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江湖再起纷乱
后来,慕容复打算退而求其次,直接给游坦之封侯,甚至封王时,游骥游驹虽没有意见,但游坦之的妻子萧瑟瑟却是站出来谢绝了圣意。
慕容复不解的向她问明原由,萧瑟瑟则表示,她并不喜欢丈夫舞刀弄枪,一生征战沙场,为名利所累,他们二人早已约定将来要过平凡人的生活,待助师父完成大业后,必是要随自己隐退乡野的。
似乎担心慕容复误会,生出猜忌之心,萧瑟瑟又急忙解释,将来会培养她和游坦之的孩子步入仕途,继续为大燕效力。
慕容复听着萧瑟瑟的解释,多少也猜出她的一些心思,这个聪明的女子定是担心自己会像古来的帝王一样,在大业建成后鸟尽弓藏,会对游坦之不利。
尽管慕容复心中坦荡,但萧瑟瑟能有此担心也实属正常,慕容复没有怪她,当场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萧瑟瑟顿时感激不尽,叩跪长拜。??.??????????.??????
言归正传。
对于游骥的到来,慕容复还是十分开心的,如今他虽为帝王,实则还是更喜欢江湖人的那一套,当即拉着对方到一旁寒暄了起来。
游坦之默默的站在父亲身后,一言不发。
见差不多了,慕容复才问起了游骥的来意。
游骥道“陛下……”
“私下里,大哥若是再这般叫我,后面的话便不必说了!”
慕容复脸色一板,佯装生气。
游骥心里感到一阵暖意,张了张嘴,才脱口道“贤弟!”
“大哥这才对了,咱们继续说吧!”
慕容复面带笑意,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心深处,他都对游骥十分的感激,这份情谊是装不出来的。
游骥自然能感受到他的诚心,眼眶不禁有些湿润道“贤弟,这件事本来不该叨扰你的,毕竟你已不在江湖,但从近日打探到的消息中得知,此事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故而才特来与你知会一声。”
慕容复问道“不知是何事?”
游骥道“贤弟应该听说了徽宗皇帝强征赋税,大宋境内爆发了不少起义一事吧?”
慕容复点了点头道“有所耳闻,难不成此事还牵涉到江湖事?”
游骥稍一沉吟,咂了咂嘴问道“贤弟可听过明教?”
“明教?”
慕容复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想到相关联之事后,便不觉得意外了。
连天宁寺的宝藏都被他掘出来了,在天龙世界再牵扯出明教来,他也并不意外。
毕竟明教本名摩尼教,是于唐朝武则天延载元年传入的中土,追溯起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若再往后推迟个七八年,等方腊起义时,他还是明教的教主。
等等,方腊?
慕容复忽然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游骥见慕容复的神情,似乎知道这个明教,于是问道“贤弟听说过明教?据我所知,明教行事诡异,天下不乱,便不出世,平时都大隐于市,根本无迹可寻,也是近来听到江湖上有些人的行踪与明教的行径相似,为兄才推测出了一些端倪,莫非贤弟也知道?”
慕容复听到游骥的话,心想明教或许受时势所趋,并不像倚天屠龙记中那般直接在光明顶上设立了教坛,教徒遍布天下,在北宋年间,很可能类似于小规模的宗教组织,只是在乱世出现的时候,秉承着教义来解救众生。
如此一来,这些人的踪迹倒真是难寻的很了。
“对于这明教,小弟倒是有所耳闻,不过依大哥之见,莫非这些起义与明教有关?”
慕容复稍稍有些好奇起来,如果能找出明教这股势力,并加以利用的话,或许会对自己的大业有所帮助。
“从丐帮传来的消息中得知,似乎是有人在背后推动着起义,想来就是明教。”
游坦之如今还挂名丐帮的帮主之位,全冠清虽为副帮主,但他被豹胎易筋丸和生死符控制,自然不敢生出异心,平日里遇到帮中不决之事,都会主动找游氏双雄商量,这一来二去,游骥他们也间接掌握了江湖上的大小动静。
“可知他们是想推翻旧朝,另立新皇吗?”
慕容复心想,如果明教非后世的明教,有意选帝继位的话,那这就不是自己的助力,而是敌人了。
如今徽宗不得民心,自己才能有恃无恐,但要是换了个得民心的人来当皇帝,那他的计划可就要全面崩盘了。
面对慕容复的询问,游骥却是摇了摇头道“明教中人行事太过鬼祟,哪怕是丐帮耳目遍布天下,也无法找到他们的行踪,尽管各处起义不断,但也未见明教之人现身过。”
慕容复听后眉头一皱,觉得此事可大可小,若是往小了想,反正按照历史的进程,各处起义迟早也会被大宋压下,自己不必忧虑。
但往大了想,在历史上也没有自己建立的燕国啊!
为何起义就不会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将整个大宋取而代之?
念及于此,本来已经逐渐被慕容复忽视的江湖,又再次让他重视了起来。
送走了游氏父子后,慕容复一人沉思了良久。
眼下辽金之战由盛转衰,大金虽逐渐占据上风,但想要灭掉大辽,也并非一两年之内就能做到的,看似眼下最不稳定的局势,反倒是慕容复现在最不担心的。
而西夏、吐蕃、大理都不是慕容复将来必取之地,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构不成什么威胁。
最让慕容复在意的,始终就只有大宋。
为了现在的局势,他已经谋划了近二十年之久,断然不能让明教从中杀出抢占了先机。
“看来这一趟是非去不可了!”
