缓慢踱步,细细思索太上皇可能的意图:
“想收柳家?不可能,柳家有柳芳在京营,算是顶门立户的,他已投靠自己。”
“贾家?除了那个装乌龟修仙的,贾家无人。故旧都在向王子腾靠拢,这少年只是外孙,更毫无根基。”
“难道,……”
永隆帝骤然转身,神情严峻,目光冷冽,逼视赵文海:“他有没有与‘那些人’联系?“
赵文海会意,忙回道:“经臣详查,柳湘莲并未同乐天郡王见过面。
不过,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也是戏园股东,而冯紫英同乐天郡王偶尔秘密相会。”
“冯紫英?秘密相会?”
赵文海解释道:“此子豪放不羁,交游广阔,偶尔会乔装改扮密会乐天郡王。
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实则早在臣的监视之中。目前为止,尚无不轨举动。
到底是其自作主张,还是受其父冯唐之命而为,尚无法确定。
他曾力证柳湘莲作过一首曲子,以为之扬名。”
“什么曲子?”
赵文海忙道:“曲名叫《精忠报国》,但,唱曲儿的是个青楼妓女。
说是冯家私宴上,柳二郎不屑为淫词艳曲,作此慷慨悲歌,一时传为佳话。
那妓女也因此身价百倍,常人想要一听此曲也难。
此事有冯紫英作证,旁人都信之不疑。”
“奏折上为何没有此曲?”
赵文海额头渗汗,急忙找理由:“这……鄙俗之语,岂敢有辱圣听……“
永隆帝心思缜密,见不得底下人办事这等疏漏,气骂道:“糊涂!既要调查,当无所遗漏,速速将所有案卷取来!”……
内监打马赶到锦衣府,将原始案卷取回。
赵文海手忙脚乱的从厚厚的案卷中,拣选出那首《精忠报国》的曲词。
永隆帝接过,略扫一眼,神情微变,盯着曲词,眉头蹙起,面露疑惑。
不久,他摇了摇头,目光犀利如刀,厚重的嗓音断然说道:“此曲不是柳湘莲所作!”
“啊?”赵文海轻讶,不知何意,目现茫然之色,这次却不是假装。
永隆帝瞥他一眼,鼻孔轻哼,哼嫌弃道:“文海啊!朕看你这双招子算是白长了!
不然脑子里全是浆糊!你这位子坐不稳当!”
因赵文海非是一般朝臣,而是近臣、旧部,他说话也很随意。
赵文海听出了责备之意,忙跪地谢罪。
他知皇帝驭下严厉,目前倒也不会真拿他怎样,佯作求教实则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聪睿绝伦,臣下自然难及万分之一。只是何以看出不是柳家小儿所作呢?臣着实不解。”
“你把阿谀奉承的心思放在正事儿上,岂会看不出?”
永隆帝微微摇头,也不再计较,与他分析道:“这曲词明明白白写的是‘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话虽嚣张,可‘二十年’没必要作假。
十六岁小娃娃哪儿来的二十年?要说这是典故,又是什么典故?朕怎不知?你知道?”
赵文海也觉的有道理,不断点头。此前他只当是寻常曲子,没细想罢了。
忙问:“依陛下看,要不是柳家小儿,又该是何人所作呢?”
永隆帝并没有因臣下查不清反倒问他而生气,继续指点:“由用词来看,情真意切、悲壮雄豪,应是有一番亲身经历。
其中称‘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遍观近些年内外之战,当是辽东之役!
作词者当是侥幸不死之人。算他十八岁从军,军中二十年,再加十三年,现在该有五十余岁。
你可知是谁?”
赵文海垂头急思,眼睛忽的一亮,兴冲冲道:“莫非是柳家家奴柳三?”
“那又是谁?”
无名之辈,永隆帝哪里听闻过,卷宗还没来得及细看。
赵文海回忆着案卷资料,说道:“柳三是假名,当年似乎是被权贵之家弄得家破人亡,得了柳棱收留,改名换姓方才活命。
因时间太久,当年的详情未能查出,但此人曾历经战阵无疑。
只是不知他有没有参与辽东之役,毕竟当时柳棱没去。”
“此人有何不妥?”
“那倒没有发现。”
永隆帝现在完全不相信他说的,柳棱早死,此前不是锦衣府监察重点,资料有缺在所难免。
命令急促,一日一夜怎么可能调查的清楚?
