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莲急匆匆的朝着诊室赶去。
“妈,等等我。”
石冠兰在身后大喊,只是等她喊出口的时候,宋美莲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眼前,进入了中医科诊室。
看到这里,石冠兰只好小跑着跟了上去。
等她进入诊室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老妈已经坐下跟陆医生聊了起来。
等她走近,就听到宋美莲在那事无巨细的说了起来:“陆医生,我叫宋美莲,今年61岁……”
石冠兰忍不住捂脸,你这介绍,知道的人知道您是来看病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来相亲的呢。
不过,她倒也没说什么,就站在母亲身后,静静地听着母亲讲述着自己的症状,目光却是落在陆轩身上,一脸好奇地盯着对方看了起来。
她很好奇,这样一个比她还年轻了有几岁的年轻人,怎么就能有那么大的本事呢?
就连胃癌胃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这样的病症都能轻松应对,将一个自述自己可能没一年半载活头的老爷子硬生生从鬼门关里给拉了回来,这种本事,哪怕那些耳熟能详的老中医怕是都无法轻易做到吧?
而且,陆轩那清秀的模样也让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陆轩不像是那种帅到掉渣,而是很清秀,而且越看越耐看的那种,再加上本身因为能力自带的属性光环,让陆轩天生就好像有一种极其吸引人的气质。
而就在石冠兰盯着陆轩的时候,宋美莲的嗓音已经在耳边响起:“三年前我这胃就因为着凉隐隐作痛,这个位置特别胀满,而且吃什么药都不行,一直反复的发作,后来实在扛不住,就跑去医院做了胃镜,胃镜的结果显示……”
说到这里,宋美莲怔了怔,尴尬的一笑:“名称有些太长了,我这年纪大了也记不住了。”
“没关系,阿姨,当时做的检查有带过来吗?”陆轩问道。
“没有,都做了好久的检查了,我以为没什么用就没带来,哪里知道会忘记。“
宋美莲正说着,身后的石冠兰听到这话便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伴有胆汁返流性胃炎。”
“肠腺化生?”
陆轩微微一愣,这已经算是病变之前的征兆了。
在西医的介绍里,肠腺化生是指肠上皮化生,指的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黏膜上皮细胞所取代,胃黏膜中出现类似于小肠或大肠上皮化生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这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多见于各种慢性的胃病。
陆轩点点头,示意宋美莲将手放置在脉诊上后,感受起了对方的脉搏以及舌征等情况。
而诊脉的时候,陆轩也没闲着,问起了一些自己需要了解的情况,并尽数记录在了病历本上。
症见:胃脘胀满、隐痛不适,嘈杂,痰多质稀色白,畏寒喜暖,四肢发冷,晨起呃逆甚,餐后好转,午后腹胀食辛辣后腹痛,腹泻,便溏日2~3次。
查其舌体暗淡,边有齿痕,无苔,诊其脉细。
写完,陆轩并未写下药方,而是示意季修文也把把脉,看看情况,这家伙如今主攻消化系统疾病,宋美莲的情况显然也得跟他说清楚才行。
“怎么样?”
陆轩问道。
季修文想了想道:“舌体暗淡,边有齿痕,无苔,脉细。”
“不错,那辨证呢?”
辨证这块,季修文想了许久,患者涉及到的情况太多,他一时间也说不上来,不过脉细倒是清楚一些,但仅仅只是靠把脉的话,是很难精准辨证的,也就没说什么。
见此,陆轩并未多问,而是说道:“宋阿姨的情况看起来复杂,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季修文正襟危坐,认真地听着。
他已经决定主攻消化系统方面了,这一块的内容自然得好好听着才行。
一边的苏可楠虽然决定的方向是妇科类,但也是已经将录音打开,同时准备好了笔记。
两人刚准备好一切,就听到陆轩的嗓音在耳边响起:“舌淡在内伤杂病中较为多见,一般多主虚证,日常表现病程较长,不易迅速治愈。引起舌质淡白的原因,通常是气血两虚和脾虚寒湿引起的。
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若是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而这又分为气虚与阳虚两型:
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阳虚型:主怔: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而无苔,在中医上有称之为镜面舌,是阴虚造成的征象,它可以有胃阴的不足,胃阴的耗伤,以及气血的虚弱,脾阴的亏虚,肾阴的亏虚。
而主要是阴液受损,就可以造成无苔的症状,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
舌头上也应该有层淡淡的、很薄的苔,这是正常的,如果苔厚,这是病症的表现。
如果是没有苔,一点苔都没有,只能是胃阴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不过也不光是看舌苔,还要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证候在。
至于脉细,脉细同样主虚证。
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
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同样会出现细小的情况。
点单纯的阳虚气虚,脉现沉微,阳虚气虚较重出现阳亡气脱的危险阶段时,脉反而会出现浮大无力。
水湿较重的病人,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
与细脉相反的则是洪大脉,指下感觉脉宽大,波动也大,如波涛汹涌,脉跳起搏指有力,落下时较深,起伏较大,这种脉象多见于高热病人,且出现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数脉。
从望闻问切的结果,以及宋阿姨自述的一些情况来看,治则当健脾益气,不过宋阿姨当时又是因为着凉才导致的胃脘疼痛,又得温中和胃,综合来说,宋阿姨的情况便是中焦虚寒。”
“中焦虚寒?”季修文露出了好像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表情。
苏可楠虽然好像从哪里听过,但却是记得不太清楚,股也没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着陆轩。
“没听说过?”陆轩诧异地看了季修文一眼。
苏可楠没听过倒还正常,毕竟她才本科,接触到东西不会太多,而季修文没听说过,的确有些不应该了。
这个词,他在本科的时候就听说过,只不过当时的情况跟现在季修文差不多,看是看到了,知晓是知晓一些,但也知道的有限。
季修文摇摇头:“没,这应该是第一次听了,之前听的关于三焦最多的,还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这句话。”
“既然你都提到上焦和下焦了,那正好借此机会,我说说人体三焦。”
陆轩回忆了一番,继续说道:“三焦是藏象,首见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与心包经联系,包含上焦、中焦、下焦。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