慕容复当即召集群臣,以回宗庙祭祖祈天为由,要离开朝堂一段时间,断则一月,长则月。
他若不在时,由皇后上朝听政,丞相苟读主持朝纲,几位尚书大臣辅政协佐。
对于慕容复突然下达的旨意,百官顿时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
慕容复也懒得解释,只留下了苟读和几位尚书大臣后,就让百官退下了。
慕容复不解的向她问明原由,萧瑟瑟则表示,她并不喜欢丈夫舞刀弄枪,一生征战沙场,为名利所累,他们二人早已约定将来要过平凡人的生活,待助师父完成大业后,必是要随自己隐退乡野的。
似乎担心慕容复误会,生出猜忌之心,萧瑟瑟又急忙解释,将来会培养她和游坦之的孩子步入仕途,继续为大燕效力。
慕容复听着萧瑟瑟的解释,多少也猜出她的一些心思,这个聪明的女子定是担心自己会像古来的帝王一样,在大业建成后鸟尽弓藏,会对游坦之不利。
尽管慕容复心中坦荡,但萧瑟瑟能有此担心也实属正常,慕容复没有怪她,当场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萧瑟瑟顿时感激不尽,叩跪长拜。??.??????????.??????
言归正传。
对于游骥的到来,慕容复还是十分开心的,如今他虽为帝王,实则还是更喜欢江湖人的那一套,当即拉着对方到一旁寒暄了起来。
游坦之默默的站在父亲身后,一言不发。
见差不多了,慕容复才问起了游骥的来意。
游骥道“陛下……”
“私下里,大哥若是再这般叫我,后面的话便不必说了!”
慕容复脸色一板,佯装生气。
游骥心里感到一阵暖意,张了张嘴,才脱口道“贤弟!”
“大哥这才对了,咱们继续说吧!”
慕容复面带笑意,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心深处,他都对游骥十分的感激,这份情谊是装不出来的。
游骥自然能感受到他的诚心,眼眶不禁有些湿润道“贤弟,这件事本来不该叨扰你的,毕竟你已不在江湖,但从近日打探到的消息中得知,此事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故而才特来与你知会一声。”
慕容复问道“不知是何事?”
游骥道“贤弟应该听说了徽宗皇帝强征赋税,大宋境内爆发了不少起义一事吧?”
慕容复点了点头道“有所耳闻,难不成此事还牵涉到江湖事?”
游骥稍一沉吟,咂了咂嘴问道“贤弟可听过明教?”
“明教?”
慕容复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想到相关联之事后,便不觉得意外了。
连天宁寺的宝藏都被他掘出来了,在天龙世界再牵扯出明教来,他也并不意外。
毕竟明教本名摩尼教,是于唐朝武则天延载元年传入的中土,追溯起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若再往后推迟个七八年,等方腊起义时,他还是明教的教主。
等等,方腊?
慕容复忽然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游骥见慕容复的神情,似乎知道这个明教,于是问道“贤弟听说过明教?据我所知,明教行事诡异,天下不乱,便不出世,平时都大隐于市,根本无迹可寻,也是近来听到江湖上有些人的行踪与明教的行径相似,为兄才推测出了一些端倪,莫非贤弟也知道?”
慕容复听到游骥的话,心想明教或许受时势所趋,并不像倚天屠龙记中那般直接在光明顶上设立了教坛,教徒遍布天下,在北宋年间,很可能类似于小规模的宗教组织,只是在乱世出现的时候,秉承着教义来解救众生。
如此一来,这些人的踪迹倒真是难寻的很了。
“对于这明教,小弟倒是有所耳闻,不过依大哥之见,莫非这些起义与明教有关?”
慕容复稍稍有些好奇起来,如果能找出明教这股势力,并加以利用的话,或许会对自己的大业有所帮助。
“从丐帮传来的消息中得知,似乎是有人在背后推动着起义,想来就是明教。”
游坦之如今还挂名丐帮的帮主之位,全冠清虽为副帮主,但他被豹胎易筋丸和生死符控制,自然不敢生出异心,平日里遇到帮中不决之事,都会主动找游氏双雄商量,这一来二去,游骥他们也间接掌握了江湖上的大小动静。
“可知他们是想推翻旧朝,另立新皇吗?”
慕容复心想,如果明教非后世的明教,有意选帝继位的话,那这就不是自己的助力,而是敌人了。
如今徽宗不得民心,自己才能有恃无恐,但要是换了个得民心的人来当皇帝,那他的计划可就要全面崩盘了。
面对慕容复的询问,游骥却是摇了摇头道“明教中人行事太过鬼祟,哪怕是丐帮耳目遍布天下,也无法找到他们的行踪,尽管各处起义不断,但也未见明教之人现身过。”
慕容复听后眉头一皱,觉得此事可大可小,若是往小了想,反正按照历史的进程,各处起义迟早也会被大宋压下,自己不必忧虑。
但往大了想,在历史上也没有自己建立的燕国啊!
为何起义就不会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将整个大宋取而代之?
念及于此,本来已经逐渐被慕容复忽视的江湖,又再次让他重视了起来。
送走了游氏父子后,慕容复一人沉思了良久。
眼下辽金之战由盛转衰,大金虽逐渐占据上风,但想要灭掉大辽,也并非一两年之内就能做到的,看似眼下最不稳定的局势,反倒是慕容复现在最不担心的。
而西夏、吐蕃、大理都不是慕容复将来必取之地,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构不成什么威胁。
最让慕容复在意的,始终就只有大宋。
为了现在的局势,他已经谋划了近二十年之久,断然不能让明教从中杀出抢占了先机。
“看来这一趟是非去不可了!”
慕容复当即召集群臣,以回宗庙祭祖祈天为由,要离开朝堂一段时间,断则一月,长则月。
他若不在时,由皇后上朝听政,丞相苟读主持朝纲,几位尚书大臣辅政协佐。
对于慕容复突然下达的旨意,百官顿时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
慕容复也懒得解释,只留下了苟读和几位尚书大臣后,就让百官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