当即命道:“全部监视起来。”
吩咐完,他放下曲词。
可随即又拿起,反复观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凝神细思,方有所悟:以他的阅历和身份,不该轻易被触动情绪才是。
偏偏这短短十二句,竟让他激荡起一腔豪气!
想起此曲最初竟是在私宴上唱出,身为帝王,他也不禁好笑:“‘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能在满是靡靡之音的宴席上,唱出此等雄歌,这位柳二郎要么是个不解风情的铁憨憨,要么……要么还真是个心怀大志,赤心报国的!”
他当然不会仅凭猜测贸然作出什么重大决定,此事也不急。
正好可以借此看看,能不能钓起一些鱼来。
赵文海凑趣说道:“少年人多些血气,唱此等慷慨之歌也不奇怪。“
永隆帝斜睨于他,目露不屑:“朕看却未必,贾家哪个年轻人有这等血气?柳家年轻一辈哪个有这等血气?心志如何,不分老幼!”
想起往事,他叹道:“柳棱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只知君臣小忠,不知国家大义!不能为朕所用,白白浪费了一身才华!”
赵文海垂头,不敢再接话。
暗思,看陛下态度,应是暂时按兵不动,是要继续钓鱼么?
对了,回去不能忘了收拾柳家那些混账!
……
永隆帝准备钓鱼之时,也有人真的在钓鱼。
乐天郡王府,花园中嘉木葱茏,繁花似锦,山环水绕,真如人间仙境。
奇怪的是此间十分寂寥,内侍和婢女全都不见。
唯独银珑潭畔,雪迟亭下,安静的坐着两个人,正在垂钓。
一人身着赤色蟒袍,正是昨日与太上皇作伴赏戏的乐天郡王陈彦俊。
他今日穿着随意,姿态潇洒,神情不似昨天那般乖巧纯善,隐隐多了张扬狠厉。
另一人穿着寻常锦袍,脸上涂抹了厚粉,竟难辨真容,不明年岁。
不知是何身份,姑且以“锦袍人”代称。
两人各自落钩,鱼钩入水,激起微澜,四散开去,水面又迅速归于宁静。
乐天郡王眸光犀利,盯着谭中游鱼,忽叹息道:“孤本想着,将柳二郎置于太安宫内,来日大有可为。以他的身手,对付二三十个禁卫不成问题。
不想他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当面拒绝太上皇谕旨。
此人的确是宁折不弯之辈,还是你有识人之明!”
言语中不无遗憾,怅然若失。
旁边的锦袍人听了这话,也是一叹,开口劝道:“殿下也不必惋惜。我早说过,与二郎相处,重在坦荡。
旁人待他好,他则手足相视,不吝金银,旁人待他恶,他便针锋相对,不惧权势。
其言行颇有孟圣‘君臣之论’的古风。
唉,只可惜,他待我不薄,我却辜负了他。”
此人嗓音甚是年轻,该是位少年,身量却颀长,与寻常成年男子无异。
“哼!”
乐天郡王不满的冷哼一声,侧过头,扬眉反问:“谋划此事的乃是柳家叔侄,与你有何干系?
不要庸人自扰!”
对方贵为郡王,身份尊贵,锦袍人似也不惧,摇了摇头,自嘲道:“话当然可以这么说,但你我心知肚明,如此想,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够了!”
乐天郡王显然有些不耐烦,谋算区区一个戏子还不需要他心生愧意,更不要说失败了!
他深吸口气,压下烦躁情绪,吩咐道:“有时间寻个方便,带他来见孤。
若是先前就相识,他知孤心意,也许此事就成了。不至于生出这些无谓的波折,落得一场空。”
锦袍人久久没有回答,默默注视着水中的鱼钩,不知在想什么。
乐天郡王察觉异常,不禁皱眉,面色微沉,声音已有几分清冷:
“怎么,你已经与他说过,他却不肯来见孤?”
“没有!我未曾与他提及殿下。”锦袍人忙否认了。
他深知这位郡王是什么性子,若不说明,恐为二郎招来祸端。
随后停顿下来,下面的话似乎不应当说出,令他迟疑难决。
“你何时也变得婆婆妈妈了!”乐天郡王十分不满。
他欣赏此人,就在于此人既不对他避而远之,也不阿谀奉承,坦荡磊落。
他自认彼此间是君子之交,无不可谈之事。
经此催促,锦袍人方说道:“以我观之,二郎的确有报国之志,只是……”
“只是他想为四叔效力,是吧?哼!连杀父之仇也能弃之不顾!”