至于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正是因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医里说的上焦、下焦,都是从“三焦”引出来的。”
你这段时间都有熟悉针灸,应该知道手少阳三焦经吧。”
季修文点点头,这个他自然知道,不然这几天的学习岂不是白学了,真要不知道,少不得又得被陆轩批评了。
他现在看到陆轩,都有一种学生时期看到老师的那种怵。
见季修文知道,陆轩便继续说道:“而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焦,那么如何划分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膈以上为上焦,即心肺为上焦,脾与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三焦在人体中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
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
因此,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三焦”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
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相比而言,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
而提到三焦,就不得不提到三焦同行元气之说了。”
说到此处,陆轩顿了顿,方才继续说道:“
三焦通行元气之说,首见于《难经》。如《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难经·三十八难》亦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什么意思?
这段话无疑说明了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在中医理念中,属于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
听到这里,季修文眼前一亮,连忙说道:“说到这个,我倒是想到了一些东西,三焦除了通行元气之外,好像还有运行水谷和运行水液之能。”
“对,的确如此。”陆轩点点头道。
“《素问》中又不少相关的言论还记得吗?”
“《素问》?”
季修文想了想,毫无印象,只能摇摇头,苦笑一声。
陆轩也知道不是谁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想要记住这么多医书的内容,的确有些为难季修文了,于是笑着解释道:“《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无疑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
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包括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可以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来概括。
并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的具体描述。
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至于运行水液,这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这恰恰正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
这一点在《素问·经脉别论》便有提及:“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若是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
正如《内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本章完)
“妈,等等我。”
石冠兰在身后大喊,只是等她喊出口的时候,宋美莲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眼前,进入了中医科诊室。
看到这里,石冠兰只好小跑着跟了上去。
等她进入诊室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老妈已经坐下跟陆医生聊了起来。
等她走近,就听到宋美莲在那事无巨细的说了起来:“陆医生,我叫宋美莲,今年61岁……”
石冠兰忍不住捂脸,你这介绍,知道的人知道您是来看病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来相亲的呢。
不过,她倒也没说什么,就站在母亲身后,静静地听着母亲讲述着自己的症状,目光却是落在陆轩身上,一脸好奇地盯着对方看了起来。
她很好奇,这样一个比她还年轻了有几岁的年轻人,怎么就能有那么大的本事呢?
就连胃癌胃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这样的病症都能轻松应对,将一个自述自己可能没一年半载活头的老爷子硬生生从鬼门关里给拉了回来,这种本事,哪怕那些耳熟能详的老中医怕是都无法轻易做到吧?
而且,陆轩那清秀的模样也让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陆轩不像是那种帅到掉渣,而是很清秀,而且越看越耐看的那种,再加上本身因为能力自带的属性光环,让陆轩天生就好像有一种极其吸引人的气质。
而就在石冠兰盯着陆轩的时候,宋美莲的嗓音已经在耳边响起:“三年前我这胃就因为着凉隐隐作痛,这个位置特别胀满,而且吃什么药都不行,一直反复的发作,后来实在扛不住,就跑去医院做了胃镜,胃镜的结果显示……”
说到这里,宋美莲怔了怔,尴尬的一笑:“名称有些太长了,我这年纪大了也记不住了。”
“没关系,阿姨,当时做的检查有带过来吗?”陆轩问道。
“没有,都做了好久的检查了,我以为没什么用就没带来,哪里知道会忘记。“
宋美莲正说着,身后的石冠兰听到这话便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伴有胆汁返流性胃炎。”
“肠腺化生?”
陆轩微微一愣,这已经算是病变之前的征兆了。
在西医的介绍里,肠腺化生是指肠上皮化生,指的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黏膜上皮细胞所取代,胃黏膜中出现类似于小肠或大肠上皮化生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这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多见于各种慢性的胃病。
陆轩点点头,示意宋美莲将手放置在脉诊上后,感受起了对方的脉搏以及舌征等情况。
而诊脉的时候,陆轩也没闲着,问起了一些自己需要了解的情况,并尽数记录在了病历本上。
症见:胃脘胀满、隐痛不适,嘈杂,痰多质稀色白,畏寒喜暖,四肢发冷,晨起呃逆甚,餐后好转,午后腹胀食辛辣后腹痛,腹泻,便溏日2~3次。
查其舌体暗淡,边有齿痕,无苔,诊其脉细。
写完,陆轩并未写下药方,而是示意季修文也把把脉,看看情况,这家伙如今主攻消化系统疾病,宋美莲的情况显然也得跟他说清楚才行。
“怎么样?”