乐天郡王冷笑着接上。
锦袍人忙作解释:“并非如此。他父亲怨愤而死,到底不是今上所杀。
且二郎当时年幼,并无深刻记忆,对今上并无怨念,也容易理解。
只因有报国之心,才会一心要考中武举,早日报效朝廷,战场杀敌。”
“你是这认为的?开什么玩笑!”
仿佛听了一个大笑话,乐天郡王失笑摇头:“四叔刻薄寡恩天下谁人不知?
报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难道不怕?
那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幼稚!
早晚有一天他会明白,这世上总是该死的人不死,不该死的却死了。
报国?让他先找对主人吧。否则只能落得他父亲的下场,愤懑而终,死不瞑目!”
柳湘莲之父柳棱追随的故太子,正是眼前这位乐天郡王之父。
而听他的口气,分明对其父颇有怨念,令人费解。
锦袍人沉默不语。主人,你也自认是我的主人吗?
如同硕大陨石坠落湖中,静谧消失,巨浪滔天,暗潮汹涌。
因柳氏新戏之故,柳湘莲的确有几分名气,不过只是在市井小民中传播,勋贵官宦之家也仅是纨绔子弟知其名。真正高官重臣,公务繁忙私下更忙,谁会关心一个新戏子?
此时有太上皇光环加持,顿时不同凡响,高层亦为之侧目。
永隆帝为消除太上皇和故太子遗存的影响,手段百出,被打压的勋贵官吏不在少数。
特别是心腹之辈,早被打入另册,绝没有机会再复起。
祸从天降,谁人甘心?
这些失意者一腔功名利禄的心思只能寄托在太上皇身上,可惜他老人家似乎真的雄心不再、心灰意懒,一直未有动作。
现在忽有此举,且涉辽东涉军队,如同给他们注入一股强心剂,振奋不已。
揣测纷纷:这否是太上皇在试探或暗示什么?我等需要如何应对?
……
大明宫,勤政殿,西暖阁。
勤政殿并非大明宫主殿,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
西暖阁内,永隆帝正在批阅奏章。
他年近四旬,穿着半旧不新的龙袍,面容俊朗,目光深邃。
因十余年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竟早早的显出苍老之态。
此时,坐在御座上,看着手中的奏折,他眉头紧锁。
这份奏折是锦衣亲军指挥使赵文海刚递交的。
“柳湘莲,祖籍金陵,年十六,理国公柳彪之孙,荣国公贾代善外孙,柳棱次子,京师武生。
擅武艺,尝与宁府贾珍街头相斗,一人一枪横扫数十家丁,无可当其锋者。
早年家业为诸伯父所夺,衣食无着,串戏为生。
近来自拟新戏,名噪京师,与皇商薛家合开戏园,日进斗金。
柳家欲夺之,假言祖宗托梦,告其大不孝之罪。经查,所言皆属虚妄。
惧反坐,伯父柳极、堂兄柳茁当堂佯晕而退。归而不甘,厚贿使人荐之太上皇。
太上召之,观戏罢,问以“项羽之死何如?”对曰:“项羽死当其所”。问其故……
太上命其为供奉,辞拒,声言“愿效法先祖,为国杀敌,不灭东虏,死不旋踵。”
太上命其立赴辽东,以‘尚无后,恐不孝’,求延三月之期。
太上允,赐婚。”
“荒谬!”
永隆帝看罢,勃然而怒,气的一甩手将奏折摔到地上,众内监无不悚惧屏息。
昨日忽闻沉默十余年的太上皇终于有了动作,且事涉辽东军务,永隆帝顿时被唬了一跳!
这些年他是怎么过的?内忧外患,简直是刀尖上跳舞!
足下万丈深渊,他瑀瑀独行于独木桥上,一旦失足,万劫不复!
岂能不昼警夕惕,不敢丝毫轻忽懈怠?
此事过于突然,此前毫无征兆,不可不慎重对待。
永隆帝急召锦衣府指挥使赵文海问询,结果一问三不知,完全不知情由。
不禁大为恼怒,劈头盖脸臭骂一顿,命他立刻查清前因后果。
赵文海年近五旬,乃是永隆帝潜邸旧人,深得信任。
为此事而受詈骂,甚至有失去宠信之危,他大感冤枉。
太上皇观戏听曲儿也非一日两日的了,锦衣亲军对进出太安宫的人无不详加调查。
昨天去了十来个戏班,人虽不少,也没什么可疑的。
那个柳二郎的确是戏园东家,还会写会唱,平时也无不轨之举。
谁知竟出了这样的纰漏!
皇命在身,不敢懈怠,赵文海忙调集精干人手四散侦查,而调查结果事无巨细都写在奏折中。
至于是不是真的,因时间匆忙不及反复求证,他并不能百分百保证。
永隆帝一眼看过,却立马判定这些情况应当属实,行事的确是勋贵风格。
可越是属实,越令他恼怒!
搞出这么大动静,一时间朝堂风云变幻,山雨欲来,令他辗转反侧,忧心难眠。
孰料起因竟只是柳家人为夺侄子家产!且早就夺过一次,逼得侄子串戏为生!
这就是堂堂开国四王八公勋贵之家!
竟连祖宗托梦这等荒诞无稽的说辞都能搬出来,甚至胆大妄为到连太上皇都敢利用!
他们还有一丝一毫忠孝之心吗!
生气之余,永隆帝也稍稍放心,这说明并非太上皇蓄谋已久、刻意发动.
最多只是借此事试探,于他而言,威胁尚在可控范围。
沉思过后,他问道:“柳芳有没有参与夺产?”
赵文海知道柳芳已经投靠今上,正谋求重用,不知其前程好赖,也不敢乱说话,如实说道:“回禀陛下,他应当知晓,但并未参与,只说让两位叔父做主。“
“哼!”永隆帝冷哼,目光阴沉,嘲讽道:“他这个做族长的倒是推得干净!若是败了,不损他分毫,若是成了,少不了他的好处!立于不败之地嘛!”
赵文海跪在地上,垂首不答。
“起来吧。”
“谢陛下!”
永隆帝想了想,吩咐道:“这些人太闲了,收拾一下。”
收拾一下?赵文海有些拿捏不定轻重,忙抬了头轻声问道:“陛下,要死要活?”
永隆帝瞪他:“收拾一下,听不懂?”
“懂了!”也不管真懂假懂,赵文海忙点头先应下。
永隆帝并不在意这等小事,就算搞死了又能怎样?
倒让天下少几个蠹虫!
他突然问道:“你说,太上皇此举用意何在?“
赵文海心肝一颤,知道皇帝这么问,只是在理顺思路,不是真的要听他的看法。
这等大事他又岂敢置喙?一个不小心就是离间天家感情,或是心怀叵测为之掩饰。
他故作茫然,不确定的说道:“许是一时兴起?“
“一时兴起?恼他不进宫唱戏?”
永隆帝摇了摇头,并不认同这等粗浅判断。
真要生气就该大棍伺候,打死了丢出去。
他站起身来,负手在殿内缓慢踱步,细细思索太上皇可能的意图:
“想收柳家?不可能,柳家有柳芳在京营,算是顶门立户的,他已投靠自己。”
“贾家?除了那个装乌龟修仙的,贾家无人。故旧都在向王子腾靠拢,这少年只是外孙,更毫无根基。”
“难道,……”
永隆帝骤然转身,神情严峻,目光冷冽,逼视赵文海:“他有没有与‘那些人’联系?“
赵文海会意,忙回道:“经臣详查,柳湘莲并未同乐天郡王见过面。
不过,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也是戏园股东,而冯紫英同乐天郡王偶尔秘密相会。”
“冯紫英?秘密相会?”
赵文海解释道:“此子豪放不羁,交游广阔,偶尔会乔装改扮密会乐天郡王。
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实则早在臣的监视之中。目前为止,尚无不轨举动。
到底是其自作主张,还是受其父冯唐之命而为,尚无法确定。
他曾力证柳湘莲作过一首曲子,以为之扬名。”
“什么曲子?”