陆轩问道。
季修文想了想道:“舌体暗淡,边有齿痕,无苔,脉细。”
“不错,那辨证呢?”
辨证这块,季修文想了许久,患者涉及到的情况太多,他一时间也说不上来,不过脉细倒是清楚一些,但仅仅只是靠把脉的话,是很难精准辨证的,也就没说什么。
见此,陆轩并未多问,而是说道:“宋阿姨的情况看起来复杂,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季修文正襟危坐,认真地听着。
他已经决定主攻消化系统方面了,这一块的内容自然得好好听着才行。
一边的苏可楠虽然决定的方向是妇科类,但也是已经将录音打开,同时准备好了笔记。
两人刚准备好一切,就听到陆轩的嗓音在耳边响起:“舌淡在内伤杂病中较为多见,一般多主虚证,日常表现病程较长,不易迅速治愈。引起舌质淡白的原因,通常是气血两虚和脾虚寒湿引起的。
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若是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而这又分为气虚与阳虚两型:
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阳虚型:主怔: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而无苔,在中医上有称之为镜面舌,是阴虚造成的征象,它可以有胃阴的不足,胃阴的耗伤,以及气血的虚弱,脾阴的亏虚,肾阴的亏虚。
而主要是阴液受损,就可以造成无苔的症状,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
舌头上也应该有层淡淡的、很薄的苔,这是正常的,如果苔厚,这是病症的表现。
如果是没有苔,一点苔都没有,只能是胃阴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不过也不光是看舌苔,还要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证候在。
至于脉细,脉细同样主虚证。
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
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同样会出现细小的情况。
点单纯的阳虚气虚,脉现沉微,阳虚气虚较重出现阳亡气脱的危险阶段时,脉反而会出现浮大无力。
水湿较重的病人,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
与细脉相反的则是洪大脉,指下感觉脉宽大,波动也大,如波涛汹涌,脉跳起搏指有力,落下时较深,起伏较大,这种脉象多见于高热病人,且出现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数脉。
从望闻问切的结果,以及宋阿姨自述的一些情况来看,治则当健脾益气,不过宋阿姨当时又是因为着凉才导致的胃脘疼痛,又得温中和胃,综合来说,宋阿姨的情况便是中焦虚寒。”
“中焦虚寒?”季修文露出了好像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表情。
苏可楠虽然好像从哪里听过,但却是记得不太清楚,股也没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着陆轩。
“没听说过?”陆轩诧异地看了季修文一眼。
苏可楠没听过倒还正常,毕竟她才本科,接触到东西不会太多,而季修文没听说过,的确有些不应该了。
这个词,他在本科的时候就听说过,只不过当时的情况跟现在季修文差不多,看是看到了,知晓是知晓一些,但也知道的有限。
季修文摇摇头:“没,这应该是第一次听了,之前听的关于三焦最多的,还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这句话。”
“既然你都提到上焦和下焦了,那正好借此机会,我说说人体三焦。”
陆轩回忆了一番,继续说道:“三焦是藏象,首见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与心包经联系,包含上焦、中焦、下焦。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
至于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正是因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医里说的上焦、下焦,都是从“三焦”引出来的。”
你这段时间都有熟悉针灸,应该知道手少阳三焦经吧。”
季修文点点头,这个他自然知道,不然这几天的学习岂不是白学了,真要不知道,少不得又得被陆轩批评了。
他现在看到陆轩,都有一种学生时期看到老师的那种怵。
见季修文知道,陆轩便继续说道:“而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焦,那么如何划分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膈以上为上焦,即心肺为上焦,脾与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三焦在人体中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
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
因此,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三焦”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
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相比而言,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
而提到三焦,就不得不提到三焦同行元气之说了。”
说到此处,陆轩顿了顿,方才继续说道:“
三焦通行元气之说,首见于《难经》。如《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难经·三十八难》亦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什么意思?
这段话无疑说明了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在中医理念中,属于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
听到这里,季修文眼前一亮,连忙说道:“说到这个,我倒是想到了一些东西,三焦除了通行元气之外,好像还有运行水谷和运行水液之能。”
“对,的确如此。”陆轩点点头道。
“《素问》中又不少相关的言论还记得吗?”
“《素问》?”
季修文想了想,毫无印象,只能摇摇头,苦笑一声。
陆轩也知道不是谁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想要记住这么多医书的内容,的确有些为难季修文了,于是笑着解释道:“《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无疑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
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包括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可以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来概括。
并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的具体描述。
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至于运行水液,这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这恰恰正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
这一点在《素问·经脉别论》便有提及:“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若是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
正如《内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本章完)