赵文海忙道:“曲名叫《精忠报国》,但,唱曲儿的是个青楼妓女。
说是冯家私宴上,柳二郎不屑为淫词艳曲,作此慷慨悲歌,一时传为佳话。
那妓女也因此身价百倍,常人想要一听此曲也难。
此事有冯紫英作证,旁人都信之不疑。”
“奏折上为何没有此曲?”
赵文海额头渗汗,急忙找理由:“这……鄙俗之语,岂敢有辱圣听……“
永隆帝心思缜密,见不得底下人办事这等疏漏,气骂道:“糊涂!既要调查,当无所遗漏,速速将所有案卷取来!”……
内监打马赶到锦衣府,将原始案卷取回。
赵文海手忙脚乱的从厚厚的案卷中,拣选出那首《精忠报国》的曲词。
永隆帝接过,略扫一眼,神情微变,盯着曲词,眉头蹙起,面露疑惑。
不久,他摇了摇头,目光犀利如刀,厚重的嗓音断然说道:“此曲不是柳湘莲所作!”
“啊?”赵文海轻讶,不知何意,目现茫然之色,这次却不是假装。
永隆帝瞥他一眼,鼻孔轻哼,哼嫌弃道:“文海啊!朕看你这双招子算是白长了!
不然脑子里全是浆糊!你这位子坐不稳当!”
因赵文海非是一般朝臣,而是近臣、旧部,他说话也很随意。
赵文海听出了责备之意,忙跪地谢罪。
他知皇帝驭下严厉,目前倒也不会真拿他怎样,佯作求教实则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聪睿绝伦,臣下自然难及万分之一。只是何以看出不是柳家小儿所作呢?臣着实不解。”
“你把阿谀奉承的心思放在正事儿上,岂会看不出?”
永隆帝微微摇头,也不再计较,与他分析道:“这曲词明明白白写的是‘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话虽嚣张,可‘二十年’没必要作假。
十六岁小娃娃哪儿来的二十年?要说这是典故,又是什么典故?朕怎不知?你知道?”
赵文海也觉的有道理,不断点头。此前他只当是寻常曲子,没细想罢了。
忙问:“依陛下看,要不是柳家小儿,又该是何人所作呢?”
永隆帝并没有因臣下查不清反倒问他而生气,继续指点:“由用词来看,情真意切、悲壮雄豪,应是有一番亲身经历。
其中称‘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遍观近些年内外之战,当是辽东之役!
作词者当是侥幸不死之人。算他十八岁从军,军中二十年,再加十三年,现在该有五十余岁。
你可知是谁?”
赵文海垂头急思,眼睛忽的一亮,兴冲冲道:“莫非是柳家家奴柳三?”
“那又是谁?”
无名之辈,永隆帝哪里听闻过,卷宗还没来得及细看。
赵文海回忆着案卷资料,说道:“柳三是假名,当年似乎是被权贵之家弄得家破人亡,得了柳棱收留,改名换姓方才活命。
因时间太久,当年的详情未能查出,但此人曾历经战阵无疑。
只是不知他有没有参与辽东之役,毕竟当时柳棱没去。”
“此人有何不妥?”
“那倒没有发现。”
永隆帝现在完全不相信他说的,柳棱早死,此前不是锦衣府监察重点,资料有缺在所难免。
命令急促,一日一夜怎么可能调查的清楚?
当即命道:“全部监视起来。”
吩咐完,他放下曲词。
可随即又拿起,反复观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凝神细思,方有所悟:以他的阅历和身份,不该轻易被触动情绪才是。
偏偏这短短十二句,竟让他激荡起一腔豪气!
想起此曲最初竟是在私宴上唱出,身为帝王,他也不禁好笑:“‘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能在满是靡靡之音的宴席上,唱出此等雄歌,这位柳二郎要么是个不解风情的铁憨憨,要么……要么还真是个心怀大志,赤心报国的!”
他当然不会仅凭猜测贸然作出什么重大决定,此事也不急。
正好可以借此看看,能不能钓起一些鱼来。
赵文海凑趣说道:“少年人多些血气,唱此等慷慨之歌也不奇怪。“
永隆帝斜睨于他,目露不屑:“朕看却未必,贾家哪个年轻人有这等血气?柳家年轻一辈哪个有这等血气?心志如何,不分老幼!”
想起往事,他叹道:“柳棱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只知君臣小忠,不知国家大义!不能为朕所用,白白浪费了一身才华!”
赵文海垂头,不敢再接话。
暗思,看陛下态度,应是暂时按兵不动,是要继续钓鱼么?
对了,回去不能忘了收拾柳家那些混账!
……
永隆帝准备钓鱼之时,也有人真的在钓鱼。
乐天郡王府,花园中嘉木葱茏,繁花似锦,山环水绕,真如人间仙境。
奇怪的是此间十分寂寥,内侍和婢女全都不见。
唯独银珑潭畔,雪迟亭下,安静的坐着两个人,正在垂钓。
一人身着赤色蟒袍,正是昨日与太上皇作伴赏戏的乐天郡王陈彦俊。
他今日穿着随意,姿态潇洒,神情不似昨天那般乖巧纯善,隐隐多了张扬狠厉。
另一人穿着寻常锦袍,脸上涂抹了厚粉,竟难辨真容,不明年岁。
不知是何身份,姑且以“锦袍人”代称。
两人各自落钩,鱼钩入水,激起微澜,四散开去,水面又迅速归于宁静。
乐天郡王眸光犀利,盯着谭中游鱼,忽叹息道:“孤本想着,将柳二郎置于太安宫内,来日大有可为。以他的身手,对付二三十个禁卫不成问题。
不想他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当面拒绝太上皇谕旨。
此人的确是宁折不弯之辈,还是你有识人之明!”
言语中不无遗憾,怅然若失。
旁边的锦袍人听了这话,也是一叹,开口劝道:“殿下也不必惋惜。我早说过,与二郎相处,重在坦荡。
旁人待他好,他则手足相视,不吝金银,旁人待他恶,他便针锋相对,不惧权势。
其言行颇有孟圣‘君臣之论’的古风。
唉,只可惜,他待我不薄,我却辜负了他。”
此人嗓音甚是年轻,该是位少年,身量却颀长,与寻常成年男子无异。
“哼!”
乐天郡王不满的冷哼一声,侧过头,扬眉反问:“谋划此事的乃是柳家叔侄,与你有何干系?
不要庸人自扰!”
对方贵为郡王,身份尊贵,锦袍人似也不惧,摇了摇头,自嘲道:“话当然可以这么说,但你我心知肚明,如此想,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够了!”
乐天郡王显然有些不耐烦,谋算区区一个戏子还不需要他心生愧意,更不要说失败了!
他深吸口气,压下烦躁情绪,吩咐道:“有时间寻个方便,带他来见孤。
若是先前就相识,他知孤心意,也许此事就成了。不至于生出这些无谓的波折,落得一场空。”
锦袍人久久没有回答,默默注视着水中的鱼钩,不知在想什么。
乐天郡王察觉异常,不禁皱眉,面色微沉,声音已有几分清冷:
“怎么,你已经与他说过,他却不肯来见孤?”
“没有!我未曾与他提及殿下。”锦袍人忙否认了。
他深知这位郡王是什么性子,若不说明,恐为二郎招来祸端。
随后停顿下来,下面的话似乎不应当说出,令他迟疑难决。
“你何时也变得婆婆妈妈了!”乐天郡王十分不满。
他欣赏此人,就在于此人既不对他避而远之,也不阿谀奉承,坦荡磊落。
他自认彼此间是君子之交,无不可谈之事。
经此催促,锦袍人方说道:“以我观之,二郎的确有报国之志,只是……”
“只是他想为四叔效力,是吧?哼!连杀父之仇也能弃之不顾!”
乐天郡王冷笑着接上。
锦袍人忙作解释:“并非如此。他父亲怨愤而死,到底不是今上所杀。
且二郎当时年幼,并无深刻记忆,对今上并无怨念,也容易理解。
只因有报国之心,才会一心要考中武举,早日报效朝廷,战场杀敌。”
“你是这认为的?开什么玩笑!”
仿佛听了一个大笑话,乐天郡王失笑摇头:“四叔刻薄寡恩天下谁人不知?
报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难道不怕?
那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幼稚!
早晚有一天他会明白,这世上总是该死的人不死,不该死的却死了。
报国?让他先找对主人吧。否则只能落得他父亲的下场,愤懑而终,死不瞑目!”
柳湘莲之父柳棱追随的故太子,正是眼前这位乐天郡王之父。
而听他的口气,分明对其父颇有怨念,令人费解。
锦袍人沉默不语。主人,你也自认是我的主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